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流程:长成基督的形象:健康的基督徒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58:16
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二11-14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彼后三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
  

  属灵健康与成长
  
  我们常会在信中看到或写上这类祝福句子:「祝你安好」,「祝身体健康」,「愿你健康」,诸如此类。同样,我们在宴会上干杯时,也常常彼此祝愿健康。我们在说什么呢?最重要的当然是身体健康,透过慢跑、锻炼,参加健身会、训练课程,帮助我们解除痛苦、有优雅举止、身体机能好好运作。我们非常注意身体健康。我们慷慨地祝愿人家身体得到好处,其实自己也强烈渴望。
  
  那是不正常吗?一点也不。正如对任何事过分专注那样,过分关注自己健康本质上就是不健康,但希望健康是人之常情。过度关心亲友健康,是合情合理的,大家都觉得问候别人身体健康,是有礼貌的表现,所以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写信时,首先祝福对方身体健康。新约也有这样的例子:约翰写信给该犹,说:「亲爱的,我祝你……身体壮健,正如你的灵魂安泰一样。」(约叁2)
  
  约翰提醒我们双重的真理:人的健康不单在身体方面,灵魂(思想与心灵)健康至终比身体健康重要。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有时上帝差派有特别身体状况的人,提醒我们这个真理。其中一个例子是钟妮(Joni Eareckson),她四肢瘫痪,一生坐在轮椅上,却作了非凡的事奉(译注:她是著名的「轮椅上的画家」,因一次跳水折伤颈椎,导致下半身永久伤残;但靠着主,她用口咬着书笔作画,喜乐地到处见证上帝的大能)。我有幸两次在讲台上介绍钟妮,两次我都猜,她的信息反映出她是会场中最健康的人——就我的判断,两次都猜对了。
  
  一个病弱的人,可能身体机能运作得很好;相反,一个健康的人,可能身体机能甚差,甚至遍体病痛。秘诀是承认上帝容许人没有健康,把健康归还给祂,让祂得着赞美,并且求祂在你活着时,保守你身体舒适、稳定,叫你能忍耐这臭皮囊。
  
  我们较早前留意到,想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不是错事。对身体目前的限制感到郁闷和怨恨,那就错了——像一位长得标致的基督徒,她做了结肠造口手术,告诉我她「讨厌自己的身体」。从她的表情看来,她真的这样想。我在那一刻觉得,她的心理比身体病得更严重。值得留意,新约短语「纯正教义」的「纯正」(参提前一10,六3;提后一13,四3;多一9,二1),直译是「健康」的意思,明显是给予和维持健康的意思,就是说,那些把纯正教义消化和内在化的人,会在上帝面前成为健康的人,而其他人则不会。
  
  所以,身体健康很重要,灵魂的健康更重要。人的健康与精神状态有关,比四肢、各样器官在任何时候的运作更重要。
  
  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模式密切相关。说儿童健康,大概是说他们或多或少照着进度成长。我们要晓得基督徒的成长,是类似的情况。我们看过了,上帝定意他们在每一方面都像基督——在外形、目标、态度、肉身生活的方式上,都像祂。这种转化,要待今世以后才得完全成就,那时罪被彻底根除,基督徒「穿上」复活的身体,如同基督的身体一样(林后五1—4)。目前在地上,属灵健康的一个层面,是我们在道德和灵性方面不断长大像基督。彼得说:「像初生婴孩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好叫你们靠它长大,进入救恩……要在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彼前二2:彼后三18)。保罗解释,透过在基督身体里彼此服事,「我们不再作小孩子……却要在爱中过诚实的生活,在各方面长进,达到基督的身量。他是教会的头」(弗四14一15)。
  
  上帝的心意是所有基督徒都成长。父母为初生婴儿雀跃不已,但想像一下,若干年月之后,看见孩子仍是婴儿,在婴儿床里嘻笑、踢脚,没有长大,他们会多悲伤!我们不要忘记,当上帝看见自己重生的儿女在恩典里没有长大,祂会一样悲伤。
  
  成长一般包括改变、发展、扩大、得力、表现力量、进步、进深、成熟。严格来说,在恩典里成长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形容与我们有关的成长呢?
  
  我们在第五章看了其中一方面:透过谦卑悔改,往下生长。然而,属灵成长不仅如此;正如除了正常大便外,身体成长还有其它方面。我们提过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著作,莱尔所著的《圣洁》。此书中的两个段落,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勾画出在恩典里的成长:
   
  当我提到在恩典里成长,我从来不是说信徒在基督里有更多利益。我不是说,他可以平安稳妥地成长,更蒙上帝接纳,或有更多安全感。我不是说,他比信主的那一刻更称义、更蒙赦免、更得饶恕、更与上帝和好。我坚信,称义已完成、完全、作成;即使最软弱的圣徒,虽然他或许不知道或不觉得,但像那些最坚强圣徒,他已完全称义。我坚信,我们的蒙拣选、蒙呼召、在基督里的地位,是没有程度之分,也没有加减……愿上帝帮助我,我甘愿被人用火刑处死,为要坚持那荣耀的真理——每位信徒在基督里都已在上帝面前完全称义(西二10)……
  
  当我提到在恩典里成长,我只是说,圣灵在信徒心中培植的德行,在程度、大小、力量、活力和能力方面增强。我相信每一样的德行都可以成长、进步、增长。我相信在人生的下同阶段,悔改、信心、盼望、爱心、谦卑、热心、勇气等,都会有变化——大或小,坚强或软弱,活泼或衰弱——而且变化会很大。当我说人在恩典里成长,我只是指,他对罪更敏感、信心更坚、盼望更强、爱心更宽广,属灵意识更明显。他感到内心更有敬虔的能力,更多在生命表彰出来。他是因信以至于信,力上加力,恩上加恩……
  
  有些人认为成圣不能改变品格,又把这样的观念错误地归咎于路德和路德宗等等。莱尔显然反对这类观念。他反击怀疑论,证明在德行上长进是个事实,他提出两个论据。第一个论据从新约而来,说成长:
  
  .是可能的,圣经嘱咐人追求(帖前四1、10;彼前二2), 又应该祈求(腓一9;西一1O;帖前三12):   
  .是个事实,保罗承认它,并为此感谢(帖后一3;西二19);
  .是必需的,上帝命令人要成长(彼后三18),上帝加以管教(来十二5—14),带人走向最终的荣耀。   

  第二个论据来自:   

  ……事实和经验。我问任何一个认真读过新约的人:新约圣徒们的事迹记载于圣经,如同午间的烈阳般耀目;他们所蒙受的莫大恩典,他是否看不见?我问他,同一个人在不同阶  段,信心和知识有很大改变,就像这个人在婴孩与成人时,力量有所不同,他是否看不见?我问他,圣经在用字方面,是否没有明显区分「软弱」信心和「刚强」信心?是否没有明显区  分基督徒有「初生婴孩」、「小孩子」、「少年人」和「父老」(彼前二2;约壹二12一14)?我更要问他,当他观察今天的信徒,是否没有得出相同的结论?真基督徒不会宣称,他的信心和知识,刚信主时与现在有很大分别,像幼树和长成的树之间有天渊之别!上帝所赐的各样德行,本质上仍是一样的,但他已长进了……1
    
  莱尔在这方面确实说得对。他认为,在恩典里成长(grow in grace)就是在各样的德行上长进(grow in graces),那就是品格的更新。我们应该把他的见解,看为本章所有内容的起点。
     
  观看圣洁的荣耀
  
  两年前我与内人在新西兰一座高山——埃格蒙特山(Mount Egmont)的山脚附近住了几天。我们看到特别的云景。有一天我们只看到埃格蒙特山的下半部,山的上半部完全被平底白色天篷掩盖,看上去像是一顶大帽子。翌日,我们看到山的上半部,像是浮在半空中。云是平顶的,掩盖了山的下半部。第三天,当所有云都散去,我们才看到埃格蒙特山的全景,看到它真正的壮观面貌。同样,我们要超越半真半假的陈述、不完整的概要,才会看到原本基督形象的荣耀全貌,明白到圣洁是上帝儿女健康成长的途径。这就是我现在要发挥的论点。
  
  我们在第四章已看过了,实在有很多对圣洁的片面观点——把半真半假的陈述看为整全的真理。任何基于这些半真半假陈述的生活方式,最后无可避免会看来奇形怪状,而不是荣耀的;无论人用了什么不平衡的方法,身体就会发展得不均衡。全心渴望圣洁的人,必定能作上帝在地上的盐。但愿你我都是他们的一分子。但当来到圣洁的细节时,这样的人常表现出狭窄的眼光,而你会明白是什么原因。
  
