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安国语慢歌:人啊!认识你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41:45

打开人性的黑匣子

——对话生命密码

题  记:人啊!认识你自己

驻足在繁荣都市的大街上,感受着商业社会烘托出来的繁华景象,看着熙熙攘攘、车来车往的奔命人群。大家美其名曰:奋斗。为了生存,为了房子,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幸福,我们奋斗着,牺牲着自己的梦想、牺牲着自己的快乐、牺牲着陪孩子的时间。但回到内心深处,我们并不快乐,很少体会到幸福,感受最多的是焦虑、压力和疲惫。

在很多年以前,我们以为各路神仙能给我们幸福快乐,于是我们对他们顶礼膜拜。很多年以后,我们以为金钱、地位、权利、美貌、各种欲望的满足能给我们幸福,于是我们舍了老本去追逐:想尽各种方法捞钱,奋不顾身的交际往上爬,用各种科技美容产品修饰着自己的脸颊,挖空心思、变着方儿的娱乐。但心却越来越扭曲,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人们迷失了,我也迷失了!于是和很多人一样投身了心理学,为的是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就像我10年前接触到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1]里所讲的:心理学服务于了解人、揭示人的心理能量和发挥人的精神作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和发挥人的潜在力量,用以改善人的生活和人类生命的质量。在这条探索幸福与解脱的旅程中,贾常真导师和他的生命动力学与我们不期而遇。

当亲眼见证经过生命动力导引调整后的人们,由内而外绽放笑容,身姿变得挺拔,神色变得美丽动人,工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心灵变得安定而有朝气,人际关系开始和谐……

我的心被曙光照亮,才发现,我们的生命本身是如此的美丽绚烂。滋养好自己的内在生命,再去投入生活,我们就能轻松拥有喜悦、幸福、美满的人生。

良善、美好、喜悦、和谐、成功……一切都自然天成。

记得余秋雨先生书中的一段话:

就在阿波罗神殿的外侧,刻有七位智者的铭言,其中一位叫塔列斯,他的铭言是:‘人啊,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看似一般,但刻在神殿上,具有明显的挑战性质。它至少表明,已经有人对神谕很是不信任。

    该信任谁呢?照过去的惯例,换一个神。但这次要换的,居然是人。也不是神化的人,而是人自身。那么,这句铭言就成了一个路标,指点着通向雅典的另一种文明。

原先以为这样的路标早已成为世间通用路标,但经过多年观察才发现,很多文明并没有从它们的“德尔斐”走出,找到自己的‘雅典’......”

2012后,让我们换一种活法[2],让我们从商业社会、工业文明的“德尔斐”走出,找到自己的“雅典”。


 

序  言

贾常真:你为什么写这本书?

周  利:探索自己对人性、对人生的困惑,对各种行为动因和精神困扰的困惑。生命动力学给到我曙光,让我看到人可以自我实现、幸福生活的希望,就自动的朝着这曙光去了。当然更大的愿望是希望更多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看到曙光,并顺着光爬出生命的黑洞,重获喜悦、绽放自己和拥抱幸福。

贾常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刺激或者触动你,以后才有这样的想法?

周  利:其实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我竟然能这样有行动力。特别的刺激,就是和贾常真及生命动力学的相遇,这际遇重新点燃了早已深埋的那种探究的力量和希望,所以就来劲儿了。

贾常真:为何以这种方式写?

周  利:这种方式,最真实,是我自己爬出心灵黑洞,做回自己的历程,不用刻意创作,而是生命的本然的展现。这样可以呈现一个真相给大家,不被自以为是误导。

贾常真:准备给哪些人读,期待哪些人读?

周  利:希望那些同样对生命有困惑的人,受生活所困,尤其受自身精神世界束缚的人;还有那些想要过好日子的人,想要给自己的亲友带来好日子的人能读到此书。

特别希望,社会的主导力量——各行精英、家庭的主导力量——父母、学校里的主导力量——老师,能从这里获得一些灵感,激活员工们、孩子们、学生们的生命活力。呵呵,我的心好大哟!

