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模板:静下心来看课堂-宛林-中国教育人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39:50
 

静下心来看课堂

 (2011-04-14 12:14)
  • 标签: -  分类: 未分类

    前不久,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种感觉——教师上课的风格、上课的技巧、对教材的处理无形中彰显出一种教学活力,是一种宝塔似的递进。作为学校分管教导教研工作的我,满怀一颗虔诚的心,一面聆听,一面观察,一面用心剖析,在感性与理性,学习与创造,文本与学生之间不停穿梭。在我用心梳理的同时,更多的想寄给我的同仁们。

    教学要有特色。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特色的教学?怎样理解特色化的教学?我们都是从学生走来,经历过很多老师,为什么有些教师的课趣味横生,让你深深回味;有些课味如冰水,淡然无味,没法让你静心聆听,思维飞奔?这应是一种教学特色的差异吧。语言文字的表达好比一棵参天大树的枝干,作者心灵深处迸出的情感是一张网,就像大树的叶和花,也就像这时的现实的、真实的我怀揣着喜、怒、哀、乐,组成了丰富的有个性的我。“横起来像只猛虎,温柔起来像绵羊。”这样精辟的表扬再合适不过了,这就是我。人的个性无形中会在教学过程中彰显,不管你是温柔的,还是刚毅的;是平淡的,还是热烈的,你都要设法张扬你的教学个性,这种教学个性的组合漫漫地就变成了你独有的教学特色。课堂上有时你是激昂的,有时你是柔情的,有时你是愤怒的,有时你是温柔的,有时你是智慧的,有时你是平和的,有时你是含蓄的……有时你会借物抒情,会即文吟诗,会慷慨悲歌,会与学生和诗评判……这种种显象,无形中彰显了你的教学特色。不管什么样的表现,你随时都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激发着他们的斗志。

   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我们只有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穿梭于语言文字与作家情感交织的世界中,才能摄取营养,积淀情感,再将我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来一次大跨越。这就需要教师会引领学生透过文中词、句、段来一次精神激励,情感大体验。就如有位教师上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激情较饱满,引导学生就课文读了几遍,让学生说作者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写的,于是又让学生再读,一定要读出感情,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声音洪亮,有的学生热情很高,有的学生面含喜色,而教师一面在倾听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面偷视学生,看着聚精会神读书的学生,却也掩饰不住心中的几分喜悦。当时的我不成熟地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作者可能会伤感。我在想,可不可以借用他母亲去世后写过的感人的文章。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见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母亲心中的苦是什么?于是我立即引领学生从文中重点句子入手。能从“琐碎的小事”里体会到母爱的圣洁,从“菊花的泼泼洒洒”中感受作者决意活出自我、活出尊严,甚至可能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感悟出我们都要做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人。读了又读,读出味道,读出思索,读出情感,读出母亲说话的神态、语调,母亲的忧郁与希望:“孩儿,我怎么才能让你快乐?”母亲的艰辛,不张扬的母爱,母亲的负重,母亲的不舍,会让你和你的学生淆然泪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动人的呢?教室里定会静静的,学生的情绪在抑郁中升腾,由文中母亲自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母爱——希望——自强,悄然定格在我们每人心中,定格在人生旅程中。这不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吗?我们真的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情感的牵动力好大。前不久,我看了这样一部反映当今士兵成长历史的大片——《士兵突击》。剧片真实、感人,鲜明反映了士兵许三多由一个山村男孩步入军营,渐趋成长的过程。他的呆、木、傻初始简直让人发笑,甚至可恨,战士瞧不起他,唯有接他入伍的班长一直在给他力量,鼓励他成长。慢慢的,他的呆、傻,一点点演变成了一种力量冲击下的勇,但还残存着某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恩、不服输的冲动,甚至是对善良而又愚昧、莽撞的父亲的一点安慰,“儿啊!要好好儿活,要活得有意思。”就是为这一句话,他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激励自己,让团长深为感动,因为他的傻,致使他立了一次战功,因为他傻中的执著,中校教官老A看重了他。教官老A用心导演的一次军事训练,别说许三多,就是我也被迷住了,战前的恐慌,战中的勇猛,“我可能又犯错了,我得执行任务,成才,我死了,请你将我的抚恤金寄给俺爸,我也不知有多少。”他在毒气与烈火中奋力拼搏,哪怕力不从心。当他发现战友们大笑时,傻了,多味的思索,愤怒的情绪,真,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这原来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演习。我们的教学课堂不也是一样吗?“骗”,高明的骗,让我们的学生在你精心设计的课堂中全身心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编织的大网里穿云破雾。比如《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教师有意抓住重点段落,“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涛声震耳欲聋……”先让学生读,且要读出一种感情,真切感受“天险”。这样的安排确实不错,但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真的会从心底迸发一种情感吗?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吧。现成的课件资源没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想这时可不可以播放多媒体,让鲜活的画面深深震撼学生心灵,演绎出生动的汹涌澎湃、战火纷飞的场面,让学生带着思维、情感进入,情不自禁生情。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大课堂,让学生用灵魂触摸语言内蕴。