  激情夺取了注意力。当人的心被抓着,注意力就受了限制。众所周知,这发生在男女恋爱的事上。信主既是一种特别的爱情,我们就不会惊讶有类似情况。热切想在圣洁方面讨上帝喜悦的基督徒,会执着于自己受教的一套成圣生活的指示,主观地珍惜它,当人质疑这样的指示是否客观恰当,就抗拒人的质疑,视为不属灵。这样,任何关于圣洁的指引,都变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如果那些圣洁指引只是半真半假的陈述,遵守的人就会在某些方面不平衡、有欠缺,并因此看来古怪和不起眼(正如埃格蒙特山的一半,没有另一半时是古怪和不起眼的)。
  
  我宁愿冒险被讥为写讽刺文章,也要解释这一点,因为它十分重要。
  
  狂喜,但不现实  有一类极端的人,他们的圣洁生活,我称为狂喜,但不现实。他们的心思意念完全集中在灵修操练,经历上帝的爱,透过狂喜的经验而得到肯定,向上帝表达爱,在亲近上帝和与上帝相交时,维持感情上的热烈和刺激。他们觉得真圣洁一定要包含激情。
  
  但他们似乎不太想到或知道人际关系。他们显然不太有智慧、耐性或关心(参雅二14—16;约壹三16—18),特别是当上帝要求他们除了言语之外,还要用行动表达关心。他们看来像埃格蒙特山只有上半部,没有底层。或许可以说,他们的脚完全离地。虽然他们爱上帝、敬拜上帝的狂喜激情很强烈,但当要爱邻舍,甚至是爱自己家人,他们就有亏欠。这些人并不是虚伪,但问题是他们全神贯注、热切想认识上帝、爱上帝、赞美上帝,就形成狭窄的眼光,看不到在上帝为我们安排的生活处境里,追求圣洁包括要作个负责任、注重现实的人。  
  圣洁要求我们藉着爱人,表达爱上帝;我们必须假设上帝爱他们如同爱我们一样。狂喜但不现实不合乎基督的形象,没有达到圣洁,不是圣洁的一种形式。
  
  遵守教条,但不与人相交  有另一种极端的人,他们的圣洁生活是遵守教条,但不与人相交。他们为上帝的律法发热心,视圣洁主要是遵守律法。他们在生意上极其诚实;在家认真遵行以男人为头,在教会行正确的制度;极其认真避免罪恶,避免所有定为世俗的活动(吸烟、喝酒、跳舞、赌博、化妆等);在任何公司都一丝不苟坚持上帝的真理,指出错误和罪恶。按道德标准来说,他们热衷矫正,受到大家真诚的尊重和赞赏。但在人际关系上,他们是冷漠和疏离的人,他们把圣洁的精义看作是按规条秉行公义,注意形式上的正确行为,而不是与上帝或与人亲密。保罗区分义人(正直、公义,按良心办事、正当)和好人(爱人、关心人、外向、仁慈)。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一个人会为义人死;而如果必须拯救一个好人的生命,有些人出于感惰,或会为他死(参罗五7)。我在这里就是要突显义人与好人的分别。
  
  这些义人像埃格蒙特山只有底层,没有山顶。他们做事正确,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们没有努力与人在感情上同行,或与父上帝和圣子在感情上相交。换言之,他们在关系上有亏欠。他们只有字义上的正确信仰和形式上的正确行为,仅此而己。
  
  他们的问题是眼光狭窄,用恩典激发的热切心志遵守律法,却把这看作是属灵生命的全部。但仅是遵守规条,却没有与上帝、与人在关系上亲密,就不合乎基督的形象,是失去圣洁,不是得着圣洁。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你会发现不同类型、无以名状的道德和属灵状况——各种各样的门徒,不太热心于灵修,也不太认真顺服;是平庸的人,实在没有追求圣洁,只是跟在主后面混日子。我猜这样的描述涵盖我们大多数人。除了要说,我怀疑这样的心态出于愚昧,不把此生看作是为将来天堂的生活作准备,我不打算停在这儿为他们如此缺乏认真的心断定原因。集中看两个极端心态,比研究常见的各种不热心方式更能有所领会。所以,我继续谈这方面。
  
  我要透彻说明的是:圣洁,是道德上歪曲的人朝向完全人耶稣基督的道德形象健康成长。这种成长是超自然的,是住在人心的圣灵使人成圣。不断成长的结果,是使人全面完全,是我们以前不认识的;以上帝为中心、荣耀上帝、谦卑、爱人、以服事为根本、舍己。它会改善不均衡,使我们人格不成熟或发育不全的部分发展起来,在我们里面,基督品格里的道德之美开始出现。
  
  像任何美一样,道德之美是各部分在整体中平衡有致,这里是指在品格的美德和力量上平衡有致。马克思主义者的完美典范是一个新人,在思想和技能上有平衡的发展。同样,基督徒的完美典范是一个更新了的人,爱上帝、爱邻舍,爱上帝的律法、爱与祂相交,爱圣父、圣子、圣灵,爱敬拜上帝、爱为上帝工作,爱公义、爱罪人;以上的一切爱交融有致。如果我们的属灵个性不匀称、不平衡,那不是圣洁的模式,而是不圣洁。
  
  保罗吩咐提多说:「你应当讲合乎纯正的道理。」(多二1)正如我们已看过的,当用以形容教义时,「纯正」指健康,意思是赐人健康。保罗用这些话开始第二章,全章讲老年人(2节)、年老和年轻的妇女(3—5节)、年轻的男子(6—8节)、仆人(9节)和所有一般督徒(11一14节),怎样培养基督徒品格。本章结束是十分清楚的命令:「你要传讲这些事」(15节)。「纯正」这词在第二节也出现。保罗说:「劝老年人要有节制、庄重、自律,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健全。」「健全」在这一节指健康,意思是救赎大能使人复元,人照着应有的功用运作,就自然而然表现出理想人格。
  
  其实这种健康正是圣洁,而这种圣洁是灵魂的健康。保罗其实是说,在节制、庄重、自律的规范下,信心、爱心和忍耐形成属灵的健康。这道德模式若有任何歪曲,就会形成不健康的灵性,像灵魂有溃疡或癌症。
  
  早前我把基督徒的圣洁生活比喻为三脚凳,三只脚是教义(把真理放入思想和心灵中,靠它生活)、经历(认真追求、着意享受与父上帝和圣子相交)、实践(顺服已领受的教义性真理,具体和习惯性地回应)。我要说明的重点是,三脚凳要三只脚同时支撑起来,才能站立;缺了任何一只脚,凳子都会倒下来。假如有任何一只脚较大或较小,凳子就不能站稳,当有任何重物放上去,它就会翻倒。唯有当教义、经历、实践三方面都在合宜的比例下平衡,属灵生命才会牢固和稳定。
  
  不健康的属灵成长  我会用同一种插图,画出三种不健康的基督徒发展,不幸的是,我发现这三种在今天都很普遍。这三类人都幻想自己是圣洁的,但其实当中没有一个人有权这么说,因为在现实中,他们都走了样。
  
  你大概知道一幅健康人体图(例如一位健壮的男人或苗条的女人)的比例吧。我们也应该那样画圣洁。你会用合宜的比例,画圣洁的头、躯干和四肢,使他们在真敬虔的生活里,恰当地各司其职。
 
  现在看看以下一幅图形
  
  这是一幅人型图画,大头,火柴杆身形和四肢。这幅图描绘有些基督徒发展得不自然,他们热爱教义,作门徒离不开研究神学。你知道我指的是哪类人——经常阅读、常探索真理问题,花了一半时间搜索深奥的预表、未应验的预言、千禧年的奥秘、充满象征的启示录篇章、圣经内容是否和谐一致等。他们不太关心经验,不太主动顺服和服事别人,信主后生命没有明显改变。脑中充满神学问题,挤满教义。
  
  在这反理智的时代,这样热爱真理,全心寻求确定真理,十分罕有和宝贵:而正如我们看过的,所有重生的人自然对上帝的真理有兴趣,但那种兴趣本身就是美好属灵健康的标志吗?不是,因为经历和实践太少了。
  
  现在看看这幅图:
  
