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是海蝶的音乐总监: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加工策略--教案反思--江苏小学教育网--江苏省苏教版现行教材资源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42:58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加工策略

江苏省镇江市教研室 赵春声  邮编21200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一文,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宏观层面,介绍了江苏省实施的“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在全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笔者作为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信息技术课的指导教师,参与了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资源课的设计与制作工作。本文从学科的微观层面,就优质资源课在课程内容的加工策略方面作一简要分析,供大家学习借鉴。
  课程内容指向“教什么”,它是指各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施良方教授说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如何提炼和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 。我们制作的优质资源课,既不是过去的电视或评比录像课,也不是常见的演示课件和素材的简单组合。录像课实录的是教师上课的教学过程,以教师讲为主,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讲解,课件和素材主要是提共教师演示用,关注的是技术。我们制作的优质资源课是将优秀教师(我们称录像教师)模拟正式课堂教学情境的视频与操作演示的课件通过PowerPoint集成起来(如图1所示)。这种形式即可以让使用者(我们称现场教师)全盘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际进行选择和重新编排,创生使用(这是我们所倡导的)。这样,就形成了一节课中即有由录像教师、又有授援现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格局,课堂里既能保持名教师授课的权威性和生动性,又不失现场授课教师调控、优化的主动权和生成性。因些,优质资源课对课程内容的加工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一、创设情境,激发授援现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把教学看成是安排一个个的“教学事件”、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学生的学习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让课程内容孕伏于这一情境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优质资源课在拍摄时模拟课堂教学,没有学生参与,但我们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想到学生。要预设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最大化地调动与激发授援现场学生的学生激情,我们认为这是同以往的电视录像教学课不同点之一。这里,我们将“画图”和Logo语言中的“画虚线”这二课的课程导入与优质资源课教学设计的导入作一对比:
  案例一:画图
  教材内容:教材中呈现出一幅画图软件的界面,图中有太阳、气球和白云,图的上方有这样一段文字:“同学们,这些图都是小问号用“画图”画的,你也来试一试吧!”(小问号是教材中设计的一个卡通人物)
[3]
  教学设计:同学们,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挂在天空中,旁边还飘着几朵白云。看,不知从哪儿飞来几只气球,真漂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画图软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画图软件画出这幅天空图吧(见图1)。


图 1

 

