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时间在彼岸第二部:50年后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7:24:03

50年后的世界

作者:《环球企业家》 刘慈欣 发布时间:2006-3-24 21:17:48 打印单页阅读缩小还原放大

导读还记得十年前微软灵魂人物比尔•盖茨撰写《未来之路》这本书吗?在这个预测今后技术走势的著作中,当时很多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预想现在都成了现实:比如他认为音乐将不再存储于CD或者磁带等笨重的媒介中,而会最终走向数字化;比如他描述未来人们通过网络购物的情景,如今的电子商务恰好实现了这个功能。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还记得十年前微软灵魂人物比尔•盖茨撰写《未来之路》这本书吗?在这个预测今后技术走势的著作中,当时很多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预想现在都成了现实:比如他认为音乐将不再存储于CD或者磁带等笨重的媒介中,而会最终走向数字化;比如他描述未来人们通过网络购物的情景,如今的电子商务恰好实现了这个功能。
    
时光荏然,当我们现在再次描绘未来时,这个充满奇妙色彩的世界会有哪些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又合情合理的变化呢?未来商业社会又会有哪些创新力量呢?这一次,我们将预测的时间拉长到50年,也将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交付给了科幻作家,本文作者即是国内著名的新生代科幻小说家,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其作品特点是将现实与假想很好的结合,而这正有可能为未来世界的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不妨先睹其为50年后世界的遐想:1)能源将以核裂变为主,电力供应会变成无线形式  2)交通道路变得更为立体,飞行器有可能会由基因改良过的动物担任  3)粮食可能通过人工合成生产  4)国家之间的战争将会靠模拟来决定胜负  5)在网络中品尝美食和做爱将成为可能……

一位时间旅行者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手电筒遗失在宋朝,被这个时代的一个老百姓拾到,后来被当做神圣的宝物献进皇宫。最后手电筒中的电池耗尽,再也发不出光来,只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无尽的好奇和困惑。
  
以上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的故事。阿瑟•克拉克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在一个落后时代的人看来,现代科学与魔法无异。其实这话还是有些偏差,因为现代科学的产物已超越了魔法。首先,现代科学所涉及到的能量级别已远超过魔法世界,在古代神话中,没有出现过2000万吨级聚变核弹这样能级的东西,孙悟空的金箍棒和宙斯的闪电,在能量级别上都比前者低一个层次。另外,神话世界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也远小于现代科学,神话世界的半径,很少有超出月球轨道的,而人类的探测器就要飞出太阳系了。
  
科幻小说家的想象与科学家和未来学家是不同的,两者都是将许多不同的未来排列出来,但科学家和未来学家最后选取的是他们认为最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想象,而科幻作家选择的则是他们认为最具有文学美感的想象。科幻小说的预测能力其实被夸大了,早在凡尔纳之前就有人造出了潜艇,而克拉克关于通信卫星的设想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他也很快会有人想出来。但同时,人们发现了另一个很有戏剧性的事实:科学家和未来学家们对未来的预测同样不  准确:十九世纪有科学家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得出结论:火车的速度不可能超过每小时150公里,否则车内的空气会被抽净;本世纪初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都认为人类对物质规律的认识已经完成,现在发现我们不过是海边拾贝的小孩,真理的大海还没有沾湿鞋子;六十年代有一个科学家大腕曾断言:全世界有一台巨型计算机就够用了;看看八十年代初被奉为未来学经典的《第三次浪潮》和《大趋势》,其中的预言,不管是宏观还是细节,没有几样成为现实。正是这种预测的不准确,使得未来学在近年来调整了研究方向,将重点转向对近期发展决策的分析,远于二十年的预测是不敢再多做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事实:科学家和未来学家们以科学为基础的严谨预测,与科幻作家们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其准确程度(或说误差程度)竟然差不多!事实证明两者都不准确。  那我们就干脆胡思乱想好了。
  
