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杯作文大赛2015:王克安:中南海可否对公众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7:06:30

王克安:中南海可否对公众开放?

发布时间:2011-04-12 16:46 作者:王克安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480次

  很久以来我就有这样一种想法:“中南海可否对公众开放?”但一直未敢提出,因为,一是大概从来就没有人提出过,二是该种想法似乎有点异想天开。


  中南海,既神圣,又神秘。


  说它“神圣”,那是因为它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要办公机构的所在地,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工作的地方,从这里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几乎都要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讲,这里的每一项决策和每一个指令,都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说它“神秘”,那是因为对于亿万大众来说,除了从电视画面上看到某些特定场景外,人们并未身临其境,实地参观浏览一番,其中的许多所在,特别是伟人多年生活与工作的地方,例如,毛主席会见基辛格的书房,周总理的西花厅办公室,等等,无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更是令人神往。


  就我个人来说,几十年来,每当我去到北京,心中总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南海,特别是乘车经过景山北街或者从新华门前经过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中南海里看一看、望一望,浮想联翩……


  后来,外交部曾经对部分公众开放,引起热烈反响。这就更加强化了我的这种愿望。外交部可以对公众开放,中南海是否也可以考虑开放?


  开放,有利而无害。


  如今,全国各地建立不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看,中南海也可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一切变化,都与此地息息相关。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给国人提供一个休闲与娱乐的场所,不也是很好的吗?


  中南海,面积1500亩,其中水面约700亩。这片始建于辽宋时代、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宫廷建筑群,可谓世界独一无二。如今,电影“中南海保镖”有了,香烟“中南海牌”的也有了,“中南海酒”也出现了,其他以“中南海”命名的“系列产品”也不少了,惟独参观中南海的“门票”,普通大众什么时候才可以拿到手,目前,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呀!


  谈到中南海的开放,从1981年春天起,包括怀仁堂在内,曾经对外开放。当年4月11日,在中央办公厅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中南海怀仁堂免费为少年儿童开放5天。中南海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代名词,是神秘、庄严的象征。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南海一度对外开放,寻常百姓也可以到里面参观,一睹毛泽东居住过的丰泽园菊香书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政治原因,中南海停止向公众开放,直到如今已经20多年了。


  在我看来,中南海也可以成为国人精神文明的领地和“特殊训练场”。我是这样想法:某一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的天安门广场竟然留下10吨垃圾,那么,即使是最不讲文明的人,一旦进入中南海,他还能够随手丢弃垃圾袋或者任意喷吐口香糖吗?长城已经被某些游客“题字”、“留言”,搞得“伤痕累累”,可我猜想,即使是最不拘小节之人,当他来到中南海亭阁中间,他们还能够肆无忌惮地胡乱涂抹吗?优美的环境与严肃的气氛,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从这个特殊意义上讲,即使不说中南海可以“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提升一下国民人不随地吐痰和扔垃圾的“恶习”吧!


  “安全”?不应该成为问题。“进口”,必要的“安检”措施,足够了。


  国外的经验也可以借鉴嘛。美国有“白宫开放日”,“9·11”事件之前,每逢周五,美国总统官邸都免费向公众开放。克林顿和布什上任之初,都会特意安排一个白宫开放日来接待民众,以显示其亲民的总统形象。“9·11”之后,出于安全考虑,白宫停止公众参观。2004年9月,白宫重新向公众开放。目前,不少西方民主国家的议会、司法和政府机关大多向公众开放。瑞士议会允许公众和游客随便旁听。新加坡的最高法院大厦一直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新加坡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英国的白金汉宫,每年都会对外开放两个月,自1993年以来,已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万名游客。


  至于“文物保护”,更不是什么问题,起码不是大问题。譬如某些地面,特殊场地,铺红地毯,或作特殊保护规定,可也。马来西亚,旧时“皇宫”,参观人等,均须脱鞋,“赤脚进入”,可资参考。


  开放场所,当然要选择。参观路线,划定区域,就是了。


  时间上,可定期开放。譬如,节庆期间,双休日。一日之内,尚可确定时段。


  原则上,免费参观。但考虑到,开放初期,人流可能过大,为避免人满为患,控制流量,适当地收取费用,也无为不可。


  以上,纯属个人意念,如实记录,算不上“建议”。


  (2011-04-09)


来源: 共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