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保服务承诺:清明公祭不如心祭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17:03:00

这个清明有点特别。当然,特别之处不仅仅是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时节,人们首次有了三天“小黄金周”。更因为在这个假期里,不少地方刮过了一阵不小的“公祭风”,并由此引发种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景象。

比如,有的地方为举办一场祭祖大典,政府下发通知,决定对工作日及清明节假日进行调整;还有的地方,一场规格很高的公祭仪式尚未结束,那些本来用作祭拜和装饰的鲜花,已经成了市民哄抢的目标。

从三皇五帝到三教九流,从省市到县乡,伴随着这个法定假日的清明节的来临,各种豪华公祭风也陡然升温。不仅孔子、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成为公祭对象,黄帝、伏羲等传说中的人物也榜上有名。大多数仪式的参与者动辄上万人,还耗费巨资建起了祭台等仿古建筑,公祭排场正日益豪华。

显然,当各级政府操办的公祭越来越浮躁,原本应有的虔诚与肃穆,正悄悄地走远。在各色公祭正沦为喧闹的秀场时,人们有必要对此重新审视与思考:我们真诚祭祀先人的最佳方式究竟是什么?

其实,祭祀不单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深层的心灵对话。如果内心不能恪守与承传先人的美德,花再多的钱祭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祭重于形祭,因为只有真正触动施礼者内心深处的祭祀,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我们说公祭不如心祭,是因为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的公祭形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对于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公祭活动,人们其实已经悄然放下了对其原有的尊重。那个公祭大典后鲜花遭抢的场面,虽被当地管理者解释为追求吉祥的“民俗”,但实际上,在这种贪小便宜的不文明行为背后,是人们对公祭心理的微妙变化。

而一束鲜花,一本相册,几句追思留言,看似平淡的心祭,或许能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在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恩中,在对未来的责任与展望里,人们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期待新季节、新希望和新开始。

我们说公祭不如心祭,还因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公祭理念,或许到了重新思考的时候。

眼下,政府主办的公祭,与众多文化节庆活动一样,都已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舞台。在很多地方,伴随公祭活动同行的,必然是大型商贸洽谈会。而在这种安排背后,折射出的是在一些政府官员的理念中,文化只是经济活动的附庸与载体。

一段时间以来,公祭大典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一部分。有的脱离实际、盲目跟风;有的牵强附会,小题大做;有的故弄玄虚,编造神话。这里边,除了好大喜功的因素之外,恐怕还是与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服务政府理念密切相关。

我们说公祭不如心祭,更是为了透过对祭祀形式的思考,来寻求传统节俗与现代文明的最佳契合点。

清明是个特殊的节日,当这天成为公众假日,不仅要深入体察它的文化意蕴,更应是一次深入的心祭。首先,清明节不仅要祭扫亲人坟墓,更要铭记和发扬先辈的功德,让自己与那些已故民族先贤和革命先烈,来一次触动内心的心灵对话。其次,把踏青、插柳等活动扩展升华为一项绿化生活环境的行动,与大自然也来一次心灵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豪华公祭是一种形式的铺张与资源的浪费,显然不符合节俭和谐的现代理念。而看似平淡的心祭,却能唤起内心的感动,寻找与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优秀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