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 焚香刷战场:碘1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02:04

 

碘131

        百科名片

        碘-131是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为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变产物),符号为I-131,半衰期为8.3天。正常情况下自然界是不会存在。2011年3月26日,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但这些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随后东部沿海地区也有类似发现。

碘同位素    碘核素质量数 物理半衰期 123 13.2h 125 60d 129 1.9E7a 131 8.06d 132 2.28h 133 20.3h 134 52.5min 135 6.8h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1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符号I-131,简写为I。 它的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而碘的稳定性核素原子核内只有74个中子   

  

。   碘131是β衰变核素,发射β射线(99%)和γ射线(1%), β射线最大能量为 0.6065兆电子伏,主要γ射线能量为0.364兆电子伏。半衰期为 8.02天。3.7×10贝可的碘-131点源重8.05×10毫克,在1厘米远处的照射量率是2.3伦琴/时,采用5厘米厚的铅屏蔽就可以安全操作。碘131属高毒性核素,紧要器官是甲状腺,对人体的有效半减期为7.6天,在人体内的最大容许积存量为1.8×10贝可。碘-131在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中和露天水源中的最大容许浓度分别为0.33和22贝可/升。   碘131的化学性质与元素碘相同。

       碘131的产生和提取

  ☆产生碘131的核反应主要有:   ①用碲金属或其化合物(如二氧化碲)做靶材料,在反应堆中照射,通过(n,γ)反应生成碲131,碲131再经过β衰变而获得碘131,即Te(n,β)TeI;   ②用富集的铀235做靶材料,通过核的裂变U(n,f)I或U(n,f)TeI而得到碘131,碘131的总裂变产额约0.82%。   方法①可以获得较纯的产品,没有α杂质和其他裂变产物的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这个方法;用方法②制备碘131时,除可能有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污染外,还有α杂质和β杂质,必须进行有效的纯化,只有少数国家使用。   ☆提取   从靶材料二氧化碲中将碘131提取出来的方法有干馏法、色谱法、萃取法和蒸馏法等,应用较多的是干馏法和蒸馏法。蒸馏法是将辐照过的二氧化碲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氧化氢、钼盐等,然后在硫酸介质中进行蒸馏。含有碘131的馏分用加有还原剂的氢氧化钠吸收,碘131便以NaI溶液的形式得到。NaI溶液是碘131的初级产品。   ☆生产防护   大量生产碘131时,要注意避免碘131挥发,以免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操作应在设有负压和带有除碘装置的屏蔽箱室里进行。活性炭、涂银活性炭、银铜合金网、银网和碱性溶液等都是碘131的良好吸附剂。   ☆多种用途   在核医学中,碘131除了以NaI溶液的形式直接用于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疾病治疗外,还可用来标记许多化合物,供体内或体外诊断疾病用。如碘131标记的玫瑰红钠盐和马尿酸钠就是常用的肝、胆和肾等的扫描显像剂。除了核医学方面的应用外,碘131还可用来寻找地下水和测定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查找地下管道泄漏;测定油田注水井各油层吸水能力及其变化,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水流的分配,保持油井的高产稳产等。

        发现案例

        黑龙江省发现放射性碘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011年3月26日发布消息称,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这些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监测到微量放射物质的抚远、饶河、虎林、东宁等四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我国最接近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地区。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陈竹舟表示,根据气象资料,目前大气环流大的方向是由西往东的,但日本东北部有一个小环流,把极微量的放射性污染物带到了我国。这是一个初步判断。   “现在监测到的放射性污染物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他说。   陈竹舟表示,随着放射性物质扩散,我国有可能监测到放射性水平增高,但这并不等于会影响环境和健康。即便有一些地区监测到的数据和当地本底水平相比有一点异常,但放射性物质已被大大稀释,不会达到影响公众健康的水平。检测技术和仪器非常先进,大家没必要担心。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陈晓秋研究员表示:碘-131是人工合成物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不会存在,日本核泄漏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这种核素,此次检测到的碘-131基本可以确定是来自日本核事故地区,但现在监测出的人工放射物质的数值水平极其微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苏旭表示,不需要采取隐蔽在家中或戴口罩等措施,也不需要服用碘片。   据了解,相关部门目前正严密监测日本放射性污染物扩散情况,并将及时把监测结果向公众发布。  现在有关部门也正在密切地监测极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变化情况,每天也会有权威的发布。采访中专家告诉我们,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的,如宇宙射线、氡等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等,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天然本底辐射”。   数据显示,个人每年受到天然辐射的剂量约为2.4毫希。其中,一次X光检查为0.1毫希,如果每天抽20支烟,一年的辐射量为0.5至1毫希,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影响。   专家同时表示,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也就是每过8天放射物质会衰减一半,30个半衰期过后,辐射已减至原来的十亿分之一,基本无法被探测到,也就没有危害了。此次监测到的微量放射性物质对当地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因此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东部沿海发现放射性碘

