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心代金卡:心灵捕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46:05
稍?43931)话题(16888)情迷好莱坞成员(17512)话题(6075)常见问题 问题报告 站务论坛 |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社区准则
Copyright 2006-2009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50715号
你好!请登录或注册|帮助
巨人站俺肩膀上http://www.mtime.com/my/hitchitsch/
 首页  我的时光 走马观花的博客  电影  人物  视频  博客  群组  电影院  游戏 博客首页 | 日志 | 相册 | 收藏 | 评分 | 好友 | 群组 | 我参与 | 个人资料    全站   影视   人物   文章   会员   群组   活动   电影公司   影院  你现在的位置:时光网>>博客>>走马观花的博客>>日志>>《艾米丽的美国化》中独特的战争观日志 《艾米丽的美国化》中独特的战争观走马观花 发布于:2008-03-29 20:15
中尉到英国女友家做客。女友的父亲兄弟和丈夫都战死沙场。她的母亲在花园招待他……  - 他要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宗教的体会
- 是的,战前我是夜间经理。为很多大人物和重要活动作筹备工作。
- 具体安排些什么?
- 通常是女孩。当然,要考虑到个人口味的不同。
- 当然
- 这工作非常有用,特别是在战时。陆军和海军付给我各种佣金。现在还有一种。杰斯普将军电话通知我加入他军队。我一直对旅馆的工作感到羞愧。所以希望做些可以救赎的事。而战争就是一个男人获得救赎的唯一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战争那么有吸引力。
- 非常可爱。我同意。
- 总之,我拒绝了将军提供的报酬,自愿加入海军,成为一名士兵。甚至我还曾申请到前线。我老婆显然是个非常感性的女人,她鼓励我这个愚蠢的决定。七个月前,我发现自己参加了进攻所罗门群岛的战斗。我们在瓜德当纳尔岛的海滩登陆。刚刚想到一个人可能因这种事而丧命,我周围大部分的一同登陆的战友就像非死即伤,哀号遍野。倒在那里的都是勇敢的人。可和平时期,他们不过都是普通的善良的胆小鬼。他们害怕自己的老婆,害怕自己的老板,还怕流失的岁月。但是战争使他们勇敢。他们曾经是贪婪的人,现在却自我牺牲。他们曾经自私,现在是如此慷慨。战争不是地狱。战争中的男人最完美。他们拥有最高的道德品质。
- 别管那些了,你的妻子怎么了?
- 那天夜里。我坐在瓜德当纳尔岛的丛林里等在被打死。浑身湿透了。随后突然像获得天启似的,我发现自己是个懦夫。它变成了我的宗教,我是它最大的信徒。懦夫可以拯救世界。疯狂的不是战争,而是道德。导致战争的不是贪婪和野心,而是善良。发动战争的原因总是美好的。为了自由或者反对暴政,总是出于仁慈博爱。目前为止,这场为了仁慈而发动的战争杀死了一千万人。下一场战争估计为了该死的尊严而毁灭全人类。对我们来说不正常的不是战争,而是美德。只要勇气始终是一种美德,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有战士。所以我鼓吹怯懦。只有怯懦才能拯救世人。
- 令人兴奋,真是太玄妙了!
- 别管玄妙了。还是说说你太太吧
- 那天晚上,我写信给将军说“看在上帝的份上,把我从这里整出去吧!”结果两周后,我就被调到了华盛顿。我跑回家见老婆…
- 她有了其他的男人?
- 上帝。没有!我老婆战前曾背叛我很多次,但是这段时间却对我无比忠诚。对于我的回归,她非常愤怒,并以宗教信仰不和为由起诉提出离婚。我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而她却是典型的英国式的感性主义者。
- 那很公平  
- (巴勒莫夫人) 你知道,每次战争之后,我们都会看到所有的将军都会写书抨击其他将军犯的错误,政治家们也出版自己的秘密日记平息各种猜测。告诉大家,战争从一开始就可以轻松易避免。而我们这些其他的人要做的,只能是包扎伤者或埋葬尸体。
- 我不信任那些对战争恶言相向的人。巴勒莫夫人。第一个大声疾呼战争是地狱的正是那些沾满鲜血的将军。而走在阵亡战士纪念日的游行队伍最前列的却是战争寡妇!
- 这不礼貌!查理,太粗鲁了。
- 我们没能中止战争不应归咎于部长和将军,或者好战的帝国主义者,还有其他陈腐的怪人。是我们其他的这些人为将军们建造的雕像,以部长们的名字去名命名街道。是我们这些人以死者为英雄,以战场为神庙!我们让寡妇们穿着像修女一样,以歌颂战争牺牲品的方式去使战争不朽。巴勒莫太太,我的弟弟死在Anzio。
- 我不知道。查理
- 是的。每天都有战士牺牲。其中没有什么英雄主义。他们找到了他破碎肢体把他埋葬。但是我母亲坚持认为他死的英勇,并装作以此为荣。
- 你对你的母亲太苛刻了。对我来说,这种伪装没有伤害
- 不,巴勒莫太太。现在我的另个弟弟也到了应征年龄。就在九月。也许部长和将军们又要犯错误把我们送进战争。但巴勒莫太太,至少我们这些其他的人可以抵制这种以此为荣的制度。假装勇敢是种光荣,能让我的母亲得到什么?她一直都很平静,可突然有一天她可能会从梦中惊醒,然后发现自己的小儿子为了勇敢离她而去!我不认为刚才自己是不礼貌和粗鲁的。你说呢?巴勒莫太太!
- 不。艾米丽,你还有工作,你可以走了。
……
伪装被撕破了。艾米丽的母亲陷入悲伤
 
 回复(0) |收藏(1)|1122次阅读
标签: 战争 黑色
下一篇:《惊魂记》编剧约瑟芬斯蒂法诺访谈>> <<上一篇:法国人的口味:英国人看法国新浪潮
 
昵称:
你的博客地址:
回复内容:
 
验证码:
   刷新 走马观花男 居住地:北京
查看资料 推荐给朋友 发送消息 邀请加入群组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日志分类我的所有日志 (158)-1
日志标签喜剧 悬疑 惊悚 黑色 翻译 刘别谦 希区柯克 战争 国产电影 波德维尔 弗兰兹朗 科恩兄弟 西部 比利怀尔德 动作 恐怖 詹姆斯斯图尔特 伊林 霍华德霍克斯 萨缪尔富勒 老无所依 巴赞 其他 犯罪 科幻 茂瑙 迈克尔鲍威尔 普雷明格 韩国电影 布列松 更多>>谁收藏了这篇日志162
232
126小堂吉诃德(北京)
这篇日志被推送到以下群组情迷好莱坞成员(17512)话题(6075)常见问题 问题报告 站务论坛 |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社区准则
Copyright 2006-2009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50715号
你好!请登录或注册|帮助
巨人站俺肩膀上http://www.mtime.com/my/hitchitsch/
 首页  我的时光 走马观花的博客  电影  人物  视频  博客  群组  电影院  游戏 博客首页 | 日志 | 相册 | 收藏 | 评分 | 好友 | 群组 | 我参与 | 个人资料    全站   影视   人物   文章   会员   群组   活动   电影公司   影院  你现在的位置:时光网>>博客>>走马观花的博客>>日志>>《惊魂记》编剧约瑟芬斯蒂法诺访谈日志 《惊魂记》编剧约瑟芬斯蒂法诺访谈走马观花 发布于:2008-03-29 16:03 
2003年4月,纽约大学电影研究主席理查·阿兰(RA)与《惊魂记》编剧约瑟芬·斯蒂法诺(JS)访谈……
 
(·走马观花·拙译)
 
RA: 你能谈谈你是如何如何从一个纽约歌曲作家变成好莱坞的剧作家吗?
 
