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蛇大作战都是电脑:内丹术语,,张亮,必看必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52:31
内丹术语

一炁,也叫先天一炁,或元始祖炁。是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张伯端称其由“道”衍生而来,文曰:“道本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光。”见张伯端《悟真篇》。宋翁葆光注曰:“道本虚,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两情交媾,万物化成。至人探斯之赜而知源,颠倒陶熔,逆施造化,贼天地之母气以为丹,盗阴阳之精炁以为火,炼形返归于一炁,炼炁复归于虚无,故得身与道合。”这就说明人在出生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入人身。人若要求得长生,就必须修炼此炁,使之永保不失,返还于虚无,使人身与道合体。

一中,指道。《性命圭旨•元集•大道说》解释曰:“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不难看出这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有一定的相似,同说一个不知其名且伟大的道。
一阳,指一阳初动。元王惟一《道法心传•一阳下手》曰:“下手工夫在一阳,一阳初动合玄黄;先天一炁从中得,炼就金丹是药王。”就是说修炼者的入手功夫就在于一阳,经过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体身产生新的生炁,此生炁为阳炁,称为一阳。此生炁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一候。从《周易》卦象来看,可为“震为雷”或“地雷复”。此中阳爻,即表示一阳初动之炁。
一斤,又称二八,为十六两,古代重量之数。道教内丹用此来表示精炁相当,阴阳均衡,药成丹结之象。道教内丹家认为,人在出生时,禀受天地之炁360铢,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合为384铢,与易象卦爻之数和一斤之铢数相合。 384爻中阳爻 192,阳爻192,由此内丹家借以讨论丹道之妙。认为人身阴阳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当。《悟真篇》曰:“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宋翁葆光认为此药为乌肝和兔髓,实指元炁和元精,文曰:“乌肝八两、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药重一斤须二八也。”
一周,指人身之卫气,日行于阳经二十五度,夜行于阴经二十五度,共五十度,即为一周。或称卫气循经而行十六丈二尺,为二十五周之一,亦为一周。
一候,指炼功时,内气在体内运行一周。这里的候指天地日月交合所用之气候。炼功时,周身气一匝,却从元宫,上朝于舌下,津生满口,就是一候。又脾藏生杀百味五辛之物,所谓生者,生百味五辛之津;所谓杀者,杀秽浊之滓,而入大小二事。此生杀之物,转行周天数足,于右鼻中出,自坎宫上朝舌下二窍中,生津满口,亦为一候。
一息,指一呼一吸。《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性命圭旨•享集•退藏沐浴工夫》:“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魄之香,点枯赅而重茂盛。”
一刻,指时间,为十五分钟,古人认为一昼夜为九十六刻。道教内丹素重一刻之机,认为采药炼丹只在一刻工夫,便能逆运天机,功到丹成。元王道渊曾曰:“凡作丹真诀,只在些儿消息,待时至气化,药产神知,便当闭风关,塞艮户,斡天罡,旋斗柄,运符火之息,簇三千六百之正气,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颠倒五行,会合八卦,总归土釜,牢固封闭,须臾调燮火发,武炼猛烹,结成圣胎,所以一刻工夫,夺一年之节候。”
一部之神,指泥丸中心之神。道教认为,人身体各个部位关节皆有神居而主之。《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曰:“泥丸百节皆有神。”而统领全身之神的则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宫内,有九真之神,分居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部之宫,分管四正四隅及中央,且中央方圆一寸之处,即为泥丸神所居之所,此神总管人身之神。所以修炼之人,只要存想这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年益寿。南岳魏夫人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
一尘不染,指摒除各种欲望,保持身心洁净。道教以色、香、味、声、触、法为六尘,认为六尘皆由六根所染浊,人若能心境清净,则一尘不染。宋张耒诗曰:“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一阳来复,本指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在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开始复生。道教内丹家用此来比喻活子时。称修炼者入静后,肾间气发动,为阳精初动。有口诀曰:“下手立丹基,休将子午推。静中才一动,便是癸生时。”此时修炼者须下手进火,为关键之候。《悟真篇》曰:“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一灵独存,指修炼者的灵知和元性唯独存在。修炼达到一定层次后,心性明照,万念俱灰,留下来的只是灵知和元性,这种灵知和元性常存不灭,故曰独存。《玄机直讲》:“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万念俱泯,一灵独存。”
一阴一阳,指道,引申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汉杨雄曰:“一阴一阳,然后生万物。”这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全相同。说明“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
一意规中,指将真意固守规中一窍。常此以往,即可渐次收伏其心,以至于入定。久之则真阳自发,真气自生,神气融合,灵胎自结。《悟真篇》曰:“橐天龠地徐停息,一意规中随后及。”  二点,指构成万物的二种基质:质点、灵点。扈大中《性命法诀全书》序:“盖自天地未辟之际,不过混沌一炁,胞孕育阴阳,含有质点、灵点。宇宙万物,悉包罗此二点,作合其造有天地,即有人物。唯人最灵,秉天地自然之造化,亦可致中和而位育焉。”另据近人边治中《中国道家宫廷回春养生长寿秘传宝典·道家各派养生概论》,称元神、元阳为人身之二点:“人身只此元神、元阳二点。神归元才为性,阳归元才为命。所谓元音,生天地之本,混浊未分者也。神为精气。阳为色丧,丧却元阳,则性命随阳尽而尽矣。故须知炼元阳、元神,毋令外驰,元神摄元阳,元阳以养元神,自天外泄之患,久久龙降虎伏,金丹可图

二极,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篇》:“太极有二理:自运行而言,则曰时候,虽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结而言,则曰真种,虽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蛰归根,曼息杳冥,是为时候太极;孕字结实,交姤结胎,是为真种太极。人能保完二极而不失,则可以长生,可以不化,岂止穷年令终而已哉!”薛阳桂《梅华问答编》:“就太极有统体之太极。物物之太极。统体之太极,天地人物统一太极也。物物之太极,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是太极也者,乃理气之浑名。理是气之条理,气是理之生气。程子曰:‘言理不言气不备,言气不言理不明。二之则不是。朱子曰:性即理也,则命即气也。’是以太极言理可也,言性可也,言命亦可也。”