  2011年3月28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就环境辐射监测情况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环保部门继3月26、27日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监测点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之后,今天又在我国东南沿海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的监测点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浓度均在10贝克/立方米的量级及以下。结合近年来当地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初步确认所检测到的碘-131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由于检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带来的附加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      

29

[3]        3月29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就环境辐射监测情况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继黑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之后,环保部门又在山东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监测点气溶胶取样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浓度均在10-4贝克/立方米量级及以下;此外,在安徽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监测点气溶胶取样中还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其浓度均在10-5贝克/立方米量级及以下。   1、安全性:由于碘-131能被高度选择性摄取(碘131几乎只被甲状腺所摄取)和浓聚于甲状腺组织内,且碘131发射的β射线最大射程仅为3.63mm,平均射程为0.48mm,所以β射线对甲状腺的治疗作用强,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及其他器官的影响极小,所以碘-131治疗甲亢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异常安全的方法(又俗称为“不开刀的手术治疗”)。甲亢治疗剂量的碘131对生殖器官的影响仅相当于一次放射科不孕症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时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剂量。由此可见,碘131治疗甲亢对于年轻妇女以后结婚生育无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采用碘-131治疗甲亢的病人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跟踪调查研究,并与一般人群癌症自然发生率相比较,未见白血病、癌症、畸胎的发生率增高,而且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的自然发生率。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证明:碘-131治疗甲亢是一种异常安全的治疗方法。   2、治愈率高:通过甲状腺摄碘功能检查、甲状腺大小的准确测定以及根据甲亢病人的病情,可对病人的治疗剂量进行个体化和最优化给药,提高了一次性治愈率,少数病人需进行2次治疗,极个别病人需进行3-4次治疗。   3、复发率低:由于功能亢进和增生的甲状腺细胞已被破坏,因此不易再复发率(其复发率仅1-4%)。内科治疗甲亢仅仅是抑制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而甲状腺细胞并没有被破坏,因此一旦停止服药,功能亢进和增生的甲状腺细胞又可很快恢复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其复发率必然很高,大多数病人需长期治疗。   在欧美等国家碘131已成为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需在有相当技术和设备条件的医院方可进行。其治疗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治疗剂量,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早发性甲低的发生率。   上海检测出放射物质碘-131 浓度高出上周8倍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在对空气中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后,检测出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和铯-137。相比3月28日该站监测到的数据,本次检测结果多了铯-137,同时碘-131的浓度也高出了至少8倍;不过专家表示,该浓度的人工核素仍属极其微量,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无须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上海市环保局发布消息称,辐射环境监督站昨天在对空气中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后,检测出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浓度为7.93×10-4贝克/立方米;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其浓度为8.39×10-5贝克/立方米。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无须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东方网记者注意到,相比3月28日该站监测到浓度低于10-4贝克/立方米的人工核素碘-131,本次监测到的数据中,碘-131浓度至少高出了8倍。按理说,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为何时隔8日开外,碘-131的浓度不跌反升呢?   上海辐射环境监督站专家表示,由于大气扩散等因素,新的碘-131“补充”过来,加上之前发现的、目前已经过半衰的碘-131,导致其浓度有所上升。不过,专家表示,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浓度值翻了8倍,但仍然是极度微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无需采取防护措施。   至于新近发现的人工核素铯-137,专家介绍说,这是核弹、核武器试验和核反应堆内核裂变的副产品之一,会释放伽玛射线,半衰期较长,达30年。“应该也是通过大气环流而来的,目前上海监测到的浓度极其微量,同样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云南以外都有极微量放射性素出现

  据新华网消息:截止4月8日,我国内地除云南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均检出从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海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空气中同时还监测到更加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从北京的菠菜、莴笋叶,浙江的芥菜,山东和湖南的菠菜,广东的油麦菜和生菜,海南的小白菜抽检中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不会危害公众健康。饮用水抽检监测无异常。各地环境辐射水平较前没有明显变化。

        专家解读

        1、放射性物质怎么进入人体?

