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号是什么意思:罗曼·罗兰称赞宋庆龄:内心是一头无畏的狮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45:41

1920年,宋庆龄在上海留影。

1925年,孙中山丧礼期间的宋庆龄。

1917年,宋庆龄全家在上海留影。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曾形容她:“好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永远使人鼓舞,永远使人感到她的存在。”

  她也是一名坚强的战士。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她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里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

  中国共产党人则赞誉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之瑰宝”。她,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战友、学生和伴侣——宋庆龄,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始终高擎孙中山革命旗帜,团结不同阶层及不同意识形态的爱国进步人士和群体,为民主革命、和平统一、振兴中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3月的广州,风散放着春天的气息。越秀山上,英雄花怒放着火红的忠诚。

  老地图显示:半山腰上,曾有一座名为粤秀楼的小楼;山下中山纪念堂所在地,曾是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总统府。两地之间,由一段木桥相连,人称“天桥”。孙中山和妻子宋庆龄,栖居在粤秀楼上,每天通过“天桥”去总统府办公。

  然而,这一场景因一场叛乱而改变。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张磊研究员讲述,1922年5月,孙中山出师北伐,开展二次护法,很快攻下江西赣州。但这时,后方陈炯明的部队却离开原先驻守的粤桂边境,急速向广州一带集结。

  后方是否稳固,关系前方军心。6月1日,在前线督师的孙中山偕宋庆龄返回广州,指望可以震慑陈军,安宁人心。但他们哪里会想到,静静矗立在山腰上的粤秀楼,将迎来一场枪林弹雨!

  从6月11日开始,陆续有消息传来,指陈炯明将谋乱,但孙中山始终不信,认为即便陈炯明有阴谋,也不至于对他动刀动枪。时任孙中山卫士队长的马湘曾回忆:“6月16日凌晨,1时许,粤秀楼上,已可听到远处有集合号音,不久,连部队的嘈杂声都能听到了。”

  临近2时,正在卧房休息的宋庆龄,突然被丈夫叫醒,催她赶紧穿好衣服,一起赶往停在珠江上的军舰。原来,孙中山接到一个可靠电话,告知陈军将进攻粤秀楼。

  “一起走?不!”宋庆龄瞬间作出决定,求丈夫先走:一来一起走,目标太大;二来她已有身孕,极可能成为丈夫拖累。但孙中山坚持一起走,宋庆龄再三恳请其先行撤离,她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孙中山命令卫队全部留下保护夫人安全,自己则乔装成一名出诊的医生,在秘书等3人陪护下,悄然下山。他间道而行,混过陈军哨兵盘问,平安登上军舰。而留守官邸的宋庆龄,注定要经受一场生死磨难。

  “真如死别重逢”

  宋庆龄研究专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特约研究员盛永华说,孙中山离开后,宋庆龄命令卫队将楼内的电灯全部打开,造成孙中山仍在官邸的假象,以吸引陈军,掩护孙中山撤离。孙中山走后约半小时,陈军开始从越秀山山顶居高临下向粤秀楼射击,杂着“打死孙文!打死孙文!”的叫喊。激战至天明,陈军开始用野炮轰击。

  宋庆龄在卫士黄惠龙、马湘和副官姚观顺的护卫下,潜入“天桥”,向山下总统府转移。陈军为防有人过桥,不时向这里射击,流弹好几次从宋庆龄的鬓边掠过。她利用天桥两侧夹板作掩护,手膝并用,匍匐前行。遇到夹板被击毁处,她就一鼓作气飞奔过去,紧跟着身后是一阵密集的枪声。

  宋庆龄一行到达总统府后仅半小时,天桥的一段便被陈军焚毁。下午4时,总统府的大门被陈军打开了,乱兵涌入,乱抢一气。趁着混乱,宋庆龄头盖草帽,身披雨衣,夹杂在向外跑的人群中,逃出总统府。

