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朝阳沟全场老电影: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27:23
 近段孩子假期的时间,也许是父母和孩子直接接触的时间更多吧,在办公室、家里,同事和朋友都曾不约而同地先后在我面前发感叹:“没有办法呀,真是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
    
    因为我们都同是初中向高中阶段转折的孩子的父母,话题经常会自然而然地就绕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尤其以妈妈们的感慨最为深沉和无奈,好象爸爸们就很少对孩子有微辞,是漠不关心?还是对孩子已经很满意了?
    
    “不够勤奋,吃不得苦”。学习上随意性很大,没有自觉学和刻苦学的习惯,只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就了事,不愿意再主动去学习,自觉学和巩固都不够,所以考起试来不上不下的,进重点高中往往就是差一点点,不得已父母就要交高额择校费。表姐、妹妹、同事、同学、朋友家的孩子都这样,堂姐家的侄子和我女儿去年同考市重点高中,就是以一分之差就交了两万余元择校费的,今年一同事的女儿又以两分之差遭遇相同的命运,表姐家的侄女也交了,好朋友芬的儿子也交了。全都是无可奈何的事,都是分数不上不下的,你要说真是成绩太差了,就放弃读一般高中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偏分数都在差一点点的门槛边徘徊,不给孩子争取这个重点的学习平台又会让家长和孩子留下遗憾,所以一升高中就是一大笔择校费在等着。
    
    “只要得上网,可以不吃不睡,手机可以两小时内打不进去,都是在通话中”。聊QQ(连手机都办了上网和通话的套餐消费,随时都挂着QQ,我女儿和侄女就是这样玩的,而我还只会在电脑上上网)、下歌、玩游戏、在论坛跟贴、搜电视剧、电影看,会玩的名堂比我们还熟、还多。我跟女儿说过,我上了多年的网从来没有玩过一款网络游戏,就是现在,对于很多人赶时髦在玩的“种菜”游戏我也没有“跟风”,QQ我只是和文友、朋友联系一些事情时用一下,从不加陌生人为好友,上网大多是看文学网站、查阅资料、发自己的文字上去。我就不知道你们这些小孩子一天在聊QQ、跟贴、“种菜”,有些什么意思呀,真是浪费时间的表现。本来如果把网络用于查阅资料什么的还可以对学习有所帮助,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甚至是遇网上行骗的(电视、报纸上经常报导),那就更是适得其反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电脑和网络如果不能正确运用,反而成了危害自己的工具真的就违反了父母配置电脑和网络的初衷了。
    
    “一天大部分时间守电视机”。特别是城里面的孩子,社会环境安全隐患太多,“小孩子是关在房子里养大的,也是电视机带大的”,孩子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较小,能接触的自然环境和人也不多。
    
    “懒散,自理能力差”。父母不回家督促就大睡特睡懒觉,熬夜和晚起自由散漫,没有个规矩,没有个计划,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睡就怎么睡,特别是假期里,父母要忙着上班,管又管不了,倒落得个自由散漫的自在,睡得连饭都懒得吃,还要害得父母一下班就赶着往家里跑,否则就不吃饭或者随便吃一些零食,完全地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不得已担忧的父母那怕是再累也要忙回家做饭。
    
    “嫌妈妈烦,爱顶嘴。”不知道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咋就全变成当今的“严母慈父”型了,现在当“恶人”的都是妈妈,爸爸都当了不得罪人的“好人”,加上大事小事都要“负责任”地唠叨上一番的妈妈,与宽容、放任孩子的爸爸相比,形象就“恶俗”起来了,经常不顺他们的意就扯着脖子跟你回嘴拌舌,与我们小时候从来不敢跟父母顶嘴简直显得“大逆不道”。
    
    这些就是我身边的妈妈们总结出来的青春期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习惯,说起来时无不让妈妈们头痛而无奈。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增多,知识的拓展,眼界也宽了,不再象小时候一样听父母的话,有独立的思想,所以叛逆性很强,如果父母过多干预,他们就会不高兴,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稍有不合意还要讽刺与你就是“代沟”,心理学上把这个最具叛逆的青春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而更年期恰好是青春期孩子们40多岁的妈妈们,更年期的妈妈又总是容易情绪急燥,易于激动,惊慌意乱,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和更年期的妈妈简直就成了一对矛盾的组合体,经常妈妈苦口婆心的教导不但起不了积极的作用,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顶嘴,引发争吵、矛盾。
    
    其实青春期和更年期都属人在成长中由心理和生理变化而引起的正常行为,如果能正确认识、主动积极地应对,就能尽量避免引发矛盾。
    
    以前,我最反感女儿看娱乐类的节目,嘻嘻哈哈象一群疯子一样,没个正经,我自己规定是只让女儿看看艺术类和新闻类节目,结果女儿总是一意孤行地爱看娱乐类和青春偶像剧,一看见就使我生气,女儿讽刺说与我是“代沟”,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办法阻止的情况下我就试着去了解女儿喜欢的东西,与女儿一起欣赏李宇春的专辑,并听女儿介绍,有六七十岁的老奶都是李宇春的“粉丝”,那么就想我这个“粉丝”还不算是最老的,逐渐地也喜欢上小年轻人的阳光和朝气,那分执着和努力。又和女儿一起看了几集《一起又看流星雨》,觉得剧中的楚雨荨是个满可爱的女孩。刚好这段时间湖南卫视在举办“快乐男生”的比赛,又先后陪女儿观看了“七进六”、“六进五”、“五进四”的比赛,和女儿一起关注她喜欢的偶像陈祥,当他的“粉丝”,为他的晋级而欣喜,为他在“五进四”中被“PK”而失望,想到如果女儿和象女儿一样的孩子们能以“快乐男生”那种阳光、朝气、努力、勤奋、坚持为榜样,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对自己起到激励作用的话,也算是一个好事情。我希望通过了解女儿喜欢的东西和女儿聊共同的话题,免得她得不得就讽刺与我“代沟”,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年青的心态和对新生事情的兴趣,不要总是一副“老古懂”的嘴脸,毕竟时代不同了,不能用我们小时候的境遇来要求现在的小孩子。
    
    勾通和交流很重要,几天前看过一个心理访谈的节目,刚好是说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受一种家庭病史的遗传,青春发育期时体征越来越长得象个男孩子,头发卷曲,满脸长胡须,嗓音粗声粗气,受到同学的歧视,身边的人又总是象看大猩猩一样看她,妈妈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患脑瘫的妹妹身上,对她就缺少了关爱和照顾,导致女孩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死了之。好在及时得到了一位心理医生的关爱,及时疏导,又联系了美容师给她做美容,医院也表示要研究她的病症,给她提供医疗,最重要的是提醒妈妈要多和孩子勾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助孩子及时化解心中的结症。当时,这位苦难的妈妈就痛哭着说,后悔平时疏忽了和女儿的交流和勾通。
    
    说话最好用商量的语气,不要以绝对权威和“家长式作用”与孩子说话,我就是经常犯这个毛病的人,因为这样往往就适得其反,现在的小孩子大多不吃这一套,就是“吃软不吃硬”。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望值也不能定得太高,这个往往就是父母与子女产生矛盾的最大根源了。我现在就很少对女儿提学习上的高要求,只一句“你自己尽力就行了”,说得多了好象也不起什么作用。
    
    当青春期的孩子遇上更年期的妈妈时,还是要更具理性的过来人——妈妈更理智地应对。教育是爱的教育,本着爱孩子,又要宽容、理解的心去引导,尽量避免与孩子直接冲突和引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