二候 修炼者产生阳炁,称为一阳初动,亦为一候。待炁盈满旺盛之时,称为二候。此时可以采药,因为药苗正处于不老不嫩之时,就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王重阳曰:“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冲虚称此为“二候采牟尼”。 二土,指人之性、情。性情相合,二土成圭,炁聚丹成。宋林元鼎曰:“夫所谓根者,又非别物,亦只是神性而已。依时存于室内者,曰戊土,谓之性;一气循环,感激互生者,曰己土,谓之情。性以摄情,情来归性,如是则有无相入,隐显相符,虚实相通,动静相养,而丹质成矣。”
二德,指修性凝心,内观不动的两种调心方法。《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曰:“虽云凝心一也,乃有二德。二德者,谓住心、空心。若凝住心,则身境与道同,形性俱超,此真得长生不死、高真妙道也。若凝空心,即性超而身沉,此得脱腔尸解之下法也。”
二五,指阴阳、男女、内外。汪启濮《性命圭旨•补遗篇》:“周子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聚。何谓二五 ?二者,六二居内,卦中女阴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中男阳也。内外、男女、阴阳合,化为真一之阳,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二车搬运,指通过任督二脉运炼,使心肾相交,达周天火候。《群仙要语纂集》:“羊车载火,鹿车载水,羊鹿二车,来往上下不停,上田返中田,中田返下田,下田返上田,上田返入气海,接著真气,三事共聚,再返起火也,是周天火候。” 十月怀胎,指炼气化神阶段,培补精炁神所需要的时间,古人皆以凡人怀胎来比喻。因为精炁十足,就像女胎熟一样,可以出神。然而从实际情况也看,所需时间不限定为十月,有时只须八、九月,有时甚至数十年,不一而足。《仙佛合宗语录》就说:“十月者,以世怀胎之例大概言之也。凡人之子在母胎,以无息而至呼吸成,必由十月之久,而成人,而后生化神之气,大周天之用,自有呼吸,而返至无息之初。亦必由十月而后,能无息尽定,一变一化之道,自然之理如是,故仙真度人,即此十月而发明之也。或有不必满十月,只九月、八月、七月,而能出神者,生人亦有。然或有满十月而不出,过十一二月、十三四月、数年数十年而后出神者,生人亦然。” 十魔
指在内功修炼过程中,因掌握不当而至入魔的一些幻景。《钟吕传道集。论魔难》说:“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日梦寐,三曰内观。并归纳为: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所说十魔为: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大丹直指》卷下中的十魔为:六欲魔,七情魔,富魔,贵魔,恩爱魔,灾难魔,刀兵魔,圣贤魔,妓乐魔,女色魔。

十二辟卦
《周易》以阴阳之错综变化得六十四卦,其中十二卦叫作消息卦。辟者,君也,言此十二卦总统余卦,如同君主领袖臣下。十二卦中有息卦六,叫作太阳,即复、临、泰、大壮、夬、乾;消卦六,叫作太阴,即姤、遁、否、观、剥、坤。以上十二消息势,代表一年十二月,亦喻一日十二辰,内丹家即用来表示炼丹火候节度。凡卦之六爻,五阴一阳,以阳为主;五阳一阴,以阴为主。其发展程序由下而上,以少为多之主。第一,复卦 ,五阴一阳;阴气已极,阳气复生,一日之中指夜半子时火候初起,一年之中应十一月。邵雍《恍惚吟》云:“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乍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即形象地表达了子时阴阳变化和生物场的转换。第二,临卦 ,四阴二阳;阳气渐进,指丑时进二阳火候,应十二月。第三,泰卦 ,三阴三阳;阴阳相承,寅时进三阳火候,应正月。第四大壮卦 ,二阴四阳;阳气虽盛,犹含阴气。卯时进四阳符候,应二月。第五,夬卦 ,一阴五阳;盛阳之际,尚余些微阴气,辰时进五阳火候,应三月。第六,乾卦 ,纯阳;巳时进六阳火候,应四月。第七, 姤卦 ,五阳一阴;阳极生阴,以阴为主,午时退阴符候,应五月。第八,遁卦 ,四阳二阴;阴气渐盛,阳气渐衰,未时退二阴符候,应六月。第九,否卦 ,三阳三阴;阴阳二气,不相交通,申时迟三阴符候,应七月。第十,观卦 ,二阳四阴;阴气已盛,酉时退四阴符候。第十一,剥卦 ,一阳五阴;阴盛阳衰,纯阴将至,戌时退五阴符候,应九月。第十二,坤卦 ,六爻纯阴,亥时退六阴候,应十月。姤卦以前为阳火之候,姤卦之后为阴符之候。阳火主进,阴符主退,阴阳消息,循环不已。

大河车
三河车(大河车、小河车、紫河车)之一。指元气沿子午任督脉运转。其路径由尾闾上升,经夹脊、玉枕至泥丸宫,然后下降鹊桥、重楼、黄庭,纳入丹田。《钟吕传道集·论河车》:“肘后飞金晶,还晶入泥丸,抽铅添汞,而成大药者,大河车也。”又曰:“及夫肘后金晶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内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则大河车固当行矣。”《西山群仙会真记》:“自尾闾穴起,从下关过中关,中关过上关;自上田至中田,中田至下田而曰大河车也。”

小河车
指元气在体内五脏问循环。《钟吕传道集·论河车》:“五行循环,周而复始。默契颠倒之术,以龙虎相交而变黄芽者,小河车也。”《西山群仙会真记》:“自肾炁传肝炁,肝炁传心炁,心炁传肺炁,肺炁传肾炁,而曰小河车也。”

大周天
为炼气化神阶段所行人定功夫。即七日炼得大药以后,便进入十月守关,行大周天火候,使炁化为神,神炁二化为一,元神纯阳出景。大周天与小周天的区别在于,小周天是有为阶段,大周天是无为阶段;小周天采外药运河车入下丹田,经上鼎泥九到下炉丹田而封存,大周天以黄庭中丹田为鼎,下丹田为炉;小周天讲活子时,大周天讲正子时;小周天用后天八封图式,大周天用先天八封图式;小周天循任督二脉运行,大周天只守小鼎炉氤氲二田之间,故大周天又称“十月养胎”,实为人定炼性功夫。元陈致虚《规中指南》说:“夫坎离交媾,亦谓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内见之”;“夫乾坤交媾,亦谓之大周天,在坎离交媾之后见之。”《悟真篇》:“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实乃指“十月胎圆入圣基”。明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说:“天固一也,而所用之工,有小大之异也:小者有间,大周则无间矣。小者有时,大周则无时矣。小者有数,大周别无数矣。”又说:“大周天之火,不计又象,固非有作,温温相续,又非顽无,初似不著有无,终则全归大定。”

