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女王20集西瓜下载:杀了药家鑫,还有后来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5:34:52
杀了药家鑫,还有后来人(2011-04-07 09:29:19)转载 标签:

药家鑫

张妙

李承鹏

《药》

李玫瑾

肖鹰

西安音乐学院

杂谈

    在我看来,李承鹏写作《药》一文,目的显然是要杀人。而《药》也的确是一篇用来杀人的好文章,至于这是否是一篇好文章,我不知道。

 

    李承鹏的粉丝最爱标榜自己的偶像“求真求实”的品格,对此,我很不以为然。与其说李承鹏敢说真话,敢说实话,倒不如说他敢说大胆的话和大眼的话,前者是因为无畏,而后者是因为无知。

 

    李承鹏在《药》的开头写道:“一个钢琴青年半夜开车撞倒一个串串店下班女工,没死。想了想,取下一把三十多公分的刀连捅八刀,这个过程,女工一直央求别杀了,家里还有两岁半的儿子需要照顾……他没听,颀长的手指激情弹奏中。一会儿,女工果真死了。大家知道,这个女工叫张妙。这个钢琴青年叫药家鑫。我把他简称,药。”我努力地百度谷歌Bing,除了有人把这段话当事实转载以外,我并没有找到支撑这段话的事实根据。所以我断定这是李承鹏自己虚构的,好让药家鑫看起来比丧心病狂还丧心病狂,因为药家鑫这样冷血的变态杀人狂怎么可能仅仅是撞了人继而因为怕麻烦又杀了人呢?更合理的是药家鑫不但杀了人,而且在杀人的过程中无视张妙的苦苦哀求,也不顾及张妙家里有个两岁半的儿子需要照顾。

 

    当然,我必须说明,这些都是我的主观臆测,说难听点就是意淫。所以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我愿意很真诚地向李承鹏道歉:一是李承鹏当时就在现场,目睹了凶案的全过程,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他没有出面制止,或许是他想以身作则,通过自己对“行为偏激”的学生不“会商”,教育北大对“思想偏激”的学生也不要会商;二是他这篇与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同名的文章《药》也是一篇小说,就像当初别人捧《李可乐抗拆记》是“现实抄袭了李承鹏的小说”时,他没有反驳,只是四处道谢,等有人说他在夸张扭曲现实的时候,他反驳了,题目是《论“小说的虚构艺术”》;三是他至今还认为钱云会是先被四个彪型大汉压在身下接着由一辆工程车碾压其颈部而死。

 

    药家鑫的确该死,至少我这样以为。我从小便笃信“杀人偿命”的道理,至于我们这个国家未来是否会废除死刑,既然是未来的事情,那就留到日后再说。但与此同时,我认为这并不妨碍药家鑫在杀人之前是一个广义上的好人,同我们每个人一样。大概是我看了太多光怪陆离的影视作品和报纸书刊的缘故,所以我不大会认为作恶是坏人的专利,进而导致无法接受好人也能行凶的现实。也就是说,我可以接受西安音乐学院师生们的说法,药家鑫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也可以接受其父母邻里的说法,药家鑫是个与人为善的好孩子,我还可以接受这个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孩子因为一个幼稚的想法而举刀杀人,暴露出他本性中有凶残的部分。接受并不意味着认同,也就是说,我认为这个世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我不认为这个世上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不同情药家鑫,否则怎么跟死去的张妙交代?但我仍会唏嘘,既然那么好,为什么最后会坏到这个地步?辩护律师将药家鑫的奖状呈上公堂的举动,本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辩护律师来说,这是一件辩无可辩的案子。于是,他能做的,多是求情,而非求理。佩服谈不上,但我很尊重该辩护律师的所作所为,因为我能想象得出,一位律师要在合法的权限内为当事人谋取利益的最大化究竟有多难。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对辩护律师履行自身的指责感到不满,难道他们希望律师充当法官的角色,替犯罪嫌疑人辩护之前,先自行宣判自己当事人的死刑?我更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去指责为药家鑫请愿的西安音乐学院的师生,反正我是没见过哪个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不是这样做的,也许真的,正义并且正直的李承鹏以及广大网友会。而我,我想,我是会求情的,留不下一条人命,但尽量留,补偿不了一家幸福,但尽量补偿。

 

    律师提出“激情杀人”一说,惹得很多人不高兴,觉得怎么能拿“激情”为“杀人”辩护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看法律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概念;其次法律上的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是否相同;最后再看这个概念究竟何不合理。就目前我所知道的来看,首先,在法律上“激情杀人”是一个非正式的概念,存在但不绝对;其次,这个概念里的“激情”与普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激情戏”或者“激情滂湃”里的激情不是一回事儿,更多的是指人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或刺激时在心里上形成的一种应激反应,并且杀人者之所以杀人是源于被杀者的过错;最后,从道理上讲,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本案并不适用,根本上受害人张妙并无过错。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邓玉娇案,我认为,在那种情况下,“激情杀人”说才应该是适用的。我想,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不适用的案子而否定一个之前我们并不了解的概念,这对我们未必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如果当事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有差异,难道我们也能坚持放弃使用这一概念么?