科幻小说中的想像,时间超度有到达几亿亿年后宇宙末日的,但在这里,我们只向前走半个世纪左右,这是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都能活到的时代。请记住这是胡思乱想,但同时也请记住,科学的和严肃的预测比这也准不了多少。    

能源  

让我们先从在我们想像的时段里肯定要发生的一件事开始:石油将枯竭,煤炭的贮藏量要多些,但迟早也会枯竭。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这其中,前4项虽然都是可再生能源,但产能量较低,无法适应能耗巨大的未来世界,所以未来最有可能的替代能源是核能。核裂变能的应用已成为现实,但产能量更高的是核聚变,且没有核裂变的核污染问题。可控核聚变技术虽没有进入实用阶段,但并不遥远,已经面临突破的边缘。在我们的想像时段过去一半时,化石能源枯竭的危机感肯定会推动世界在此项研究上进行巨大的投入,将可控核聚变变为现实。
  
核聚变的产能率比核裂变又高了一个数量级,其原料取自海水,十分丰富。核聚变一旦商业化,电能可能成为一种十分丰富和廉价的东西。这会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变化可以与电和石油取代蒸汽相比。
  
首先出现的是移动供电,或称无线供电,它是使用微波代替供电线路,用户通过接收微波取得电能。这项技术在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最早是用在一个很尴尬的领域:窃听器。冷战时期,美国就多次向前苏联大使馆发射微波束,以给安装于其中的窃听器充电。这项技术没有广泛应用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效率太低,发射的能量中相当一部分逸失了,当核聚变提供了极其廉价的巨量能源时,这个问题就不用考虑;其二是微波的电磁污染,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但不等于以后也解决不了,记往,我们毕竟是在胡思乱想。  
移动供电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像用手机接收信号那样随时随地接收电能,这将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其中最显著的改变是:    

交通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汽车也将变为化石。汽车的消失和核聚变能源的出现,使我们有可能改正上个世纪初犯下的一个错误。
  
飞机出现并进入实用化之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应该把空中交通做为主流交通方式,三维的空中交通,速度和通行量是二维地面交通所不能相比的,甚至像城市交通这样的短程交通,也可以由低速灵活的飞行汽车(旋翼带护圈的小型直升机)来完成。制约空中交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油耗,飞行器的油耗一般都十几倍于地面汽车。但很早就出现的两种技术,有可能使空中汽车的油耗降到与地面汽车相当,这就是飞艇和飞行伞,前者比空气轻,不需要提供上升动力,后者的飞行原理虽与传统飞机相似,但在自重很轻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很大的翼展面积,因而能在较小的动力下产生很大的升力。当然,这两种飞行器都有很大的缺点,比如飞艇的体积,飞行伞的起飞场地等,但如果把后来用于地面汽车研发的力量用在空中汽车上,相信这些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还有可能发现更高效的个人飞行方式。同时,空中交通不需要道路,那么公路建设的资金也可以省下来很巨大的一笔。现在看看,正是地面汽车的飞速发展,将空中交通可能的市场窒息在摇蓝中,使得个人飞机没有能够取代汽车。
  
核聚变能源的出现,使空中飞行的高能耗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而移动供电的出现,使飞行器在空中随时可以接收外部能量,不必携带沉重的电池,飞行器可以造得很轻巧,同时具有无限的续航能力。
  
有可能出现一种空中列车,这是由一架大功率飞机拖带着一串无动力滑翔机车箱构成的大型远程飞行器,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夺取处于敌后的莱因河大桥,盟军就用传统的飞机和滑翔机组成过这种飞行器,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投放到敌后。由于这种组合飞行器起飞和着陆比较麻烦,未来的空中列车借助于移动供电技术将长期在天空中飞行,由一种轻巧的空陆渡船将乘客送上或接下列车。
关键字:未来之路 大预言 

[1] [2] [3]  分享: 转播到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