  你现在看到的,是小小的头,硕大的腹部,依然是一双火柴杆的腿。这幅图描绘基督徒发展得不自然,他们知道很少真理,也不太关心真理(所以只有一个小小的头),他们认为基督教经常给人翻腾的感觉和刺激的经验(所以他们有很大的腹部)。这些基督徒热心经历,常常东奔西跑赶聚会,盼望兴奋起来,又再有上帝同在的荣耀感觉,又被祂的爱淹没。对他们来说,基督教就是经历、感觉和兴奋。这类基督徒不怎样主动尝试为主改变世界(所以他们只有火柴杆的腿),他们忙于追求经历,没有时间管其它事。
  
  基督徒渴望经历上帝是完全正确和自然的。哈特(Joseph Hart)一言中的:「真信仰不单是感知,它要知道和感受一些事。」但是否这种超然的渴望,本身就是健康属灵生命的指标?不是,因为教义和实践太少了。
  
  现在看看这幅图:
  
  你看到一个人型,小小的头,火柴杆身体,但有一双大腿。这幅图描绘发展得不成比例的活跃基督徒;永无休止地行善,兴趣不在属灵生命的教义真理或属灵操练,而是某些计划、组织或改变世界的工作。正如我刚才提到的大头信徒和大腹信徒,这里说的是大腿行动主义者;他们所关心的事本身全是有关基督教的。但它本身就是健康属灵生命的指标吗?不是,因为教义和经历太少了。
  
  我在这里只是要说,要活出分别为圣、合乎基督形象的圣洁生命(圣洁就是灵性健康),每个人都要在真理、经历和行动这三方面平衡。当人还未习惯性地平衡他在这三方面的热心,属灵发展就会向一侧倾斜,就如人的属灵生命是狂喜但不现实,或遵守律法但不与人相交。若事实是如此,无论人何等热切所关心的事,真正的基督徒圣洁或个人属灵健康都不会有任何显著的实现。这不是气质或天性的问题,而是意志问题。不关心基督所关心的事,就真正在道德上失败。唯一克服的方法,是紧紧盯着祂:忠心见证人、祈祷者、行善者,圣洁人性的榜样,是结合了教义、经历和实践。
  
  上帝呼召我们效法基督,叫我们学习祂以谦卑的爱心与父上帝相交、与人相处;效法祂关心神所注意和关心的事。正如打高尔夫球的人说:「盯着球」,我们基督徒要说:「注视救主」。而不依照祂的样式过活,不关心祂所关心的,就不是圣洁,而是没有圣洁。我相信已为你讲清楚这点,所以我要继续说下去。
  
  圣洁与成圣

  我们刚说了一个解释,从较大的角度描画出一幅圣洁图画,为使我们不用狭窄的眼光看圣洁。可以说,接着我们要用神学巩固我们所画的图画,重新阐明和刻画透过圣灵的成圣工作、使人在圣洁里成长的恩典。我以七个命题说出这恩典的教义,早前我已引述了,2我也在《活在圣灵中》(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中译本:香港,宣道,1989)详细讨论过(尤其在第三章)。我在这里尽量以简短的解说,重温这些命题,使你更明白我们一直研究的思路。
  
  圣洁的本质,是透过分别为圣而使生命改变  可以说,这是内里层面的方式。
  
  这里所说分别为圣是什么意思?它是悔改的另一面。人悔改时,离开过犯投向上帝;人分别为圣时,奉献自己给上帝,做对的事。两者同样都向罪恶的诱惑说「不」,向基督拯救的呼召说「是」。
  
  这种改变是什么呢?就是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三章十八节所说的,变成基督的形象。新美国标准译本(NASV)翻译得十分准确:「我们所有人脸上的帕子既已揭开,看见上帝的荣光像从镜子里反映般,就变成与基督一样的形象,荣光渐增。」透过圣灵作中介,当我们吸收福音的话语,就会变成我们所看见的主的形象。这个品格改变的每一步(保罗所说的是品格一致),都是新一层的荣光,就是上帝在人生命中的彰显。
  
  分别为圣和生命改变怎样相连呢?保罗在罗马书第十二章一至二节解释这一点:
  
  所以[因着你如何为上帝恩典的缘故荣耀祂:参罗十一36]弟兄们,我凭着上帝的仁慈(设下我们接下来感恩图报的基础]劝你们,要把身体[不是相对于灵魂来说的身体,而是整个人,身体和灵魂,如腓一20所说的]献上,作圣洁[分别为圣]而蒙上帝悦纳[使上帝喜欢]的活祭;这是你们理所当然的事奉。不要模仿这个世代,倒要藉着心意[心思、欲望、思想、目标,整个内在生命]的更新而改变过来。
  
  保罗认为,当我们献上自己,就向上帝开放,不再抗拒住在心里的圣灵,像我们以前或曾抗拒祂那样。结果,透过分享基督复活的生命,如上帝所计划和应许的,我们内在的生命得以畅通无阻地,有超自然的改变。「使你们可以[在每一个处境]察验出什么是上帝的旨意,就是察验出什么是美好的、蒙他悦纳的和完全的事」(2节)。「察验」译自一个希腊文动词,意思是透过察看不同的可能性来辨识。更新的心意,蒙圣灵启发,重生后被调校,要寻求上帝的旨意,就会比较各样可行性,因此看出什么行动最能讨上帝喜悦。
  
  圣洁的途径,是藉着相信基督而称义  成圣决不是称义的基础;相反,圣洁生活的先决条件是称义,是感激上帝称自己为义,因而爱上帝。
  
  我们确立这一点,是要提醒自己罗马书所描述的次序,罪人不是靠行为,而是透过信基督称义。罗马书第三、四、五章处处论述这真理,上帝在基督里赐新生命给称义的人,然后吩咐人过圣洁的生活(参罗六章,尤参12-14节、19-22节,和刚引用的十二1)。
  
  圣洁的根源,是与基督同钉死同复活  所有未重生的人出于本性会心里敌对上帝,所以不可能圣洁(罗八7—8)。圣洁的根源,是圣灵使我们在基督的死和复活上与祂联合,叫我们爱上帝和祂的律法。
  
  这是重要的事件,永远改变了我们的心,从此不容罪再辖制我们,叫我们不会、其实是不能像过去那样,继续活在罪的权势下(罗六l-10、17;弗二l-1O)。当这件事发生后——当我们重生,产生信心后,圣灵永远住在我们心里(林前六19;林后一22,五5;弗一13),现在帮助我们做立志要做和准备要做的事,就是讨上帝喜悦(腓二13)。
  
  圣洁是藉内住在人心里的圣灵而成  正如我们已看过的,清教徒继承加尔文,把圣洁分析为治死罪(治死各种形式的罪),积极地表现各样的德行(强化圣洁的习惯)。保罗告诉我们,我们「靠着圣灵」治死罪(罗八13),我们圣洁的习惯是「圣灵的果子」(加五22)。
  
  试想想一个孩子想帮助父亲为篱笆髹上漆油。父亲握着儿子的手引导,儿子拿着刷子,两人每个动作都主动参与。当我们谨慎、以祈祷的心努力治死罪,并操练美德,圣灵就与我们同工,即是说引导我们。无论我们怎样舍己,付上多少劳力,我们要将一切成就归功于祂。没有祂调控和赐能力,我们永不可能战胜罪,或在公义里重塑生命。
  
  大约三个半世纪以前,《韦斯敏斯德信条》第十三章「论成圣」的经典篇章,论到圣洁是藉圣灵而成。
  
  一、人有效地蒙召,重生,在他们里面有新心和新灵造成,便进一步实在地、个别地成圣,那是透过基督的死和复活,藉着祂住在他们里面的道和圣灵而成的;整个罪恶身体的控制都被破坏,它的各种情欲也被逐渐削弱和治死;他们在一切拯救恩典里,越发活泼和强壮,实践真圣洁——如果没有圣洁,谁也不能见主。
  
  二、这种成圣贯注在整个人里面,但今生不会完全,在人的每一部分都残存着一些败坏,因此会有一场持续、无法和解的争战,情欲与圣灵相争,圣灵与情欲相争。
  
  三、在这场争战中,虽然残存的败坏有时会占上风,但基督使人成圣的圣灵不断供应力量,人重生的部分必会得胜;圣徒会在恩典里成长,敬畏上帝,得以成圣。
  
  人追求圣洁,要付出努力和经历挣扎  圣洁指多样事情,包括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抗拒罪的试探,受诱惑时克制自己。没有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不经挣扎而做到以上的事。
  