贾常真:希望他们读了后的感受是什么,希望他们怎么想,希望他们怎么做?

周  利:希望他们读了能感受到轻松和力量——原来如此简单,正如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所说,越简单越接近真相;希望他们有了感悟后,不要停在脑袋里,最好脑袋里不要有反应,而是行动上有反应。这样简单高效才能成为大家的。

贾常真:你对你自己的期待是什么?

周  利:在轻松、幸福的状态下完成我的使命。我是位教师、也是心理咨询师,都是来自内心的选择,所以我算是个生命助产者。让自己完成“做回自己,活在爱里”的修炼,这样既可以现身说法,又有力量带动激活更多的人。

贾常真:能不能谈谈这本书与心理学、与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周  利:其实很简单,心理学、哲学、传统文化都是生命与生活的派生。都是对生命和生活的系统观察和规律的总结。这本书以人的生命和生活为核心,是心理学、哲学与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回归生命和生活。

贾常真:说说你对我的感受和看法。

周  利:一个纯粹不能再纯粹的有着兼济天下情怀的人,一个不允许生活有丝毫参假,负起全责的老顽童。

贾常真:哈哈,还有呢?

周  利:一见到老师,就被你的真,被你的语出惊人所吸引。你一语道破大家多年来所执迷的误区,让人如梦初醒。

贾常真:过奖,过奖。

周  利:然后就是你的精进和对助人事业的热爱,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国文化,过上好日子,你不辞辛劳的辛勤耕耘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你却说这不是付出,生命动力学是你的第二个生命,为自己做事,不算付出。

贾常真:是的。

周  利:所以内心深处有种东西被你感召,让人觉得再不行动,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贾常真:谢谢你,我很感动。

周  利:呵呵,是的,被你感动。

贾常真:说说你对“生命动力学”的看法。

周  利:生命动力学,是关于无形的生命能量和动力的假设,力元、力变、力渠、力焦。就像我们对电能的一套假设一样,电能、电压、电阻、电器。

她融汇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和生活经验,可以被我们任何人重复和验证,让人生变得更具操作性的能量运作理论。可与每个人无缝连接,为每个人贴身服务的主体科学。

