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协会会标: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猜题卷(二)(新课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07:14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猜题卷(二)(新课标)

                                                                                      

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是追求美好的,它所有的发展,都是向着“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和谐”而来的。所以,我认为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求。像这样公平、和谐相处,达到全人类的美好和谐,没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定出一个共同规范,是很难达到的。我们的先贤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规范。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如果把“仁”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而这个“仁”就是爱。

    其次是“德”。“德”字,右半边除了心,写全应当是“直”,所以古人常说“直心为德”。“直”就是正直,正直向上即为“德”。“德”要求很高,加个“心”字,是说明思想,加个“彳”,是说明行动,那就是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求正直向上,这就是“德”的含义。

    我们讲究“仁德”,是为了保证全面的“美好和谐”的要求。可以说,“仁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为了保障“仁”“德”的正常发展,我们需要做有规范的活动,然后把它定成制度,这就有了“礼”和“法”。

    人们怎么样才能达到“仁”和“德”,走到规范的制度当中呢?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化”。“化”字很了不起,篆书的“化”字,无论怎么看都是两个人,一个倒着,一个正着。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倒不了了,怎么看都是正着。这个“化”,反和正都可以,也就是说可以化和、化解,想办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成立。这应当是走向美好境界的一种渠道,有许多事情,只要一“化”,就能解决。

    我们一直在利用并遵循“化”这个规律,或者说这个原则。为什么中华文化越来越博大,越来越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首先因为它是全人类的追求,它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的、追求美好的愿望;其次就是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因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碰撞的。碰撞不怕,在于协调,在于怎样解决。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让,一种是抢。抢的没有好结果,今日的胜者,明日可能又是败者,今日失败者明日可能又是胜利者。打打抢抢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都不如一个“化”字,通过一个“化”字,可以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我们“化”过来的东西很多很多,靠着“化”,我们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所有的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字——“和”,这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两个事物,或者不同的许多事物很协调、很和谐地相融,比如各种乐器,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很好听的旋律,但它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各自失去了自己。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要尚仁德,尊礼法,要通过“化”的办法,最终达到“和”的境界。

    (摘编自欧阳中石《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

    1.下列关于“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篆书的“化”字怎么看都是一个倒着、一个正着的两个人,怎么看都是正着,反和正都可以。它意味着在各种情况下想办法都可以化解、化和。

    B.要使人们达到“仁”和“德”,走到“礼”“法”等规范的制度当中,“化”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C.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要利用并遵循“化”的规律,问题就能解决,就能走向美好境界。

    D.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与我们“化”过来很多很多东西是密切相连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仁”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仁”就是爱。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B.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如果我们都做到了正直向上,那么我们的言行就符合了中华文化“德”的要求。

    C.碰撞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在于协调,抢是没有好结果的。

    D.好听的旋律是由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的,各种乐器在旋律中充分表现了自己,并没有失去自己。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仁、德、礼、法、化、和”这六个字,概括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

    B.中华文化能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与我们民族一直利用并遵循“化”这个规律密不可分。

    C.体现协调、和谐的“和”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因而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在“和”上下工夫,花大力气去做,其他的一般对待就可以了。

    D.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对待外来文化,能够做到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春(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公元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着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选自《资治通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法不信于人也                信:信任

    B.擢仁杰为侍御史                擢:提升

    C.本立竟得罪                    竟:竟然

    D.仁杰密奏                      密: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刚直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二人罪不当死  ②擢仁杰为侍御史  ③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④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  ⑤请弃臣于无人之境  ⑥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的将官,狄仁杰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几天后,狄仁杰委婉劝谏,高宗怒气消解,权善才、范怀义得以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

    B.长史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看到狄仁杰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后,都觉得自己应当感到羞愧,于是两人和睦相处。

    C.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高宗最终答应了狄仁杰,王本立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D.狄仁杰查知因为越王李贞而犯罪的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五千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后,秘密奏报太后。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横  塘①

                 曾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8.全诗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说明。(5分)

                                                                                              