小周天
修炼中精化为炁的炼药功夫。丹功载药循任、督二脉河车之路环行,如日月环行之周天有三百六十,天体黄道有三百六十度。《性命圭旨》:“天之行也,曰一周天,何其健欤?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错行,其殆天运之自然,是亦吾身一天地也。始而有意,终于无意。”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说:“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也。”小周天功夫能调节任、督二脉的阴阳气血平衡。为炼精化炁阶段之功夫。元陈虚白《规中指南》:“夫坎离交媾,亦谓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内见之。”此一功夫为“有为”之功,主要包括采、封、炼、止四个过程。“采”即采药,静坐中发生微动之元精,使其升华合神炁之真意。讲究识清浊,明老嫩,分金水,计斤两。采药须灵活运用,用活子时,应玄妙机。“封”即封固,采药后将所得精气送入下田储存,使不走漏,以伏神炁之真意。讲究过中鼎,存下炉,送土釜,牢封固。封又分“初封”和“再封”,目的在于积累药物,因为药不足不可烹炼。“炼”即炼药,又称行小周天。积药已足,即用河车方法烹炼。其步骤包括(1)升降运转三百息,三百候。(2)大鼎炉升降( 炼外药),鼎炉即真炁运行及停留之重点。(3)小鼎炉烹炼(内药自生后与外药储积会合而大药渐凝)。(4)内药炉中生,不采自生,与外药会合凝结,用黄庭丹田之间,氤氲上下,七日间化成大药。须用逆呼吸法。“止”即河车运转三百六十候而停止,以阳光三现为验,应防止“四现”,否则将走火倾危。小周天约需一百日方能炼就,故又称“百日关”。如元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所言:“自片饷结胎之后,百日而功灵”。明伍守阳也说:“夫小周天云者,积之不过百日,则精不漏而返炁矣。”