她和我们熟悉的学科体系都不一样。要你用行动去验证,而不是用脑袋去考证。这样你就会发现他的无穷魅力了,只要做到,你也会像我一样被它深深吸引的。

目  录

题  记:人啊!认识你自己... 1

序  言... 3

目  录... 5

第1章 生命是个黑匣子... 11

Ⅰ 心理学与生命动力学相遇... 11

Ⅱ 黑匣子与主体... 15

Ⅲ 主体生活与客体生活... 19

第2章 生命元素... 22

第1节 对话有意识心理与无意识心理... 22

Ⅰ 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 22

Ⅱ 心理与生命运作... 30

Ⅲ 意识与身心反应... 31

Ⅳ 意识和生命能量【校对到此】... 37

Ⅴ 心灵和精神生命... 42

Ⅵ 生命元素与组合... 44

第2节 对话生命动力... 46

Ⅰ 动机理论与生命动力学... 46

Ⅱ 生活中的动力现象... 51

Ⅲ 生命动力的人际传递通道→ 新话题... 60

Ⅳ 原始动力自动运作... 65

Ⅴ 原始动力的终端... 70

Ⅵ 心灵动力激活... 73

第3节 对话爱与动力... 79

Ⅰ 做回自己 活在爱里... 79

ⅰ做回自己的特别体验... 80

Ⅱ 爱与合一... 81

Ⅲ 爱与感觉... 87

Ⅳ 爱与中线... 88

Ⅴ 爱的流动与静止... 92

Ⅵ 放下爱的感觉... 94

Ⅶ 把错误的当成爱... 95

第3章 生命动态发展... 96

第1节 对话意识与真相假象... 96

Ⅰ 生命被谁加了密... 96

Ⅱ 意识会制造假象... 98

Ⅲ 生命走入误区... 103

第2节 对话环境信息的感知与感应... 105

Ⅰ 注意的瓶颈—自我... 105

Ⅱ 注意与全观... 108

Ⅲ 注意与警觉... 112

Ⅳ 信息敏感度的发展变化... 114

第3节 对话人格与命运... 120

Ⅰ 人格与性格... 120

Ⅱ 人格特征... 123

Ⅲ 人格与使命... 127

Ⅳ 人格的健全发展... 130

第4章 生命实践... 136

第1节 对话生命动力的和谐释放(个人篇)... 136

Ⅰ 学会正确的给力... 136

ⅰ 学习——心相应... 138

ⅱ 和谐人际的动力三原则... 140

ⅲ 越努力,释放效率越低... 145

ⅳ 从人生信念中解套... 147

ⅴ 跳出人生模式的怪圈... 148

ⅵ 向内挖掘目标... 151

Ⅱ 做回自己(归元得力)... 154

Ⅲ 用活法而不使用方法... 160

Ⅳ 中线上用力... 163

Ⅴ 中线上加油... 164

Ⅵ 用脊梁做事... 167

Ⅶ 不失原点的发力... 170

Ⅷ 单纯与动力内耗... 172

Ⅸ 如何处理身心感受... 173

Ⅹ 动力保养... 176

案例:课堂上的负面情绪转换... 180

第2节 对话和谐家庭与孩子成长(家庭篇)... 183

Ⅰ 我们每天和孩子呆多长时间才合理?... 183

Ⅱ 分清你在满足谁——你需要爱孩子,还是孩子需要你爱... 185

Ⅲ 如何与孩子沟通... 190

Ⅳ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怎样培养好孩子)... 192

ⅰ 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信... 196

ⅱ 如何让孩子自强而不孤立... 197

Ⅴ 怎样建立好家庭... 200

ⅰ 家庭吵架的智慧... 202

ⅱ 建立家庭标准的艺术... 205

ⅲ 教孩子感恩与感情敲诈... 208

ⅳ 爱的流动与制造生命高度... 211

ⅴ 小训练:呈现爱... 212

ⅵ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求知欲... 213

ⅶ 培养吃苦和承担... 216

ⅷ 家庭沟通——传情与讲道理... 217

Ⅵ 家庭已经不和谐了,还想维系,我该怎么办... 220

ⅰ 评价—家庭生活的障碍... 236

Ⅶ 没耐心怎么办?... 238

Ⅷ 学习中的心智改变... 242

Ⅸ 我的孩子太独立... 243

Ⅹ 责任心、贪玩与上瘾... 248

第5章 生命提升(培养卓越人士 创造美好生活)... 251

第1节 对话宿命与梦想... 251

Ⅰ 有家园感回归感的梦想... 251

Ⅱ 生命的第二次激活... 253

第2节 对话参悟修证法... 255

Ⅰ 文字里的人类密码... 255

Ⅱ 经验与体验... 260

Ⅲ 悲观、乐观、达观... 261

第3节 对话实践修证法(成功人士的真正奥秘)... 262

Ⅰ 在生活与事业中修行... 262

Ⅱ 上课不累 能量闭环... 271

Ⅲ 不受社会谴责的成瘾行为——进修学习与修炼... 271

Ⅳ 什么人容易彻底... 272

【扩展阅读:周恩来祭文摘录】... 274

第4节 对话在线机锋... 278

Ⅰ 语言的力量... 278

Ⅱ 实例一... 282

Ⅲ 实例二... 285

第5节 对话导引调整... 288

Ⅰ 身心植入... 288

Ⅱ 增力和啓智... 291

Ⅲ 导引调整最终境界... 292

青湖书院简介(附图)... 293

青湖御园(附插图)... 293

 

第1章 生命是个黑匣子

心理学与生命动力学相遇

周  利:老师,你好!与你的相识,缘自对生命好奇和追逐。你和你的生命动力学给到我很大的震撼,让我对最熟悉的心理现象产生了极大的陌生感,以及对人性的希望。

贾常真:谢谢你的信任,但是会颠覆你过去的一些思想和经验,要有心理准备。

周  利:有心理准备,好像骨子就不怕被颠覆,或是享受颠覆!