  我们怎样养成合乎基督形象的习惯,就是保罗所说的圣灵果子呢?我们要决心,在每一个处境做合乎基督形象的事。「种一种行动,收一种习惯;种一种习惯,收一种品格。」这句话似乎很简单直接,但实际上不是。试验来自一些处境,要求我们戒除不敬虔的以牙还牙行径。
  
  我们应想到,当这样的处境出现时,我们有何对策。因此我们要想到:
  
  .面对人的怨恨,像基督那样以仁爱回应;
  .面对令人沮丧的环境,像基督那样以喜乐回应;
  .面对烦恼、威胁和焦虑,像基督那样以平安回应;
  .面对使人恼怒的事,像基督那样以忍耐回应;
  .面对不友好的人,像基督那样以恩慈回应;
  .面对坏人和坏行为,像基督那样以良善回应;
  .面对谎言和狂怒,像基督那样以信实和温柔回应;
  .面对每个使你失去冷静、要猛烈抨击的处境,像基督那样以节制回应。   

  原则十分清楚,圣灵与我们同在,赐能力给我们。而我们知道,以最深的意义来说,合乎基督形象的行为,现在对我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在我刚才形容的压力下,坚持基督的形象,是件难事。

  我们怎样「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这也是件难事。这是否定、努力挫败长久在你里面(或许可以这样说)的倾向、渴求和习惯,希望它们死亡。你的罪不愿死亡,也不享受被治死的过程,所以你一定有痛苦和悲伤、呻吟和抱怨。耶稣形容得很生动,说治死一样罪,感觉就像剜出眼睛或砍下手脚那样,换言之,是使自己伤残。你好像与自己很大部分道别,没有了这些部分,你觉得自己活不成。    

  保罗和耶稣都说这种操练虽苦,却是生命所不能缺乏的,所以我们要操练(太五29,十八8;罗八13)。怎样操练呢?外在的罪行从内在的罪欲而来,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戒除这些催使人犯罪的欲望(例如,如果催使你犯罪的是惰欲,就要戒除看色情杂志;如果是贪食,就要戒除去吃自助餐;如果是贪心,就要戒除赌博和买彩票;等等)。当我们感到受罪欲催使,我们必须学会奔向我们的主,呼求祂帮助,求祂让我们更深体会到祂的圣洁同在、救赎的爱,给我们力量拒绝那些叫祂生气的事。是圣灵促使我们这样做——使我们活泼地感到基督圣洁的爱,赐我们所祈求的力量,确实从我们生命驱逐出我们所戒除的罪恶。   

  因此,我们可以打破自我放纵、属灵的拜偶像、虐待别人的习惯。放弃偶然堆积的罪恶并不太难,但要治死清教徒称为「根深蒂固」的罪——你气质倾向的、性情上的罪,像懦弱和鲁莽,以及上了瘾、目空一切、习惯性的罪——往往是长期、激烈的争战。注重现实的属灵人不会假装没有这回事。   

  圣洁的法则,是上帝的律法  圣洁使人注视上帝所设立的绝对道德标准、不变的道德理想。上帝的律法界定祂要求信徒怎样行公义。

  上帝的律法是什么呢?希伯来文妥拉(torah)是基本的字眼,意思不是立法制定的条例(「律法」在现代国家所指的意思),而是家规,是父亲(这里指天父)给儿女的家规。上帝在旧约透过代言人所颁布的公义生活的命令、智慧书的格言,还有摩西立下的社会政治和礼仪典章,先知针对时弊向人所发出行公义的呼吁,都是父上帝对家人(就是以色列人,参出四22)的劝戒,以十诫为核心。   

  上帝单为旧约以色列人而颁布的社会政治和礼仪的律法已告终止。然而,十诫由始至终是上帝向所有子民立下的道德旨意。耶稣用两条诫命(「爱上帝」、「爱人」;参太二十二37—40)为总纲,解释十诫。  

  从上帝国的角度来看,律法又是什么呢?上帝的国(透过圣灵而成,在地若在天的新生命)与耶稣一起来到世间,现今在信徒,就是耶稣称为「属天国的人」(太十三38)的生命里,发出新的道德力量。我所说从上帝国的角度看律法,就是耶稣和使徒对上帝律例所作阐释的宽度和深度。
  
  耶稣和使徒的阐释强调,着意享受上帝救恩的人该有什么动机、态度和德行。他们的阐释也反映,他们期望圣灵会改变人,使人用心遵守律法,以致「行善」不再是装模作样,而是热心渴望做现在想做的事。所以,他们注重的道德品格,超越了旧约。
  
  因此,上帝的律法——雅各称为「王的律法」(雅二8:新译本:「至尊的律法」),指王为王室和国度而设的律法——首要是家庭规章。上帝要求重生的儿女——王室家庭成员,活出祂的标准。
  
  今天世上的王室成员活在众目睽睽之下,传媒常留心他们的表现,随时准备用新闻头条报道他们的错失。照样,上帝的儿女活在世人的眼光中,世人渴望见到被称为敬虔的人有错失。如果英女皇的儿女生活放荡,她就不会感到光采;同样,基督徒如果无视上帝的家庭规章,也一样羞辱祂。他们教上帝失望,使祂伤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圣洁是荣耀上帝、尊崇上帝,不圣洁是做相反的事。
  
  圣洁的核心,是爱的心灵  圣经把爱看作是使被爱的对象在某方面显大,不论那种爱是因为受对方吸引或出于感激之情,或两样都有。相反,以柔和亲切的感觉满足人,像父母溺爱子女,不是圣经所说的爱,虽然世人坚持说那是爱。根据上帝的话语,爱——不论是对上帝或对人,是负上责任、全心全力、持久、有智慧地舍己服事。爱是盲目的,需要律法作引导。耶稣体现了对上帝对人的爱。可以说,祂是爱成了肉身。注视祂,就可以明白爱的本质。
  
  用爱遵守律法,是圣洁的缩影,虽然任何其他意思的爱都否定遵守律法。上帝要求我们用爱遵守律法,好成就我们的人性。其他的方法,或多或少拉扯我们离开原本的样子。恩典教我们真诚地爱,回复我们的本性,并使我们完全。我们不能让自己在这方面不清楚或混乱。
  
  新约常把圣洁生活描绘为「善行」。什么使「善行」良善呢?两件事:第一,顺服上帝律法的行为和爱的行为,由于受吸引和感恩而爱上帝,要高举上帝;第二,出于怜悯之心和同感之情去爱人,结果使人富足。其实爱人与爱父上帝和圣子,常是混合的,因为爱上帝就要表现于爱人(参约十三34,十四15、23,十五10一14、17;约壹三11、16-18,23,四7-11;比较太五43-48:路十25-37)。
  
  外在方面,圣洁是顺服;内在方面,圣洁是爱的行动。因爱上帝而愿意顺服,表现于爱其他人,是圣洁的真心和心跳:心是本质、核心、源头;心跳是活力中心和推动力。上帝的爱使世界运行(是的,真的如此!);同样,上帝的爱使圣洁的人行动、关怀、服事。归根究底,圣洁是由福音所教导、由上帝所作成、由恩典所赐予的爱。
  
  在恩典里持续成长
  
  本章把圣洁看作是在各样的德行上持续长进的过程,是构成属灵健康的条件。我们已从较大的角度,用一些有关上帝恩典的真理,勾勒健康成长的轮廓,从而探索在各样的德行上长进的过程。下一步,是要取得正确的光源:避过错误的光线,以免耀眼的光芒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遮掩原来的真正特色。因此,我要安排照明系统,帮助我们定睛看的时候,看到我们要看的。所以,以下一段是要察验出一些有关属灵成长的普遍错误。
  
  在恩典里的成长是可见的  第一个错误是以为,我们总是可以清楚看到在恩典里的成长。
  
  正如我们先前留意到的,身体的成长是可以直接量度的。量度一个人的高度和重量,没什么困难。然而,神学家看属灵成长这个名词,是个奥秘——一个我们无法明白和监察的事实。从这个意义来看,像三位一体、创造、照管、圣子的道成肉身、我们的重生等事实,都是奥秘。其实,每一件包括上帝与世界互动的事,都被界定为奥秘,在恩典里成长是其中之一。
  
  透过上帝在圣经里的教导,我们知道很多这类奥秘,但我们只能辨认、认识和粗略地勾画出这些奥秘的轮廓。这类知识不是全面而彻底的,也无法使我们控制这些奥秘。无论我们多完全掌握圣经启示的真理,真理所见证的上帝的奥秘,仍然是奥秘。
  
