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500字小学:心经中“心”的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11:33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心”的含义 

        这里说的心,不是说的心脏。

     心为一身之主宰,是人的生命之本,是见闻觉知的能源。心在人在,心去人亡。心也是天下之大本,因为人有一颗妙明的心,才能应物,产生意识,才能理解万物,改造万物,才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语言文字﹑文化知识﹑科学成果﹑纲常伦理﹑宗教等等,哪一样不是人心的产物?心是大自然赋予人的一台灵机,是世界上的万机之母。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如果没有人的心,也就没有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心与宇宙大自然息息相通,可以知万理,通万化,明了宇宙人生的至极真理。真空是生万物之母,心是真空之子,所以心能理解万物之母——真空。

    心既然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就应该研究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甚么样的?水有源,树有根,找到了根源,才能真正明白,真正理解。心是宇宙真空理体所化之灵气,故谓之心灵。心是真空的直系分子,所以叫小真空。又叫:性﹑ 觉﹑慧根﹑真常﹑真气﹑灵光﹑妙明紫金光﹑妙明心﹑牟尼宝珠﹑金刚不坏身﹑谷神﹑灵魂﹑精神﹑真如﹑佛性﹑佛童﹑成佛因地﹑根基﹑六根之性﹑金丹﹑方寸﹑明德﹑至善之地﹑思维能源等等。

    心既然是宇宙真空之分子,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真空。这里所说的真空,不是指的现代科学上所说的“太空”﹑“外层空间”等概念,这些空是人的肉眼能看见的。所谓空无所有的“空”,我们这里叫它“顽空”。真空的概念是顽空中所含的妙有,即是说,空无所有的空中,还包含着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有。这是一种内在的有,叫妙有。妙有也可以说是一种藏性,即内在的本质。什么叫藏性呢?举例来说,一张纸表面上看有颜色﹑大小﹑薄厚,以及表面的纹理等等。它内在的本质,内在的藏性是什么呢?是火﹑光﹑烟﹑味﹑热,等等。这些藏性是从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才显现出来。同样是火﹑光﹑烟﹑味﹑热,因物质的不同也不相同,比如木材与橡胶,汽油与皮毛等等,都能燃烧,但它们燃烧时所发出的火﹑光﹑烟﹑味﹑热又是不同的,因为这些内在的藏性不同,也就决定了一种物质不同于他种物质的本质的区别。再比如,水果的藏性是它的气味,气味变了,水果也就变质,肯定不能吃了。大米的藏性是米的香味。在一定条件下,米中可以化生出米虫来,这时米的本质就没有了,再吃就只能饱肚而没有香味了。所以举这些例子来帮助理解什么是真空,是因为语言文字很难把它表达出来,只能靠自己的心去觉﹑去悟。正如《金刚经》所说的:“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一合相,就是指的真空。

    真空和顽空是一体,一个是外表的空,一个是内在的空。这个内在的空是什么样呢?它无形无相,谓之实相。听之弗闻,视之难见,清静无为。但是,它无相无不相,无为而无所不为。因为所有的有形有像的气质﹑物质﹑,都是妙有真空所化﹑所生。这些气质﹑物质,生于真空,灭于真空,而真空没有生灭。有形有像的气质﹑物质是真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显的时候谓之有,隐的时候谓之无。

    宇宙之中的万事万物,有生就必定有灭,有始就必定有终,但是宇宙真空是无生无灭,无始无终的,因为宇宙真空之大是不可思议的。无数的星球都相依在这个母体上,如果这个母体有生有始,那么它生之前始之前又是什么??能生这个宇宙真空的又是什么?真空之起源无根可追,无源可求,所以称宇宙真空为无极,又称理天。

    宇宙真空既然无生无始,必定无灭无终。人的心就是这个宇宙真空的直系分子。既然是母体所生,则子具母能,所以心能生万法。心是万物之灵,真空是万灵之灵源。心在人身上是一种妙觉,宇宙真空乃心之源,觉之海,所以真空又名圆觉海。

    心,就是人身之藏性。这个藏性,非物质之藏性可比,乃是一种大光明藏。佛经上叫“如来藏性”。任何人之藏性,都可以用如来藏性这四个字来称呼。什么叫如来?不去不来,谓之如来。所以人的心又叫自性如来。心又叫妙明心,妙明紫金光。。。为什么称妙明呢?因为日﹑月﹑灯之明是物体发光产生的明。妙明,是自然的大光明。日光﹑灯光,是有体有用,(体是本体,用是作用。)太阳是体,光是用。灯是体,光是用。心之妙明,本体是光,作用还是光:本质是光,现象还是光:姓光,名字还叫光,除光明以外别无他物,属于纯阳之气。人的心性没有男女之别,身有男女之分,纯真之心性无二。