JS: 我真的认为自己的歌曲创作不错。我出过很多唱片。感觉就好像是爬上一座山峰后,想尝试些别的事情。当时我们夫妇俩有一台电视机。电视里正在播一个系列剧。片长一小时。其中有一集是罗伯特·蒙哥马利出品。很有趣,每十五分钟插播广告。拍的很不错。我觉得自己也能做这个。于是写发生在亲戚家的一些事情。这些事一直让我害怕。我想怎么写才能让我的表亲们看不出来呢?没有写家族的事原封不动搬上去,而是写一对寡妇鳏夫的坠入爱河,但他们婚事遭到了他的女儿的反对,她把自己锁在楼上的,不愿出来。这是电视剧本。我把它给我的经纪人看。两周后我们把它卖给了Carlo Ponti因为Anna Magnani。当Carlo看过剧本后,他非常喜欢。他认为可能他的妻子索菲亚罗兰(刚和派拉蒙签了四年的合同)可以出演这一角色,因为对Magnani而言,角色过好了。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the Black Orchid》。
 
这个剧本让我的好莱坞经纪人找到了一个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签约的机会。为期七年,一年两部。我不太记得当时报酬是多少,但非常可观。由于当时妻子怀孕,所以我们必须搬到洛杉矶。一切都很顺利。我继续写歌,作品比以此为职业时还多。很多人在酒吧表演我的作品。我喜欢那种感觉。但是成为一位电影剧本作家后,也没有停止歌曲创作。后来还写电视剧本。我写完后并卖给了CBS的Playhous 90。那是最好的一出戏。一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那种体验真是棒极了。凭借此戏,我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开始觉得自己可能比预期的还要成功。
 
之后,我决定与那里最大的经纪人公司签约。他们一直和我私下接洽。本来不应那么作,因为我有合同在身。但是他们还是做了。所以我给他们了一个我渴望合作的十位导演的名单。我的第一部电影很成功。所有人都认为我准备接下一部。所以我冒了一次险。我们夫妇二人都认为不妨“勒紧皮带”。实在不行就回纽约写歌。无论如何我辞了上家经纪人公司和MCA签约。给他们了那个名单。我认为名单上的导演能帮我提高专业水平。
 
RA: 希区柯克就在名单上?
JS: 是的。有希区柯克和其他一些人。他们当中一些人要拍摄的东西我不喜欢,所以就推掉了。但真正让我失望的是威廉·惠勒。他告诉我他要拍一部改编自Lillian Hellman的新片《The Children's Hour》。该剧在三十年代曾被改编为《There Three》。他说:“一写好我们就开拍。”我说,“感觉不错。改编一部经典的获奖舞台剧一定不错。”我问他为什么Hellman 本人不来改编。他说,她太忙或者是不愿意去做。但是她“可以在协助你完成。”我当时就想像,当我写剧本时,Hellman这个世界上最麻烦的女人坐在我旁边。这是太怪异了。所以我打电话告诉经纪人,不再接电影了。
 
之后不久希区柯克就打电话来,说他的办公室会送一本书给我。让我读一下然后星期二早晨和他会面。我读了,觉得很有趣。故事讲的是男孩和他的母亲。这些角色让我很感兴趣。特别是我还在研究这些东西。随后我翻到书结尾,发现母亲是个死人,而且从头到尾都是。我有种感觉,这本书不太可能被拍成电影。因为你怎么去拍一个男人和他死去的母亲的场景?除非你告诉观众,将其作为影片的前提。所以我产生一个念头。电影应该讲述那个只出现小说头两节的女孩。她入住汽车旅馆并在淋浴时被杀。在书中“…有人进来,她尖叫。那人用刀止住了尖叫砍下了她的头。”我知道不会把它写到剧本里。人头被砍掉?哈,那可是在1959年!
 
所以我和希区柯克先生会面。他很和蔼。我本不想坐下只是随便聊几句。所以我告诉他,“希区柯克先生,关于如何拍这部电影我能提些意见吗?”他说,“当然,”然后往后一靠。所以我就把整段开场情节抛了出来(就像你在电影里看到的)。我说,“影片一开始是一个女孩和她来自外州的男友幽会。那是一家廉价小旅馆。”我不知道我正在抓住他的注意力。“幽会”段落似乎吸引了他。虽不确信他听过这个词,但不必解释,他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然后我谈了整个故事。包括她带着偷来的钱去找男朋友的旅程。还有就是她有点疯狂。因为偷四万美元根本无助于她和她男友的麻烦。我真的认为这个角色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是一种瞬间突发的疯狂行为。而这一理念在我后来的作品也常用到。“我们有时都有点疯狂。”所以从开始就制造了一种紧张,特别是对于詹妮特·李。我曾对她说,“镜头从窗户进入屋内,一直到淋浴被杀,你始终都在镜头画面中。”她很喜欢。我认为她恰到好处的呈现出了那种紧张感。她的表演令人赞叹。
 
希区柯克出于某种原因真的希望我与他合作。他希望在与化妆师、场景设计、摄影师开会时我都出席。我不知道电影导演是不是都是这么作,但是它的确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真的,那个年代不会有几个人能教你这么多东西。
 
RA: 你知道在你被雇用之前,James Cavanagh也写过一个剧本草稿吗?
JS: 不。编剧原则之一就是,当存在前个版本时,你必须要告诉继任者。但是他从没提及,我的经纪人也没有提到过。后来在拍摄时,有人告诉我,“你看过另一稿吗?”我说,“没有,”他的脸上的表情似乎是,“对不起,我不该提。”但无所谓,我并不在意。我不知道还有一个版本。我认为可能是Robert Bloch曾经写过。但是不知道是Cavanagh。
 
RA: 你的剧本中的天才灵感是颠覆了小说中的场景。小说中一开始就介绍了诺曼和他的母亲,而第二章才出现玛丽恩,然后她进入汽车旅馆随后被杀。而你颠覆了它,玛丽恩成为叙事的中心!
JS: 当你知道诺曼之前,我需要用有一种手段抓住观众。让观众关注玛丽恩。我的意思是,当警察拦住她时,观众必须要跟着紧张。好像是她偷了钱,却希望她能够逃脱。我认为我如果能让你喜欢她,就算出了一口怨气:那就是受害者从来就不是谋杀案件中的核心角色。焦点总是“谁干的?”小说关注的总是嫌疑犯、目击者或者罪犯,而受害者总是被扔到一旁。好像没人愿意看到他们。我这次偏偏就让你看他们,而且完全围绕着她。我自认为效果还不错。
 