贾常真:看来你内心有反叛的成分。

周  利:恩,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直以为自己很传统,结果慢慢发现自己不是一般的反叛。不过每次反叛都带来生命的进步和自由,就像竹笋的成长。

贾常真:嘿嘿。

周  利:生命动力学给我的陌生感是,复杂的生命在你这里看来是如此的简单,活人与死人的差别--生命动力;希望来自于看到你用生命动力导引调整、参悟修正等方法让上千人尘封、失序的生命能量运作回归自然秩序,滋养和推动着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运作,于是生命奇迹不停地发生,各种五花八门的心理问题、躯体疾病都自动消失。

贾常真:是的,你说的很对。

周  利:活人与死人的差别--生命动力,细细品味真的是超经典!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就在于生命力,只要有生命力,相应的生命机能就会运作,没有就停息?

贾常真:主要生命动力得到和谐的释放,相应的生命活动就美好绚丽。

周  利:和谐释放!恩,是的,不和谐也是运作。但和谐释放才能带来生命活动的美好绚丽!恩,怪不得经过生命动力导引调整后的人都显得精神、朝气、青春、美丽!

贾常真:是的。动力的释放是必然的,但是动力释放是必须通过人的身体来实现的,所以释放过程各不相同。

周  利:身体差异带来动力释放的个体差异!

贾常真:而且身体各种反应、感受离开当下后还有残留,这种残留堆积的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排斥越强。也就是动力释放的障碍偏离越多,不和谐越厉害。

周  利:这样说来,不和谐的碎屑得经常清理了。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不可避免的吗?

贾常真:是,需要每天清理,而且人与人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你不可能完全格式化。

周  利:身体各种反应、感受离开当下后还有残留。那除非修炼到禅宗所指的应用无染的境界,生命才有全然绽放的可能。

贾常真:是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绽放。生命的根本绽放需要彻底的修炼。

周  利:每个人都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绽放!比如,生死或危机关头时很多人所表现出来的奇迹,又比如强烈的兴趣带来的全身心投入?

贾常真:是的,还有中奖、初恋、生子等等。

周  利:呵呵,所以很多人的“复活”或转变,可来自于此。而且是人格层面的深层次转化!

贾常真:是的,但是这个远远不够,因为人的遭遇是各种各样的,只有生命本身绽放才能够真正过好日子。

周  利:恩,这样也相当被动。人的主体能动性就被浪费了!

贾常真:是的,也就是潜在力量和智慧没有发挥出来。

周  利:不过有幸的是,能遇到你,并亲身体验了一次人格层次的转变,虽然,因为个人没修炼的原因,这种转变只持续了一个月。后来就被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给消灭了。不过我有了希望和目标,也有了路径!

贾常真:嘿嘿,加油。…减法。

周  利:但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是很难让我相信的哟!因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里,最让人头痛的就是人格偏离问题。不管是正常人,还是偏离者,在30岁还能产生人格改变,打死大部分的心理学者,教育者,老爸、老妈,都不会相信的。

贾常真:是的,但是我身边随时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周  利:能有这样的机缘,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呵呵!

贾常真:缘分,也是你自己的造化。

周  利:其实这是成千上万的心理学者和心理咨询从业者内心深处的期盼。我们投身于人类心理现象和其规律的探索,我们深究意识到的心理现象:信息加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和动机、人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但用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好像还远远不够!

贾常真:这是因为他们只研究客体,而不关注主体呈现的东西。

周  利:这是你研究的主项,什么时候可以读到你的作品呀?

贾常真:有出版社对我的第一本书很有兴趣。

周  利:嘿嘿!太棒了,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受益,但前提是:相信。

贾常真:是的,相信自己,相信生命动力学。

周  利:哎,没办法,谁叫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环境,却看不到自己呢?我们太多关注外界,太少关注自己!

