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月季好养吗:塞翁失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30:40

塞翁失马翻译

译:靠近边塞的人,有个善于方术的人。(他家的)马无原无故跑到胡人那去了,大家都安慰他。那家的父亲

 

说:“这又怎么马上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来祝贺他。那家的父

 

亲说:“这又怎么马上就知道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那家的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折断了大

 

腿骨,大家都来安慰他,那家的父亲说:“这又怎么马上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

 

人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人(壮年男人),死去的人有百分之九十,这家就是因为腿瘸的原因,父子的

 

性命都得以保全。

 

所以说福致祸,祸致福,转化是不可能到头的,(其中)奥妙(也是)不可能随便推测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①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③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     (朝代)淮南王         编著的《           》,此书又名《淮南鸿烈》。

2、解释加点的字。

⑴近塞上之人(       )             ⑵有善术者(       )(       ) 

⑶马无故(       )                    ⑷亡而入胡(       )   

⑸人皆吊之(       )(       )   ⑹何遽(       ) 

⑺居数月(       )                    ⑻将胡骏马而归(       )        

⑼折其髀(       )                    ⑽死者十九(       )   

⑾以跛之故(       )(       )   ⑿父子相保(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近塞上之人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用原文回答)

⑴失马之福是:                                                         

⑵得马之祸是:                                                         

⑶跛腿之福是:                                                          

6、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7、写出文章的寓意:                                                     

8、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

答:

 

参考答案 :

1、西汉、刘安、《淮南子》2、(靠近)(擅长,精通)(原因,缘故)(逃跑)(都)(安慰)( 就)(经过)(带领)(大腿)(经过) (十分之九,绝大部分)(因为)(瘸腿)( 保全 )3、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4、C  5、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7、祸福得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倚   因祸得福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⑴既:已经

  ⑵具:完备

  ⑶恐:怕

  ⑷乃:于是就

  ⑸募:招募

  ⑹徙:迁移

  (7)置:到

  (8)辄:立即

  (9)予:给

  (10)最后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古时一金为二十两银子,十金即二百两,五十金即一千两)

 

草书

      张丞相好草圣(唐代张旭史称"草圣",这里指他的狂草书法)而不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绝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wǎngrán,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之?" 

(选自[宋]邢居实《拊掌录》)

[解说]
      这是一个讽刺那些写字潦草却又喜欢卖弄的人的故事。
      张丞相特别喜欢写"草圣"张旭的狂草书,但写得并不怎么样。同僚们都讥讽嘲笑他,但他却没事儿似的,依然执著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一天,张丞相忽然琢磨出几句诗来,他要了笔,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一幅杰作。看吧:整张纸上的字笔画像龙和长虫一样曲里拐弯、胡飞乱爬——不用说,又是狂草书。张丞相大概对自己的诗还挺满意,他指使侄子把诗抄录下来,没准儿将来还要收入作品集里去呢。这下可难为了他的侄子。遇到了笔画变化太突然的地方,侄子认不清是什么字,迷迷瞪瞪就停住了笔。侄子拿起丞相写的字问他:"这是个什么字呀?"丞相瞅来看去,端详了很久,连他自己也认不出来那是个什么字了。这可怎么办呢?发急呗!丞相眼看没台阶可下了,就顺势点燃了自己的无名怒火,臭骂起他侄子来:"为啥不早点儿问我,偏等到我忘了它!"唉!急归急,也真可惜了,丞相的"好诗"从此可就残缺不全了呀!
      张丞相遇到尴尬,还有个侄子可以一骂,咱们闹出这样的笑话,可就只能埋怨自己了。看来还是把字写得清楚工整一点好啊。 

宋人偏见

  出处:《韩非子·说难》。韩非子(约前208~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同义词:智子疑邻

  原文:宋①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其子曰:“不筑③,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第三声)亦云④。暮⑤而果⑥亡⑦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第三声)。

  ①宋:指宋国

  ②坏:毁坏

  ③筑:修补

  ④亦云:也这样说

  ⑤暮:晚上

  ⑥果:果然

  ⑦亡:丢失

  8疑:疑惑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天上下大雨淋坏了墙。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 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 难一》

 

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称赞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也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原文: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译文:

有人进贡给曹操(魏武是后来的称呼)一杯奶酪。他吃了一点,在盖子上写了一个“合”字,拿给大家看。大家都不能理解。轮到杨修时,杨修拿了就吃,并说:“曹公让大家每人吃一口(人一口),还能什么疑虑?”

 选自<<太平广记>>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译文

  华隆喜欢射猎,喂养了一只狗,外号叫“的尾”,每次他去打猎它都跟随自己。后来有一次,华隆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全身。于是狗将蛇咬死。但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家人对这只狗的举止感到奇怪,于是就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看见华隆就要窒息地蜷缩着,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在他还没有苏醒之前,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从此他十分爱惜狗,像和亲人在一起。

注释

  华隆:人名

  怪:感到奇怪

  好:喜欢

  委:倒在

  地:地上

  后:以后有一次

  咋(zé):咬

  弋:射

  畜:养

  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遂:就

  仆:到

  无所知:一点也没知觉

  嗥吠(háo):吼叫

  彷徨:徘徊

  往复路间: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

  因:于是

  闷绝:窒息

  乃:才

  惜:怜

  苏:苏醒

  本文“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每将自随”——天天跟着主人

  2、“犬遂咋蛇死焉”——当主人被“蛇围绕周身”,狗为了救主人而不惧怕蛇,便将蛇咬死

  3、“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焦急的通知华隆的家人

4、“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在华隆苏醒之前,狗也不吃东西

 ①高凤:汉朝人,,(南阳人)高凤由于认真专注笃学,终成为了一名闻名天下的学者,于是在西唐山(现河南平顶山叶县常村乡西唐山)教学生读书。叶县常村乡的漂麦河得名缘于此。

  。 ②常:通"尝",曾经。 ③护鸡:指守住鸡,不让它吃麦子。 ④经:指儒家经典著作。 ⑤潦水:雨后地上积水。 ⑧字:人的表字。 ⑥乃:才。 ⑦暴:突然。怪,以……为怪。⑨曝:晒。翻译

  高凤,字文通,家里以种田为生。妻子曾经到田里去,在庭院里面晾晒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那天突然下了雨,高凤拿着竹竿读儒家经典著作,没有发觉麦子已经被积水冲走了。妻子回来觉得很奇怪,便责问他,高凤才发觉小麦被冲走了。

比喻

  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人。

选自

  《后汉书》 《初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