RA: 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兴趣。很多研究希区柯克的人实际上所研究的东西来自与包括你在内的剧作家和希区柯克本人。比如说她进旅馆的那段中,有些部分在书中没有。其中一处非常突出,很多人当作特征与此片联系起来:即她把车停在路边时出现的那个警察形象。
JS: 书中没有。
 
RA: 你创造出来的吗?还是希区柯克?或者是你们俩的交流的结果?
JS: 我勾勒了整个开始部分,他比较喜欢。我在创作时一直和他交流探讨。我认为每个场景都在他的头脑里。那是他导演的风格。当完我们第一次交流是,我曾经认为高速公路的巡警应该是个帅小伙,他看见一个漂亮姑娘独自停车在路旁(那个时代,我们说“女孩”而不是“女人”),决定上去搭讪。所以这是个带有挑逗色彩的段落。但希区柯克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如此。”他认为建立起和她的男友的关系,偷了钱逃往,差点被老板抓住。这些事情他都喜欢。但“某些人被她所吸引?这种故事没能抓住我。”我回应说,“那么如果换成一种威胁呢?”……我喜欢那段情节和拍摄的手法。我认为观众希望她逃走。他们当中没人会说,“好呀!快点让她进监狱吧!”而更像是“再等等,再等等,别抓她!”
 
RA: 在范森特的版本中,那个警察说,“天气不错。”这是你还是范森特加的?
JS: 剧本里没有。因为原则上他不想作任何改动。
 
RA: 开场段落还有一场戏对于全片都很重要。就是玛丽恩在汽车中听到老板在说话,发现了钱被偷。我认为影评家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与后面的一段情节产生关联。也就是观众听到诺曼母亲的声音,回声。使得玛丽恩与诺曼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在此处,你也有什么想法吗?是否是直觉之类的东西?
JS: 不。我认为这是一种表现她在想什么的方式。因为在整个旅程中,知道她想什么是很重要的。希区柯克第一点要求就是,“我们在这不要闪回。不要切换回去。”所以我说,也许不必看到它,而是让她去想。所以我加入了画外音。表现她在想什么。所有东西是通过她告诉我们的:当她星期一不去上班时,每个人都在做什么。她妹妹做什么。然后接上她到达旅馆的情节(之前已经拍摄完成了)。我说,“让她听到他们说了什么。”所以我们就用画外音完成这段拍摄。希区柯克与人合作态度非常好。如果他不太喜欢我的思路,他会去认真思考。去写吧,写出来给我看。从没有什么“我要求你”的感觉。所以我写了这段情节,他喜欢并采用了。而如果他不喜欢,我知道肯定会被删掉。并不是在自我吹嘘。我的对于此片的很多想法都是这样实现的,而不只是完成对白创作。有一种感觉,仿佛希区柯克不是老板,而是我与他共同掌控这部电影。
 
RA: 我喜欢的是她听到声音的想法。她想像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在她脑海里。而我们也看到了它们可能真的发生了。而后面的段落中,我们听到诺曼的母亲的声音。由于之前我们从某人的头脑里听到了真实的声音,所以促使我们去认为诺曼的母亲也是一个真人。这是一种建构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模糊性。它使得诺曼母亲的声音更可信。
JS: 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RA: 这是一种想像的和真实存在之间、内在的和外在之间,角色和世界之间的模糊性上的一致性,
JS: 但我不认为观众会以为玛丽恩在想像诺曼母亲的声音。
 
RA: 当然,她听到了声音。声音是诺曼发出的。但影片试图让我们相信是母亲在说话。那不是一种正常的声音,而是回声。就像玛丽恩稍早前开车时听到的那样。
JS: 恩,我从没想到将两者关联起来。
 
RA: 我喜欢另一场戏—客厅谈话。你从小说的情节中提炼出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显然是通过对白无法传递的。诺曼把玛丽恩引入客厅,他们坐下来吃东西。我的问题涉及到这场戏也包括影片整体。就是鸟的母题。因为希区柯克在他的下一部电影《群鸟》中用到了。而小说中角色的名字与鸟相关。诺曼贝茨(Bates=Baits)、玛丽恩克瑞(Crane是鹤)、山姆鲁姆斯。而别处没有提及鸟。诺曼虽然也作标本但是松鼠,而不是鸟。可鸟在影片中变得很重要,而这似乎不像是场面调度的手法。它也出现在剧本中。而这场戏开始你写了一个有趣的对白:诺曼说,“你吃东西像鸟一样。”影片整个场景是怎么设计的?你还记得和希区柯克如何讨论的吗?
JS: 我从未讨论这场戏。希区柯克需要的只是这场戏会是什么样,而观众是否会以他希望的方式去反应等。当我写完这段戏时,用到鸟是因为诺曼爱制作标本,而我喜爱动物却不包括鸟。所以我想,如果要作标本,干脆就做鸟。它们虽然很漂亮,但我不想让它们在我面前乱飞。而我没有去写《群鸟》的剧本也是因为鸟的缘故。它们让我害怕。当我将想法告诉希区柯克时,他说,“有什么问题?”我回道,“就是对鸟有排斥。”我还是希望它们呆在户外。有一次度假回家,看到快下雨了屋内有点闷。我就打开了卧室的门,却忘了隔板没有关上。结果鸟飞了进来。当时我差点疯了。“滚出去!滚出去!”我后来发现很多事和迷信有关。有个可笑的迷信说法:如果鸟飞进你得房内,就会有人死或者之类的。
 
RA: 你知道希区柯克和你一样对鸟感到困扰或者恐惧吗?
JS: 不知道。他从没提及此事。我也没想过。因为我不明白如果他不喜欢鸟,干嘛还要去拍《群鸟》?(笑声)
 
RA: 我在看你的剧本时,产生一个问题。在影片的很多段落中是没有对白的。特别是谋杀之后,没人说话。我们只看到看到诺曼清扫房间。而剧本中,你给这段情节一些细节描述。这些描述来自于你和希区柯克如何拍摄的讨论的结果吗?它们如何产生的?有些东西存在于剧本中,而有些则没有。比如,那个令人惊叹的浴室谋杀后的镜头移动。水流进下水孔然后镜头转到玛丽恩的眼睛,就没有。但其他很多运镜细节就有。我就是想知道它们都是怎么产生的?
JS: 我和希区柯克讨论的是需要时间。观众必须从他们影片一开始就始终关注的角色身上抽离。她突然死了。现在怎么办?我觉得有必要让观众开始关注诺曼。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尽量让诺曼值得同情。毕竟在书中诺曼·贝茨可与唐尼·霍普金斯完全不同。
 
RA: 书中是个胖酒鬼。
JS: 是的。所以必须让他是个更值得同情和可爱的年轻人。他必须在母亲残忍的谋杀那个女孩之后收拾残局。很合理。首先,让你不去怀疑诺曼是真凶,或者任何他母亲不是凶杀的想法。其次,给你充分的时间去深入思考:他可能是我们当中的任何人。我们都可能会有一个疯子母亲杀死别人后让我们收拾残局。因为我们不想让她被捕,也不想让她进疯人院。而清扫血迹和房间、扔掉衣服和他母亲留下的罪证就成了最容易使人同情的事。我认为这段在剧本中太长,可能缩减它。我不是说我会缩减。而是如果希区柯克认为太长,会缩减。但他没有。他喜欢整个部分。真是相当精彩的一场戏。对我而言,观众经历过玛丽恩,然后又转到诺曼。转变程度甚至让我都感到吃惊。当汽车被沉入沼泽时停顿了一下。而当它继续下沉时,观众紧张情绪才得到释放。我想:之前,你会因为害怕玛丽恩被逮捕而沮丧。而现在你会想,好、好,车沉下去了!我们喜欢这个男孩。这让我感觉很好。
 
