许你来生书包网:单身才好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7:44:02

记得还是一年多前,我有次路过香港中环威灵顿街的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想进去买杯咖啡,却意外地被工作人员挡在了外面,仔细一看,原来是古天乐在咖啡馆里面和一个金发碧眼的“鬼妹”拍戏……

昨天去电影院看电影,才发现原来当初古帅哥拍的恰是如今香港满大街都可见海报的《单身男女》(Don’t Go Breaking My Heart)。

玩世不恭的金融才俊张申然(古天乐饰)爱上了当初为了男朋友来香港工作的苏州女孩程子欣(高圆圆饰),子欣後来发现相恋多年的男朋友来香港後“劈腿”,于是断然分手,申然以为终于等到了追求子欣的机会,却未料同时遭遇“情敌”方启宏(吴彦祖饰)。启宏是一个有点木纳的建筑师,但堪称“活在火星上的绝世好男人”,和申然的风趣和风流形成鲜明对比。就这样,三个单身男女在香港中环这片水泥森林里有所失落,也有所期待。

由于电影拍摄的许多场景,比如那家太平洋咖啡,大多都在我家里附近,所以对我来说,电影里的每一幕都仿佛真的是在我身边发生过。上班下班,路过的那些地方,在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单身男女,上班前的浓妆艳抹,下班後的纸醉金迷,现实生活中的香港中环也正是这麽一个总令你有所失落,也有所期待的地方。

总的说来,电影《单身男女》还算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坐下来安心看115分钟的电影。这部电影最出彩的不是演员,而是剧本。关于大都市寂寞男女题材的影片不知道已经被拍了多少次,编剧韦家辉这次可以从中环写字楼的方位以及隔着高楼大厦传情达意的角度来剖析港男港女的闷骚心态,自有其独特发现,也许故事本身就是出自于真人真事。

高圆圆在片中的演技很一般,有些片段甚至表演的有些做作。1997年情人节,我第一次在上海的大光明电影院里认识高圆圆,那是在张扬导演的电影《爱情麻辣烫》里,高圆圆饰演一个超凡脱俗的北京中学生荷玲,被一个同班同学暗恋。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高圆圆,大多数人都盯着同样在《爱情麻辣烫》中有戏,如今已变身“老徐”的徐静蕾。

从出道时的“玉女”形象到如今香港中环的“熟女”造型,高圆圆的变身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这中间她自己也经历了与音乐人张亚东的分手,外界传是因为张亚东“劈腿”在先,似乎这样的感情经历对今日《单身男女》中的高圆圆来说好比是人生的一次彩排。也难怪我认为高圆圆在戏中最出彩的一个场景是当古天乐抱她在怀中,高圆圆用一种纯朴到极致的口吻,又带有一丝惊恐的语气问古天乐:“你是认真的吗?”

电影《单身男女》的上映其实也带出了另一个正在香港发展中的新潮流——一个从苏州来的女孩子居然能同时博得两个香港高级白领男的死心塌地的追求,这若是放在十几年前的香港,一定会被当地的影评家认为是异想天开。难道香港的女孩子都真的没有人要了吗?都真的嫁不出去了吗?

还记得1996年上映的由陈可辛导演的电影《甜蜜蜜》吗?黎明在片中扮演一个从大陆坐火车到香港谋生的年轻人,遇到同去香港的“大陆妹”张曼玉。在片中,张曼玉当时以讲普通话为耻,下决心学好广东话,也因此鼓励黎明要想在香港立足,必须会讲广东话和英语。记得《甜蜜蜜》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说张曼玉和黎明一起租了一个铺头,专卖邓丽君的磁带,但当时又不敢大声叫卖,因为那个年代听国语歌曲被视为是一种“土”的表现,卖邓丽君磁带的也大多是一些在香港打工度日的大陆人、台湾人。

现如今,高圆圆算是给来香港的“大陆妹”在电影《单身男女》中出了一口气。据说现实生活中,因为香港男女比例失调,加上“港女风”盛行(刚巧,我最近写了一篇有关“中环女(here)”的专栏),港男纷纷北上寻亲,以至于不少香港适龄女青年对“大陆妹”颇有言辞。私底下,他们嫉妒、他们羡慕、他们也发牢骚。

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陆妹”来香港不单单要和他们抢工作,最终还要和他们抢老公……不知道“港女”们在看《单身男女》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我不是学编剧出身,虽然自己也发表过小说(here),大言不惭,自认为电影《单身男女》从剧本的角度来看,有新意,但也有遗憾。人物三角关系和地点的安排很新奇,有亮点,但可惜结尾有点乱,而且还很假,本来是讲一个发生在中环的现实故事,最终却把舞台挪到了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安排两位帅哥在高空中向高圆圆求婚,这样的结尾处理我只能认为是电影的商业片性质本身所决定的。

最终,高圆圆选择了吴彦祖。在电影院里,我听到邻座的一对情侣,女的对男的说:“哇,看到没有?好大的鉆戒!”没错,电影里面,吴彦祖给高圆圆的求婚戒指明显比古天乐的那个大很多很多。希望这个并不是电影真的想表达的一个寓意,又或者电影《单身男女》其实就是想告诉观众——来香港吧,人是会变的。

对了,我个人感觉香港Habitu咖啡馆要比太平洋咖啡好喝许多,Habitu也是我在香港常去的咖啡馆之一,公司楼下就有一个。Habitu在意大利文中就是“老顾客”的意思,看过电影的朋友一定明白我在说什麽。(完)

作者陈澍,写新闻,也写小说,玩文字游戏九年,一路拿奖,从东京到纽约。采访过周杰伦,也追过周小川,最想写的故事永远是下一个。2011年出版的《外资银行在中国》(here)是陈澍的第一本书。生于上海,现居香港,不定期更新《沪港小生》专栏(www.mrshang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