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田灵儿篇龍肆版:有机茶栽培技术::金农网新闻-www.agri.com.c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7:02:08

有机茶栽培技术

 

转自agri.com.cn

     - 一、有机茶概述
    有机茶是一种纯天然、无农残、无公害、无污染、高品位、高质量的保健饮品
     有机茶与常规茶的主要区别在于:
     有机茶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化学品及所有的人工合成剂,而常规种植的茶园通常不考虑农用化学品和化学助剂;其次是有机茶基地的茶园和茶厂周围生态环境不受任何污染;另外茶园的管理、病虫害、草害的防治,以及加工、包装、贮运和销售都比常规茶要精细得多。因此,有机茶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茶产品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为实现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茶树栽培、管理、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着手管理,开发有机茶。
     二、有机茶园的建设
     ㈠ 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园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者是新种植茶园。
     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公路,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的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具体要求有
     (1)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2)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3)茶地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的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
     ㈡ 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最好是油沙土、乌沙土、香灰土等。其具体指标要求见多媒体窗口中“土壤要求”。
     ㈢ 茶园的种植环境要求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资源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上所种的若是植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护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带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
     ㈣ 常规茶园的转化
     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化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1)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历史情况;
     (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5)经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茶认证机构将对它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
     (6)生产者的第1块茶园获得有机茶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3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
     (7)荒芜3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材料证明近3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的可以申请认证。
     ㈤ 茶园的开辟
     1、茶园规划
     ①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②排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以隔绝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顺坡设置纵沟,可利用原有溪沟,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与茶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
     ③茶园地块划分。一般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
     ④坡地茶园的等高梯设计。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为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m,种植2行茶树的应为3m左右。
     2、茶园开垦
     首先清理地面上零星的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为50cm以上,除尽树根、竹鞭、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3、茶树种植
     ①有机茶园种植的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种子、种苗。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国家标准检疫。
     ②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cm×33cm,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cm×40cm×33cm,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
     ③种植时期以秋季和早春为好,即霜降前后或惊蛰至春分。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深25cm,施足有机肥,如菜籽饼150-200kg/亩。茶苗尽量带土移栽,减少伤根,移栽时土壤要踏实,浇足定根水,盖土与泥门相平,移栽后及时定剪,定剪高度为15~20cm。
     4、苗期管理
     ① 根据天气情况,成活隔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
     ② 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
     ③ 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铺草防冻。
     ④ 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
     ⑤ 如有缺苗,应及时补齐,防止缺株断行。
     三、有机茶园的土壤
     ㈠ 行间铺草覆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kg,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
     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增加土层蓄水量。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于土壤生物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可以稳定土壤热量,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增温防止冻害。茶园行间铺草一举两得,是有机茶生产中最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