 

    进入2011年,我见识了两位头脑不是很清楚却又十分爱谈艺术和美学的人,一位是人大学子苏紫紫,一位是清华教授肖鹰,前者称一切觉得她和她的作品丑的人都不懂艺术,后者称一切觉得他和他的文章狗屁不通的人都不懂美学。这里我要说的是后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碰上了研究美学的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按理应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结果却是鸡同鸭讲。我估计,前者的学问肯定要比后者的好,如若不然,李玫瑾教授怎么能克制内心犯罪的欲望,而肖鹰教授怎么会甘愿处处显露他思维上的短板?就连我一个没文化的人都能明白李玫瑾教授的意思:一个人倘若要杀人,自然是以杀死人为目的,因为结果可以给他带来满足,那么一刀结果了也就是了,可像药家鑫这样连捅八刀(我个人觉得一般的坏人真捅人一两刀也会害怕,药家鑫似乎没有这种恐惧),就说明他在杀人的过程中便已经产生了某种快感,这种快感从何而来?是主动的人性使然的还是被动的强迫产生?于是,为了找到答案,李玫瑾教授便运用她的专业知识在其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为日后避免类似的案件发生找到方法,专家不就是干这个的么?那么肖鹰教授呢?他选择用非专业知识在非专业领域进行一场真诚而丑陋的表演。他非要把李玫瑾教授的话理解成药家鑫是因为弹钢琴弹习惯了,走哪都想练琴,正好撞上张妙,正好赶上技痒,于是便像弹钢琴一样痛下杀手,这不可笑么?你弱智,就觉得别人跟你一样弱智?看来肖鹰教授是从来不会利用业余时间来涉猎几本西方的犯罪小说的,否则他就应该知道,连美国的FBI都要配备“侧写”专家,帮助破案,也就是通过建立罪犯的心理画像,分析罪犯的作案手法,以找出凶手。合着在肖鹰教授眼里,那不过是FBI为罪犯开脱的手段。李玫瑾教授希望借助对这一案件的分析提醒父母师长注意教育的方法,重视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什么不好?我是没听出来李玫瑾教授说过药家鑫不是故意杀人,药家鑫是精神病患者,或者不应该判死刑之类的话,难不成肖鹰教授听出了李玫瑾教授说杀了人的孩子不要怕,只要你热爱古希腊?那么好吧,请肖鹰教授通过分析一对睾丸究竟孰高孰低来避免学艺术的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吧。

 

    有的人批评药家鑫的下跪悔改是演戏博同情,如同之前李刚父子痛哭流涕一样。我不认为这反映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是恰恰体现出群众内心直觉的阴暗面。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标准的道歉或者悔改的模式呢?如果有这种模式的话,那么无论是药家鑫还是李刚父子,照着做不就可以了?何苦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为众矢之的呢?回过头来说,就算药家鑫和李刚父子之前再坏,那又有没有可能因为出了事反省了,悔过了,害怕了,痛苦了呢?我们这个社会什么时候成了不允许做错事的人道歉悔改了的社会呢?说CCTV是在为他们开脱,我没看出来,我觉得上了CCTV的比不上CCTV的要更惨。反过来,为什么不说CCTV是在警示或者教育更多的人呢?难道有人(哪怕是权力再大财富再多)会因为看了药家鑫下跪悔改和李刚父子痛哭流涕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就是药家鑫案归根结底是一个个案,不应该在案件审理结束之前就将其视为社会教具,例如只有怎么怎么样,社会才能怎么怎么样,这是不公平的,不能说因为受到关注,药家鑫案就要被单纯地拿来顺应或安抚民意,若以一时地民意为标准的话,还要法律干什么?何况未必重刑之下未有莽夫,如若不然,干脆无论犯什么罪都不商量,统统枪毙好了。还有药家鑫那个叫李颖的师妹(目前据说是查无此人),无非是思想偏激了些,行为啥也没做,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暴力的“会商”她,这难道不是比北大还北大的行为?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都再说,以后如何如何照着药家鑫的模式杀人,杀了之后如何如若照着药家鑫的模式自救。原来,这些人之所以不杀人,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杀人不对,而是他们觉得承担不起杀人的后果,这场面可真滑稽,等于是追求正义的都是些坏人,而他们之所以追求正义,是因为他们要为自己不干坏事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可见,杀了药家鑫,还有后来人。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弱弱地问一句,案子宣判了么?所谓的“不公”,在哪里?

 

    P.S.:把文章写得长一点是有好处的,起码方便了头脑不好心情不好的人断章取义发泄不满。记得之前凤凰卫视的程鹤麟写了一篇文章《致内地游客的公开信(程鹤麟代香港旅游业议会拟)》,狠狠地数落了香港旅游界一番,一读便明。可惜很多内地人在网络上养成了“骂人在前,阅读在后”甚至“光骂人,不阅读”的好习惯,一时间把程鹤麟骂个半死,估计香港导游看了也得纳闷儿,敌我难分啊。后来我明白了,那些骂错了的人其实没骂错,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具体,具体到只是前一条评论的“同上”而已。如今我写这篇文章,说药家鑫该死,但不该死的那么丰富多彩,牵连众生,结果也有人来骂,说我没有人性,看来我是狭隘了,在他们眼里,药家鑫不该死。不过,有的朋友很可爱,直接告诉我他只看了一半,省的我多费思量,烦恼哪里让他不满意了。只读一半,庸人自扰。另,我回复了几条评论,只是一时不知干嘛,闲得无聊而已,要是之后的评论我没有回复,不是我怕了,只是我不闲了,请见谅。当然,我会将评论尽可能的保留下来,骂人者尽可以发挥其语言天赋,不为别的,只为立此存照,提醒我自己和其他善良的人,革命的队伍里并不都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