七门,指人身修炼的七个门户。一为天门,在泥丸;二为地门,在尾闾;三为中门,在尾脊;四为前门,在明堂;五为后门,在玉枕;六为楼门,在重楼 (咽喉);七为房门在绛宫。这是人体修炼的重要关窍,直系五脏六腑。《黄庭经•中部经》曰:“选与还丹与黄泉,象龟引气至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说此七门。
七窍,指人的两眼孔、两鼻孔、口、两耳孔。庄子云:“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南岳魏夫人曰:“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五代务成子注曰:“耳听五音,目观玄黄,鼻受精气,口啖五味,不知老也。”
七元,指人体七窍之元气、真神。南岳魏夫人曰:“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子之元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唐梁丘子注曰:“七元之君负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七元,七窍之元气也。……或谓七星及七窍之真神。”
七返,指修炼精炁神的七个过程。具体过程为:常爱惜精炁,握固闭口,吞气吞液,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为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
七功,指内丹修炼的七段功夫。第一,救益补护之功。第二,流戊就己之功。第三,添油接命之功。第五,火炽既济之功。第六,胎成沐浴之功。第七,温养乳哺之功。此功完成,即表示生道合一。
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唐梁丘子认为其为四时之灵气和上中下三丹田之妙气化成,流行于两眉间,灌溉于五脏,生成精化而养人体灵根。
七禁,指内丹修炼时必须恪守的七条规戒。第一,禁口。即口不骂詈作秽言,以此咒法可以通灵。第二,禁目。即目不观秽污,以此眼睛可以自到真灵。第三,禁耳。即耳不听淫声,以此耳朵能听八方。第四,禁手。即手不亲秽物,以此掐诀可通神。第五,禁足,即脚不踩污秽之物,以此踏罡步斗,可得飞升。第六,禁意。即思想纯洁,以此可感召神灵。第七,禁思欲。即心中不起杂念,以此可存思得神明。
七魄,指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七种残害人身的怪物。它们“残害生人”“乐人之死”“欲人之败”,所以修炼之人要“制而厉之,陈而变之,御而正之,摄而威之”。
七冲门,指人体的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七个重要部位。飞门为唇,户门为齿,吸门为会厌,贲门为胃 (上口),幽门为太仓(胃)下口,阑门为大小肠会,魄门为下极。
七宝林,指整个人身。《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曰:“人之一身,三元四象具足,故谓之七宝林。”
七返九还,也称七返九转。道教修炼认为,天地有五行,人体有五脏,如此相配,水为肾,火为心,木为肝,金为肺,土为脾。与五行生成之数相配, (即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 )肾得一与六,心得二与七,肝得三与八,肺得四与九,脾得五与十。此中七与九是两个成数,也是两个阳数,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炼之士,采炼的就是这个阳炁,以此点化全身阴气,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为心为火,心火下降,七返于中元而入下丹田,结成大丹,称“七返还丹”。肺九为金,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为元阳之炁,运此阳炁遍布全身,使阴息阳长,称“九转还丹”。二者相合,总谓“七返九还”。这是用大衍易数来比喻内丹之道。李道纯《全真集玄秘要》曰:“阴阳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数也。五行运化,机缄不已,四时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脏生而五行具矣。天一生水,精藏于肾也。地二生火,神藏于心也。天三生木,魂藏于肝也。地四生金,魄藏于肺也。天五生土,意藏于脾也。五行运动而四端发矣,达是理者则能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七成九败,指七种通向修炼成功的行为和导致修炼失败的九种行为。成者为宿有缘份、得遇真师、便行实心、作真法、积大行、信忠不退、不逢诸魔七种。败者为不信不忠、有业魔障、劳己苦行、意狂心乱、不遇至人、不逢真理、得法不行、不持明德、不辩邪正九种。
七日采工,指火候已成,大药将生,把握此机,采炼大药之时。《伍真人丹道九篇》曰:“阳光三现之时,纯阳真气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出耳,必用七日采工,始见鼎中火珠成象,癨内动内生,不复外驰。”
七昧之术,指使五官、手足、意念清静的修炼方法。七昧,指目昧、耳昧、口昧、鼻昧、手昧、足昧、心昧。目昧不明、耳昧不聪、口昧不爽、鼻昧不通、手昧不固、足昧不正、心昧不真。目不昧则明、耳不昧则聪、口不昧则爽、鼻不昧则通、手不昧则固、足不昧则正、心不昧则真。“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则一身不治,近于死也。”
八素,指围绕大脑中心泥丸之神的四正四隅之神。
八柱,指涵养精气,固守关窍,开通门户之说。《太上灵宝中黄八柱经》解释“八柱”时说:“虚四谷谓之五明之柱,塞二兑谓之二极,开二洞谓之辅栋,以元气为基,以精神为覆,祷而后居焉,以安吾之性,以全吾之道。道者,大而无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适所安,正所正,而宾主之道矣。宾犹铅汞也,主犹心肾也。心肾正,铅汞正,而后可以安金鼎,为在烹也。故善学者,以身为安宅,以见闻觉知为风雨,立八柱安坦墉,而风雨之患消矣。”
人魔,指修炼时出现的一些虚幻境象。主要表现为言语暄哗,秽臭腥膻,鸡犬孕妇、师僧尼俗冲突坛场,惑乱法身,存思不正,咒诀不灵。多在居山、入室,书符步咒,掐诀行持之时出现。所以修炼者应“以混合百神印安于坛中,书‘束缚魔灵'四字,以印印之,焚于香火上,掐左右子亥二诀,持念魔王三品之章,其魔自退”。
入定,指澄心定意,摒除杂念。白居易诗曰:“中霄入定跏呋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入静,指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澄神定意,除欲除意。胡三省释曰:“入静者,静处一室,摒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冀以接天神。”道教认为,修炼者必须通过入静,淘炼神气,延年益寿。并规定: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
入魔,指修炼者在入静过程被种种虚幻的景象所吸引,信以为真,执著追求,导致神经错乱,成为精神病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炼己筑基时思想不纯,没有完全进入入静状态,潜意识的东西会在大脑中幻化成自己所期望到的,从而导致神智错乱。道教认为这些虚幻的东西是魔,归纳为十类: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或者天魔、地魔、人魔、鬼魔、神魔、阳魔、阴魔、病魔、妖魔、境魔。除去这些魔的最好方法是;置之不信、不理、不怪、不惊、不喜、不怕,见如不见,心稳不乱,魔自然灭。
儿产母,指用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神。道教内丹认为后天的肾水为水、识神为火,先天的元精为金、元神为木。从五行相生来讲,金生水,木生火,金木为水火之母。那么先天元精元神即为后天肾水识神之母,从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精,即为儿产母。
九二见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出离离隐的阶段,道教内丹以此表示体内阳气充沛。魏伯阳曰:“阳以立三,阴以八通,故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这源于《周易》的乾卦,最下倒数第二阳爻叫做九二。俞琰注《周参契》曰:“夫修丹火候与月之消长无异。月三日哉生明,盖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至晚呕轮吐萌于西南昴毕之上,其象如震,以乾卦言,则应乾之初九,比喻吾身阳火起绪之初也;月初八上弦,其光半明,其象如兑,以乾卦言,则应乾之九二,比喻吾身阳火用功之半也。”
九转还丹,指修炼内丹所须旋转的次数。这里的九是一个虚数,不是指九次,而是指阳之极,代表人身之阳炁,即以此之炁驱逐人身之阴质,炼就纯阳之体。这是用《周易》的乾卦来作比喻的,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为金,九为金之成数 (生四生金,天九成之 ),所以称九转,才能炼成大丹。人通过修炼,将此阳炁炼回归身,拥有乾健之躯,故称九转还丹。
九三夕惕,本指事物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阳炁俱足,运炼火候已备。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三爻为九三,卦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魏伯阳曰:“三五成德,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就是这一时候,要防危虑隐,自强勉力,不要懈怠。
九五飞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显达通畅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金丹凝结之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五爻为九五,卦曰:“九五,飞龙在天,利于大人。”魏伯阳说:“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此时退阴符功已达一半。
九四或妖,本指事物尽管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不急于进取,道教内丹表示体内精炁神融合,当退阴符、运温养沐浴之功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四爻为九四,卦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魏伯阳说:“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九年面壁,指炼神还虚,九转金丹的功夫。然并非需要九年,这里的九是九还之义;面壁并不是面对墙壁而坐之义,而是凝神定志。见《修真辨难》。
九转炼形,女丹术语。指运用导引行炁之法,修炼女子形体。具体方法为:坐时,用神机运动。等口中液满,微漱数遍,待其清澄。然后用鼻引清炁,随同玉液,汨然回下重楼,入于心舍,下降黄房,至关元血海而止。略凝一凝,从血海运至尾闾,升上夹脊,透顶门,迳入泥丸。仍从泥丸复行下降,至两乳间而止。停聚良久,使津化为炁,是为转。如是者三转既毕,方用两手运两乳,回转三十六转毕。以两手捧至中间,轻轻运至血海而止。仍又依前运炼一番,共得九转炼形。见《女丹十则•二则》。
丁公,指运炼火候。张伯端说:“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终欢情。”见张伯端《悟真篇》。宋夏宗禹注曰:“丁公者,火候也。”见夏宗禹《悟真篇注》。
刀圭,本指古代度量药物的单位,道教内丹用来表示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是脾,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为圭。水火二炁聚此后便会产生先天之炁,其量虽小,但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点化全身阴质,使人脱胎换骨。《金药秘诀》即说:“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三彭,也叫“三尸”“三虫”,指在人体内作祟,影响人修炼的三种神。
三车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使者车、雷车、破车,比喻内丹修炼中的三个不同验证。道教认为凡聚火心行意使,以攻疾病,叫做使者车;凡既济自上而下,阴阳正合,水火共处,静中闻雷霆之声,叫做雷车;以心为境役性,以情牵感物,而散于真阳之气,自内而外,不知休息,久而气弱体虚,以成衰老,或而八邪五疫,返以般入,真气元阳难以抵挡,既老且病而死,叫做破车。二指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比喻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道教认为修炼之士,闻悉大道,得遇明师,通晓天地升降之理,日月往来之数,以此匹配阴阳,聚散水火,进而采药进火,添汞抽铅,即过小河车关;等肘后金精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入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即过大河车关;以关过后便要炼形、炼气、炼神,终而合道,出凡入圣,即为过紫河车关。三指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内炼火候的三个阶段。运气从尾闾穴到夹脊穴,须细步慢行,如羊驾车之轻柔,故叫羊车;从夹脊穴到玉枕穴,须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故叫鹿车;从玉枕穴到泥丸宫,必须用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勇猛,故叫牛车。
三寸有二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三寸气”,是人的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即此。二指三丹田。南岳魏夫人说:“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唐梁丘子注曰:“三丹田上中下三处,名异室。每室方圆一寸,故去三寸。”
三返,指收视返听,精、炁、神合炼的状态。《黄帝阴符经》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百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元王道渊注曰:“三返有二说:外三返乃眼、耳、口,内三返乃精、炁、神也。”
三观,指观心、观形、观物的三种修持方法。《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说的这种存观功夫。
三要,指内丹修炼的三大要点。分为外三要眼、耳、口和内三要精、炁、神。道教认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夫惟三要,有内三要,有外三要。内之三要者,精炁神也。外之三要者,眼耳口也。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逐于外而失于内,心为形役,是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也”。
三关,一指人身被后的三处关窍,也叫后三关。修炼到大周天开通之时,首先就是要冲三关。二指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三指乳溪、脐内、子宫三处,是女丹修炼的三个重要部位。乳溪为女子丹田,脐内即为女子下丹田,子宫即女子血海。《女功正法》:“功始上关乳溪,继在中关脐内,终归下元子宫。”
三定,指静心止念的三个阶段。道教认为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
三田,也叫三宝,指上中下三丹田。《道机经》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南岳魏夫人曰:“玄泉幽关高巍,三田之中精炁微。”唐梁丘子注:“人有三宝三丹田,中炁左青、右黄、上白、下黄也。”
三迁,指精炁神在上中下三丹田中修炼搬迁。道教认为从下丹口炼精完备,就要迁到中丹口炼气,炼气完备,就要迁到上丹口炼神,炼神完备,就要迁到天门关修炼还虚超脱。《天仙正理直论》曰:“丹田有三,气在中丹,神在上丹,精在下丹。自下田迁至中田,中田迁至上田,上田迁出天门,是为三迁功成。”
三炼,指炼养人体精、炁、神。所谓精指元精,炼元精则是“抽坎中之元阳”,使“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所谓炁指元炁,炼元炁则是“补离中之元阴”,使“元炁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所谓神指元神,炼元神则是“坎离合体而复乾”,使“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由此,“内外兼修,成仙必矣”。
三慧,指修心炼心的三种方法。一为巧积方便,善灭外尘;二为断诸行漏,不出他境;三为寻求实相,直至道场。
三着,指着意、着想、执着,为内丹修炼中的三种错误的行为。在修炼过程中,有时要用意念去守某一个部位,所以要求勿望勿助,似守非守,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强调用意与死守或追求某种现象,若此即为三着。
三鼎有男女之分,男指上、中、下三丹田,女指乳溪、脐内、子宫。《女功正法》:“男以上田、中田、下田为鼎,女以子宫、脐内、乳溪为鼎。”
三不起,也叫三不起身。指内丹修炼状态中三条不起身的规矩:一为打坐不起;二为诵经不起;三为赴斋不起。此是为了达到安心修炼和凝神专一的目的,所以见此情况就不必打扰。 三宝
指内炼的三个要素。魏伯阳《参同契》:“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通。”张三丰《道言浅近说》:“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薰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混然子《还真集》上:“人身三宝:神、气、精。先天三宝为三体自然之道,即元精、元气、元神;后天三宝为三用有为之道,即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夫人自有三宝者,皆从天地中来,居先天而生,妙体混成;在后天而化,因质感合。非先天不能坐生后天,非后天不能成先天。此二者之理,一体而分化,不可失后损先也。是故以元精炼交感精;以元气炼呼吸气;以元神炼思虑神。三物混成,与道合真。自然元精因而交感之精不漏;元气住而呼吸之气不出;元神全而思虑之神不起。修仙之法无它,全此三者而已矣。祖师所谓精全不思欲,气全不思食,神全不思睡。”《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道、经、师者,为外三宝也。内三宝者,精、炁、神也。”王常月《龙门心法》:“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

