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千万自首被判刑:渔梁堰,独领千年风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9:39:15
杨菊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09日   第 07 版)

图为渔梁堰风光。
资料图片
细细盘点徽州这块苍老的土地,千年的石砚石坊有之,百载的古桥古宅有之,可是谁又能想到,在悠悠岁月的夹层里,还能够发掘出如此雄奇的堰坝呢!幸亏有古徽州府城边那条缠缠绵绵的练江,以及50万歙地人祖祖辈辈的呵护,这道叫做渔梁的“江南都江堰”,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独领风骚。
一个细雨打斜的午后,我们去探访渔梁堰。堰身魁伟,怕有百米之长,宽50米,全部用花岗石砌就,斜躺在清澈明净的练江上。我信步走向堰坝,细细地品味着这一透着唐时风骚的遗存。那三门洞开的凹槽,把闲时情绪低落的水都吸纳进去了,在轰轰隆隆的喧嚣中,向下游激越奔流。两旁的堰面,均是用1米多长的条石砌成,而且用榫用闩,对接严密。堰坝横卧江心,千年之中,不知遭受过多少风浪。山溪水易涨易落,冲击力强,哪怕是最强悍的铁石,也难以经得住岁月的剥蚀。几经摧毁,几经修复,如今的渔梁堰,是2001年在清朝中期的基础上“修旧如旧”的,为使其更加坚固,还用上了“石锁”一类的榫头。
我两次去过都江堰,对那道堰的历史、地位、作用有过一些探究。都江堰筑在汹涌的岷江之上,拦洪、分流、灌溉的作用利惠后代,尤是那道鱼嘴形的堰坝,在山洪来临时,无畏地充当搏风击浪的勇士,将其一分为二,一半截留于内江,一半分化于外江,让江流在拦截过程中各得其所。而眼前的渔梁堰,一梁枕流,没有都江堰分流泄洪那么的繁琐,但也起到了缓水势,蓄水流,灌水田,畅水运的作用。
从堰坝向上望,是一座十六孔的石拱桥,该桥建于明代,桥名太平,也属古物,是老徽杭公路上跨度最长的桥梁。下游也有一座九孔石拱桥,它叫紫阳桥,同样是明代作品。当年徽商旺盛的时候,这里自然成了熙熙攘攘的水陆码头。渔梁堰的出现,对航运的水域起到了调节和保障作用,由此也成就了堰旁的一个小镇,这个由渔梁坝哺育的小镇成为店铺林立、商贾往来的集散地。走在这条千米小街上,当年的青石街面依旧光亮,两旁的排屋透着浓浓的商业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