  人体哪些细胞对射线特别敏感?一旦被辐射可以治愈吗?   日本核危机让我们谈辐射而色变,辐射对我们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从事核医学临床诊疗工作20多年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陆汉魁昨天强调说:即使日本这个核电站全部损坏,释放到环境中并影响到中国的辐射总量是有限的,大家不必紧张。

        2、致病机理

  我们闻之而色变的辐射射线究竟是通过什么作用机制致人生病的呢?   陆汉魁: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区域的周围,可以检测到核反应堆防护层被破坏后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其中包括放射量比较多的成分碘131和铯137。这些释放出的放射性化学物质很微小,但可以和烟灰混杂在一起进入大气层,向远处扩散。   应该说明的是,即使日本这个核电站全部损坏,释放到环境中并影响到中国的辐射总量是有限的,大家不必紧张。只有近距离接触到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才会对人类构成危险(其实核爆炸的首要危险是冲击波和热浪,放射性危害在其次)。一些放射性物质如碘-131与人体天然所需的物质(如碘)基本一致,通过摄入或吸入进入人体。   碘-131的物理半衰期是8天,一旦进入人体,意味着它需要数月时间才会完全消失。碘-131和其他放射性成分落在草上可被牛食入,并最终通过牛奶进入人体;也可能落在带叶蔬菜上或聚集到海鱼和淡水鱼体内,被人食用。   另一个放射性物质锶-90,它的物理半衰期长达29.1年,在化学性质上与相似,趋于进入人的骨骼和牙齿。锶90也可以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大量摄入锶90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或骨癌或白血病。但核电站事故一般不会释放特别大量的锶90。   无论是碘131、锶90还是铯137,都带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强能量射线,这些射线可以穿过人体组织,穿透过程中遇到阻碍就会与阻碍物质之间形成碰撞并且释放能量。高能量对被碰物质就会造成伤害,对人体细胞而言,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导致人体的DNA发生断裂,随后产生一系列的后续反应,如细胞表达异常,细胞变性或者坏死,或长时间细胞异化后形成恶性肿瘤。   有些人体细胞尤其平时增殖快的细胞,对射线特别敏感,被照射后立刻代谢异常或死亡,比如眼睛的角膜细胞;卵巢、睾丸内的性腺细胞;胃肠道细胞;骨髓细胞等,这些细胞在接受了轻度到中度的照射后就可出现变性或坏死,如果人体没有及时自我修复,就可能会发病,表现如视力模糊、恶心呕吐、虚弱易生病、性功能下降等。   另外,如果人体的DNA表达被打断后没有正确修复,那么也可能会将坏的DNA遗传给下一代,造成子代的畸形,但上述现象只是在直接受到大剂量辐射时才会出现。

        3、能否治愈?

  人体被轻微辐射之后造成的损伤是不是可逆的,那么一旦被辐射之后通过医学治疗能够治愈吗?   陆汉魁:人体一旦经过轻度和中度的辐射之后,机体所受到的损伤就出现了,医疗只能缓解人体受到的这种损伤,通过对出现的特殊症状和体征进行针对性处理,帮助人机体自身康复或减轻痛苦,或防止严重后发的疾病(即并发症)。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注意到正常人被辐射后损伤最快会在几个小时左右出现,有些人慢一些可能会在几天后出现,通常即便不经过治疗,自身机体也会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里慢慢康复。比如辐射破坏了胃肠道细胞,产生了腹泻,那么医院可以帮助病人克服脱水等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被照射过后的人都会慢慢痊愈。当然,这也不排除有些人可能会发生随机性反应——就是DNA断裂产生的后遗症,下一代致畸和肿瘤患病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