三变
丹家人体生成论的三阶段。伍守阳《天仙正理·道原浅说篇》:“禀此阴阳二炁顺行,随其自然之变化,则生人;逆而返还,修自然之理,则成仙、成佛。是以有三次变化,而人道全。”注:“人道者,生身成人之道也。一次变化,是父母初交,二炁合为一炁,而成胎也。二次变化者,是胎完十月”,有炁为命,有神为性,而将产也。三次变化者,是产后长大成人,精炁盛极,十六岁时也。谓之‘三变’。”又:“顺行人道之三变者,言一变之关,自元炁而合为一炁也。父母二炁初合一于胞中,只是先天一炁,不名神炁。及长似形,微有炁,似呼吸,而未成呼吸,正神炁将判未判之时。及已成呼吸、而随母呼吸,则神、炁己判,而未圆满之时。但已判为二,即是后天。斯时也,始欲立心立肾。而欲立性立命矣。神已固,藏之于心‘炁已固,藏之于脐,及至手足举动翻身,而口亦有啼声者,十月足矣。则神炁在胎中已全。此二变之关,言一分为二也。出胎时,先天之炁仍在脐,后天之气在口鼻,而口鼻呼吸,亦与脐相连贯。先天之炁仍在心,发而驰逐,为情欲。由是炁、神虽二,总同心之动静为循环。年至十六岁,神识全矣,精炁盛矣。到此则三变之关在焉。或有时而炁透阳关,则情欲之神,亦到阳关。神炁相合,则顺行为生人之本。此炁化精时也。谓之三变者如此。”

三车
丹家三种运药方式。尹真人《性命圭旨》:“金满三车夺圣机,冲开九窍过曹溪。”李涵虚《三车秘旨》:“三车者,三件河车也。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此三车者,皆以真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运精功夫,所以抽坎铅、制离汞,炼己性也。运先天精气,丹家名汞迎铅入,情来归性,七返九还之事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八:“三河车:采药进火,添汞抽铅,曰小河车。大药渐成,上补下炼,曰大河车。还丹炼形,合道入仙,曰紫河车。道家三车:聚火而心行气,使以治疾病,曰使者车。阴阳合,水火同,静中闻雷霆之声,曰雷车。心为境役,感物气散,以成衰老且病,曰破车。医家三车:牛车,自尾闾运气,上升泥丸、绛宫者。鹿车,小肠、膀胱运小水者。羊车,大肠运火数。”三车之说,起于释门用语。《妙法莲华经》卷三《譬喻品》:“长者告诸子言: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用以比喻菩萨、缘觉、声闻等大、中、小三乘。近人王休,则指三车为用火时之三阶段。《悟真篇丹法要旨》:“丹法在讲运火采药时,用火候有三个阶段:即羊车、鹿车、牛车。由尾闾关至夹脊关,细步慎行,如羊驾车之轻柔;由夹脊关至玉枕关,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由玉枕至泥丸,因玉枕关极细极微,必需用大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奋猛。此种比喻,必须有药时才用。所谓:载金三车,宜上昆仑。”《道枢》则以牛、羊、鹿共为一车,另加河车、火车以足数。《百问篇》:“纯阳子曰:‘三车何谓钦?’正阴子曰:‘前后微胁者,大牛车也,羊、鹿车也。胃脘者,河车也。天河也,水府真一之气,从天内来,通于口鼻,故曰河车者也。脐之下者,火车也。’”

三丹
指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修真辨难参证》:“下丹者,炼精化气;中丹者,炼气化神;上丹者,炼神还虚。三丹之名,就层次而言、到的还虚地步,精气神混而为一气,是为金液大还丹也。”马珏《丹阳真人直言》:“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圆备此名九转大功、亦名三千功满”。

三道
即黑道、赤道、黄道,为人体内修的三条重要通道。《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盖按人身有三道,曰黑、曰赤、曰黄。黄道,循肾前脐后中缝直升,是由脊前心后中缝直透泥丸者:赤道,则由绛逆循,会黑附黄,顺升抵镇,复又会黑附黄而归降;黑道,由海会赤,附黄逆循,穿间而透枕,复由镇位,会赤附黄,循额抵池,顺下绛宫,复归于海。三道蹊径如此,而其得名之由,世鲜知之,其实身心意三宝是也。心属乾,乾之本位在离,其色赤,故名赤道,实即我身任脉也。任性炎上,学必使之下降。身属坤,坤之本位在坎,其色黑,故曰黑道,实即我身督脉也。督性润下,学必使之上升,此之谓颠倒阴阳,盖以督阳而任阴也。曰督曰任者,义取乾健坤顺焉尔。意属土,其色黄,故曰黄道。成说则如此,个中玄义,亦难尽说,即如经以赤黑曰人道,而以黄曰仙道。”

三岛
原指海上仙人居住的三岛,丹家借指人身之三岛。《钟吕传道集·论水火》:“凡身中以水言者,四海、五湖、九江、三岛……。”又说:“项曰上岛,心曰中岛,肾曰下岛。”

