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运鸿出狱在干什么:中医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19:05
中医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即古代经络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外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中医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中医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说明病理变化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入的途径,具有反应病候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经络循行的通路上出项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以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二)指导辩证归经辩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应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辩证归经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辩证归经。临床上还可根据所出现的症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辩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三)指导针灸治疗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条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择、针灸方法的选用是针灸治疗的两大关键,均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针灸临床通常根据经脉循性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具体表现。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关系,所以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皮肤针叩刺皮部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该穴位中皮内埋针;经络痹阻、气血瘀滞,可以刺其经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进行刺络拔火罐等。本文转载于中医全说网:http://www.tcm361.com -原文链接:http://www.tcm361.com/zyzj/342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