     ㈡ 精耕除草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大多数水热条件好,四周生态条件也好,杂草极易滋长。杂草不仅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和传播媒介,一有疏忽就会造成草荒,必须及时除去。由于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采用人工方法,勤浅耕勤削草,这对于一些没有条件铺草的茶园尤为重要。一般春茶开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cm)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结束后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同时可推迟夏草生长。6月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正是梅雨季节,杂草生长快,一般在梅雨结束要进行一次浅耕除草,8~9月份是秋草生长、开花结籽的时期,这时除草对防止第2年杂草生长有重要作用,要抓紧进行。因此,没有铺草条件的有机茶生产茶园,尤其是茶行间距大的茶园,一年4次浅耕除草是不可少的。除草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把杂草晒干,使它失去再生能力,同时也可起到杀虫消毒作用。经过暴晒后的杂草翻埋作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秋冬季节,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20~30cm),把覆盖草料深埋在土中。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
     如果种植时深耕施肥的基础工作较好,成园后行间土壤根系密度大,茶行郁闭度高,杂草少,土壤较疏松的茶园,可以采取免耕的方法。所谓免耕,也不是绝对不耕,即在茶树生长的周期内进行耕作,一般做法是每年把大量有机肥和枯枝落叶等铺在行间,防止土壤裸露,使土壤上的有机层保持松软富有弹性,防止采茶人员对土壤的直接踩踏镇压。每当茶树进行重修剪时进行一次深耕,把土表的有机层翻入土中,这样周期进行。
     ㈢ 间作绿肥
     1、目的和要点
     有机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不断提高茶园土壤肥力,为有机茶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茶树生长。茶园种植绿肥要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的发生,要根据绿肥习性、茶园土壤特点、树龄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好绿肥种类和适合的品种。对1~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既不妨碍茶树生长,又有利于水土保持;对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可防止与茶树形成生长竞争的矛盾。有机茶园可间作的绿肥品种及特性见表1、表2,供参考。
     2、技术要求
     有机茶间作绿肥,既要使绿肥高产优质,又不妨碍茶树本身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合理间作,掌握好栽培技术。
     ⑴ 不误农时,适时播种。这是茶园绿肥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我国大部分茶区,冬季少雨,气温较低,茶园冬季绿肥如果播种太晚,在越冬前绿肥苗幼小,根系又浅,抗寒抗旱能力弱,易受危害,从而影响产量。如浙江茶区,茶园间作紫云英,以秋分至寒露播种为宜。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如水分和气候条件许可,要力争早播,有利于产品和品质的提高。
     ⑵ 不碍茶树,合理密植。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是茶园成功间作绿肥的关键。如果间作密度过大,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行间,获得绿肥高产,但会影响茶树生育。反之,如果间行太稀,则不能充分利用行间空隙,绿肥产量低,改土效果受影响。如何正确处理茶树与绿肥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行合理密植极为重要。多年的实践证明,茶园间作绿肥宜采用绿肥行间适当密播,绿肥与茶树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绿肥与茶树之间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间作绿肥,条栽茶园夏季绿肥宜采用“1、2、3对应3、2、1”的间作法,即一年生茶园间作3行绿肥,二年生茶园间作2行绿肥,三年生茶园间作1行绿肥,四年生以后,茶园不再种绿肥。至于冬季,由于茶树与绿肥之间矛盾少,可以适当密植。如采用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混播或采用豌豆、肥田萝卜、黄花苜蓿混播,绿肥之间可取长补短,互相依存,有利抗寒抗旱,产量可比单播高出40%~70%。
     ⑶ 及时刈青,减少矛盾。各种绿肥,尤其是夏季绿肥中的高秆绿肥,株体高大,后期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常会妨碍茶树生长。这时就需要通过刈青来解决。据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试验,在老式茶园中间作大叶猪屎豆等高秆绿肥,如果不及时刈青利用,对夏、秋影响很大,可减产50%左右,如及时数次刈割埋青,可使茶叶产量提高17%~23%,效果十分显著。
     四、有机茶园的肥培管理
     ㈠肥料的使用准则
     (1)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2) 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不腐熟的人粪尿。
     (3) 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颁证和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4) 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对环境的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就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源。
     ㈡允许使用的肥料
     (1) 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肥料)、其他肥料(如腐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2) 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物生物肥料等。
     (3) 半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4) 无机(矿质)肥: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白云石、石膏。
     (5) 叶面肥: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水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醇液,再添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
     (6) 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畜加工废料、制糖废料制成的肥料。
     ㈢有机肥料的无害化处理
     在有机肥料中,有些如人畜粪便常常带有各种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及恶臭味等,有些如杂草等常常带有各种病虫害传染体及种子等,因此用于有机茶园一般都要经过处理,变有害为无害。目前,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种。物理方法如暴晒、高温处理等,但养分损失大、工本高;化学方法如用化学物质除害,在有机茶生产中不能采用;生物方法如接菌后的堆腐和沤制,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是唯一可采用的方法。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的堆、沤方法也很多,如EM堆腐法、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工厂化无害化处理等。
     此外,要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物质循环的优势,大力推广修剪枝叶回归茶园的措施。因为修剪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措施,修剪下来的枝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来的枯枝落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也可作茶园土壤覆盖铺物于土壤表面。这是茶树依靠的自身循环,自力更生解决有机茶肥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国外许多生产有机茶的国家已广为推广应用。这种方法经济、易行、有效,应大力推广。