RA: 黑色幽默?
JS: 应该是一种对观众的操纵。我认为本片是我看过的最具操纵性的电影。希区柯克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在操作观众。因为他最关注的就是观众。你希望观众怎么想?我在写对白时,既在思索如何塑造这个男人,同时也在揣摩观众。后来我一直都是以此进行创作的。我的创作的核心就是观众。这是我学到的最好的一课。
 
RA: 山姆和丽娜的角色?他们也很有趣。丽娜就是玛丽恩的替身。我记得在哪看过有人讨论,她是不是和山姆之间产生某种浪漫关系?
JS: 我第一次听说时,认为这是荒唐的。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
 
RA: 为什么荒唐?因为与希区柯克产生了分歧?
JS: 我从没想到这一点。当你失去了一位亲人之后便与她的男友坠入爱河?对此我不能认同。
 
RA: 在离开《惊魂记》话题前,我想知道当你第一次加入剧组,读到小说,意识到这是希区柯克希望拍摄的电影。当时他刚刚拍摄了《西北偏北》。尽管有讽刺的一面,但在五十年代他还是一个浪漫式的导演。当你意识到希区柯克对这部连皮革·罗伯特森都感到有点过分的小说感兴趣时,你有何想法?
JS: 每个人都说他不会拍。派拉蒙甚至不想投资发行此片。当时我认为此片有些烂,但也许希区柯克能够把它拍的有所不同?说实话,我多少有些失望。在第一次会议上,他说,“你以前听说过美国国际影业公司吗?他们一直投资拍摄低成本影片并赚了大钱。我现在想如果我们也拍一部会如何?”我认为他有意用了“我们”。他的意思是:让希区柯克拍一部成本在100万以内的电影看看会发生什么。我的经纪人当时脸色铁青。我不清楚此片为什么能成为希区柯克类型电影。在我所看过的他的电影当中,《惊魂记》一点都不希区柯克!
 
RA: 你从希区柯克那里学到什么?
JS: 几乎每件事。这就是为什么他出现在我的名单之上。但他说要拍一部成本少于100万美元的电影!我对于报酬很低完全有心理准备。但是仍然不知道成败有多低。后来知道了,只有80万美元。而他的公司却花了100万美元去告诉观众如何去看这部电影。这是我见过的最伟大推销案例。但是我还是有点失望,认为缺了点什么。即使我回头去看《疑影》这部黑色影片时,它都不像《惊魂记》。希区柯克告诉我,“那些我一直采纳他们建议的人,都告诉我不要去拍这部电影。”但是他还是拍了。他似乎已经很有把握。我认为自己就是他眼中的那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才决定给我这份工作。因为他觉得过去一直与他合作的那些人做不来。
 
RA:他年轻时就对恶魔杰克比较痴迷。而《惊魂记》的故事里你能发现一些他成名前的早期电影的影子。
JS:他总是拍摄彩色大投资影片。因为他能启用加里·格兰特和格瑞斯·凯丽这样的票房保证的大明星。当时没有明星会拒绝他他。这已成为传奇。的确我也没有遇到有人拒绝他。从来没人告诉过我有谁会。
 
RA: 尽管加里格兰特在希区柯克电影中要价一向很高,但是希区柯克说他不会再用他了。
JS: 真的?那是在《西北偏北》之后,我是在《艳贼》再次与希区柯克合作。当时我写完草稿时,他说不拍了。因为格瑞斯·凯丽变卦了。
 
RA: 他把你的草稿给凯丽看了吗?
JS: 没有。我认为他不会这么做。她打电话来说她和她的丈夫摩纳哥王子,已经得到了他们需要的钱。不过,在拍摄完《惊魂记》后,我就有种感觉,希区柯克似乎不再需要大明星。虽然,后来还曾经与保罗·纽曼合作过。
 
RA: 这是因为当时电影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影片公司旧有权力土崩瓦解,明星权力兴起。但我推测可能是希区柯克觉得电影中最重要的人应该是他本人,而不是那些明星。
JS: 从某种程度上,《惊魂记》做到了以前他从未做到的。即没有借助于明星。
 
RA: 我想稍微谈谈范森特版的《惊魂记》,由于最近谈论它的已经很多了。这部电影如何产生的?你和导演之间有什么交流?你认为他想达到什么目的?”
JS: 自杀!(笑声)他打电话给我说他想重拍《惊魂记》,并且要一字不落的翻拍。我当时不知道他的意思是对帧翻拍。所有的场景设计都是一样,服装也相同。当时有些怪异,我坐在那里看着他,心里想:我钦佩这个人的工作。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要去拍希区柯克的电影。“我希望的是范森特拍过它,”他说,“从孩提时代我就有这样的梦想。而《Good Will Hunting》获得提名后,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开始认为他可能想重写剧本。直到开始拍摄才发现不是。他真的不想我对剧本作任何改动。不过有一处情节上去非常不合理。就是偷钱的情节。我真的不认为现在还会有女人冒着职业和人际关系的风险去偷四万美元。四千万还差不多!我也不知道,那个男人如何能花四万美元去给他女儿买栋房子。范森特说:我想那里需要改改。他不想让侦探打电话。真是个控制欲很强的家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要用彩色翻拍此片。后来看到拍摄后,也发现他人还是好说话的,有时是不得以。因为我看的是拍第三十个镜头,当时演员站错了位置。反正有些古怪。我喜欢他,也喜欢制片人。关系都很融洽。只是除了一点,那就是我真的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
 
RA: 有一件事情变了。就是角色塑造。尽管台词是相同的,但是演员的表演却变了。我想知道他是否和你讨论过。你的剧本似乎应该给予一些演员感觉把握的建议。
JS: 我认为安妮·哈奇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错误。我喜欢她演的《摇尾狗》。但是她对玛丽恩的塑造,好像她根本不在乎那钱。她只要走到大街上随便转转就能挣到。她演的就好像是妓女。当珍妮特·李说,“我来舔邮票,”那是打动人的。而安妮·哈奇说这句话时,好像她谈的并不是邮票。(笑声)
 
RA: 让我们看看范森特版的客厅段落。在希区柯克的版本中,玛丽恩是有些母性和有同情心的。而安妮·哈奇的表演就像我们看到的,对于诺曼贝茨完全不一样的反应。对我来说最明显的不同,首先是范森特风格上的奇怪的变化。背景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了。其次,安妮·哈奇的表演反应不够。她显得非常生硬和冷漠。好像诺曼是个疯子。尽管说着一样的台词,但是效果却远不如珍妮特·李的版本。你的剧本中那种母性情结丢失了。
JS: 我认为,当玛丽恩说“谢谢你”时,观众应该能体会到,交谈使她认识到了自己干的荒唐事。而安妮的表演无法传递这一点。她太冷漠。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影响她。而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李一种古怪的姿势坐在那里。而观众似乎并不想听那个男人说了些什么。所以交谈中必须有些观点和看法。了解有些东西会让事情更糟。
 