    9.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村  庄

                                 田 

    在一个清晨,我踩着露水上山了。只有在那里,我才能看到整个村庄。

    一路上,风一直吹着树哗哗地响。风每吹一次,树就斜一次,连续几次以后,树明显的和被吹之前大不一样了。它像我的村庄一样,被风吹出老相来。

    我想,应该就是这些多情的风把我的村庄吹老了吧。这个世界上,风是除人为之外,最有可能使村庄变老的因素。在我的村庄,它们没日没夜地吹着。高兴的时候,它们将村庄东边的土吹到西边,再将西边的土吹到东边,一遍又一遍地玩弄着那些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强大。不高兴的时候,它们会把屋子上的瓦吹下来,把旷野地里仅有的一棵树吹折,把在风里赶路的人吹得东倒西歪,还会把埋藏着种子的肥土吹得一干二净。

    真的,我对风毫无办法。它们就这么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一直吹着。它们肆无忌惮地贪婪地吹着我的村庄,吹着我的心。时间都被它们吹落了,何况我的瘦弱的村庄呢。

    继续往山上走,就能看清楚整个村庄了。村庄被一些树包围着。这些树,比村庄里的任何建筑都高大。它们用宽大的叶子遮住我的视线,不让我看到村庄苍老的面容。我越想看清楚村庄,树就越肆意地用它高大的身躯和宽阔的叶子遮蔽我的视野。我开始怀疑,树的这种行为似乎是一个阴谋,它们好像故意不让我看清村庄,故意不让我找到村庄变老的原因。于是,我不再上山了,开始往回走。在下山的过程中,我已经想好了对付树的方法。风之所以叫我束手无策,是因为它们诡秘、无形,而树,只要它们还长在村庄里,我就有办法对付它们。我找来斧子和锯,找来火柴,找来能对付一棵树的所有工具,开始对一棵树进行报复。我挑了村庄里最高最大的一棵树,照准它最脆弱的部位就是一顿乱砍。它在斧子的作用下,开始晃动。我砍一次,它就晃动一次,树屑就掉一次。当我在它的身上砍出一条缝子来的时候,我发现树哭了,我发现它的眼泪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流了出来。看到树流出泪水,我以为它疼,它已经被我征服了,于是我的心里便生出一丝的快意来,谁叫你把我的村庄弄成这样,疼死活该。

    砍到一半的时候,我看见树身上一圈一圈的年轮整齐地在斧子下面一点一点变成碎屑。它们在树身下越积越多,堆不下的时候,它们便向树的周围蔓延,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树。它们挤在一起,似乎想告诉我什么。但是要命的是我怎么会听懂一些树屑的话呢。

    我停下手里的斧子,看着它们。或许真的是我错怪了树。细细想想,树怎么能让自己生活的村庄变老呢,要是村庄老了甚至死了,树自己岂不是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再说,要是没有这些树,风不知道会把村庄吹成什么样子呢。

    看来,是这涝坝的水让村庄变老的。以前的涝坝,水满满的,还清,还美。现在只剩下浑浊的一滩,泊在干涸的河床里。于是,我捡起涝坝周围的土块往涝坝里扔。扔一次,浑浊的水泛一次圈,那些圈一圈接着一圈地向岸边漾。它们用最大的力气将一些小水珠漾到岸上来了,这些水一下子就让岸上的土湿润起来。我继续扔,水继续漾,直到岸上的一片土被水浸湿时,我发现这一涝坝水其实也不想让它身边的土干涸,也就说,涝坝里的水不会是村庄变老的原因。

    那究竟是什么让我的村庄变老了呢?不是风,也不是树,更不是水。我像打了败仗的堂·吉诃德,头低低地往回走。我想到一户开着门的人家去看看,那家屋子里冒着烟,似乎有人。  我敲了一下门,屋子里没有动静。再敲,就见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屋子里出来。他看见我时,没了牙的嘴突然张开了,脸上的表情就像见到他多年不见的老友似的。他把我迎进屋子。坐下,然后把炉子上的热水递给我。我们边喝水边聊了起来。

    他说,娃,看你的样子,你好久没有在村子里转了吧?