三定
一曰心欲其定。定其心使寂然安静,无思无虑,妄想不起,一念不生。不依一法,而心常定,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及得真定、便至心光普发,一灵不昧,是为真心。二曰气欲其定。气定息住,先天气与后天气打成一片,而得“真胎息”。此属命功,修之可延年益寿。三曰神欲其定。神定气闲,神住气注,乃炼功最要紧的工夫。《定神经》:“分息不定不结丹,分神不定不成仙。”即以定神为长寿之要点。或曰安定、灭定、泰定。《三论元旨》:“夫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

三法
①指自在法、权度法攻磨法三种修道方法。刘一明《修真辨难》:“大道作为之法。有上、中、下三法,在人量力而行之。上等法乃自在法,中等法乃权度法,下等法乃攻磨法。自在法者,顿悟圆通,一了百当,净保保,赤洒洒,圆陀陀,光灼灼,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明镜止水,无物不照,无物能瞒,从容中道,安而行之,天人合法也。权度法者,后天中返先天,顺道中行逆道,以真化假,借假全真,随机应变,因事制宜。利而行之,内外相济也。攻磨法者,秉性鲁钝,识见不大,必须心地下功,全抛世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千磨百炼,择善固执,苦人之所不能苦,受人之所不能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从一切艰难苦恼处,狠力作造,忽的露出本来面目,从此再下实落工夫。与上、中之法,同一揆辙,此勉强而行之。以己求人也。”
②指保精、引气、服饵三种修仙法。《云笈七籤》卷三三《行气》:“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气、服饵。凡此三事,亦阶浅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术,列叙百数;服饵之方,略有千种。皆以勤劳不强为务。故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兽,可以止疮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饥渴,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者,不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三返
谓收视返听,三宝合炼的状态。《黄帝阴符经》元王道渊注:“其三返有二说:外三返乃眼耳口,内三返乃精气神也。二六时中,外则回眼光,凝耳韵,缄口气,昼夜返顾于中,不可须臾间隔;内则混成三宝,不可磋过天机,当铅见癸生之时,便当悬黍珠于空玄之中,握固不动,飞神沉下海底,炼精化气,迫逐度上南宫,补离作乾;继此已往,炼气化神,直下黄庭而止,巽门双开,大火煅炼。片饷之间,炼神还虚,虚空朗朗,复其性初,此乃性命双修之道。”

三光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四“三光紫盖”注:“天上三光:日、月、星。人之三光:两目与心。日月失度,星辰留伏,天地灾变。目有所惑,心有所感,身体倾危。”

三观
指通过观心、观形、观物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李道纯注:“绝欲之要,必先忘物我。忘物我者,内忘其心,外忘其形,远忘其物。三者既忘,复全天理。是名大,即良止之义也。”白云翁曰:“内观欲心,而无欲心;外观色心,而无色心;远观外物,而无外物。如此三无尽,可谓得其道矣。”

三还
《道枢·华阳篇》:”肾中生气,以气还肾,其名曰小还丹。心中生神,以神还心,其名曰中还丹。脑中生髓,以髓还脑,其名曰大还丹。龙虎交者,小还也。内观者,中还也。肘后者,大还也。”

三火
即民火、臣火、君火。合称三阳。《道枢·众妙篇》:“至游子曰:‘吾常闻三火之说,民火者,外肾也。日落之际,收民火二十七次,聚水三十六,作一口咽,至丹田中,微着力搐外肾一次,兹乃水自上而下,外肾民火自外而入,水火相溉也。臣火者,内肾也。当行煮海于戌亥之交,先以左手兜外肾,右手搓脐下,引起臣火煮丹田,使阴消而阳长。左右两手,各行八十一为一通。君火者,心也。亥后静坐,以心意绕丹田,先左后右,各旋转八十一匝,或三百六十匝,乃心之君火下降,与内肾臣火、民火相合,三火聚而结丹,谓之周天火候。”《西山群仙会真记》卷四《真水火》:“三火者:膀胱民火,肾为氏火,心为君火。”又《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三阳者,三火也:以精为民火,以气为臣火,以心为君火

三老
①指泥丸之真阳:《黄庭内景经》:“注念三老子轻翔:”李涵虚注:“三老者,泥丸之真阳,玉帝之宾老.名三素老君。一名罕张翁。《大洞经》曰‘真阳帝宾老”。又曰:‘三老素罕张’。又曰:‘三素生泥丸’。又曰:‘老君罕张上’是也。注念三老者,寄意于泥丸。”
②指腑脏诸神。同书“三老同坐各有朋”李涵虚注:“三老同坐,又云各有朋者盖炼精之先,必合胃、脘二神,与中间黄宁,同消水谷,乃能化食成精,而助延年之本。《大洞经》云:‘内有黄宁童,左有坚玉君,右有帝昌皇’是也。黄宁即脾神,坚玉居左,主管胃气,帝昌居右、分散胃气。此三老同坐也。炼精之时,必合保肝通肺之神,与黄宁同事。乃能化精成炁。仙经云:‘命门合精延,守我身黄宁,左携元素君,右携朱郁灵’是也。修行之士,必取命门真气,和合肾精,以延其年。总要在黄庭宫内,守我脾神。左友保脾之元素,右交通肺之朱郁,同心合意为之,此三老同坐也。至于炼炁之时,必以黄老元君,内转金母为木母,外转木公为金公,然后婴来配姹,以金合木,结而成胎。此亦三老同坐也。三老者,同心三人也。三关三炼,各有同心,故云各有朋也。”

修真图
 
(原图n大)
内景图

道家修炼学术语

[一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一阳]
     即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一阳来复。王重阳《五篇灵文》曰:“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黄芽]
     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士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头等,均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黍米]
      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可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半黍]
     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丹头]
     丹头,在外丹而言,是指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活子时]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因此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一部之神]
     中华道家认为,人身各个关节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统领全身所有众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之内,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为九宫。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圆一寸之处,乃为泥九之神所居之处,此即人身众神之总管。修炼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寿遗龄。《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此处。

[一斤]
     一斤,又称二八。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为384株,乃为易象封爻之数(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数。所谓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丹道在人身阴阳二杰之配合,犹如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小,故此必须各有半斤之数,才能共合一斤,补足人身本来元炁之数。否则便有伤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为喻。一说二八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为元炁,水半斤为元精,比喻在有质无质之间,即丹书所谓“神水”。

[神水]
     神水,又叫做“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浊质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二候]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五篇灵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二候采牟尼”。

[三彭]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三关,即尾间、夹脊、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斩三尸]
     “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三尸。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
     三寸,又曰“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
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显象,玄珠显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
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五芽] 
    五芽,又称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五炁通人身五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 
    丹,分为内丹和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烧炼,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质炼丹,以为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圣胎、道胎、婴儿等。