RA: 是不是范森特想让玛丽恩更古怪,让角色更具现代感?
JS: 他不想改编任何东西。包括角色。所以当看他们拍摄时我就在想,到底谁在导演,他到底在有没有在看?玛丽恩买汽车一场戏。她拿着遮阳伞走来走去。我看后想,到底什么意思?安娜皮肤很白,而那天太阳又狠毒。她不想晒伤自己的皮肤。所以有人给她一把伞。我猜还有人为她量身定制服装。所以,你知道,这片就好像是《惊魂记》的音乐剧版。太糟糕了。我马上就意识到不会参与其中。而范森特让我到现场也不过是因为我是同老版本有关的人。
 
RA: 你在拍摄现场呆了很长时间吗?
JS: 不。重点不是时间长短。而是当时感觉很尴尬。
 
……
 
【观众提问】
 
Q: 你和伯纳德.赫尔曼讨论过影片的音乐吗?
A: 他只偶尔来办公室。印象最深的是他告诉我配乐只使用弦乐。我认为那真是个独特而出色的想法。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确实被吓倒了。电影成功有30%要归于配乐。
 
Q: 你还记得那些被删掉的情节吗?
A: 我还真的不记得产生过争执。我很了解如何同希区柯克打交道。如果电影太长,那表达的效果一定不好。事实上,当完我把用三周时间写好初稿给他的时候,他带回了家,第二天他回来对我说,“艾尔玛喜欢它。”而这其实也就是他自己的看法。我用铅笔勾出了那些如果需要他可以删掉的对话段落。但有趣的是,他原封不动的都拍了出来。我不记得有那些东西被删掉。
 
Q: 范森特的版本有一处很精彩。就是镜头从沼泽摇起,整个环境映入眼帘。房子和汽车旅馆成为原始景观、沼泽的一部分。有种万物归宗的感觉。是你还是范森特加进去的?
A: (吃惊)是他。虽然他本不希望有任何变动。
 
Q: 听你四十年后的往事回忆真的很有意思。你认为其中有什么地方有改进的空间吗?
A: 这么多年,我听过的唯一有价值的批评就是心理学家那场戏。的确让观众有些失望。我告诉范森特,不如我们走进房间,心理学家正在和诺曼贝茨交谈。而不要用原来的情节。我认为这个想法不错。因为现在只是碰巧听到一个演员(他还是我推荐给剧组的,很遗憾)在进行类似法庭的独白。而范森特最初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但是第二天他却对我说,不想作改动,那样不好。而环球的人则担心文斯学他妈妈说话那场戏。我想,那你们干嘛还要拍这部电影?为了什么?你难道害怕观众认为文斯是个同性恋还是什么?“我们要用这个声音,现在不过是另一种性格在说话。”范森特反正就是不想作变动。回复(1) |收藏(1)|1196次阅读
标签: 希区柯克 翻译
下一篇:《决斗尤马镇》:添枝加叶未必繁茂>> <<上一篇:《艾米丽的美国化》中独特的战争观
 
2008-04-08 17:42 顶
此回复来自天堂电影小组群组
--------------------回复
走马观花 
昵称:
你的博客地址:
回复内容:
 