  点评:录像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将教材中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串联在一起。在制作时,我们又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多处使用了“画中画”、“画外音”,把本来在现场教学中必须通过“板书”、“课件画面”、“老师介绍”三个孤立呈现的教学事件整合到了一起,再经过一定的修饰,强化了视、听觉的冲击力,创设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现场师生讨论、对话、学习和探究提供了平台。
  案例二:LOGO语言——画虚线
  教材内容:教材中通过卡通人物对话引入:“我会画直线了,虚线该如何画呢?”“别急,这里还有几条命令可以帮助你!”[4]
  教学设计:同学们,小海龟今天在语文课上学会了几个汉字,他高兴极了,瞧!连走路都一蹦一跳的(显示二条平行的虚线,代表海龟走过的路)!在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虚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命令特别有意思,他就是让小海龟跳跃前进的命令----画出虚线:抬笔命令—PU;落笔命令—PD。走,一起去看看!
  点评:学习动机有内外之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外在动机的驱使,即学习的目的是出自父母的要求、教师的约束等,而现代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则更强调学习者内在动机的激发,即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认知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因素、获得知识的内在需要等。这里,教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没有直接说出小海龟学会的几个汉字,而是留下一个悬念,学生由此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变操作说明为问题探讨,为现场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留下“接口”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在优质资源课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最大限度地共享、传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而且要给现场教师二次备课、当堂调控留足时间和空间。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创造机会,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获取知识,变教师操纵的授予知识为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
  案例三:下载文字
  课程内容:通过百度搜索到有关大熊猫的网页,然后根据屏幕抓图逐图讲解保存网页中文字的操作方法。
  教学设计:(搜索到了许多有关大熊猫的网页)现在你能为大家介绍大熊猫的知识了吗?那怎样把网页中介绍大熊猫的文字下载下来呢?你认为可能需要什么命令来执行?它会藏在哪儿呢?小组研究一下。
  点评:这里留下“接口”,让现场教师去组织学生实践。
  方案一:像保存网页中的图片一样,右击“另存为”。看看行不行。
  方案二:像保存画图文件一样,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看看行不行。
  点评:学生还可能提出更多的方案,需要现场教师去评价。
  同学们刚才通过实践和讨论,结果怎样,有谁能说说,让大家共享。
  (在网页中右击,没有关于保存的命令,单击“文件”菜单,这里没有保存命,也不行。)
  教师提示:不妨用“另存为”命令试一试,单击它。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网页对话框,看到这样一个对话框,以你的经验,想提醒大家什么?(保存路径和文件名)
  点评:这里也是留下一个话题,让现场教师组织教学。
  老师想送你一个重要提醒,请关注这里的保存类型,试一试,要保存文字,应选用什么类型?
  (因为我们现在要保存的是网页中的文字,所以应该单击它选择“文本文件*.TXT”,这样就把这个网页中的文字信息保存到了“我的文档”“大熊猫”文件里了)
  点评: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走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模仿”到“练习”的模式。原来课程内容是直接给出了保存文字的方式,现场教师只要让学生按照书上给出的操作步骤,就能够学会保存网页中的文字。这样的教学,学生处于一种机械地接受式学习。现在在教学设计中,不是直接为学生提供教材中结论性的知识,而是为现场教师、学生在互动对话中获得和发现知识提供平台。这就要求现场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录像教师留下的空白,根据课堂现场学生生成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去组织、去发挥、去拓展,作出决策和选择。当学生尝试用已学过的方法不能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时,形成了“认知冲突”,学生就会有强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这时现场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现场教师可以通过合作与探索的等活动解决一个个生成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
  三、重组、延伸与整合课程内容,为现场教师提供汲取发展学生信息素质的源泉
  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创造性地实现了名师“直接”进课堂,优质教育资源共分享。然而这种方式不宜直接、长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因为不同的学情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何况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预知不同的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更谈不上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课最终还是要每一个老师自己来上。因此,在优质资源课设计时,我们要将每一堂课设计成为优秀教师重组、延伸与整合课程内容的优质案例,让受援的现场教师真正能够在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艺术的提高,以及对教材把握和处理的能力,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案例四(接案例二): LOGO语言----画虚线
  课程内容:教材直接给出了两段程序,第一个是用PUPD命令画出一条虚线的简单程序,接着又给出了用这些命令和HOMECS等命令画出由虚线组织的像太阳光芒一样图形的程序。
  教学设计:(在案例二中学生已经学会PUPD这两个命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汉字)大家快看,小海龟又跳过来了,他说今天学的第一个汉字是“米”。不过,想要写出这个特别的字需要老师给你个秘密武器:“HOME回家命令”。同桌两人一起合作去研究一下,怎么用这个武器写出“米”字吧!
  点评:从一个教学环节转到另一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独具匠心。留下接口,把对课堂的调控权交给现场教师去组织学生合作研究。
  同学们,有一桌同学就要写好的时候出现了个小错误,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他们错在什么地方吗?对了,小海龟回家时忘记要先抬笔了,所以画出了一条实线,你们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呢?其实,不抬笔回家有时候也挺有用的,不信?你们输入这行命令去试试呢?
  FD 100 RT 90 FD 100 HOME
  同学们,别忘了,刚才那一桌同学写错的米字差一笔就完成了,如果用CS清屏重写多麻烦。这不,小海龟就送你们一个好工具“PE擦除命令”,它可以让小海龟变成“像皮擦”,不过,它得和“前进、后退”命令共同协作才能发挥作用哦!
  请观察,“PE擦除命令”的操作演示后和小组成员一起帮这两位同学写完这个字吧。
  请同学思考并回答,CS命令和PE命令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场合用什么命令比较好?举例说明。
  点评:经常反思、概括和总结所学过的知识,是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方法,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在实践后即时总结,从丰富的实践走向深刻的理性。
  同学们,今天我们会了PU——抬笔命令;PD——落笔命令;HOME——回家命令和PE——擦除命令,还会用这些命令来写汉字呢,小海龟觉得你们写的太好了,他还想请你们帮它写出今天语文课上学习的另外几个字呢(品  中  日  田),你能完成任务吗?
  (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点评: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师生教学时赖以依托的材料,在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改原来软件说明书的面孔,力求成为更适合师生学习的资源。新教材让因循者困惑,但也给真正的改革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智慧的舞台。案例中,教师没有机械地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命令去化图形,而是以“写”学生所熟悉的“米”字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神不散,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一个个支离破碎。课程内容生活化,是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把握要学习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总之,优质资源课提供的仅仅教学案例、材料和对课堂的预设,对优质资源课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是我们要挖掘和学习的根本所在。在使用这些优质资源课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学习中,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对课程进行“学习化”的加工,作出重构,力求使这些优质资源课成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的“学材”,最大化提高优质资源课的效度。

  参考文献
  [1] 金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2008,3.
  [2]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李生元,蔡绍稷.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李生元,蔡绍稷.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