    人心本光本明,无其他一物,六祖言“本来无一物”,所以说自性本来清净。心之妙明,非太阳光所能化。太阳是真空所化之气,气结晶为太阳体,太阳体再发光。心是真空直系分化出来之妙明光,比太阳光要亮多少倍,因此太阳光才能在妙明心中显现。因为明能显暗,暗不能显明。比如镜子能照物,是因为镜子比物明。物中不显镜子,是因为物比镜子暗。所以说妙明心中能显太阳,是因为心比太阳明。心之明为藏性,所以叫妙明。日之明﹑灯之明,有光无知觉,只是照明显色。妙明之心光有见闻觉知的功能,所以称为灵光独耀。

    日之光﹑灯之光,是因为有日,有灯才有光,但日有寿命,灯有破损,一旦无体,也就不再有光。妙明心之光,体用都是光。所以妙明之心光在宇宙之中永存,与真空之妙明﹑大光明,同一性体,永无生灭。此光水不能浸,火不能烧,刀斧不能断,雷电不能损,罡风吹不散,所以又叫金刚不坏身。释迦牟尼佛说,人的心性大而无所不包,细而无所不举,天地日月,河海湖沼,一草一木,都含在如来性海之中。心不在内,亦不在外。自身肉体亦含在心内,如电灯本体亦含在电灯光内一样。人的心能装下整个世界而不满,心之光体遍于六合之外,所以叫如来性海,万物之形相俱映在海水之中。人的思维想到哪里,心之光就到哪里。意念一动,万里之外,心之光当下即至。心光之速为神速,超过物质之光速。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即是此意。

    一般人只知其用而不知其有,知其有而不知其源,但古代的圣人都知道。孔子知道此气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上不见顶,下不见底,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称之为“犹龙”。之所以比作龙,因为龙变化莫测。心之变化,亦不能测。

    道教称心为“真常”,真常应物,所以才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中国古典医书《黄帝内经》称心为“真气”,说“天地有质,此气了无终始”,也谈到这个道理。俗话说“心比天高”,“丹心贯日月”,“气震山河”,“气冲牛斗”,“气贯长虹”,“正气贯浩然”,老子东来紫气满涵关,一气化三清,如来一性圆明,十方平等,孔子说的万物同体,等等,都是形容心光之大。这里所说的“气”即是真气,而不是呼吸调息之气。呼吸调息之气哪有那么大的威力。

    心在人身来说,也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无在无不在。心为万灵机,用到哪儿,哪儿就灵。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器官,六种功能,用哪个,哪个灵。同时用,同时灵。所以妙明心又叫“六根之性”,因为六种功能都源于一心。比如人用眼看物,眼只是条件,看是心看,不是眼看。就像人坐在屋内通过窗看屋外之物,窗比作眼,室内之人比作心,窗不能看,人能看。眼不能看,心才能看,所以才把眼睛叫“心灵之窗”。人变老,心不变老。少年时代看山看水什么样,老年时再看还是那样。见物之心永不老化,所以才说“人老心不老”。听的功能也是一样,是心非耳。声不往耳处,耳不往声处。耳与眼一样也是条件,是人体的器官之一,没有心什么都听不见。比如人的心高度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时,对其他的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集中精神看书时,对电视里演的什么﹑唱的什么就不清楚。不是没听见,是没动心。心永远在听,从不停止。人睡着了也在听,所以一叫就醒。人的大脑是思维器官,是中枢神经与身体内各部分的神经形成一个连络网,由脑神经为主导,传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脑是物质体,是血肉之质,没有那么大的功能。思想中所含的万物﹑万象﹑万理,不可能含在血肉之质的物体当中,是含于至清至净的妙明心光之中。心光波动,大脑才开始工作。人的一切功能,思维的功能,记忆的功能,录音录像的功能,放音放像的功能,以及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功能,都是妙明之心起的作用。人的妙明之心和各个器官的关系,就像是电源和电器设备的关系,有电,设备就能运转,没有电,设备只是摆设,毫无用处。

 

    因为心是至清至静透彻妙明之光体,映万物而清,应万事而是,所以称心为妙觉。心不变而应万变,心空而生万有,如写千篇文,设计百张图纸,只是心中化出。心是流不尽的智慧海之源,靠此水汇成书本的知识海洋。佛说心生万法,皆妙绝之能也。不但人有觉,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有觉,包括蚊虫在内。打蚊子时,它稍有察觉,马上就飞。动物之觉,也是灵气,所以动物又称灵物。万种动物称为万灵。人是高级动物,为万灵之长。