验证码:
   刷新 走马观花男 居住地:北京
查看资料 推荐给朋友 发送消息 邀请加入群组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日志分类我的所有日志 (158)-1
日志标签喜剧 悬疑 惊悚 黑色 翻译 刘别谦 希区柯克 战争 国产电影 波德维尔 弗兰兹朗 科恩兄弟 西部 比利怀尔德 动作 恐怖 詹姆斯斯图尔特 伊林 霍华德霍克斯 萨缪尔富勒 老无所依 巴赞 其他 犯罪 科幻 茂瑙 迈克尔鲍威尔 普雷明格 韩国电影 布列松 更多>>谁收藏了这篇日志162
232
126小堂吉诃德(北京)
这篇日志被推送到以下群组天堂电影小组成员(43931)话题(16888)常见问题 问题报告 站务论坛 |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社区准则
Copyright 2006-2009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50715号
你好!请登录或注册|帮助
巨人站俺肩膀上http://www.mtime.com/my/hitchitsch/
 首页  我的时光 走马观花的博客  电影  人物  视频  博客  群组  电影院  游戏 博客首页 | 日志 | 相册 | 收藏 | 评分 | 好友 | 群组 | 我参与 | 个人资料    全站   影视   人物   文章   会员   群组   活动   电影公司   影院  你现在的位置:时光网>>博客>>走马观花的博客>>日志>>《决斗尤马镇》:添枝加叶未必繁茂日志 《决斗尤马镇》:添枝加叶未必繁茂走马观花 发布于:2008-03-24 14:34
新旧两版的《决斗尤马镇》都看过了。如果说B级投资叙事过分简约的老版是一条平稳发展单线条的话,那么巨星加盟顶级制作的新版,更像是一条围绕着老版单线条的简谐波:虽然起止点依然遵循于原作,但起伏的波形不仅使影片的延长了近半个小时,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角色塑造,更跌宕起伏的曲折而紧张的故事情节。然而,是否因此就断定新版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呢?未必! 老版的一开场没有渲染悍匪劫款车的暴力场景。格伦福特扮演的匪首本韦德只是很“文明”地率众阻止了马车的前行,并在其中一位押解员试图掏枪反抗时才将其击毙。而这场戏在新版中则不可避免被加长为火爆刺激的枪战杀戮。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机关枪PK狙击手。不过,段落收尾则一定要是克罗所扮演的主人公韦德的个人秀。是他赶着牛群才最终阻挡住了几乎已经要逃出伏击圈的马车。而直到影片的结尾,观众才领会到这场戏另外的戏剧性功效:贝尔的儿子也学着自己的偶像,放出了圈里的牛群,掩护了二人跑出站台……乍看上去新版对于这段情节的改编加工近乎完美:既照顾了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也丰富了角色刻画。但是,再仔细想一想:不对!为什么克罗要用赶牛群方式阻止马车?直接射马不就搞定一切了吗?! 曾经和网友讨论此话题。争论中,不免被指责过分从自己的逻辑角度出发去评价情节,而忽视了导演的创作意图。不能说人家批评的完全不对,本人看片确实有爱较真的坏毛病。但同时却又在想,为什么看《英雄本色》时就不去较真小马哥血洗枫林阁不是大衣暗藏冲锋枪而要花盆下埋手枪呢?为什么看《日落黄沙》时不去较真区区数人何以力敌一个连的武装呢?为什么古典的007的坏人抓住邦德都不立刻杀死呢?……显然是因为风格!当导演试图追求的是一种写意豪情轻松诙谐的风格,情节本身的合理性就不再重要了。这时候,我们说“导演意不在此”,是绝对有说服力的。而观众如果再将观影重点放在情节和人物行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上,显然就有追毛求疵的之嫌了。 可新版的《尤马镇》开场段落明显不在此列。首先情节是写实性叙事的:嗜血匪徒要不择手段要阻止马车前行。这里不存在小马为豪哥复仇时的那种情感大于理智的情绪基础;另外,它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刻画克劳所扮演主人公的冷静智慧的领袖气质。而在当时情形下,表现智慧用哪种方式最好?当然最理想的应该是“观众之前根本想不到而看到后啧啧称奇”!而如果编剧的功力无法做到这一点,至少也该选择相对合理一些的。例如说,克罗应该直接射马!用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胜利。而不是在白白牺牲数位兄弟之后,莫名其妙的将一群牛赶下山坡。很显然,影片编导在绞尽脑汁满足观众眼球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的智商。 韦德被抓的情节新老版本基本一样:因留恋酒吧女而耽误及时脱身。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版中没有女人露背侧卧,男人一旁作画的泰坦尼克式的噱头。个人比较喜欢老版的细腻含蓄的古典式表达方式。虽然少了写实性的西部狂野,却与影片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核心的整体风格更为一致。 老版中的韦德没有逃脱过,当然也就没有再被抓住的情节。可新版的这个重要改动使得这个押送队伍中对立双方的人物塑造上都出现了矛盾。公平的说,克罗逃脱的情节设计是说的过去的。贝尔等人的确缺乏专业素质,不胜其职。而被他们押解的克罗又是如此残忍老练和果敢。但是波峰荡起,必须还要回落到3:10车站的主线。剧情需要逃走的克罗再被抓回。所以加入了修建隧道的一干狠角色。缺陷也由此而产生。强悍老练的克罗仿佛突然丧失了对危险情形敏锐的洞察力,竟然被旧仇家如此轻松的认出和抓获。而更有趣是押解小队。这稍早前还表现业余、人心涣散的一伙人,转瞬间就变成了意志坚定、训练有素的特警小组:铁锹突袭为信号,拔枪出拳。配合紧凑,一气呵成!? 观众肯定都喜欢曲折的情节。但是曲折的情节设定一定要建立在相关角色的性格一致性的前提下才有感染力。编导不应该脱离角色而单纯的为了曲折而曲折。在此不妨看看科恩兄弟经典《冰血暴》。普普通通的梅西何德何能娶到富翁之女?妻子亮相后,那平庸的外貌和滑稽的口音给出了答案。这种不对称的地位、背景下的家庭组合,合理化了翁婿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梅西的主谋绑架勒索计划的动机。后面,当老丈人突然打电话来谈项目时,使梅西惊喜不已,并忙着取消绑架计划。可突然插入曲折情节,并没有破坏角色性格的一致性:随后梅西便了解了老丈人的真实意图。他只不过是要买断计划,并没有把女婿当作合伙人。也就是说他依然瞧不起这个女婿!而绑匪方面,由于前面有了不断被强化的非专业和愚蠢的性格铺垫,所以通奸被暴打、情绪失控打死老丈人、巨额赎金到手却因分赃一部汽车而最终被同伙电锯伺候等曲折突变才可以称为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还有希区柯克的《贵妇失踪》。为什么开场戏长达20多分钟且与惊悚主题无关?仅仅是为了渲染希氏的喜剧氛围吗?恐怕更重要的还是要刻画人物铺垫剧情。比如:只有在客栈时表现了两个英国绅士的拙劣品行,才能使观众理解,何以面对一个是否见过某人的如此简单的问题,他们都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本片最大的争议在于结尾。烂番茄有影评家指出新版尤马镇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完成一个翻拍版应该完成的工作。即修正原版的所存在的缺陷。而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尾的观众可能更多。不过,个人认为,持反对观点人并不一定缺乏相关情感投入。更主要的可能还是不太能接受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讲述英雄惺惺相惜的故事。所以,关于结尾的争论实际上是审美认识方面的见仁见智,而不是编剧技巧上缺陷的问题。大家有更多求同存异的空间。  
7.8 决斗犹马镇 (2007)影评(195)收藏(526)回复(2) |收藏(0)|1445次阅读
标签: 西部
下一篇:贝蒂戴维斯百年诞辰>> <<上一篇:《惊魂记》编剧约瑟芬斯蒂法诺访谈
 
2008-03-25 08:52 老版没看过.新版这个非常喜欢,本韦德,丹,还有查理副官的人物性格都非常深刻,而找的这几个演员,也非常适合这几个角色.总比当初让阿汤来演本韦德好的多吧.
结尾的问题在于,很多人都为查理这个忠实的副官鸣不平,为了老大做了这么多事,就这么被老大干掉,实在有点太龌龊了.不过,也许这正是导演所期望的.就像<迷雾>的结尾,褒贬不一,但还是为此津津乐道.
--------------------回复
匿名
2008-12-20 20:53
博主有点过于较真了,该片明显受了吴宇森式浪漫主义英雄片的影响为了表现处于对立立场的两个男人的友情,剧情难免有些想当然之处但本片还是很到位的,把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西部片用一个现实主义的包装带到大家眼前,导演的努力值得肯定 还有,正是查理之死才能突出的表现韦德与过去决裂的态度,但我同意一点,他死的有点冤! --------------------
我不是神。
回复
markzoom 
昵称:
你的博客地址:
回复内容:
 
