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如果》:小岗为何陷入困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1:48
小岗为何陷入困局

作者:侯兆晓 

    记者发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流通的钱总是又黑又皱,难见平整干净的。凤阳也不例外。 
    从小岗村采访回来,记者犹豫着是否要去见一下凤阳县委宣传部的人。 
    最后还是决定再去听听政府的声音,除了县委是一座不高的办公楼,县政府的各个局室都安排在一排排的平房里,进去的第一感觉恍然好像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凤阳太需要钱了,太需要经济发展。” 
    院落里挂着几条纪念沈浩同志的横幅。 
    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出去作沈浩同志事迹报告去了。”“其他知情人也行。”对于记者的提议,这位工作人员置之不理,只是在电脑上忙乎着。告别时,记者发现他的电脑上打开的网页是本刊的网页。 
    “我们是用卖地前八年的平均值给村民补偿的,每亩每年500元的租赁费相对其他地方而言已经很高了。”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

                                   水土不服

    从省财政厅空降过来的沈浩是唯一一个干满两届的村书记,之前的小岗村干部们总是空有想法,但没钱。相比之下,沈浩成了一棵“摇钱树”。 
    村子马路两边的二层小楼就是靠要来的钱,每户补贴两万元盖起来的。 
    2006年底,沈浩的任期结束,就要返回省城。在严宏昌的发动下,小岗村近百户村民,写了申请书,摁上了红手印,挽留沈浩,后又放着鞭炮送到了省财政厅门前。考虑再三,沈浩决定留下再干三年。但是,就在第二个三年即将结束时,沈浩却永久地留在了小岗村。 
    就在村东头马路的尽头,沈浩为村民建了一片整齐划一的公墓,说这里风水好,没想到自己也葬在了这里。沈浩的墓占了有亩把地,刚栽上的一米多高的松树有些歪斜。 
    为小岗村的发展,沈浩没少操心。小岗村大力推广双孢菇的种植,将小岗发展为大学生实验基地,鼓励政策之优惠是小岗人从前不敢想的,每新建一个标准棚财政补贴5000元以上。此外,沈浩还在小岗村引入了一家上海的养猪场,并发展葡萄园、农贸市场等。 
    但是,村里人还是认为沈浩不熟悉农村,也不熟悉这块土地。 
    沈浩的到来只解决了小岗村源源不断的输血功能,而小岗要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 
    “单靠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小岗要发展,必须走集体化道路。”3年前,沈浩就意识到这是小岗村的出路所在。 
    以“分”出名的小岗村要再走南街、大寨的集体化道路,这种发展模式遭遇了“包干派”的反对。30年前的人民公社曾让小岗村陷入四处讨饭、甚至大批饿死的轮回,村民们心有余悸。严宏昌认为,小岗要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而村里以严俊昌为代表的“合作派”,则力主合地。 
    严宏昌和严俊昌是堂兄弟,但在“分”与“合”的问题上,两个家族的分歧持续了十几年,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了了之

    在很多人眼里,小岗村是一盘散沙,缺少一个有号召力的带头人。 
    在小岗人心目中,沈浩显然不是这样的人,而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大包干代表严美昌家里养猪,本来村里要补贴3000元。沈浩却对严美昌说:“只要你听话,马上来我这里领钱。”严美昌说:“你要我不说实话,给我30000元,我也不干;只要让我说实话,我无条件地听你的话。” 
 2007年底,安徽省出台《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这份重量超过1公斤的规划里,提出将石马、严岗两村合并到小岗村。如此一来,476人、耕地面积1600亩的小岗村,人口将达到3800多人,土地面积13700亩。 
    有关方面的抱负是想把小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标本,给中部地区大多数村庄提供示范引导。 
    不同于小岗人三十年前把命豁出去了的“大包干”,这次改革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 
    想法无疑是好的,可是小岗人普遍质疑,这种人为整合又能给小岗村带来什么呢? 
    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本地的又如何? 
    1993年,小岗村成立“小岗村农业实业总公司”,严宏昌任法人代表、总经理,相继引进了不少项目,办面粉厂、铜线厂、食用油厂等等,但小溪河镇很快强行收走了管理权,说:“镇上都没有工业企业,你村里办什么厂啊?”之后,凤阳县还曾以小岗村的名义向国家申请建立了一个工业园,但工业园根本不在小岗村。 
    严宏昌主张发展小岗的本土工业,过去十年里,这个当年小岗村文化水平最高的大包干带头人曾积极招商引资,也拉来了许多项目,但这些项目却屡屡遇上怪事,落不了地就流产了。在2001年,严宏昌投产的瓶盖厂厂门被炸出一个大窟窿,从那时他立誓淡出了小岗的舞台。

                                   后顾之忧

    一条新修的差不多有六米宽的水泥路从主干道分岔通往小岗村,路两旁的树上只有西瓜大小的树头。 
    除了名声,小岗村唯一剩下的资源就是土地了。占地1300亩的美国GLG甜叶橘小岗基地项目令政府的官员们为之振奋,可是小岗村的村民却并不买账。 
    三番五次的折腾,已经让小岗人对这些嫁接过来的“异物”不以为然,抱着被子睡到田里去,阻止修建GLG大道就是很好的证明。 
    与其让一个盈利与否与自己无关的外来公司占掉土地,还不如自己耕种维持温饱。这是大部分小岗人的共识。 
    “以小岗村的名义立项,钱好要,这样的钱是不可能投给外来投资者的,但具体去向却鲜为人知;只要工厂、公司建了起来,不管盈利与否,都是在任者升迁的政绩。”一位知情者说。 
    GLG的办公大楼已经盖的差不多了,上面镶嵌着金灿灿的2009字样。与被阻的GLG大道一条马路之隔的生态农业园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平整土地,4300亩土地将随之失去。 
    除了一点可怜的补偿费和租金,小岗村村民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年纪大的也就算了,子孙后代怎么办?“这是家败的前兆呀!”大包干代表们说。 
    吃午饭时,严宏昌的只有三岁的孙子爬到凳子上,用嘴去盘子里叼魔芋条,没叼住,掉在地上和桌子上,妈妈过来打了他一下,说他浪费。他毫不介意,捡起桌子上的,放进嘴里,很得意地嚼了起来。
    (《环球视野》第361期,刊摘)
转自: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