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培训学校:重温岁月(笔记) 孙柏昌 新浪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30:12

重温岁月(笔记)

孙柏昌

 

北京的天,很热。

同学重聚,更热。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四十一年前。有不少同学都是分别四十一后的重聚。有太多的岁月可以重温、怀念。

此次校友重聚,机缘是我们兄弟四人:陈叔敏、王金梁、李求长,还有我。

“将兄弟友谊进行到底!”

这是我们发自心底的渴望与共同的心灵需求。

校友空间——一个虚拟的网络母校,催生并加速了这次重聚。

这是一个冬天的约定。

为了这个约定,金梁万里迢迢从巴西匆匆赶回。漫长的旅途劳顿、甚至连颠倒的时差还没有复位,便如期来到北京。叔敏夫妇则即将赴美照顾孙子,他是美国人的爷爷,许多同学都是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或者别的国家人的爷爷、奶奶。求长夫妇则刚刚从“三个沙滩”返回,身上还依稀着墨西哥湾的温暖与潮润……

关于这次聚会,苏阳在校友空间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中午65级西语二班和三班以及其他班部分同学和家属共20余人在京聚会。这次活动是由当年‘吃喝不分你我,饭票不分家’的四位‘铁哥们’发起的,他们都是原来西语二班的同学:目前仍在巴西的成功侨商——祖籍杭州的王金梁、现在湖南长沙、原省科技厅副厅长李求长、原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陈淑敏和孙柏昌。”

10日上午,我们先后入住建国门外的北京广播酒店。吃了顿简单的中餐、稍事休息后,便去了母校。我们四人曾经住过的宿舍楼,是学院唯一保存的“古建筑”。墙壁已经标上了“拆迁”的标识。那幢“苏式”三层小楼已经满身疮痍、老态龙钟了。她在对他乡游子进行最后一次守望?在校园里漫步的时候,大家都在试图复原当年的建筑位置,实在是很难辨识了,只有那粗壮的法国梧桐,还会告诉我们点什么。那落在梧桐阴影里的曾经的教室……人不是,物亦非,我们永远也回不到从前了。我们的同学廖光海(RAUL)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他的单纯、真诚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41年前……

是夜,我们在求长的房间,深聊至23点。重聚就是说话,我们都没完没了的话。

11日上午去了“鸟巢”,中午在朝阳公园外的一家朝鲜餐厅用餐。我们都是第一次在朝鲜餐馆用餐,感觉很新鲜。饭菜新鲜,服务生也新鲜。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的朝鲜姑娘都很清纯漂亮,歌声也美丽。饭店很冷清。菜价也保持着宝贵的“社会主义”特色,不贵。标价里末位数好象都是“8”。我们吃了好几个“88”的菜。朝鲜姑娘的菜也推荐得好,那是一餐剩得最少的午餐。不知为什么,朝鲜姑娘在唱歌的时候,我的眼睛潮湿了:她们能在如此喧闹的中国保守住自己的清纯吗?去年夏天在延安的时候,也在一个农家餐馆里听过陕北姑娘唱歌,她每唱一首20元钱。也曾经在北京的一个温泉度假村里听过走穴的马玉涛、郭颂唱歌。他们的一首歌价值几何?我没有问。朝鲜姑娘的歌是免费的。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就是好”!在离开饭店的时候,我在心底默默祝福她们:愿饭店永远冷清,不要被那些可怕的中国达官贵人或者大款们发现……

下午,我们去了朝阳公园。两天前,北京的27名校友曾经在这里踏青。校友平台的创建者屠大炤问我:“你们为什么不提前一天来?”我们还去白凤森老师的家。此次聚会地点之所以选在北京,就是为了看望老师。晚餐时,霸气依旧的朱竹把餐桌当成了遗事佚闻的发布平台,口若悬河,笑声不断。

12日中午,西班牙语同学及家属20多人聚餐复兴门外富丽华大酒店。酒喝的很少,菜也剩得很多,说话成了唯一。

鲍雪霞(OLGA)对我说:“这一辈子最好的一段时光,还是上大学的日子。”

于是,大家都在回忆那段时光。

为了不断的回忆,我们又一次约定,明年秋天相聚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