验证码:
   刷新 走马观花男 居住地:北京
查看资料 推荐给朋友 发送消息 邀请加入群组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日志分类我的所有日志 (158)-1
日志标签喜剧 悬疑 惊悚 黑色 翻译 刘别谦 希区柯克 战争 国产电影 波德维尔 弗兰兹朗 科恩兄弟 西部 比利怀尔德 动作 恐怖 詹姆斯斯图尔特 伊林 霍华德霍克斯 萨缪尔富勒 老无所依 巴赞 其他 犯罪 科幻 茂瑙 迈克尔鲍威尔 普雷明格 韩国电影 布列松 更多>>
常见问题 问题报告 站务论坛 |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社区准则
Copyright 2006-2009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50715号
你好!请登录或注册|帮助
巨人站俺肩膀上http://www.mtime.com/my/hitchitsch/
 首页  我的时光 走马观花的博客  电影  人物  视频  博客  群组  电影院  游戏 博客首页 | 日志 | 相册 | 收藏 | 评分 | 好友 | 群组 | 我参与 | 个人资料    全站   影视   人物   文章   会员   群组   活动   电影公司   影院  你现在的位置:时光网>>博客>>走马观花的博客>>日志>>《充气娃娃之恋》:喜剧形式和主题的错位日志 《充气娃娃之恋》:喜剧形式和主题的错位走马观花 发布于:2008-03-18 11:11
仅从宣传海报上看,以为此片肯定又是一部紧追《四十处男》《一夜肚大》时尚风格的怪男性喜剧。但当看到把充气娃娃买回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时候,又不免猜想是否会像50年代斯图尔特主演的《哈维》一样,是以疯子的行为举止去反讽批判世俗社会的冷漠?结果都错了,原来电影要表现是,友邻关爱人间温情可以平复治愈童年创伤和孤寂妄想。充气娃娃只不过是渲染喜剧气氛的一个噱头。 但影片问题也似乎出在了这个充气娃娃身上。虽然,我们可以理解主人公拉斯死活不愿去哥嫂家吃饭以及对主动示好的女同事不理不睬,也理解买来绝对不会干涉自己的塑料娃娃充当生活伴侣,但却真的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之后会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主动领着比安卡出席哥嫂晚宴和社区聚会。难道此人的病症并非孤寂,而仅仅出于某种怪异的虚荣心理?是因为原来没有这么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伴侣,而耻于将自己投入到家族和社区生活之中?所以似乎可以认为,充气娃娃在此片中作用,脱离了主人公合理的行为轨迹,而成为了单纯的喜剧效果服务的工具。换句话说,导演并没有给与这个并不算新鲜的主题(关爱治愈孤寂)以一个恰当的表现形式。充气娃娃并不是体现此类型人物和故事的理想载体。 而影片中,整个社区对与拉斯的这种怪异行为的反映,也有刻意夸张矫情的嫌疑。虽然在社区会议中,通情达理的老太太指出人人都爱拉斯,但实际上电影即没有用童年时光的闪回也没有任何现实生活叙述,去表现社区的人为什么喜欢他。是拾金不昧了,还是雪中送炭了?都没有。于是,观众便无法移情并喜欢上主人公,更不用说去理解为什么社区的人就是要齐心协力地去帮助他。也难怪,要表现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成年男子的可爱,确实比较困难。在这点上,本片明显不如《哈维》。号称与六尺高的兔子哈维为伍的斯图尔特虽然也被认为是疯子,但观众却可以在很多段落中,通过他与陌生人的交谈去体会此人身上所散发的那种热情和坦诚,并进而喜欢上这他。 但影片还是有招人待见的角色,而且都是女性。扮演拉斯的嫂嫂的,是主演过温情脉脉的《嗨,法兰西》女演员Emily Mortimer。她无论是在气质形象还是表演上都很好的诠释出这个散发这母性光辉的女性形象。而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最终成为拉斯的女友的可爱同事,以及与主人公心有戚戚焉的女心理医生。   时下反映日常普通人生活的现实风格的喜剧电影,很难在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上再有所突破,可供挖潜的领域似乎仅剩下了故事题材和表现手法。本片引入了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充气娃娃,而近期欧洲的合拍影片《洞内春光》则更是剑走偏锋,以一个令人错愕的故事去表现传统的骨肉亲情的主题。但是,在这种不断的思变求新过程中,如何更好把握好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如何使特定人物性格与情节能够相互匹配协调,已经成为了摆在影片编导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7.8 充气娃娃之恋 (2007)影评(191)收藏(438)回复(9) |收藏(1)|1900次阅读
标签: 喜剧
下一篇:《电话谋杀案》:一场移情坏蛋的游戏>> <<上一篇:贝蒂戴维斯百年诞辰
 
2008-03-18 15:22
制片方怎么会把这片定义成喜剧,应该也是一个拉人眼球的噱头吧,整部片子看下来都没感觉到它喜在哪里!!! --------------------
请注意细节与细节之间的细节!
回复
SτΘΝё┖ЁΕ
2008-03-18 19:04
我也觉得这部电影怎么都不像是喜剧嘛  应该称之为魔幻片,因为这种小镇是不可能存在的。  --------------------
2007年4月4号那天我沉溺于《低俗小说》中,从此喜欢上了电影....
回复
被树枝剪碎的光斑
2008-03-18 19:41 虽然存在一些楼主指出的问题,但仍然是近期此类题材的佳作。
--------------------回复
匿名
2008-04-04 00:02 回想一下,一个和你关系不太好的朋友邀请你去某处玩,我们是不是经常会问一个和自己关系特别铁的哥们这样的话:你要去吗?
如果对方说:我应该要去。你就会说:那我也去。
如果你哥们儿说:我不想去。
你肯定会说:那算了,我也不去了。为什么?因为去了没有怎么认识的人,没有人和你交谈,你会觉得很无聊,很乏味,很尴尬。
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在美国,受基督文化影响而存在如此的小镇是完全可能的。我不是要说美国人有多么的优秀,但是,一个开高速公路的司机,会在高速公路上停下车,仅仅是因为从后视镜里面看到他的一位乘客将垃圾扔出了车窗!试问,中国司机有谁会这么做?楼主就不要鸡蛋里面挑刺了,我发现反驳这片子的人大部分都活得太过于现实,太过于社会化。
--------------------回复
匿名
2008-04-04 00:22 偶觉得最可笑的一种评论方式,就是去给与其他持不同观点的人定性。你以为你是谁?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烂番茄看看北美那些以看电影为职业的影评家们如何评价这部影片。23人投烂,7.1分。这个得分也就平庸之作。 当然,这不是自夸本人与人家影评家暗合。偶看出的问题也许也很肤浅。但起码它可以此作为免被人身攻击的挡箭牌:你怎么好意思说,批评一部人家美国人自己都评价不高的电影,叫作“鸡蛋里挑骨头呢”?    --------------------回复
走马观花
2008-10-09 06:53 扯淡
--------------------
世间没有失望,只有错误的希望.
回复
hate
2008-12-19 13:18 《充气娃娃之恋》,英文名LARS AND THE REAL GIRL
小镇青年LARS父母双亡,一直以来都是兄嫂照顾的对象。而27岁的他至今未有女友,更是兄嫂关注的焦点。某天,LARS告之他们,自己将带个“坐轮椅,不太会英语,来自巴西”的女孩上门,喜出望外的兄嫂在稍后发现,所谓的女友竟然是个充气娃娃。从这一天起,LARS "搞的象真的一样”,带着娃娃出入商场,教堂,学校,参与小镇能提供的所有社会活动。兄嫂在惊愕之余,带他看心理医生寻求解决办法。小镇居民也积极配合,将错就错,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最后成功瓦解了这对“人娃情侣”,LARS回到现实生活。
又是一部美国人擅长的伦理片。美国的社会开放而多元,面对异数早有一套熟练的应对方法。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纽约或旧金山,恐怕都不成其为一个故事。所以故事的地点一定只能在小镇。不久以前甚至至今,美国小镇之保守封闭,也不亚于任何一个中国小镇。但是美国的医疗水平之普及与发达,社区力量的组织和效率,却是中国小镇所无法比拟,所以小镇青年LARS还是在心理医生的攻心术和居民集体力量下,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自决于人民,遂迷途知返。
在LARS的兄嫂第一次前去心理咨询时,医生说了一句全片最点睛的话:BIANCO(娃娃名)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搜索网上的剧情介绍,LARS盖被描述成“性格憨厚,寡言少语”。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评语不够用心和到位。LARS此举,是有精心有预谋的行为,态度之彻底,程度之剧烈,不可能是一次偶发的率性而为。一个外表沉默的人作出这番举动,完全可以背得起“性格狂野,疯言疯语”的标签。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开始慢慢了解BIANCO出现的原因,大抵有以下两重:
1. 对缺失母爱的自我补偿。LARS的母亲在生他时难产而亡,所以LARS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感受过母爱。他对BIANCO的身世塑造,也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LARS使用了一堆“她来自保守的宗教家庭,孤男寡女共处一室颇为不便”等等理由,让兄嫂同意她住进母亲生前的粉红色房间,自己则照常住地下室。母亲是他终其一生都无法亲近的亲人,所以粉红色房间――最亲密的位置――一直是空缺的。而他努力让BIANCO住进那房间,享受母亲的待遇,是在用一个“假人”取代“死人”。或许他不习惯也没勇气用“真人”去挑战这个情感空间。
2. 对真实互动的向往和恐惧。相对于哥哥,嫂子在影片中是和LARS内心更亲密的人。影片开始的时候,在夫妻俩讨论LARS的境况时,哥哥问妻子,为什么她自称了解LARS,嫂子答:“人都是不喜欢孤独的”。的确,没有人喜欢孤独,每个人都向往参与和互动。但是一旦互动开始,就有了冲突的可能――你无法控制互动对象的好恶和反应,除非――自己和自己互动,即:自慰。LARS进行的正是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的大胆实验,精神自慰。LARS替娃娃吃盘子里的食物,让娃娃抱着诊所里候诊的小孩,安排着她的一切好恶和反应。这种自慰是安全的,可掌控的,带给LARS预期中的效果,使他快乐满足。而与此同时,对于真实互动的恐惧仍然存在:起码对于肢体接触有病态的抵触。心理医生用手触摸他的皮肤,他的反应异于常人。他向医生表示,对于嫂子爱拥抱人的习惯,他忧心忡忡。片中亦有好几次他与人握手的特写。种种现象表明:对于有体温有力量的真人亲密接触,他既向往又恐惧,而恐惧超过向往,所以他宁愿对着塑料娃娃通过模拟和假想来释放向往。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找不到其它理由之前,不得不回到第一重理由:还是由于成长过程中母爱的缺失。母亲,相对于父亲,永远是给孩子更多肢体关爱的人。如果从小就缺少来自母亲的拥抱,亲吻,抚摸,我相信这种“肌肤饥渴”会在基因中留下脚步,阻碍日后肉欲的正常释放―最明显的体现是做爱的障碍。
--------------------回复
匿名
2008-12-19 13:19 在了解了生理、心理起因后,回过头来看LARS的行为,对症下药就不难了。
在看这一段时由于我同时开始网购,看的断断续续,可能记忆有点差错。就我看到的部分,心理医生因势利导,小镇居民积极配合,打响了人娃情侣歼灭战。LARS应该明白,自慰只能关起门来自己搞――充气娃娃的设计本意也在于此。你如果想招摇过市,带着娃娃公开自慰,参与社区的一切事务,并且要求公众配合你的表演,挑战自然规律,这场戏就必将走向落幕。既然你LARS带着娃娃出入各种场合,娃娃就被赋予了社会意义,你可以掩耳盗铃的安排她的日程,我们也可以将计就计的改变她的日程。你想和她玩拼字游戏?对不起,我们要把她打扮好了参加晚会。谁说她就愿意呆在家里和你玩拼字游戏?你可以操纵她的意志,但你操纵不了大众的意志,大众还可以反过头来借着同一个道具来反驳你的意志。原因只有一个:你把自慰变成了公众自慰,你调戏大众,就将被调戏。
Lars不是傻子,当他看到此路不通,旋非常识时务的导演了娃娃之死。就象他之前的投入一样,娃娃之死也成了全片的高潮。如果他的母亲能在他懂事时再死去,我相信LARS哭丧的程度也不过如此。我想他是在哭自己,戏演完了,要回到现实了。
影片末尾,LARS携起了一直以来对自己有意的女同事的手,似乎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猛烈的逃离,当完成了那一段心路,最后都将回归。原因无它,只因现实永远更强大。
--------------------回复
匿名  2009-02-17 11:45 精彩啊!--------------------gira1117
 