  在恩典里成长的过程,是圣灵在人心里作成的:这里所说的「成长」,不是生理上的意思。我们已看过了,心是自我意向和动力的核心。它是我们的思想和言语、渴望、决定和行为的源头。我们留意自己或别人所行的,可以猜到自己或别人的心灵状况,但我们不能直接检查里面的情况。
  
  圣经强调,除了上帝,谁也不能参透人心。「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无法医治;谁能识透呢?我耶和华是察透人心」(耶十七9-10)。「只有你知道万人的心」(王上八39)。人无法追踪心里进行的过程。   
  然而,这不是说,我们无法知道属灵成长在什么时候进行。人怎样回应危机、令人震惊的事或任何新处境的要求,或许可以告诉我们各种前所未知的事——其中一样就是他们的属灵状况。
  
  举个例子,士师记第十三章的不知名女士,我们姑且称她为玛挪亚太大。上帝的使者(上帝扮演自己的使者:在道成肉身前显现,大概是圣子本人)告诉她会生一个特别的儿子(参孙),他将会作以色列人的拯救者。上帝的使者特别吩咐她怎样预备儿子诞生。她告诉丈夫后,他(看似是傲慢、假虔诚的大男人主义者)祈求上帝的使者回来,可以给他们更多指示。他显然很在意自已的属灵领导角色,而且不相信妻子正确地收到信息。使者体恤地再次显现,并重复指示。玛挪亚发现客人就是上帝,这时他才痛苦不堪。他从傲慢变成惊慌,之前还要肯定自己的属灵超越性,现在却仓惶失措。「我们必定要死!」他口齿不清,急急向妻子说,「因为我们看见了上帝。」(22节)他和一般人那样,知道没有人配与上帝相交,因此他绝望极了。
  
  他的妻子在故事中似乎一直都很低调,幸而,这时表出很有智慧,忠诚扶持丈夫,说出直接、正确的想法:上帝信守自己的计划。「如果耶和华有意要杀我们,就必不从我们的手里接纳燔祭和素祭,也必不会把这一切事指示我们,更不会在这个时候向我们宣布这些事啊。」(士十三23)吉卜林说:「儿啊,假若周围的人慌乱,把问题归咎于你,你却能保持镇静……你就是个男子汉!」按照吉卜林的意思,玛挪亚太太在这里,就人性和灵性而言,像个男子汉,而她丈夫就表现得像自己心目中的不理性女人——事实上,像个受惊的小孩。因此,玛挪亚太太对令人震惊的事的反应,显出她在属灵方面有成长,而她的丈夫,虽然在宗教方面谨慎和努力,却没有成长。上帝的儿女不是天生就有高境界,而是透过成长才有。这故事的女士就有这种高境界。
  
  同样,危急关头能测验出人的回应,反映出这人自从上次试验后,属灵方面有什么成长。这就是亚伯拉罕,上帝定意以他为划时代的信心典范(参罗四章;尤参罗四1 1、16-25;加三6-9、14;来六13—15)。信心使人称义、能与上帝相交、承受应许的福分。一个人有没有信心,在乎他能否信靠、顺服。上帝常审查我们的信靠和顺服,在亚伯拉罕来说,两者同时受试验。
  
  上帝用最严峻的考验试验亚伯拉罕的信心,差他去杀童子以撒,把他活活献作祭物。但他是上帝应许所生的儿子,是上帝应许的后裔。我们很难想像亚伯拉罕与以撒一起慢慢走上亚摩利山,手里拿着刀,心里交集着何等的困惑、痛苦和绝望。但亚伯拉罕漂亮地通过了考验,耶和华的使者(上帝再次作自己的使者)在最后一刻制止他下手,宣告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留下你的独生子不给我。」(创二十二12)
  
  然而三十年前,那是另一回事。亚伯拉罕七十五岁时,上帝应许给他一个儿子。他八十六岁时,从夏甲生了以实玛利,他显然与撒拉一样,绝不相信撒拉会怀孕——无论上帝在十一年前说了什么(创十六)。那很明显是没有信心。
  
  在以实玛利出生之后、以撒被献上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总言之,亚伯拉罕成长了。以实玛利出生后十三年,上帝重新向亚伯拉罕和撒拉应许,她必生一个儿子(创十七15-19),那时亚伯拉罕已改变了。这一次他完全相信上帝的话语。保罗描写得栩栩如生:「他快到一百岁的时候,想到自己的身体好像已经死了,撒拉也不能生育,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也没有因着不信而疑惑上帝的应许,反倒坚信不移,把荣耀归给上帝,满心相信上帝所应许的,上帝必能成就。因此,这就算为他的义。」(罗四19-22)在那十三年,亚伯拉罕的信心成长了。
  
  毫无疑问,亚伯拉罕记得以撒神迹地诞生,激励了他在亚摩利山上的信心,所以可以这样形容他:「因着信,亚伯拉罕在受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就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人,献上了自己的独生子;论到这个儿子,曾经有话说:「以撒生的,才可以称为你的后裔。亚伯拉罕认定,上帝能使人从死人中复活,因此,就喻意说,他的确从死里得回他的儿子。」(来十一17-19)
  
  亚伯拉罕在连续几次试验中的表现,反映他靠着特别的恩典在信心上有成长。彼得同样经验明显的改变,他否认主时胆怯、懦弱,后来勇敢抗命,拒绝闭口不提祂(参太二十六69-75;另参徒四13-20、29,五17—32),反映他在五旬节后,靠着特别的恩典在勇敢方面有了成长(莱尔说,那只是「信心忠心地做它应做的事」3)。
  
  我们仍然无法看到上帝如何在人里面工作,使人成长。但人面对试验的反应,显示出成长是个事实。然而,这就是我们所能追踪到的成长过程。它真的不能带我们看得很远。在受压和作决定的时刻,人会显出内里灵性,及其他方面的状况。但在其他时候,我们很难看到,人藉着在恩典里成长、热心加增而表现的长进、热心程度、现在的恩赐和事奉的潜质。以为会看到这些改变,那就错了。我们只能暂时判断,谁在恩典里成长,谁没有成长,那些成长了的究竟成长了多少。所有这些判断都是危险的,很容易被另一轮事件推翻,所以最好不要下判断。
  
  在恩典里成长是一致性的  第二个错误是以为,无论在信徒生命的各个阶段,或与上帝在别人生命中所作的比较,在恩典里成长的过程总是一致的。其实在这两方面而言,在恩典里成长都不是一致的。  
  这个错误与第一个错误相连,但因为这是很常见和很容易犯上的毛病,所以我分开来处理。表面现象常欺骗我们。我们认为身体成长是个稳定过程,以为人类都是一样的,就简化地将这些观念,投射在恩典的领域里。其实,正如身体的成长是不规则的,而人人又有不同,所以每个人在成圣方面的成长、改变和发展,从速度、程度以及所谓内在比率上来说,都有差异。
  
  西门原是直率、鲁莽、热心、轻率和不坚定的,但经过五旬节之后,突然变成有领袖风范的彼得,头脑清醒、可信赖、坚定、有分辨能力,是初期教会的中流砥柱——矶法,耶稣所预言的盘石(约一42)。约翰原是激动、稚嫩和暴躁的,耶稣为他起了绰号,叫「雷子」(可三17;他的暴躁稚嫩,参路九49、54),他也经过五旬节,变成在约翰书信所见的那位使徒——有体贴的爱心,极度简朴,忍耐和自制。不过,没有迹象显示他的改变也像彼得那样突然。最少他那种黑白分明、是非相对的对抗性心态没有削弱。既然西门很快改变,而约翰不是,那代表什么呢?那说明他们是不同的人。成圣的恩典在他们里面有不同的工作,把他们的个性扩大到最大(上帝喜欢不同,复制不是祂的作风),在不同人身上,在不同方面突显出基督的荣耀形象,以致没有一个人,甚至是使徒,能尽揽其丰富。
  
  人在恩典里成长,确实会有怎样的改变,是受他们原本的性情影响。有些人除了受原罪所扭曲,敌对上帝、自我无限化,又受有严重缺陷的气质和性格所累。我们很容易低估圣灵在他们生命中所作成的。本仁约翰(John Bunyan)在《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写出一群灰心丧志的人,令人难忘:自疑、弱质、易止、多忧和他的女儿易惊,他们虽然被可怕的感觉折磨,觉得像是永远到不了天堂,但仍继续挣扎作基督徒,反映出恩典更深入的工作,过于反映出天性平和安静的人有坚定的信心和坚毅。
  