    我说,差不多四年了。我一直是在外面的。

    他没接我的话,左手手指在右手手指上数来数去。我明白,他这是在计算这四年的光阴。

    数了一会,他说,四年,这村子里就走了一茬人啊。

    他又说:这四年走了不止一茬人。先是孙子辈的从村庄里出去了,接着是孙子辈的父亲辈,然后是孙子辈的爷爷辈。你看是三茬人吧?这人一茬一茬地往外走啊,村子就空了,村子一空下来,就会慢慢地老去。

    面对老人,我默然无语,随即也恍然大悟。当我再次把目光投向村庄的时候,我知道,我应该可以立即为村庄做一些什么。

    (选自《散文》2010年10月,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用“高兴”和“不高兴”写风,“高兴的时候”意味着风要大一些,“不高兴的时候”意味着风要小一些。

    B.“我”之所以挑了村里最大的树乱砍,是因为“我”怀疑树有阴谋,故意不让我找到村庄变老的原因。

    C.看着树的碎屑在树的周围蔓延,始终不离开树,作者说“我怎么会听懂一些树屑的话呢。”说明作者很迟钝。

    D.“我”捡起涝坝周围的土块一次次往涝坝里扔,这个特定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我”对水的极度怨恨。

    E.当作者最终明白了自己也是使村庄变老的原因之一之后,他准备为村庄做一些有益的事,这种态度是诚恳的。

    (2)文章怎样写风、树、水对村庄的影响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3)请具体说明作者是怎样发现村庄变老的原因的。(6分)

                                                                                         

    (4)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默然无语”?他“恍然大悟”到了什么?他可能为村庄做一些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迈克尔·法拉第

                                  王 

    185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准备册封一人为爵士。不过,这个名叫迈克尔·法拉第的人拒绝受封。

    同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选法拉第为会长,这也遭到法拉第本人的谢绝。

    法拉第的心里只有科学。

    法拉第的父亲是位铁匠。铁匠前后有10个子女,家境困顿。短短上了两年学后,法拉第不得不中断学业,去做装订学徒。利用装订书报的机会,他接触了多方面的知识。年轻人越来越相信科学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要纯洁和高尚。他想做一名科学家。

    只是,这条路对一个21岁的学徒来说,似乎太过遥远。

    一切因为一位好心顾客赠送的门票而改变。1812年,法拉第拿着获赠的贝克林讲座最后4次演讲的门票,赶到英国皇家学会,聆听了英国著名化学家汉弗里·戴维的讲座。他把讲座内容做了详细记录,并精心为其加入彩色插图,一本386页的笔记很快成形。在装订好之后,它被送给学会会长。

    法拉第最终没能等来会长的答复,只好把笔记寄给皇家研究所的戴维本人。因感染伤寒正在疗养的戴维,看到笔记颇为感动。一番等待之后,次年,法拉第拿着比学徒还低的薪水,成为研究所的实验助手。

    戴维夫妇周游欧洲时,法拉第以化学家助手和秘书的身份随行。但在戴维太太眼里,法拉第不过是一个年轻的仆人,赶路时他需要坐在马车外,吃饭时则需要和佣人一起。

    这次感觉不舒服的旅行结束后,法拉第利用自己的实验天分,协助戴维发明了矿工安全灯。有人称这灯和滑铁卢战役为“1815年英国的两大胜利”,但在法庭上宣誓作证时,法拉第毫不客气地指出灯还有一些缺点。这令戴维颇为不满。

    研究改进后,这种后来挽救了无数矿工性命的灯,被称为“戴维灯”,很少有人意识到,在灯光背后,也曾有法拉第奉献出的光和热。

    1821年,新婚的法拉第给人类带来了第一台电动机,并为此发表了论文。不过,他很快就后悔了,他意识到在论文中没有提及戴维和威廉·沃拉斯顿。后者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只是他失败了。

    被助手忽视,戴维有些难以容忍。3年后,法拉第在被提名选举为皇家学会会员时,只有一人投票反对。反对的正是会长戴维,提名的却是当年同样被法拉第疏忽的沃拉斯顿。

    不过,在戴维去世之前,有人问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这位发现了15种元素的“无机化学之父”说:“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

    当选会员后,法拉第依旧像往常一样,埋头在实验室里。在那里,液态氯、苯等化学物质先后被发现,发电机、变压器等陆续被发明,而电化学的两大基本定律、电学和磁学的相关理论也一一确立。

