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汉姆维多利亚写真:美刊:明朝以来 中国海军首次在印度洋转守为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35:19

美刊:明朝以来 中国海军首次在印度洋转守为攻

2011年04月20日 10:27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36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资料图:中国海军第八批护航编队舰载直升机升空侦察。

《美国海军学会会刊》日前发表题为《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正转向进攻》文章,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中国正在印度洋逐步形成海军势力的雏形,这里是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海上进口来源。中国正以一种现代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攻姿态踏入这片归属未明的领域。

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以来,驱动中国战略的基本假设就是中国将在任何冲突开始时处于弱势。中国的军队采取防御策略,这样他们就可以赢得扭转局势并发动决定性反攻所需的时间。

的确,毛泽东就是基于这一原则确立了“积极防御”战略。

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毛泽东的这种理论。现在中国在对外竞争中未必就是弱者。不过,中国到遥远的印度洋采取攻势代表着北京方面试图摆脱自鸦片战争开始的长久的“耻辱世纪”。

要在南亚建立真正进攻性的军事实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沿“外线”进入该地区,克服复杂的地形、中国“近海”的竞争需要以及来自占据了印度洋“内部阵地”的印度的反对。一切都有利于坚守阵地的防御方。

简而言之,自明朝以来,中国首次能够想像在印度洋进行积极的军事部署。

印度洋的遥远,加上近海尚未解决的诸多问题,将对中国的战略造成阻碍。另一方面,军事技术方面的进展——尤其是据称能够对中国近海任何地方甚至印度洋海域进行打击的反舰弹道导弹——则有望改变这种限制。

如果中国海军可以大范围地依赖岸基火力支持,海军指挥官就可能依靠较少的资源坚持下去,不仅在近海如此,在南亚这样的远方战场也是如此。



依靠远程火力支持发动经济型军力部署的能力将减少近海的风险——使得北京方面更容易决定向外派遣舰船。虽然技术并不是一切,但它的确具有战略意义。

美国及其盟友在冷战期间采取了成功的“遏制”战略,利用近海岛链的海军和空军基地阻止了中国和苏联的海军行动。此后,美国一直通过与日本的同盟和关岛及夏威夷等太平洋岛屿上的基地保持其战略地位。

现在,与从前一样,中国占据着中心位置,拥有一切必要的优势,诸如近海基地和部队,太空行动,以及在经过极大改良的全国高速公路和铁路支持下的短途交通线。

中国必须向印度洋投入有意义的军力。它必须在该地区积累足够的海上力量——通过远洋航行以及前方基地进行证明——来令观察人士相信解放军在印度天生拥有最高地位的区域内超越了印度。

更复杂的是,北京方面必须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两个美国承诺驻扎“可靠战斗力量”的战略环境中完成这一切。中国的分析人士对此十分明白,他们对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岛的军力十分警惕,美国可以从这里向整个印度洋地区派出海军和空军。

假定解放军部署了可用的导弹,假定它能够实现五角大楼和中国战略家们所预期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有关中国军力的连续报告中有一张地图,表明哪些海域将处于最大有效攻击范围近125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内——在假设发射台位于中国陆上边境的情况下。


因此,发射弧线与中国的边界相似,描绘出解放军火力支持能够覆盖的最大范围。在边境上,中国的导弹可以瞄准行经整个黄海、东海、南海以及马六甲海峡的舰只。

它们可以打击印度东海岸的整个孟加拉湾。它们甚至能够到达阿拉伯海北部。

从某种意义上说,像西藏和新疆这样干旱的内陆省份现在成为了中国海上边境的一部分。从那里,解放军可以向敌舰发射反舰弹道导弹。

此外,如果北京选择在南亚建立一个基地网络,反舰弹道导弹将让解放军能够防御这些基地免受印度海军、美国海军以及其他对手的攻击。

中国的海军将能够以更少的资源完成更多的事情,即便他们是在远离本土的外线行动。

资料图:解放军反舰导弹打航母示意图。

韩国《中央日报》12月29日的报道中还绘制“中国攻击美国航母”的效果图。

资料图:中国海军“现代”级驱逐舰发射“日炙”反舰导弹。







1 2 3 ... 7 8

相关新闻:

·印度宣称:中国应重新考虑U型领海边界线了·金砖峰会:北京板砖太狠,阿三落荒而逃·北京一招致命:中国铁路竟快修到新德里·印度攀比中国遭日媒嘲笑:对中国来说印度太慢·印度论坛如此评论中国:中国人看了大跌眼镜·印大军集结向北京下战书:中国组建军队入藏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