     五、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源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的发生危害已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使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的和良性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抵制茶园病虫害的暴发,不仅是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一切,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㈠茶园病虫害控制的原理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植物,一经种植可连续生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现有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一般茶园均能形成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比较稳定的特殊生态环境,使得茶园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其他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要丰富得多。这些条件有利于保护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农药是茶园生态系统的外来物质,有潜在的干扰生态的危险。长期以来,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只注意虫防治的本身,而忽视对茶园环境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有机氯农药在茶园中的大量使用到90年代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普遍推广,不仅未能有效控制茶园病虫的危害,反而引起茶园病虫区系发急剧变化,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茶叶中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和再猖厥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有益昆虫直至高等动物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干扰了茶园的次生态系统,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要保护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前茶园病虫防治中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是关键。
      尽管茶园中有多种病虫害存在,但通常有1~3种是关键病虫,它们的主要特点是:(1)病虫的危害期与茶树芽叶生长期同步;(2)对茶树的危害超过了茶树的补偿能力和忍受限度;(3)种群数量经常活动在经济阈值范围上下或完全超过。因此,在整个茶园病虫防治中,可以针对关键性病虫提出防治对策。
      有机茶园的病虫控制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基于常规农业存在的弊端,尤其是使用农药的种种害处,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㈡茶园病虫害控制技术措施
     1、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有机茶园一般应选择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园,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茶园布局,使之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和杂草孳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 2、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的作用。有机茶园应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以保持较丰富的自然植被,减少病虫害大量发生的机率。新植茶园应选择抗病虫品种。在秋冬季节,适时施用厩肥、沤肥、堆肥、饼肥作为基肥,以养护土壤,培育壮树。在采摘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茶橙瘿螨、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危害;通过采摘,也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在农闲季节可适当中耕,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可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夏、秋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轻天敌的损伤。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2)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摘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宜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内或堆放于适当地方,待寄生峰、寄生蝇类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3)人为释放天敌,增加天敌数量。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较适宜、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的条件,可将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虫草菌、多角体病毒等各种有益微生物释放到茶园中去,使其建立种群,并造成再次侵染和流行。
      (4)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体营养基地。部分寄生性天敌害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增加产卵量,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的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可美化茶园环境。 4、适当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措施
      采用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1)生物制剂的开发和利用,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等。
      (2)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和互利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娥的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娥。
      (3)利用灯光、色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选用能避天敌习性,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来诱杀害虫。因此对天敌相对安全,可比较有效地用于具有趋光习性的茶园害虫的防治。
      (4)根据有机茶标准,在明确使用方法后,可选择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如苦楝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均具有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都有一定的防效。但植物性农药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只是在害虫发生较严重时才能使用。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等可用于防治茶叶螨类、小绿叶蝉和茶树病害,但应严格控制在冬季封园等非采茶季节使用?br> 六、有机茶的加工
      ㈠ 鲜叶原料质量要求