 
昵称:
你的博客地址:
回复内容:
 
验证码:
   刷新 走马观花男 居住地:北京
查看资料 推荐给朋友 发送消息 邀请加入群组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日志分类我的所有日志 (158)-1
日志标签喜剧 悬疑 惊悚 黑色 翻译 刘别谦 希区柯克 战争 国产电影 波德维尔 弗兰兹朗 科恩兄弟 西部 比利怀尔德 动作 恐怖 詹姆斯斯图尔特 伊林 霍华德霍克斯 萨缪尔富勒 老无所依 巴赞 其他 犯罪 科幻 茂瑙 迈克尔鲍威尔 普雷明格 韩国电影 布列松 更多>>谁收藏了这篇日志1
1
0撒哈拉的水牛(广州)常见问题 问题报告 站务论坛 |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社区准则
Copyright 2006-2009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50715号
你好!请登录或注册|帮助
巨人站俺肩膀上http://www.mtime.com/my/hitchitsch/
 首页  我的时光 走马观花的博客  电影  人物  视频  博客  群组  电影院  游戏 博客首页 | 日志 | 相册 | 收藏 | 评分 | 好友 | 群组 | 我参与 | 个人资料    全站   影视   人物   文章   会员   群组   活动   电影公司   影院  你现在的位置:时光网>>博客>>走马观花的博客>>日志>>《电话谋杀案》:一场移情坏蛋的游戏日志 《电话谋杀案》:一场移情坏蛋的游戏走马观花 发布于:2008-03-11 10:17
有影迷问希区柯克为什么只拍一种电影而不去尝试其他题材。对此大师的回答是,责任不在他而在于观众。因为如果他去改拍歌舞片,那么观众一定会期待着什么时候合唱队的女孩会掉下舞台摔死!这种希氏特有的幽默也同样体现在他对于本片拍摄动机的解释之中。他告诉博格达诺维奇,当时感到江郎才尽,所以不得不找一部成功的舞台剧进行改编,调整过渡一下。但是大师的玩笑式的自谦,却不影响众多导演、影评家对此片的高度赞誉。 好莱坞新生代惊悚片导演印度人沙马兰便是其中一个。他十分推崇本片的开场。认为希区柯克只用区区几个镜头就交代清楚了别人通常需要二十分钟去铺陈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大师的风范。但笔者却以为,希区柯克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表现雷米兰和凯莉、卡明斯之间的感情纠葛背景,并非是有意炫耀他的洗练风格,而是对故事发展以及人物角色刻画的整体考量使然。因为,只有避免让观众过多了解来龙去脉并因此对角色产生不必要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才能使其一开始便进入导演所主导的心理状态当中。具体来说,就是只有用一个非常简约开场白(即生活安稳舒适的漂亮妻子背叛了他丈夫与他人私通),才可以让观众以最基本的道德立场出发,去同情那个被带了绿帽子的丈夫! 而接下来的一场戏,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移情效果。凯莉和卡明斯之间的对话使观众得知,外遇并非丈夫的责任。而凯莉自己也一直自觉有愧而羞于启齿向丈夫摊牌。接着,钥匙开门的声音惊扰了热情拥吻中的男女。此时镜头剪接点选择的非常巧妙。希区柯克没有直观表现两人闻声后的掩饰动作,而是先行切换到了门。于是,观众便通过投射到门上的身影,间接地看到他们的仓促分离。而这种恰到好处的“离形而悦影”,在随后进门的雷米兰那平静优雅的绅士风度形象的反衬下,更有效的渲染了偷情男女的罪恶感。可狡诈的希区柯克不依不饶。随后去戏院看戏情节被别有用心设计为蒙在谷里的丈夫因故不能一同出席。于是,两人又多了一次幸福独处的机会!看到这里,在那些曾饱受第三者介入婚姻破裂之痛的观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