[还丹] 
    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庄子》所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乌肝]
    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兔髓] 
    兔髓,在修炼之中,指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

[金乌玉兔] 
    金乌,代表太阳,在封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五等仙] 
    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纯阳之体,因而只出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但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有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做到出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人仙也;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六时] 
    六时,又名为“六候”。道家修炼,将人身任督之周天分布为十二地支,后面督脉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于十二时辰,故此前后各称为六时,而又各分为六候。后面六时,谓之进阳火,属阳用九。后面六时,谓之退阴符,属阴用六。用以说明人身一炁升降之变化,及其火候抽添之运用。

[七门] 
    七门,即是天门泥丸、地门尾间、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绎宫等七处门户,乃为修炼之重要关窍,五脏六腑皆系于此。《黄庭经》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指此七门。

[八素] 
    按照道家《黄庭经》的说法,大脑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围有八个,即四正四隅之神,围绕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总称为“八素”。

[七返九转] 
    七返九转,又称七返九还,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专有名词,是用易数来比喻内修之道。按照易学《河图》的说法,五行生成之数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为生数,共计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为成数,共计三十之数。二十五生数与三十成数相加,共计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数,三阴而二阳;地六成水,自肾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数,三阴而二阳。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为肾,而肾得一与六;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五脏之中,每脏各有阴阳之分。其中成数之最大者,乃为七与九两个阳数,因为天九为一成数,天七为一成数。而此阳数,即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真之土,始则交媾龙虎,而采取身中之阳炁,以点化全身阴质,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之数,乃属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于中元而入于下田,结就大丹,乃曰“七返还丹”。而又以九为肺之数,肺属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数乃喻元阳之炁,以此阳炁周流全身,使阴消而阳长,谓之“九转还丹”。

[九转还丹] 
    九为阳数之极,代表人身阳炁,是说以阳炁点化全身阴质,修成纯阳之体。又称为乾健之躯,乃借《周易》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属金,九又为金之成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称九转,才能炼就大丹,并不是说一定要转九次。而此阳炁,正是人身日渐损失之物,经过修炼回归吾身,故曰九转还丹。

[丹田] 
    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体的前面,又称为前三田。一般只指下丹田,乃为道家结丹之地。如同种子播种于田地,自然生根、长叶、成苗、开花,结为成熟果实。道家内丹,亦同此理,故此名为丹田。

[下丹田] 
    下丹田,又名下田、炁海、炁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宫、北海、蓬壶、造化炉等。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此处所言脐下,乃为流行的一种误传,因为脐下还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对。其实是平躺着的脐下,即脐内,方才正确),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
[中丹田]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黄庭、中黄、规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与脐门相对,相距三寸六分。乃为虚空一穴,方圆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秃。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
[上丹田] 
    上丹田,又称泥丸、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须弥山等。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  [绛宫] 
    绛宫,又称赤帝宫。绛宫属于心的部位,乃为心下一窍。心肾二炁相通,即由此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黄房]     黄房,又称土釜。在心之下脐之上,处于二者之中间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为土,土色为黄,故称黄房。  [中宫]     中宫,在心窝之下,肚脐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时下丹田亦称为中官,因其居于人体之中。  [坤宫]     坤为土,其色为黄,又称黄庭宫,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阳《五篇灵文》:“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空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脑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炁之宫,故曰坤官。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  [三关]     三关,指人身背后的三处关窍,又称后三关。丹道周天开通之时,首先需要冲开三关。又一说以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亦曰三关。  [尾闾]     尾闾,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处于谷道之上方,是督脉起始之第一关。  [夹脊]     夹脊,又名双关、辘轳关,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节之下,与内肾相对。针灸上名为脊中穴。一说与中丹田相对。一说为两肘尖相对连线与脊椎相交处。  [玉枕]     玉枕,为后三关之一。位于玉枕穴之下,在脑后枕骨之处,即脑后高骨枕头的地方,前面约与上鹊桥相对。  [黄庭]     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丹田所在之地)。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药]     中华道家修炼学,以精、炁、神三宝,作为上品药物,故此三宝均可称之为药。但是在不同的修炼阶次,药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炼精化炁阶段,则以先天元精之发生称之为药。在炁杰化神阶段,则以先天一炁之来临称之为药。在炼神还虚阶段,则以不神之神之虚无称之为药。  [小药]     丹道在炼精化炁的阶段,须待静极生动,活子时到来,阳生药产,先天元精发生,称为小药。这时一般运用小周天的功夫,采此小药。小药又称为外药,必须生而后采。  [大药]     “大药”的意思,是在采小药的功夫完成之后,阳关止闭,这时等到“六候”到来之景,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大药又称内药,必须采而后生。采过大药,即可点化全身阴质,成为纯阳之体,故此大药又称大丹。  [六候]     六候,即大药产生之时的六种征兆。乃为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此时的景象,又称为正子时。  [性命双修]     中华道家修炼学,性命二字的含义甚广。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归于性;而法、息、杰、精、形、功等,均可归于命。总的说来,凡是属于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称为性;凡是属于肉体方面的,都称为命。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二者,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中华道家修炼不死之道,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即是说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这里是指性命本体而言。如果是在修炼功夫而论,性命双修的含义,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分离,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吕纯阳真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并且中华道家一贯反对忽视肉体方面的修炼,张紫阳真人云:“饶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慧剑]
     在修炼学而言,慧剑比喻二目。《阴符经》云:“机在目。”丹经日:“一团真意在双眸。”心藏神,发于二目。故此二目乃为神意之所发,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饰,在大襟道袍的右侧,有两根剑形飘带,亦叫做慧剑。
 [刀圭] 
    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 《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于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中 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调息凝神] 
    调息凝神,属于中华道家修炼的人手功夫。调息为命功,凝神为性功,二者不可分离,故为性命双修之人手功夫。张三丰真人论之颇详,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又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调息。”又曰“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为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时,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炼之中,对于身体内景的变化,保持自然的口诀。张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丹经又云:“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意思是说,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象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鼎器] 
    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下丹田)。  [铅汞] 
    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物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情欲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无根树] 
    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三丰祖师撰有《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曲江]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吕祖《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两弦] 
    两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脉。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以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三宝] 
    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精炁神] 
    中华道家修炼,将“精炁神”称为人身三宝。《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精炁神为人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称为元精、元炁和元神,后天三宝即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修炼所用,为先天三宝;常人所用,为后天三宝。后天三宝,乃由先天三宝变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精]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种。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实指先天一炁。后天之精,又称浊精,乃为交媾之精。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先天之炁异名颇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婴儿、老郎、铅、黑铅、丹母、玉蕊、虎弦炁、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华、龟精、黄芽、月中兔、潭底日红、白郎君、白头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神]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两种。先天之神,又称元神,乃属不神之神。后天之神,又称识神,是为思虑之神。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甚多,有离、木炁、日光、日魂、金乌、乌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龙、真火、流珠、红铅、朱砂、交梨、玉芝、水银、日中乌、龙弦杰、赤风髓、砂里汞、离之炁、山头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儿、乌肝八两、二八姹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炁]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元阳、清阳之炁、先天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心神] 
    心神,又称魂灵、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炼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后天意念,乃为先天不神之神,又称为真意。
[金乌玉兔] 
    金乌,指太阳。玉免,指月亮。在修炼学而言,太阳为离,离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词;月亮为坎,坎为水,水即肾、炁、精、命之代名词。  [婴儿姹女]    姹女为离,即属心神;婴儿即坎,即属肾炁。