  有些胆汁质的人的暴怒性隋,某程度上缓和下来;有黏液质的人的冷淡离群,某程度上改变过来;有些多血质的人的玩世不恭,某程度上得以医治;有些忧郁质的人的灰心丧志,某程度上有了改善。这些改变与其说显明恩典在比较坚定、亲和、现实、积极的圣徒身上工作(他们从来不必处理上述缺点),不如说更深地反映人在恩典中成长——如我们现在探讨的,透过在基督里的上帝恩典,在各样的德行上长进。为了追求基督徒美德而与自己的气质争战,你会觉得比别人进步得慢,但事实末必如此。
  
  在我们性格和个人际遇的不同处境里,基督遇见我们,并透过圣灵在我们身上工作。虽然我们当中有些人,在某方面可能会出于自然比别人表现得好,但我们所有人在最深的层面,从灵性方面来说,都是遇难的船只,需要上帝针对我们的情况救助我们。所以,如果上帝赐人健康、使人成长的成圣工作在细节方面有不同形式,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速度,是不足为奇的。
  
  由于在我们或别人身上,在任何情况下,成圣工作大部分都在心里、意识层之下进行,我们无法量度它的进度。我们与别人比较进步的情况,都是无知、虚妄的,我们最好别做这样的事。以下是比较安全的归纳:
  
  .在每个情况下,都要以道德和灵性上像基督为目标;
  .所有基督徒都可以见证,透过耶稣基督认识上帝,他们生活为人能够有前所未有的样式;
  .自称为基督徒却没有这样的见证,决不会是真基督徒,肯定没有在恩典里成长。   

  在恩典里成长是自动而成的第三个错误是以为,无论是牧师、宣教士、全职事奉人员、电视布道家、修士或修女,如果你是神职人员,就会自动在恩典里成长。在现实里,人永远不会在恩典里自动成长。神职人员不是更容易,而是更难在属灵方面成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说,由于神职人员被期望要有表现——完成职分的要求,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试探:安于带着面具扮演某个角色,不让人家看到自己的人性。专业身份蚕食个人身份,以致不再与任何人或与上帝有亲密关系。所以,这样的人是寂寞的。更糟的是,由于生命是关系性的,如果人在面具后面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在人格方面,就不是成长,而是萎缩。当人在各方面都萎缩,就不能在恩典里成长。
  
  内人常对我说:「我不要你的服事,我要你。」她是告诉我,她害怕我陷入这种试探。出乎意料,已故著名电影演员塞勒斯(Peter SeIIers)拒绝录制朗读圣经的唱片,他的理由是,你要知道自己是谁,才可以大声读圣经,并且令人信服——而他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所有基督徒都需要上帝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诚实、正直、以真面目与上帝并其他人同行。神职人员最需要这种帮助。
  
  在恩典里成长是个保护  第四个错误是以为,在恩典里成长使基督徒得到护庇,得以免除人生的紧张、痛苦和压力。这种幻想更坚持,在恩典里成长带来内心平安,在感情上保护你,使你不像别人那样苦恼。但事实刚刚相反。
  
  当然,有些人以某种方式使自己麻木,思想木讷呆板,不让自己感受痛苦和悲伤。有些人自我专注,对周围的人不闻不问,就不为别人的痛苦所动。然而,即使这些逃避现实和硬心肠的人披上宗教的外衣,这种思想状况也不是上帝的恩典。
  
  我可以用两个命题说明这真理。第一,基督徒没有比耶稣或保罗获得更多豁免,免于紧张、痛苦和压力(试想想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和十字架上;保罗身体上有一根刺——一些带来痛苦的残疾,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还有他人生不断遇见逼迫,遭监禁,遇上船难)。第二,基督徒可以用上帝所赐的力量,面对自己的痛苦,像保罗那样喜乐,因为上帝的力量在他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10)。他们越在恩典里成长,就越会为别人的痛苦和愚昧忧伤(试想想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路十九4l一44],保罗为犹太人的不信而伤痛[罗九1-4,十1])。成长的基督徒比其他人,更晓得因同情而生出忧伤。
  
  成长中的基督徒的确越来越享受上帝所赐的平安,但这种平安是关系性的:
  
  .与上帝和好;那是透过基督成就和平的宝血而来的。
  .与境遇(无论多折磨人)和好;上帝应许,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好处(即我们在恩典里成长)。
  .与自己和好;基督赦免并接纳了我们,所以我们也要赦免并接纳自己,虽然最初这是困难的。
  .与周围的人和好;耶稣要求我们作和平使者(太五9)。
  这不是超然冷静、毫无感觉的平安,只求自己得到,不理别人死活。   

  成长中的基督徒越来越有平安,但当他们在恩典里成长,像基督形象的情感越来越占据他们的心,他们就会在恩典里呻吟。上帝不是要祂的儿女在这个悲惨、腐败的世界里没有痛苦;我们可以肯定说,谁若没有痛苦,即使他在其他各方面都没问题,也必然没有在恩典里成长。
     
  在恩典里成长是退隐  最后一个错误是以为,从生命的困境、重担和伤害人的关系里退出来,有助在恩典里成长。多个世纪以前,人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就到修院去过隐蔽的生活,离开大干世界的杂乱。我们今天还可以找到这样的观念,说为了真的属灵发展,就要这样做。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基督徒可能为了某些正确的原因,选择过离群索居的生活,但相信唯有这样才可以成长,就不对了。
  
  有一位中年基督徒妇人,在事业上很杰出,与父母同住。父母仍把她看作小女孩,她的首要任务是照顾双亲。她感到无法活下去,更违论属灵成长了。于是,她准备离开父母。可是,第五条诫命和罗马书第八章二十八节所说的事奉,改变了她的看法。她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就平静地回到使她烦恼的关系里。这样,她就在恩典里成长。
  
  当基督徒接受舍己和背十字架的命运(路九23),他们就成长。他们不像兰花那样,要在温室生长。耶稣不像温室的花朵那样活,避过人生的磨难,祂也不想门徒作温室的花朵。
  
  智慧引导我们的目光,不看以上五个毫无作用、教人目炫的错误,而是看更好的解释,显示在恩典里成长的全貌。以下是五个正确的观点。
  
  当人经历属灵的成长——在基督徒品格上更长进、与上帝更亲密,我们期望最少看到这些表现:
 
  1、第一种表现,是越来越喜欢赞美上帝,越来越不喜欢称赞自己。赞美的主旨贯穿全本圣经。它扎根在每位基督徒的心里,当圣徒成长,他不一定有更多华丽的词藻,但肯定会更强调赞美。当人更赞美和高举上帝,他会更放下自己,心里会更富情感地像诗人那样呼叫:「耶和华啊!不要把荣耀归给我们,不要归给我们;要因你的慈爱和信实把荣耀归在你的名下。」(诗一一五1)当基督徒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就显出他们在恩典里成长。
  
  2、第二种表现,是有越来越强的本能要关心和付出,越来越不喜欢自我专注、不关心人、不愿意付出。我们已看过,爱是基督形象的本质,爱完全是关心和付出。耶稣一生都不吝啬地关心和付出,即使在十字架上受苦,祂仍关心处死祂的人,为他们祈祷,好叫他们罪得赦免(路二十三34);祂关心母亲,吩咐约翰照顾她(约十九26—27);祂关心悔罪的强盗,应许他会得到救恩(路二十三43)。当基督徒更委身去爱,更厌恶各种形式的憎恨,就显出他们在恩典中成长。  
  3、第三种表现,是越来越热心公义,更忧伤世人的罪恶和败坏,更敏锐分辨出撒但的伎俩——怎样用反对、扰乱、欺骗,叫人不信或活得不对。保罗带点冷嘲说:「我们并不是不晓得他的诡计。」(林后二1I)每位基督徒都要说出这样的话。当基督徒因为看见人羞辱上帝而更悲伤,因为看见所憎恶的行为而更激动,更清楚有一场属灵的战争,要推倒那邪恶的潮流,更谨慎以免卷入罪恶之中,就显出他们在恩典里成长。
  
  4、第四种表现,是越来越热心为上帝,愿意采取不受欢迎的行动。这不是为愚昧的姿态辩护,因为愚昧的姿态理应不受欢迎。有智慧、有策略,成熟地了解问题,会叫人采取任何公开行动。大卫说:「耶和华我的盘石是应当称颂的。他教导我的手作战」(诗一四四I)。同样,基督徒准备为真理和生命的缘故为上帝争战,也需要上帝教导他们,这里是说教导他们的心思。当基督徒谦卑地让智慧锻炼他们的热心,随时准备(不是只为一时之需)为上帝的缘故毫无保留地摆上自己,就显出他们在恩典里长。
  
