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美静倾城的故事:苏联核灾抢救过程对日本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53:57

苏联核灾抢救过程对日本的启示·章海陵

·当年苏联动员六十万军民救难,是党国体制「杰作」,参与空投的六百飞行员,随后因辐射全部离世,万名矿工挖隧道防止反应炉烧穿。六十万人一半失去生命,一半失去健康,牺牲精神和人道情怀,与日本空军「临危拒命」对比强烈。

--------------------------------------------------------------------------------

大地震与大海啸引发福岛核电事故,日本首相菅直人称之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灾难」,而政府与国民为之脸红的是,日本空军由于害怕核辐射而「临危拒命」,直到消防队冒死抵达福岛核电站之后,才迟迟现身灾区上空。日本空军投放冷却水,不仅延误「黄金时间」,而且出动架次也不够多。直升机「高高在上」的慢速飞行及偏离目标的「洒水作业」,更是大受各界诟病。国际社会也感慨不已,并把目光再次投向苏联一九八六年切尔诺贝利(Chernobyl,台译车诺比、港译切尔诺贝尔)核事故的救难行动。

 

同样是空军,表现大不一样。这次日本直升机空中洒水,飞行员只执勤一次,而当年有的苏联飞行员一天飞赴出事地点三十多次。日本空军飞行高度在一百米以上,而苏方飞行在二十米之下。

 

为了封埋切尔诺贝利爆开的核反应堆,苏联直升机共出动一千八百架次,投下五千吨铅粉、水泥和化学药品。有的直升机更以空中停留的方式,把水泥一袋袋往下投。据称,当年参与救难的六百名苏联飞行员后来全都因受辐射过量而离世。而最震撼人心的是,空中救难总指挥、基辅军区空军参谋长尼古拉·安东什金也登机亲临核灾现场上空,直接向莫斯科汇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的首座核电站,拥有四个核反应堆,距乌克兰首府基辅一百零四公里。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由于操作失误,核电站四号反应炉发生爆炸,重达二千吨的钢盖被掀开,八十吨强辐射燃料喷向空中。

 

当天中午,距厂区三公里的居民点辐射指数已达正常值的一万五千倍,傍晚则攀上六十万倍,而核反应堆仍在燃烧。莫斯科派来顶级核物理家一筹莫展。当地政府没发布任何警报,事故三十小时后,当地居民才开始撤离。

 

辐射尘埃飘进欧洲,十天后扩散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全球一片恐慌。苏联当局首先出动大批消防员,抽干核反应堆底部的积水。消防员比尔贡说,抵达现场后只见「核反应堆顶部已被炸翻,里面的沥青、混凝土以及石墨都被炸了出来」,「我们抛掷的石墨落到哪个地方,它就把那儿烧成火海」。消防队员感到辐射造成强烈反应,「每三十秒就有间歇性呕吐、眩晕无力,最后无法站立」。

 

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念是,核反应堆底部是否已被核燃料烧穿?倘若地下水受到污染,那就是足以毁灭基辅的大灾难。当局立即派人「冒死」实地调查,尽管得知核反应堆底部暂时无恙,但也仍让人忧心不已,因为核反应堆还残留二百吨铀及一吨更危险的?(钸),如果再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当局决定在核反应堆下面衬上足够厚度的水泥板,彻底隔开地下水。

 

苏联当局动员了一万名矿工,用三十四天的时间,在高温与辐射的地下,以轮换上场的方式,硬是从距核反应堆一百七十米的地方挖出一条隧道,将厚水泥板安置到位。但是,衬上厚水泥板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水泥板仍可能被核燃料穿透。当局决定再将整个四号核反应堆埋入巨大「石棺」即水泥墓之中。

 

于是,矿工撤走,军方登场。士兵要将地面的辐射残留物掷回反应炉,每批人只工作三分钟,换下一批。每个士兵都须穿三十公斤重的防辐射铅衣,身体仍受到严重核污染。

 

二百多天后,核反应堆内残留的二百吨铀及一吨?终于埋进「石棺」。参加这次行动的数千名士兵,后来寿命大大缩短。挖掘隧道的万名矿工,四分之一没能活到四十岁。

 

核能脱离了人类控制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后第十八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事故原因,「核能脱离了人类控制」,说得简短但沉痛。核能开发、核电站运作建立在「人类有能力控制」的自信之上,谁知人类的有些自信只是泛泛而谈,甚至空中楼阁。

 

苏联当局为扑灭切尔诺贝利核灾,花费约合一百八十亿美元的资金;参加救难的六十万军民,后来一半失去生命,一半失去健康。损失之惨烈,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人们却不会忘记这是和平年代发生的悲剧。

 

四分之一世纪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像凸面镜那样,聚焦日本核事故的悲剧与教训。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监管存在重大缺失,安全指引形同虚设,工作人员对潜在风险熟视无睹,「绝不允许出现」的意外终于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负责人回忆说,「四号核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完全是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后果」。

 

核能发电,技术、法规和规管三大原则,缺一不可。而媒体爆出,日本福岛核电厂营运商东京电力早在二零零二年就已被揭发窜改和伪造检查纪录,时间长达十年,社长南直哉及多名高层为此集体请辞。福岛与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都涉及诚信和规管不当。

 

不过,福岛救难现场传来动人故事,有「东电死士」五十人坚守出事地点,民众热泪盈眶。可是媒体也指出,其中三十人是指派的,只有二十人是自愿的。另外,东京电力公司最近招募抢险人员,日薪为五千美元,只须上班一天。

 

比照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救难第一线的矿工和士兵每人只得到约一百美元补助。可是,苏联当局却在极短时间动员六十万军民奔赴核现场。当然,这是时代的产物、党国体制的「杰作」,但当时应召的普通苏联人的想法很简单,「就算是用人命来封堆,可是不封,又怎么办」?「总得有人来做这件事,我不后悔」。

 

作家谢尔巴克披露一个苏联「团派」的故事。在切尔诺贝利居民点大疏散的日子里,女共青团员、少先队辅导员别列金娜的丈夫仍在核电站上班,而且情况不明,她却急人所难,竭尽全力帮助他人撤退,直到疏散工作组搜索滞留者的最后一刻,她还打电话到团巿委,「他们来找我了,让我疏散,我可以离开了吗」?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已把苏联的官僚体制钉上了耻辱柱。当地决策机关向民众宣布疏散之前,不可饶恕地浪费了近一昼夜的宝贵时间。如果说莫斯科中央领导人的表现尚可,那么乌克兰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就简直近于冷血,事发八天之后也没有亲临事故现场。

 

群众追问: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对待「乡亲」竟可以这样冷漠无情?被授予和享受巨大权力、也负有巨大道德责任的领导人,为什么不能跟自己的人民共命运?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一遇到危难时刻,就想着怎样牺牲自己」。可是,在苏联时代,有这样的群众,却没有这样的领导人。人们开始思索: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埋下苏联解体伏笔

 

戈尔巴乔夫后来感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五年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确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其前后的两个时代迥然不同。」

 

「苏联」这一页已掀了过去,而一些苏联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人道情怀,与一些苏联官僚的颟顸与自私无能形成强烈对比。这与今天日本的情况比较,也带来巨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