贾常真: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看不到自己,看到的都是客体,主体是通过行为呈现和展示的。

周  利: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有关“自动加工过程”、“内隐记忆”和“启发式思维”、“及时特征推论”等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无意识心灵--一个由直觉在幕后操纵着的心灵--一个弗洛伊德从未告诉过我们的心灵。即我们的生命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不经过意识而运作。一个由直觉在幕后操纵着的心灵,思维不是在舞台上进行的,而是在台下进行的,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行:一个是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另一个是无意识和自动的[3]

贾常真:已经有点接近了,这是人文科学发展的必然,所以贾常真与生命动力学也是应运而生的。

周  利:这个无意识心灵,和生命动力接近?

贾常真:是的,其实我们开始讨论的就是与之接近的问题。

周  利:不过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贾常真:是的,但是抛开心理学的局限,用生命动力的概念从新的角度研究,可以走的更快一点。

周  利:呵呵,你这句话可说道我心里去了。与你的相遇激起了我深深的渴望:从生命动力学这个视角来重新认识心理学所涉及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生命实质,促成更多人从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困扰中走出来,让生命回归其天然的和谐与秩序。

在心理学界,对此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一笑置之,尤其是正统的学院派,只有顶级的学院派大师和置身人群的社会心理研究和心理治疗方向的同志们,才接受多一点儿。

贾常真:是的,那么唯一的出路是首先让自己成为大师。

周  利:恩,你给人打开了一扇窗,让人看到蓝天和阳光。

贾常真:谢谢你的鼓励。

周  利:哎,这是没办法的事,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该说谢谢的是我们。

贾常真:嘿嘿。

黑匣子与主体

周  利:大学时代的鲜明记忆已经不多了,但心理测量学教授关于人的心理就像一个黑匣子的比喻却至今抹不去。我们对人的内在世界的认识仍处在盲人摸象的状态,而且摸到的都是外表,摸到的都是生命在各种境况中的具体变型,而不是她本生。我们今天来谈谈生命的黑匣子一面吧?

贾常真:黑匣子不是指心理,而是指主体不可知(被知),只可为。

周  利:不可知,怪不得,心理现象总给我们一种抓不住其本质的感觉,各种心理现象总扑朔迷离。我们虽然试图从各种角度,如认知观念、人格类型、态度、情绪情感等等,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问卷来测量人的性格、态度、偏向。但社会中的人太复杂,受着各种因素的同时影响,真正要全面而精准的把握人的内在,预测和掌控人的行为,把握人生,几乎成了一个不太可能的事。

贾常真:心理可知不可为,主体可为不可知。

周  利:呵呵,好绕。心理不可为是指什么?

贾常真:为是作为、行为、行动的意思,指心理不是行动、不是作为,只对自己有意义,对于社会、他人都没有意义。

周  利:也就是说我们的作为、行为、行动都是那个不可知的主体所为了。可是我们一直都认为是心理决定着我们的行为,至少会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哟,这就是心理对我们个人的意义吗?

贾常真:心理会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但是不决定我们的行为。

周  利:那决定我们行为的就是那个主体了?你在生命动力学里,也提到了生命运作的黑匣子一面: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看不到自己,看到的都是客体,主体是通过行为呈现和展示的。只能靠行动验证,却无法被当做客体来研究。

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对自己进行探索研究的视角了,我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研究都是在意识的范围内,最多的突破就是通过各种仪器如显微镜、红外探测器、脑成像等来扩展我们认识范围,但都不能逃离客体研究的范畴。

这种客体的研究似乎永远触及不到主体我,而主体我却是我们生活的主宰。那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和把握我们的生命呢?

贾常真:对行为的探索必须通过对样本的研究,而不是研究自己。自己决定自己、支配自己、主宰自己就足够。

周  利:可是我们对人类行为的探索,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并以此来指导和解释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的行为更科学,合理有效呀?

贾常真:是的。但是,行为只能从样本中发现规律,自己无法研究自己的行为,只能研究自己的心理。因为,研究二字本身就是一种行为。

周  利:那我们研究别人发现的规律,如何与我们的行为发生作用,使它更加有效?自己只能研究自己的心理,然后通过心理间接的了解我们的行为吗?