    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与跨越性。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有跟着教师思路走的意思,缺失了自己的主动权,为教材而教材,整个思维结构完全以本节课学习内容为框架。跨越似的思维、知识连结性的思维、学科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发展性的思维有所封闭。当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跨度时,我们可以借用学科综合知识,像音乐、音像、美术、自然、还有动作感观等多渠道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知识天空中自由探索、像海绵式的吸收,像云雀样的吐纳。比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教师的引导问题多,且繁,生怕学生将课文吃不透,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别说学生,连在场听课的教师都烦。我认为当学生质疑:圆明园到底有多大时?可不可以用数字说明、事物比较法,圆明园占地多少,相当于我们学校占地面积的多少倍,这自然就简单、形象多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在讲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时,一味肢解内容,这本是生活中学生很能熟悉的事物,却用过多的问题将内容复杂化了。可不可以用画面欣赏、整体感知、即物想象等方法,这就是所谓“整体感知的美替代教师支离破碎的分”。其实我们的教学课堂真的很神圣,里面包含了太多的知识与人文,有数学的、有美术的、有音乐的、有科学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在尊重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发掘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带着真、纯、美的情调走进课堂,穿越文字迷宫,那里确实是生命中最美的天堂。

    教学中“收”“放”要自如。我们数学老师的课堂是很有价值的,那丰富的活动安排,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迷宫里探索的学习合作思考,让我们听课教师大开眼界,师生应答也很自如 ,但有一点,我片面地认为教学收放要自如 ,教师安排的任务,学生很能回答,学生思考、探索过程有些失真,这就是教学中“收”与“放”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放”才是更有效的放?怎样处理“收”与“放”的问题?学生分组分流学习时,可不可以给他们一个任务:当别组同学在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时,其它组的同学要给他们发问,汇报组的同学有问必答,这样的学习任务安排,虽然有点教师专权,实际上无形之中培养了几种能力 :即学习过程中思考、组合、表达能力 ,完成本身任务之外学习的探索能力,自学过程中质问能力 ,学生学习思维的穿梭能力 ,学生合成知识、发展综合能力,还可以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事可做,排除形式“教”“学”之风。

静下心来看课堂-宛林-中国教育人博客 课堂教师讲出魅力来-永明星空-中国教育人博客 课堂学生学出动力来-永明星空-中国教育人博客 古琴清韵-刘冠岑作文教学-中国教育人博客 萝卜的营养价值-心情琐记-中国教育人博客 学习到底是什么?-卢书民-中国教育人博客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2-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人博客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人博客 课题研究报告参考-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师必备网址大全-人生礼赞-中国教育人博客 师者思为重-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育人博客 咀嚼名师-研语天空-中国教育人博客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jolin的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师写博客的意义-生活在汉口-中国教育人博客 七种朋友值得交往一辈子-王兰老师的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3.8.2.7.12电子信息科学类-学业规划天地-中国教育人博客 准确把握六大原则 促进孩子和谐成长-rzyang-中国教育人博客 杰出父母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爱读书的人的书房-中国教育人博客 微利时代真的到来了?-青青小草-中国教育人博客 法则:如何让老板舍不得你-生命清单-中国教育人博客 世界各国的“吃苦”教育-幸福的孩子-中国教育人博客 高考最后90天复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物理看花-中国教育人博客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理论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人博客 保持学习热情的思考-永明星空-中国教育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