    除了皇家研究所主席的邀请,他通常回避其他交际活动。而每周日,他总会去教堂。在那里,他与妻子相识相爱。1860年,法拉第再次拒绝担任皇家学会会长,在这个学徒出身的铁匠儿子眼里,“上帝把骄矜赐予谁,那就是上帝要谁死”。可转身去了教堂,那些崇尚“简单、和平与谦卑”的教友,第二次选他当教会长老时,他立即接受了。

    他担任时间最长的职位,是港务局科学顾问,负责维护水路安全和检查灯塔。从1836年被提名,他一直做到1865年,这也是他最后辞去的一个职位。他一生的信件,有10%与这个职位有关。

    “当我读到您在科学上的发现,我深感遗憾,我过去的岁月浪费在太无聊的事情上了。”在一封来自圣赫勒拿岛的信里,犯人拿破仑写道。

    法拉第也曾有机会做“无聊”的事情。1853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政府询问法拉第可否制造用于战场的毒气,科学家回答,技术上可以,但本人绝不参与。

    尽管一再被拒,皇室和政府仍旧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墓旁,给法拉第预留了墓地。这次,法拉第还是拒绝了。

    1867年8月25日,已经失去记忆的法拉第在椅子上安然离世。在他的葬礼上,妻子莎拉宣读了他的遗言:“我的一生,是用科学来侍奉我的上帝。”而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的出生年月和名字。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法拉第拒绝维多利亚女王的“爵士”册封,主要是他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还不够多。

    B.法拉第把自己听戴维讲座的记录精心装订好并送给学会会长,是想博得会长的好感,为自己寻找出一条捷径。

    C.法拉第在法庭上宣誓作证时,毫不客气地指出矿工安全灯还有缺点,主要是因为科学在他心中比导师(戴维)更重要。

    D.戴维去世之前说“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表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虽然曾经有些小气,但终究还是胸襟开阔。

    E.除了皇家研究所主席的邀请,法拉第通常回避其他交际活动,这从侧面体现了法拉第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

    (2)你认为戴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说明。(6分)

                                                                                    

(3)文章说:“法拉第的心里只有科学”,请用相关事例具体说明。(6分)

                                                                                     

    (4)法拉第拒绝了皇室和政府给予的哪些荣誉?为什么要拒绝?他主要担任过哪些职位?为什么会愿意担任?(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广泛深入,导向正确,光怪陆离,极大地拓展和增强了上海世博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B.老张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C.红段子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并将主旋律以喜逐颜开的形式展现出来,因而能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

    D.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文字的操控,写得极是幽默机智,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但在让人笑的同时又禁不住心头一酸。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全景展示了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

    B.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C.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实际情况很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力的结果,也是学生缺少与外界交流的原因。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播,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择本。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1月2日,胡锦涛等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登记结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这两位普查员转达对全国广大普查员的亲切问候。

    ①胡锦涛对两位普查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②普查员告诉总书记  ③并关切地了解这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情况  ④目前整个登记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⑤从昨天开始,全国共有600多万名普查员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人口普查登记  ⑥总书记听后感到满

    A.①②⑤④⑥③                    B.①③②⑤④⑥

    C.②④⑤①③⑥                    D.②⑤④⑥①③

    16.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一所大学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要寻找答案,我们不妨先看看钱学森的求学经历。我一直认为,要培养出善于创新的人才,需要“一对一”的精英教育。钱先生当年在美国留学时,   经常接受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一对一”教育。我所谓的“一对一”,  ②  不是说一个老师  ③  能教一个学生,  ④  是说一个老师可以教多个学生,  ⑤  必须抽出时间进行“一对一”。

    17.按照下面画线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在……中,……是……,是……)另写两个句子。(6分)

    是的,在一个高尚屈从于鄙俗的年代中,屈原是一片漂流的云,是一片漂流在故国留驻精神家园的云。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812年,德国文艺界的两位巨人贝多芬和歌德在波希米亚人的浴场邂逅相遇。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现在第一次见面,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和诗才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当他们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从他们身边走过。贝多芬从来就对这类人不屑一顾,因此,当皇太子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向他点头招呼时,贝多芬却把头一昂,装做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衣领,把帽子脱下拿在手中,迎上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这时,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群皇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了以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象中的《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个庸俗的人。”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二)