    释加牟尼在证得无上正等这觉之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佛性。”这里说的一切众生,也包括动物在内。佛性,即是成佛的根苗。佛与人,本无差别,只是一研究物理,一觉悟真空。只是在于是否觉悟了宇宙人生的至极真理,是否恢复了自心本有之光明。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是梵语,翻译成汉语就是“觉”的意思。佛就是人中的大觉者,所以对佛不要迷信。佛能做到的,人人都应该能够做到。释迦牟尼也娶妻生子,同普通人一样的衣食住行,只是个真正的明白至极真理的人。在封建社会中,把人分为三流九等,其中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帝王,四流官,五流圣贤,六流士,七商,八工,九庄田,也把仙佛列到了人的等级之中。佛与人是平等的,只是觉悟有高低。按照佛指示的道理去做,人人都能成佛,所以说众生皆是佛。

    佛留下的千经万卷指的是真空。在这一点,万圣同源,如老子说无量无边的清虚,如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不睹不闻,回言真主无影无踪,其说法不一,但都指的是空无。空无为万物之母,为万理之源,为理源之至极真理。

    千经万卷都说的是心,都是明理明心之路。千言万语,苦口婆心,都是怕后人误入歧途。哪一部经里也没有叫后人对着佛的偶像烧香祷告,顶礼膜拜,更没有说念佛的名字就能成佛。相反在《金刚经》中,佛用极其明确的语言告诉后人不要那样做:“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二字,非指释迦牟尼而言,是指人人之自我之心,知心者为自知之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得用理来衡量,如果念佛的名字就能成佛,那么宇宙之中第一位佛祖是念谁的名字才成的佛呢?念念不离心,自我之意念之念,即是佛因。没有心,你用什么去念?念佛之心即是佛。自我心是佛因,念佛只是降伏意念之法,心正意念正,何须用念去降伏。人们对着自己塑脏的泥胎烧香磕头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不是迷信又是什么?你朝拜的那个“佛”不是真佛,跪在地上磕头的这个才是真佛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只有明心才能成佛。要想明心,必先明理。佛以悟真空妙理而成道,理明透彻心自明。明心者不念佛也是佛,光念佛不明心的人是迷佛迷法。再者说,佛以慈悲为本,慈悲二字,俱是以心为基,慈悲是指心说。慈悲之心,没有定在出家﹑烧香﹑念经﹑拜佛上,是定在人的心上的。慈悲之事,何时何地不能做?何人何处不能为?岂能局限在出家当和尚和烧香拜佛者的清规戒律等尘法上吗?尘法只能蒙心不能明心。求理悟真宗,才是明心法宝,智慧之门,登大觉之路。恻隐之心,仁德之举,即是慈悲,胜于烧香拜佛。施仁德于人者皆为佛之弟子。佛心遍十方界,岂只限于庙堂寺院,所以学佛者不要本末倒置。

    佛成于自心,不能外求。《金刚经》中说释迦牟尼未成佛以前在燃灯佛所受偈七载一无所得,还得自参自悟。如来有明心之理,没有成佛之术。若想成佛只有求理悟真宗。用明理来除去自己妙明心中之尘垢,恢复自性之光明,这叫明心见性。只有一性圆明,才能与妙有真空之母体合而为一,入于如来圆觉海之中。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故为不二法门。这就是心经所说的心。

    心经就是叫人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心经不是给后人留下的语言和文字,而是留下了一颗真心。学佛者如果不认心﹑不炼心﹑不明心,佛之真传绝矣!把语言文字当成真的,把领会语言文字当成目的,等于没学。真空实相,不适用语言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的,全凭自参自悟,亲自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说开口即是妄,落笔就是假。经书上写不出真的来,经书只是留给后人一张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图。光看图不走路,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到了目的地,这张图也就没有用了。为了过河到达彼岸,就要坐船,经书就是船,到了彼岸,船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说,“迷时千卷少,悟来一字多。”

     至圣先贤,都是指心言教,以心说法。离心说法,即是外道邪说。儒释道三家,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孔子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万物同体。佛说真空妙有三界十方。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无形无相,育地生天。孔子称大觉之人为“致知”。佛称大觉之人为“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无上正等正觉。道家称大觉之人为“万化通”。儒以忠恕为纲,存心养性;佛以慈悲为本,明心见性;道以感应为怀,修心炼性。三家都没有离开心﹑性。忠恕﹑慈悲﹑感應六个字也都是以心为基。所以说,三教之理都是来自自理之源,性之海。是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学生讲的相同道理。所以真理没有宗教之别,因为至极的真理是超宗教的。古代所指之空无,即今之空无,因空无永恒,无古无今。观古代指心之千功万法,不如观自心法,因心本空无,客观事物千变万化,空无之心古今相同。

               母体生我叫独尊       后起小名我叫心

                生来本是天然性        不知不觉迷了因

               七情六欲慢慢有       贪嗔痴爱也追寻

                忽然一时有觉照        才知不是原来心   

                                  (摘自心灵疗法张玉林恩师著作《心经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