  5、第五种表现,是更有耐性、更愿意等候神,顺服祂的旨意,更厌恶假装有坚定的信心。那样的假装其实是幼稚和不成熟,企图迫使上帝采取行动。那是孩子讨东西的方式,他们要立刻得到,用最热烈的语言和感受表示,他们迫不及待,非要不可。但成熟的祈求方式是透过顺服,学习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榜样:「我的父啊!可能的话……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太二十六39)告诉上帝我们渴望什么,想祂为我们做什么,是对的;但提醒自己,向祂承认,祂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也是正确的。当基督徒用切实和谦卑的心勇敢学习,顺服帝所安排的事情,就显出他们在恩典里成长。
  
  把这些原则应用在自己身上
  
  现在只差把所有思绪串连起来,指出这些原则怎样应用在每个基督徒身上。上帝在圣经教导圣洁的成长,给我的衡量、引导、指示,像给任何人那样,所以我觉得用第一身说到这些应用是更好(和更直接)的。
  
  首先,我只要关心在恩典里成长,就行了吗?
  
  我关心成长吗?  从彼得后书第三章十八节来看,在恩典里成长不是选择,而是必需;不是提议,而是命令。彼得用命令式动词说:「要在我们的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彼得知道自己将死(彼后一14) ,在最后一封信最后一段话,留下最后的嘱咐,像所有遗言那样,带有特别的分量,显得特别严肃。彼得好像对我们说:「我对你们说过的,即使你们全忘记了,也不可忘记这一点,因为这是最重要的。」实在如此。彼得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实在比我们己看过的更广大、更丰富。
  
  莱尔在这一点上继承清教徒,我们和他一样,一直用「在恩典里成长」这句短语表达「在各样的德行(各样美德,基督徒各方面的品格)上成长」。这肯定是彼得的部分意思,但还有更多含义。
  
  在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是说:

  .更能掌握第二和第三章探讨过的,关于恩典的全部教义:
  .深化因信与基督的关系,透过祂深化与父上帝和圣灵的关系,在自己的生活里着意地、直接地建立与圣洁的三位一体上帝的关系;
  .当圣灵感化我们,使我们成为基督的样式;引导我们,使我们懂得祈求遵从祂,效法祂,显出我们逐渐改变成祂道德的形象,我们就更像祂。
  
  不断遵守这命令(这是彼得的原意:「成长」在希腊文是现在式,是「不断成长」的意思),是要在我们生活的每部分,决意作基督徒,时时刻刻更想作基督徒。所以,在恩典里成长,是我们生命的真正工作,是一项伟大而无尽的任务。由于这是命令,我们就要实行,努力达到最高的境界,这是真正作门徒,我们该这样表现自己是基督徒。在恩典里成长,是试验我们是否真是基督徒。
  
  然而,很多基督徒似乎没有在恩典里成长,也不关心在恩典里成长。似乎他们满足于在属灵方面停滞不前,甚至退后。这是悲剧。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好几个可能的因素。或许他们从未读过彼得的话,也未听过上帝要求他们在恩典里成长。人对此不注重,就是无知。或许他们恐怕认真委身在恩典里成长,会严重破坏和搅乱他们的生活,因此就退缩——大概如此吧。奥登(W.H.Auden)以冷峻的笔调,说明这种恐惧的破坏性影响:「我们宁愿堕落,也不想改变。」
  
  或许他们是学身边所认识的基督徒,这些基督徒不关心在恩典里成长。他们或许因此下结论,他们也不需要关心这件事,不必介意圣经说什么。或许他们已失去对基督起初的爱,失去对属灵事物的爱慕,像作过保罗同工的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提后四1O)。无论是什么理由,他们不关心就是不顺服、错误、不负责任,是不可原谅的。上帝命令所有基督徒要在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
  
  彼得在他的第二封信开始时,用清晰但琐碎的方式,说出委身于在恩典里成长的实际细节。「你们要多多努力:有了信心,又要增添美德;有了美德,又要增添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增添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增添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增添敬虔;有了敬虔,又要增添弟兄的爱;有了弟兄的爱,还要增添神圣的爱。因为你们有了这几样,并且继续增长,就必叫你们在确实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彼后一5—8)留意教义、经历和实践怎样巧妙地拼凑其中!这是一条应用到每位基督徒身上的方程式。因此,我要面对一个事实,这是上帝呼召我过的生活方式;假如我停止努力成长,那一刻就会陷入不圣洁、不健康的心境。对我而言,对读者而言,都是真实的。
  
  我有实践这些原则吗?  其次,我只要实践在恩典里成长的原则,就行了吗?
  
  我们要问,在恩典里成长的原则是什么呢?如果有人说:那是借助蒙恩之道(列出传统的四样:读经、祈祷、教会敬拜、基督徒相交),他不会有错。但如果能说出更多,会更好。这里有三条准则(成就长进原则的基本准则:道德主义者称其为「适中准则」),加上四项纪律,为我为你列出指引。
  
  1、作成你的救恩  在腓立比书第二章十二节,保罗用这句短语解释,顺服上帝的呼召表达基督的心(意念,腓二5—11)的全部意义是什么。那是用行动表达他们已经拥有的救恩,使它完全和成就(这些观念似乎都是现在式的)。他们应当「恐惧战兢」地作成自己的救恩——就是说,对上帝在他们里面所作的工心存敬畏。他们能够顺服不是自然而然的事,那是圣灵的果子。晓得「上帝在你们里面动工,使你们可以立志和行事」(腓二13),叫人满心敬畏。然而,这是严肃的事实。当我们用上帝所赐的力量顺服,表达我们的救恩,上帝的圣灵就改变我们的道德本质,使我们更像我们所效法的基督。
  
  每当上帝呼召我们顺服,这条准则都向人指出合宜的做法。首先,向上帝祷告,承认我们没有力量行出来,求上帝从天上赐我们能力。接着去行动,相信上帝会帮助,你就真的发现上帝施恩,然后感谢所得到的帮助。我们的救恩就是透过这种谦卑、倚靠的行动模式作成的。我们就是这样在恩典里成长。
  
  2、留在(住在,定在)基督里这条准则加强第一条的意思。这是主基督亲口说的。「枝子若不连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住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他就结出很多果子;因为离开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你们要住在我的爱里。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就必定住在我的爱里。」(约十五4-5、9-10)耶稣是说,祂的跟随者一定要以祂为生命的核心。藉着相信祂,他们已经与祂联合,祂的生命真实地、虽然是奥秘地在他们身上流动(祂是葡萄树,他们是祂里面的枝子)。现在他们要仰望祂,以祂为事奉能力的来源,聆听祂,要找出适当的事奉方式,为祂忙碌时不忘操练与祂同行,在祂永不磨灭的爱中觉得稳妥。
  
  他们要在这种全面的关系中,「留在」(定在,牢固在)祂里面。这是他们得享丰盛生命的秘诀。他们会结果子——「常存的果子」(约十五16),包括他们已改变的生命显出公义,有属灵影响力改变其他人。这样的丰盛,包含我们已定义的圣洁、健康和成长。要有这样的丰盛,如前所述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是绝对必要的。耶稣为此而教导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也为我们而提到它。
  
  正如圣诗作者向上帝所说的:
  
  耶稣,在我里面成长,其他事物褪色;
  我心每天更靠近你,天天脱离罪恶。
  每天请用扶持大能,支撑软弱的我;
  在你光中黑暗消失,超越我的死亡。
  你的光照在我身上,邪恶念头消逝;
  每天指出我是无有,唯有你是一切。
  让我见你更多荣耀,圣洁,智慧,真实,
  我会作你活的形象,是喜也是忧愁。
  用天上喜乐充满我,用你力扶持我;
  主,让我全人发出光,发出你的爱光。
  我愿意这可怜自我,此生越来越小;
  使我每天靠你恩典,更荣耀你的名。

  所以,正如我们形容过的,当我们变小,祂变大,我们才会在恩典里成长。
  
  3、警醒和祈求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祈祷时,警告三个门徒,要他们与祂一同警醒(保持清醒和警觉,以陪伴和关心来支持祂)。整句警告是:「应当警醒、祷告,免得陷入试探;你们心灵虽然愿意,肉体却是软弱的。」(太二十六41)
  