    【命题报告】

    本试题编写遵守以下原则:

    1.紧扣考纲,考点合理。以全国高考考纲为依据,考点按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所考查的考点设置。

    2.题型规范,难易适度。所出题型,均为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所设置的题型,试卷难易度力求适度。

    3.凸显原创,材料新鲜。本套试卷除第17题(6分)为改编题外,其余均为原创,原创率为96%。试题所选用材料均为近两个月内报刊上的材料,新鲜、典范。

    4.全析全解,校对过关。本套试卷的答案部分按要求全析全解。本套试卷已经过三校,力求无差错。

   

    1.B  解析:原文只是说“有一种办法”,并未表述为“最好的一种办法”。

    2.A  解析:原文是“仁”占据核心地位,不能偷换成“爱”。

    3.C  解析:“其他的一般对待就可以了”原文没有依据。

    4.C  解析:应为“终于”。

    5.B  解析:②写狄仁杰升职。③写狄仁杰代人任职。⑥写密奏内容。

    6.A  解析:原文内容非“几天后”。

    7.解析:(1)罪人,罪人的生命(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亏,亏损;曲,曲意;忠贞,忠贞的人。(2)迎,迎接;劳,慰问;活,使动用法,使之活或救活;于德政碑,状语后置句。

    答案:(1)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2)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参考译文: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初七),大理寺奏报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所犯的罪应当除去做官的身份,高宗特别下令要处死他们。大理丞太原狄仁杰上奏说:“两人犯的罪不应当处死。”高宗说:“善才等人砍伐昭陵的柏树,我如果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仍然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上的威颜,正直极谏,自古以来都认为很困难。臣却认为遇到桀、纣当然困难,但遇到尧、舜却很容易。现在按法令所规定的,并不至于判处死刑,而陛下却特意要杀了他们,这使得法令不为人所信任,人们要怎么办才好呢?况且张释之说过:‘假设有人盗窃长陵的一抔土,陛下要怎样处理?’现在以一株柏树之故就杀了两位将军,后代人要说陛下是怎样的人物呢?臣不敢接受皇上诏令的原因,是害怕把陛下置于丧失仁义道德的境地,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他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春季(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二十八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

    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制作的规格雄壮华丽。上阳宫临近洛水,修造长廊连绵一里长,宫殿落成后,高宗迁宫前往居住。侍御史狄仁杰上书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弘机因而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但高宗特别地宽恕了他,狄仁杰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会缺少王本立这类人吗?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终于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公元688年)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查知越王李贞的同党,因此犯罪的有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催促要行刑。狄仁杰暗中奏报说:“这些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臣想公开地上奏,似乎在为叛逆者申诉,但是知道真情却不报,又担心乖违了陛下仁慈怜恤的旨意。”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这些人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8.解析:要抓住雨中景和雨后景作答。

    答案:雨中景:暴雨使秦淮河水涨而与堤岸相平,雨从乱山高处落下,分东西两路倾泻而下;雨后景:桃李零落殆尽,唯有青草翠绿欲滴,长得整整齐齐。

    9.解析:答出手法及相关诗句的关键词,说出含意。

    答案:对比(或衬托)。桃李与青草对比(衬托),暗示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大意对即可)

    10.解析:不能写错别字。

    答案:(1)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2)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3)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11.(1)BE解析:A项应是“高兴的时候”意味着风小一些,“不高兴的时候”意味着风大一些;C项并非“迟钝”,实际上体现的是有些领悟;D项原文没有极度怨恨的意思。

    (2)解析:要分别列出风、树、水对村庄的影响。

    答案:风没日没夜地吹着,最有可能使村庄变老;树遮蔽我的视野,故意不让我找到村庄变老的原因;涝坝的水让岸上的土湿润,不会是村庄变老的原因。作者在写风、树、水时肯定又否定,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要找到村庄变老的原因,引人入胜。(言之有理即可)

    (3)解析:抓住发现村庄变老的原因不是树,不是水,最终从老人的嘴里获得村庄变老的原因。

    答案:①领悟到“要是村庄老了甚至死了,树自己岂不是没有生存的空间了”,明白不是树让村庄变老;②发现“这一涝坝水其实也不想让它身边的土干涸”,明白不是水让村庄变老。③了解到“这人一茬一茬地往外走啊,村子就空了”,最终明白是因为村庄的人出走了才使得村庄一天天失去活力,因而慢慢地变老了。(言之有理即可)