  宋庆龄同卫士穿街走巷,实在走不动了,两名卫士只得架着她前行。不时有乱兵从小巷里奔出,并向他们的方向射击。宋庆龄和卫士当即扑倒在路上装死。10多天后,她记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我打算恐熬不过了,请他们把我枪毙。”卫士扶着宋庆龄跑进一民屋暂歇,屋内的老妇人怕受连累,一个劲儿赶三人出去。燥热的6月天,宋庆龄怀着身孕,穿行于枪林弹雨中,一路奔逃,受惊害怕,还担心着丈夫的死生,终于虚脱昏倒了。

  枪声沉寂下来,宋庆龄重又踏上路途。她化装成村妇,在街上拾起一个破菜篮和一些散落在地的蔬菜,卫士则扮作小贩随行,最后来到党内同志马伯麟在水母湾的家。尽管此处并不安全,可她实在无力赶路,只得留下歇息。夜里,听到战舰上发出的炮声,她知道孙中山已安然脱险,终于放下心来。

  6月17日,宋庆龄仍然村妇打扮,混入沙面租界。之后,乘船来到岭南大学,住进老朋友钟荣光家的黑石屋。第二天晚上,她再乘船到达黄埔,在军舰上见到了孙中山。“真如死别重逢”,宋庆龄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

  死中求生的宋庆龄,没能保住胎儿。更让她痛苦的是,医生告知,这将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妊娠。“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与宋庆龄死别重逢的孙中山,在一本册子的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赠予贤妻。

  盛永华说,过去一些国民党元老错误地认为宋庆龄是“花瓶”,称她为“宋小姐”,此后由衷承认她是“孙夫人”。

  “先生的主义,一定是能够成功的”

  从越秀山南麓下山,进中山纪念堂,出门右折,过东风路、中山路、起义路、高第街,来到水母湾。然后,出西横街,在沙面码头乘船,抵中山大学码头,入中大北门,沿逸仙路一路南行,便是306号黑石屋。

  89年前,宋庆龄便是沿着这条路线,一路奔走脱险的。然而,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她。

  二次护法失败,陈炯明叛变,深深刺激了孙中山。他开始思考改组国民党,并逐步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宋庆龄常常以自己的方式与孙中山一起思考。比如,针对“联共”,宋庆龄直截了当地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孙中山沉思后回答:“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开幕,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篇章。然而,正当革命将跃上另一个顶峰的时候,孙中山在北上共商国是的途中病倒,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溘然离世。

  北京各界共30万人,自发为这位革命伟人送殡,两万多人随着灵柩一路从西直门走到香山。32岁的宋庆龄无限哀伤,被摄影师记录在胶片上,罩在黑袍里的她,显得那样娇小瘦弱,眉头轻蹙,面容憔悴。但她没有被击倒,即使导师已不在身旁。

  1925年6月9日,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一周后,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发表讲话,提出运动的目的,在于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她号召,“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中国国民党党员,尤当努力以竟其领袖未竟之志”。

  这是宋庆龄第一次独立发表自己的政治宣言。挚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评价说:她由此“定下自己言行的基调——在孙中山逝世后,对一切重大事件,都要毫不妥协地、革命性地按照孙中山的思想去处理。”

  半年后,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宋庆龄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说,谴责违背孙中山遗训的右派集团,号召革命党人要共同努力忠实执行三大政策,并疾呼:“先生主义的成功不成功,全仗诸君的努力。如果诸位能大家合作,则先生的主义,一定是能够成功的,能够实现的。”一周后,她以245张的压倒多数票,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张磊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始终高擎孙中山的革命旗帜,将不同阶层及不同意识形态的爱国进步人士和群体,凝聚在这面旗帜之下,成为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力量,并引导他们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

  中山大学黑石屋旁,榕树遮荫,风吹树叶,哗啦啦地响。它们似在守着宋庆龄这位美丽而坚强的女子在革命征途中的暂歇地,且为她唱着深情的歌。宋庆龄这一生,不顾艰险,不怕牺牲,坚守着革命的理想。她的身影,化在广州日新月异的秀美形象里。中山纪念堂那高高挂起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就是她和自己的战友、导师和伴侣永结同心的人生誓言。

  ■ 生平简介

  宋庆龄,1893年1月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今海南)文昌县,曾留学美国。1913年大学毕业后,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而结婚。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危急关头坚持让孙中山先行撤离,几经危难才死里逃生。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斗争。194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1981年5月,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5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