      (1)、有机茶鲜叶原料要新鲜、清洁,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叶等夹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蓝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鲜叶盛装与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雨淋,避免鲜叶升温变质,影响产品质量,避免鲜叶在贮运中被污染。
      (2)、有机茶鲜叶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避免常规茶园鲜叶与有机茶园鲜叶混合。
      (3)、有机茶鲜叶原料进厂后,按标准验收划分等级,及时处理(如贮青、摊放等),按加工标准及时加工,防止鲜叶原料变质。
      ㈡ 场地及设备要求
      (1)、茶厂选址、厂区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企业设计标准》等有关规定。茶厂应远离厕所、粪池、垃圾场、畜牧场、居民区,避开常规农田、常规茶园以及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等各种现实与潜在的污染源。绿化、美化厂区及周围环境,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并排水良好。
      (2)、加工车间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光线明亮,必须有满足加工工艺和产品批量要求的车间和场地,墙壁与地面应保持光洁,便于清洗。
      (3)、厂内要设立相应的更衣、洗涤、照明、通风、防潮、防霉、防蝇、防鼠和防蟑螂以及堆放垃圾的设施。采用物理、机械和生物方法消除苍蝇、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4)、加工中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必须用不含有污染物的材料制成。使用前必须用清水清洗,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结束后,各种设备与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加工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制度。
      ㈢ 从业人员要求
      (1)、从事有机茶生产的人员必须经过有机茶生产与加工培训,树立有机茶加工基本理念,熟悉有机茶加工基本标准,掌握有机茶加工操作基本要求和技能。
      (2)、直接从事有机茶加工的人员在上岗前和每一年度均须体检,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岗。传染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不能上岗。从业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现场必须净手、更衣、换鞋,戴工作帽和口罩。
      ㈣ 加工要求
      (1)来自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的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如果一个茶叶加工厂既要加工有机茶叶,又要加工常规茶叶,必须错开加工日期,原则上两种茶叶加工不得在同一天进行。
      (2)加工工艺合理。根据各类茶叶产品标准,按鲜叶原料品种等级,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3)加工过程中只能以物理的方法处理,允许自然发酵。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可以使用以有机方式种植的茉莉鲜花等。
      (4)加工废弃物如茶灰、茶梗等要妥善处理,经堆制后可作茶园肥料。
      ㈤ 有机茶标志使用要求
      有机茶的标志(包括图案和文字)只能在有机茶认证机构颁发了有机茶证书的产品上并在证书限定的范围内及有效期内使用。有机茶的标志在产品包装标签上印刷,必须按正式发布的标志式样,颜色和比例制作,尺寸大小必须按标准图样放大或缩小。标志要醒目、整齐、规范、清晰、持久。
      ㈥ 有机茶标签使用要求
      标签是指有机茶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及其他说明物。有机茶产品的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签主要内容为:茶叶名称、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净含量、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志、条码等。标签内容必须清楚、简单、醒目,不得以错误的、易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产品。   ㈦ 有机茶包装要求
      (1)、有机茶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同批(唛)茶叶的包装箱样式、尺寸大小、包装材料、净重必须一致。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材料不能受杀菌剂、防腐剂、熏蒸剂、杀虫剂等物品的污染,防止引入二次污染源。
      (2)、有机茶产品的包装(含大小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主要有:纸板、聚乙稀(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白板纸、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接触茶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如防潮、阻氧等),无异味,并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推荐使用无菌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在产品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用 剂,印油、墨水等必须是无毒的。
      (3)、包装材料的生产及包装物的存放必须遵循不污染环境的原则。因此,不准使用聚氯乙稀(PVC)和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稀等作包装材料,对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㈧ 有机茶贮藏要求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贮藏的规定。禁止有机茶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严禁有机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2)、有机茶与常规产品必须分开贮藏。要求设有有机茶专用仓库,仓库必须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卫生,并远离污染源。
      (3)、贮藏环境必须保持干燥,茶叶含水量须符合要求,仓库内配备去湿机或其他去湿材料,用生石灰(包括其他可用作有机茶防潮的材料)作为茶叶的防潮去湿物品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接触,并定期更换,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
      (4)、入库的有机茶标志和批号要清楚、醒目、持久,严禁受到污染、变质以及标签、批号或货物不一致的茶叶进入仓库。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应分别存放、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制度,详细记载出入仓库的有机茶批号、数量和时间。
      (5)、保持有机茶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严禁在有机茶仓库中吸烟,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
     ㈨ 有机茶运输要求
      (1)、运输有机茶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2)、装运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质量检查,在标签、批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填写的有机茶运输单据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3)、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有机茶的包装规定。在运输包装的两端应有明显的运输标志,内容包括:始发站和到达站名称、茶叶品名、重量、件数、批号、收货和发货单位名称、地址等。
      (4)、运输过程中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暴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