    (4)解析:结合全文相关内容理解,同时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分三点作答。

    答案:①因为自己也是出走者,有惭愧感,无言以对。②终于明白了村庄变老的原因是人一茬一茬地出走。③他可以给走出村庄的每一个人写信,把在村庄里看到的一切统统告诉那些离开村庄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是他们让村庄变老的。让他们知道,等他们老得不成样子的时候,再想回到曾经生活过的村庄已经不可能了。让他们知道,终会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个没有村庄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12.(1)CD  解析:A项不是成就不够多,是他心里只有科学;B项原文没有这样的意思;E项并非自命清高,原因同A项。

    (2)解析:归纳概括文章第6、11、12段的相关内容即可。

    答案:(示例)戴维让没有任何学历、仅仅是一个学徒的法拉第做实验助手,说明他赏识人才;戴维投票反对法拉第成为皇家学会会员,说明他还是记恨法拉第对自己的不尊敬,有些小气;戴维临终时说“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表明他不愧是伟大的科学家,胸襟还是开阔的。(言之有理即可)

    (3)解析:概括全文相关内容即可。

    答案:(示例)法拉第在法庭上宣誓作证时,不害怕导师的指责,毫不客气地指出矿工安全灯还有缺点;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后,法拉第依旧像往常一样,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不参加浪费时间的交际活动;遗言“我的一生,是用科学来侍奉我的上帝”;上述事例均说明法拉第心里只有科学。(言之有理即可)

    (4)解析:根据文章相关内容综述即可。

    答案:(示例)①拒绝维多利亚女王册封为爵士;拒绝担任皇家学会会长;拒绝皇室和政府预留的墓地。②法拉第的心里只有科学。③主要担任过教会长老和港务局科学顾问。④那些崇尚“简单、和平与谦卑”的教友与他志趣相投;港务局科学顾问负责维护水路安全和检查灯塔,与他“我的一生,是用科学来侍奉我的上帝”理念相合。(言之有理即可)

    13.D  解析: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A项光怪陆离:形容形象奇异,色彩繁杂。应为“有声有色”;B项如数家珍:像数家里的珍宝一样。此词不能用在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事物上;C项喜逐颜开:形容眉开眼笑十分高兴的样子。应为“喜闻乐见”。

    14.B  解析:A项语序不当。“推翻清朝政府”应在“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之前;C项表述不当。“情况……是结果”可以,“情况……是原因”不通,可以把后者“是”改为“有”;D项主语缺失。把“由于”移至“古文观止”之后。

    15.B  解析:按一般逻辑,登记结束时,胡锦涛应表示感谢。其后是普查员汇报。最后是总书记满意。

    16.解析:填写关联词语要根据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作出判断。本段选自《人民日报》李政道的《创新人才需“一对一”培养》,顺承、并列、转折较为明显。

    答案:①就②并③只④而⑤但

    17.示例:在一个文化屈从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在一个正义屈从于邪恶的年代中,陆游是一朵寂寞的梅花,是一朵在雪地里散发心灵幽香的梅花。

    18.写作提示:

    材料作文,首先要做的是读懂材料(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其次才是选取立意的角度。本则材料主要是写贝多芬认为歌德是一个庸俗的人,便不再与其交往。那么,“庸俗”便成为这则材料最关键的词语,因而作文的立意便可以围绕“庸俗”来展开。我们知道,庸俗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立意的角度由此可以谈哪些行为属于庸俗,我们应该对庸俗采取怎样的态度等。需要指出的是,庸俗虽然是“不高尚”,但在写作时如果围绕庸俗的反面“高尚”来立意展开,便有偷换概念、不切题意之嫌。当然,这则材料也是可以进行多角度立意的。比如,侧重于贝多芬的行为,我们可以围绕“坚守一份纯洁”来立意;侧重于歌德,我们可以围绕生活中的礼节来立意。总之,言之有理,不偏激即可。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猜题卷(二)(新课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纲(语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20文科综合能力测模拟试题(二)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I)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模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重庆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学科)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 (上海卷)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