贾常真:当你确信行为规律时,行为就会发生改变,但是确信心理规律时,感觉就会发生改变。

周  利:恩,是的,生活中有体会。而且在心理治疗中也经常用这一规律来改变人的行为和内心感受。就是说当我们真正看清自己的行为习性时它就被破解了,这样新的行为规律就会生成。如此一来,我们就只能知道过去的行为规律,但却不能知晓下一刻我们的行为会有什么规律了,这样研究自己的行为规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贾常真:是的。

周  利:“但是确信心理规律,感觉会发生改变”,这里你用了但是,也就是说,研究心理规律是有意义的,可是我没有看到这中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否指点一下。

贾常真:因为心理会影响行为,会影响人对外界的判断,会影响自己的决定,会妨碍自己看到真相。心理的作用大部分是负面的,除非绝处逢生、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等等。

周  利:呵呵,是的。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就处处可见心理对我们的负面影响。这让我心生悲观和窒息的感觉:难道我们人就是这样的生活在自我非真实的世界里吗?……呵呵,我的这一心理感受,正好提供很好的例证。那真实的人会是怎么样的?也许我看到的,大多社会心理学家们看到的都不是真相。

贾常真:真实的人生是:爱,合一。

周  利:真实的人生是爱,合一。这和不可知的主体有什么关系吗?主体是什么?

贾常真:主体是周利,还有别的东西吗?

周  利:呵呵,主体就是自己,真实的我,本来。

贾常真:哦,既然这样为何还问?

周  利:因为刚才没有做回自己!

贾常真:你真棒!加油!

周  利:呵呵,谢谢你的引导。那我们通过样本来研究行为规律又有什么意义呢?帮助人们看清审视自己的行为,引发其自发的改变?还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预测别人的行为?还是别的?

贾常真:都有,但是最重要是让自己的行为合乎规律,做正确,少犯错误。

周  利:是让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的约定俗成,顺着来,少碰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吧!

贾常真:也包含这个。

周  利:那“自己决定自己、支配自己、主宰自己”和“让自己的行为合乎规律”这两者岂不是矛盾了。

贾常真:不矛盾,自己决定自己符合规律,怎么矛盾了?

周  利:当自己的决定和规律不符合时!

贾常真:那肯定是心理感受在作怪,需要满足自己、平衡自己,所以顾不上符合规律。

周  利:呵呵,恩!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真正的满足和平衡自己。

贾常真:哦!当你不符合规律时,外界随时会来破坏你的平衡。

周  利:也就是说,不能和环境取得平衡的平衡,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感觉存在的,纯属心理自欺了?

贾常真:是的。所以,合一既包括身心合一,也包括天人合一。

周  利:恩,学习和模仿可是我们天生来的本事,而且从小就在做的,这个过程就是让自己的行为合符规律的一种完成。嘿嘿!在你这里,什么都弄得这么彻底,不能有一丁点儿的折扣。

贾常真:嘿嘿。

主体生活与客体生活

周  利:我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研究都是在意识的范围内,最多的突破就是通过各种仪器如显微镜、红外探测器、脑成像等来扩展我们认识范围。但都不能逃离客体研究的范畴。这种客体的视角会给生命本生带来什么样的限制?

贾常真:研究的东西与做到关系太少。最关键是不能解决宇宙唯一主题——自己的问题。

周  利:呵呵,一语中的。至少现在的心理学研究给人的印象是这样子,和人们的行为,和做到的关系太少。所以心理学界存在着一种分离,一线的实践者和实验研究者的分离。

贾常真:是的。

周  利:为什么客体研究不能解决宇宙唯一主体——自己的问题,你曾说过,我们可以解决别人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可以让别人来解决。哦,想起来了,有些问题永远不能靠别人,别人解决不了。那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呢?