  耶稣是要指出,人类灵魂的敌人撒但有不尽的恶毒和欺骗。所有事奉上帝的人一生都会被撒但窥伺。他如果不能叫我们不信,就会用尽方法,阻止我们在恩典里成长,利用我们的某种生活方式,使上帝的名蒙羞。「陷入[直译:进入]试探」是说,中了撒但的诡计,伤害属上帝的子民,羞辱上帝。基督徒一生都会常遇到试探。
  
  彼得是耶稣首先警告的(几个小时之后,撒但陷他于不义,令他公开三次不认主),他后来深刻地解释什么是警醒:「你们要谨守、警醒。你们的仇敌魔鬼,好像吼叫的狮子走来走去,寻找可以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强的信心抵挡他」(彼前五8-9)。
  
  在祈祷方面,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挣扎是「只要照你的旨意」,从祂的心声来看,我们就晓得怎样的祷告,才可以驱赶撒但。只要我们的心响应耶稣的祈祷:「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运用宝贵真理:「因为他(耶稣)自己既然经过试探,受了苦,就能够帮助那些被试探的人」(来二18;比较四15),我们一定会得胜。当世界、肉体和魔鬼要你说「是」的时候,你要挣扎说「不」;当疲乏、麻木、不信要驱使你说「不」,你要说「是」——这是基督徒所参与的属灵争战的真谛。在这些争战之中,如果人学会警醒、祷告、争战和得胜,就会在恩典里成长。我们也是透过这样的经验,在恩典里成长的。
  
  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的传奇主角,苏格兰飞人利德尔(Eric Liddell)写道:「基督徒的人生应该不断成长,我相信成长的秘诀,是培养灵修生活。」4他无疑是对的。但愚昧和忽略可以削弱灵修生活,不能培养健康的灵修生活。所以我在本章末重申四项纪律,谈到清除健康成长路径的阻碍。彼得后书包含以上四项纪律,尤其是彼得后书第三章,以上帝呼召人要在恩典里成长为高潮结束。
  
  第一项纪律:接纳事实  承认上帝在世界上有主权,这样接纳事实是一种基督徒美德。根据上帝的应许,我们遇见难以预料的失望,盼望成就的时间被拖延,都是按照上帝的智慧和良善。一颗现实的心不会有灰心、苦涩或悲观(侵蚀灵魂的疾病)。在初期教会,人见主还没有回来,似乎就气馁和困惑,彼得告诉读者,基督好像迟来结束历史,其实祂是忍耐怜悯世人,要拯救那可能灭亡的人(彼后三3-9、15)。他们要在属灵方面继续成长,就必须接纳这个事实,相信上帝所作的尽都良善。为任何一件事实怨恨上帝,都会完全阻碍成长。
  
  第二项纪律:避免愚昧  公义是基督徒要履行的责任。彼得所称的「恶人的错谬」(彼后三17)——就是道德上败坏、骄傲、不关心彼得后书第二章所形容的圣洁——是愚蠢地逃避上帝的要求,必招致审判。要继续在属灵方面成长,就要丢弃这种愚昧。向它就范,安于某种形式的道德懒惰,会令上帝不满,完全阻碍属灵成长。
  
  第三项纪律:吸收食粮  圣经真理,上帝的话,是灵魂的真正食粮。彼得在前书吩咐读者要渴慕它(二2);在后书吩咐读者要注意先知所写的圣经(一19—21,三2),又要他们小心不致误解保罗所写的书信(三15)。要在恩典里继续成长,就要相信圣解保罗所写书信(三15)。要在恩典里继续成长,就要相信圣经教导的真理,时常思想吸收它。怀疑圣经,就会完全阻碍成长。
  
  第四项纪律:坚定相交  上帝没有创造或救赎任何人成为世上的独行侠。上帝创造我们、拯救我们,是要我们彼此相爱、互相帮助。彼得在这方面作了榜样:首先,他称呼读者为「弟兄们」(彼后一10;比较彼后一7);然后,在彼得后书第三章四次称呼他们为「亲爱的」,正如他提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彼后三1、8、14、15、17)。使徒独有的角色和权柄,没有限制或抑制他们与信徒如同兄弟般相交,众信徒都在上帝的家里彼此相爱。我们要继续在恩典里成长,就要在基督徒的相交里,如兄弟般互相倚靠。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故意疏离,都会完全阻碍成长。
  
  避免小飞侠综合症
  
  巴里(J.M.Barrie)写的《小飞侠》(Peter Pan),是二十世纪的文学创作,故事反映我们很多感到不安的真理,叫人不易忘怀。巴里写上「长不大的男孩」,作为副题。两代人都喜欢并赞扬《小飞侠》,看为优质的儿童娱乐节目。两代人都把它看作只是小飞侠和海盗还有温迪的故事,为此而爱它。我小时候常读这戏剧;它实在是我最喜爱的书,那就是我从它所得着的。毫无疑问,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铁钩船长》(Hook)为故事中的海盗生活赋予愉快和新的气息。毫无疑问,《小飞侠》在二十一世纪仍会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经典作品。
  
  然而,小飞侠不是任何有智慧的小朋友,或有智慧的成年人可以认同的人。他两次宣告说:「我只想一直作小孩子,玩得高兴」,5实在是件坏事。小飞侠代表人停滞在某个阶段,如果小孩能顺利经过这阶段,就会长大。他选择(就是那样)不长大,阻碍自己的发展,使他变得有瑕疵,我们唯有形容他缺乏英雄品格,不值得我们同情,甚至要排斥。虽然他勇敢、聪明,有领导才干,但他也自负、炫耀、自我专注、无情,不能爱人或接受别人的爱。透过又厚又重的情绪矛盾(嬉笑和悲伤交替出现,这是巴里擅长的技巧),这出戏剧清楚描述,当他们在梦幻岛历险后,温迪和兄弟们境遇好,回到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愿意成长,以成长为小孩子的正常目标。小飞侠要在仙子中间不断吹排箫,就掉头不顾人际关系和工作的世界,这是他的不幸。成年观众应该有那样的感觉。时下西方世界从基督教精神转到世俗物质主义,就产生出小飞侠文化(只能这样称呼)。这种文化怂恿人表现并巩固小飞侠的各种稚嫩、自我中心的行为,而当他们真的这样做,人就说他们有美德。在这样的文化中,人很难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尤其在感情方面。有人说得对,现代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人假装过成人的生活,其实在感情方面极不成熟。在上帝的计划里,人的家庭是作为关系网络,让人彻底学到负责任的爱、面对人生的方法。但随着家庭的地位处受到削弱,情况证明不是这样一回事。今天,有许多人身体上是成年人,但心灵、感情上是少年人,甚至是婴孩——换言之,他们只想作小男孩或小女孩,玩得高兴。富裕容许人幼稚地放纵自己,从少年开始就如此生活,结果是后来的人生很痛苦。
  
  基督徒像其他人那样,被身处的文化影响和塑造,他们也受小飞侠综合症感染。如果我们不想在这一点上有所改变,敬虔操练的准则和纪律帮不了忙。假如我要在感情方面成长,我准备好要学习了吗?你准备好了吗?
  
  耶稣再一次是我们信心的创始者和完成者(来十二2),站在我们面前,作我们成熟感情和态度的榜样,我们学祂的样子,在恩典里成长,就会变成祂的样式。当我们在福音书遇见祂,最要紧是按祂的标准量度自己,就会明白我们在这方面的真正需要,并知道朝着祂的样式成长,是要求我们什么。
  
  但愿我们现在都能在恩典里成长,「存着敬畏上帝的心,达到成圣的地步」(林后七1)。




附注:

l、Ryle.Holiness,82-84.他引用清教徒Thomas Watson的话支持自己的论点;「真正的恩典是渐进的,本质是扩张的、成长的。恩典和光一样;首先是破晓,然后逐渐明亮,直到正午光辉灿烂。圣徒不但可比作星的照耀,也可比作树的成长(赛六十一3;何十四5)。健康的基督徒不像希西家所祈祷的太阳向后退;也不像约书亚所祈祷的太阳停止不动。健康的基督徒总是在圣洁方面前进,随着上帝恩典的增添而继续向前。
2、Ryle.Holiness,199ff.
3、Ryle.Holiness.144.
4、Eric Liddell,Disciplines of the Christian Life(London:Triangle,1985),21。
5、J.M.Barrie.Peter Pan(London:Hodder & Stoughton,1928).1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