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表100000以内:人民日报:检测卡检测出了啥--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43:19
人民日报:检测卡检测出了啥
富子梅
2011年04月07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分享
推荐
微博

沉 石绘
“瘦肉精事件”被曝光后,一种据称能快速检测猪肉中是否含有瘦肉精的检测卡在市场上和网上热卖,价格从十余元到近千元不等,最多时一天能卖出50000张,买者中不乏普通消费者。检测卡热卖,表面上看,检测的是猪肉质量,实际上检测的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度。
接连发生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暴露出食品本该正常含有的有益成分悄悄“缺席”,而有害成分偷偷“登场”,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使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由媒体曝光、监管部门随即由上至下开展地毯式追查,这似乎已经成了惯例。然而,实践证明这种监管方法不仅被动,而且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为严格追查之后,尽管市场上的猪肉也许是安全的,但公众的消费信心已实实在在受到打击,销量还是直线下滑。大家都禁不住要问:日常监管为何不能发现问题?基层监管人员有没有认真履职?监管是否流于形式?这些疑问被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强化之后,即便专家说检测卡缺乏科学性,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购买,以求自己对自己负责。
然而,事实是,食品知识千差万别,食品企业千家万户,再渊博的消费者也不可能了解所有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更不可能自己检测其安全程度。即便能做到也是高成本的、不可持续的,食品安全还是要靠各相关部门依照法规和技术标准负起监管职责,对食品安全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大治理力度,才能提高社会公信力,让人民建立信心。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应该履行的职责。严是爱,宽是害,政府对待企业,不仅要当“慈母”,更要当“严父”。
不可否认,食品安全形势在多部门的分段监管之下,确实有所好转,至少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监管职责分工。但是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低的状况决定了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依然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监管方式,让食品安全监管坚强起来,可信可靠起来。
加大惩处力度是其一。食品安全法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既然责任明晰,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就要抓住责任人不放,加大惩处力度,使其付出的代价足以警示所有企业不敢对安全问题心存侥幸,不敢对监管置若罔闻,从而自觉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诚然,加大惩处确属事后监管,但欧美、日本等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国家、地区的经验表明,正是强有力的、不打折扣的事后监管措施使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成为一种自觉。
健全的补偿措施是其二。食品安全关系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天大的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应“补天”。然而,现实中尚缺乏健全的补偿机制和相应的财力保障机制,使“补天”成为奢望和空谈。“大头娃娃”、“结石宝宝”在劣质奶粉事件之后的治疗与康复费用得不到保障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就是例证。因此,应尽快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补偿机制甚至惩罚性赔偿机制,让相关责任人对受到伤害的消费者提供足够的经济和精神赔偿,以督促企业时时刻刻牢记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使命。
(责任编辑: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