贾常真:不能做回自己,不能活在爱里。自我与贪爱是最大的障碍。

周  利:呵呵,是的,自己的问题就是不能做回自己,不能活在爱里。那这和我们的客体生活有关吗?

在科学研究中存在主客问题,在我们工作生活中似乎也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问题。我们习惯于把一切都当成客体来处理,加以掌控,包括我们自己。当我们的活法,活在主体感世界,或主—客世界里,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做回自己,体验主体感,这种转变会带来什么?你非常的强调这个,这种简单的词汇的转换背后却深藏着彻底的革命!这是我的一种感应。

……似乎自我和贪爱就是我们客体生活的主旋律?

贾常真:这种转变可以让人的自我驾驭能力大大提高,可以让人更加做到释放潜在的能量。自我和贪爱确实是多数人客体生活的主旋律。

周  利:这种提高,是因为“主体感世界——就是做回自己,活在爱里”意味着和自己的内在力量获得连接是吗?你在生命动力学中讲过离开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感,“生命动力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我的一种直觉是:离开主体性和主体感,人活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客体生活,就是一种抛弃自己的能量之源,向外索求、争夺能量的舍本逐末的生活。自我和贪爱,都很贪的。

贾常真:是与内在力量连接,但不能说获得连接,而是做到连接、恢复连接,事先连接、完成连接。

周  利:呵呵,所以用“做回”自己。

贾常真:是的。

周  利:那自我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让我们离开自己,切断我们和内在力量的连结的呢?

贾常真:不是切断力量,是力量用在自我上了,自我是生活经历中的感受累积造成的。

周  利:也就是说,我们关注感受就把能量释放到感受上,而不停的在感受上用力,就养活了一个自我出来。

贾常真:是的。

周  利:这样一来,感觉社会心理学家们对社会生活中的我们的探究,绝大部分是在自我的范围内。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自我感觉组织着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自我感觉使我们能够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并因此作出适应性的行为[4]

贾常真:是的。但是,就是不在当下。

周  利:这样的话,自己和真实的环境被自我抛在了一边,因此真实的问题得不到处理。那当下,就是做回自己,把能量释放给自己和真相,真实的生活。

贾常真:自己就是能量,不是把能量释放给自己。

周  利:自己就是能量,自我是一堆有组织、有结构的感觉,吸引着自己把能量释放给它,而当下、现实、真相就被自己忽视了。

贾常真:是的。

周  利:而这些感受就是我们的心理,是生命动力运作时产生的副产品,如果我们关注了这个副产品,能量就被它带走了。你说的心理的负面作用是指这个吗?

贾常真:是的。所谓内耗,就是指这个。

周  利:呵呵,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真的变得简单明了多了。

贾常真:是的。而且对那些习常的文字更能够解释清楚,比如力量、毅力、耐力、突破、内耗等等。

周  利:力量、毅力、耐力、突破、内耗.....恩,是的,因为有个具体的“能量”在这中做着支撑,就变得有血有肉了。

贾常真:是的,很多这类词语在心理学上无法解释,但是又在心理学上广泛运用。

周  利:这样生活中的好多事都可以从能量发挥、使用的角度来加以看待了。

贾常真:是的,你真棒!

第2章 生命元素

1 对话有意识心理与无意识心理

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

周  利:接下来我想和你交流的话题就是有意识心灵和无意识心灵。

贾常真:心灵在心理学上是什么概念?

周  利:心灵在科学心理学上很少用,更多的是在应用心理学里用,好像很模糊。  

贾常真:心理学上既然模糊,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

周  利:这里的心灵和心理同义,教科书上这样提,想探讨的是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因为有意识心理似乎不足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行为和现象。而我更对无意识心理好奇。

贾常真:我觉得还是用正规的心理学术语或者概念比较好,需要讨论心灵问题时,可以在后面对比。

周  利:恩。

 



[1] 《普通心理学》孟昭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孟昭兰2000普心p15页》

[2] 《2012后我们换一种活法——生命动力学原理及修正》贾常真

[3] 《社会心理学》迈尔斯

[4] 《社会心理学》迈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