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发票的账务处理:李世默:中国将第一个摆脱现代化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42:30
面对这些西方民族国家的强势崛起和扩张,几乎所有非西方文明都试图将摩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直至价值观引入本土来改造自身文明,以实现现代化目标。一两百年来,摩登主义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光明”的道路,它却制造了世界版图上巨大无比、至今在迷茫中挣扎的跨地理区域———发展中国家。


  多少年来,“发展”的方向在很多中国文化精英中似乎一直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贴有摩登主义路牌的摩登大道。但是今天,中国将成为第一个走出摩登主义迷思,摆脱这种陷阱的非西方国家。


  中国模式的意义所在


  这正是中国模式的意义:中国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走非摩登主义道路而实现规模性现代化的案例。


  1919年到1949年,中国的精英在战乱的炮火和民众的呻吟中终于领悟到,古老的中国要想重复现代西方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唯有建立起统一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国才能步入现代化。


  1949年到1979年,年轻的中国面临着外部战争的威胁和封锁而无法以常规方式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不得不把建立强大的军队和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不可侵犯的自主权是发展的最根本前提和基础,而强大、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力量则是自主权的基础。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强大的国家力量终于给新中国的第二代人赢来世界普遍承认的自主权,中国开始全方位自主投入经济建设。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独立的武装力量在反侵略战争中完成国家统一;集中全国之力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国防工业和武装力量的自主权;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种力量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的方式持续和平衡地发展。这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模式,这个模式也就是中国摆脱摩登主义的复兴模式。


  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看,中国百年转型重生的模式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把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异质文明化为自己本质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开放的、兼收并蓄的包容力是形成今天中国模式的一种最重要的力量。   不是摩登主义,中国创造的又是什么?


  中国的现代化无疑吸收了大量来自西方的因素,然而它在本质上却不是也不可能是摩登主义。早在19世纪,被摩登主义搞得晕头转向的“洋务派”提出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下,几代中国仁人志士殚精竭虑,他们的名字可以从郑观应、张之洞、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牟中三,一直排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他们为今日中国的抉择奠定了深厚的自信根基。


  在今天的中国,个人是中国社会群体的部分而非独立主权体;社会的大同性将保持为中国政治的根本而非分制;市场经济吸收了西方经济体制对资源高效率分配的能力,但没有试图引入以资本为主导力的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赋予个人生活自由,这些自由在经济、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多元创新震撼世界。然而任何个人的政治诉求必须包含在社会的共同体中。对多元化的包容和对共同体的坚定维护,恰恰成了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推动力和稳定力。


  今天摩登主义仍以普世的名义,在全球各地上演着悲喜剧,“发展中国家”的动荡与战火绵绵无期。中国却静悄悄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和平崛起,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惊叹和疑问。


  中国如何回应世界的惊问?不是摩登主义,那么中国创造的是什么?
▲(此文是“百年清华,中国模式”论坛前言,作者是论坛组委会成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