[三华聚鼎]     三华指精、炁、神三宝之精华,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华聚于丹田,作为药物,可以成丹,称为三华聚鼎。

[三花聚顶]      又名三化聚顶。指经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之修丹过程,可以修成阳神,冲顶而出。《中和集》云:“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

[三昧真火]     人身心肾二炁,聚于丹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说。即心火、肾火和丹田之火,总称为三昧真火。一说为膀肮之火,《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君火,而曰上昧;肾为臣火,而曰中昧;膀肮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炁聚而为火,故而为炁,故日三昧真火。”

[三魂七魄]     道家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肝神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见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肝中有三神,名日爽灵、胎光、幽精也。夜卧及乎旦,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肺为脾子,为肾母。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平旦时,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脏。”又依“格书”之数:左三右七,左为东方属肝,右为西方属肺,故日三魂七魄。
 
[和合四象]     人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炁,以配五脏。肺系为金,肝杰为木,肾系为水,心杰为火,脾炁为土。金能生水,肾水为后天之精,因而以肺金代表先天元炁;木能生火,心火为后天之神,因而以肝木代表先天元神。丹道须将神炁二者,会合于中宫脾土之内,使神聚合一,凝结成丹。肺金、肝木、肾水、心火四者,称为四象。四者会聚于中宫脾土,谓之和合四象。

[五炁朝元]     五炁指五脏之杰,元指元海丹田。五炁朝元,即是将五脏之炁凝聚于丹田之中,以修内丹。

[玄关]     玄关,又称为玄牝、玄牝之门等。是中华道家修炼之中,最为玄妙的一大机关。丹书云:“道有三干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干六百门。”即是说知此玄关一窍,即可明白修炼之总机关。

[重楼] 
    重楼,指气管,古人认为有十二节,故此又称为十二重楼。
[先天]
     在丹道修炼而言,先天之说,有三种含义:其一即老子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前的一种状态,丹书又谓之:“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其二即指修炼至混沌无我状态,无形无象,杳冥恍惚之中,而生出的先天一炁,即老于所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 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三即指婴儿处于母腹之时的状态,那时不识不知,混混沌沌,空空洞洞,亦属先天。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如果人于先天境界,则合乎天道,而天亦不违,自然生机可操,大道可成。

[后天]    在丹道修炼而言,后天之说,乃与先天对待而言,亦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后,一切变为有形,不可永存之物,均称为后天。此就物质而言。其二是指每日思虑念想,人欲横流,老病死苦,生命无主,均属后天。此就精神而言。其三是指婴儿下生之后的状态,即渐生妄心,惊扰元神,着于外物,贪求不止,流浪生死,皆为后天。虽然后天之体,实不可取,但是后天状态,乃由先天变化而来,欲修先天无形大道,须借后天有形肉身。故此道家对于后天身体亦为关切,并不象佛家指斥为臭皮囊不屑一顾。因为须借后天以返还先天,借有形肉身以成就无形大道。所以中华道家修炼是一种超世的无上法门,贯通天地人我,总辖凡尘大道。

[后天呼吸] 
    人在受生之初,还是胎儿的时候,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 是也。这个呼吸,一般称为肺呼吸,在修炼家称为后天呼吸。
[先天呼吸] 
    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称为先天呼吸。下生之后,变成后天肺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中华道家修炼,可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状态,恢复先天呼吸,以反夺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
[胎息] 
    胎息,即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的先天呼吸。道家修炼可使后天返还先天,恢复先天生命状态。这时口鼻没有出入之息,而肚脐独有嘘吸之能,好象婴儿处于母腹之时,即为胎息。高层次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息息归根]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人在下生之前,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即脐呼吸,因此肚脐乃为生身受秃的根源所在。中华道家修炼,讲究养系,因为“一息不存,命非我有。”而要炼炁,就要寻着呼吸根源。所以道家讲究丹田呼吸,即脐呼吸,以便返本还初,掌握生命的自 主权,谓之息息归根。
 [真息] 
    一般人的呼吸,多数粗而短,而且吸气少而呼气多,此即凡息。 修炼之人,首先要调整呼吸,以便蓄养真炁,作为药物。故此调息之道,要求达到深、长、匀、细、微,此即真息。
[鹊桥] 
    鹊桥,原是神话之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传说牛郎、织女相隔于银河两岸,每逢七月七日之夜,群鹊衔接为桥,以帮助二人渡过银河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注:“《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才调集·三》唐李洞《赠庞炼师诗》:“若能携手随仙令,校饺银河渡鹊桥。”原在仙道借喻为升仙之意,至唐崔希范真人《入药镜》中言:“上鹊桥,下鹊桥。”即将此喻引入内丹,其实是比作阴阳相通之义。在丹道修炼之中,鹊桥分为上、下两道。上鹊桥的位置,在鼻窍之内,上腰之处,通向口中有二窍,又谓之鼻梁金桥. [阴跷] 
    阴跷,在针灸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后阴之间,又称海底。按照人身周天黄道所在的方位,此穴排在二十八宿虚日鼠、危月燕之地,因此又称为虚危穴,亦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采炁 之时以此为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异名甚多,有天根、死户、复命关、死生根、酆都鬼户等。

[任脉] 
    任脉为周身阴脉之总汇,前三田所属之地。起于会阴,上行于身前一路,至于唇下承浆穴而止。一云下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前弦。 
[督脉]     督脉为周身阳脉之总汇,后三关所属之地。起于尾间(会阴),至于上唇兑端穴而止。一云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后弦。
[漕溪]
     运行周天之时,由尾闾沿夹脊一路上行,乃是脊髓之路,名为漕溪,又曰黄河。修炼之时,此为阳炁上升之路。
[小周天大周天]
     小周天大周天,不出现于先古道书之中,乃是后世道书所用的名词,也不出现于外丹之中,而为内丹修炼所独用。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含义,也有许多不同的意思。有的以“坎离交”为小周天,“乾坤交”为大周天;有的以括子时到,采小药、运河车、后升前降为小周 天;而以正子时到,采大药、过大关、大丹成就为大周天等。现代气功亦有以意引气,打通任督二脉为小周天,打通奇经八脉为大周天,与道家修炼学所言层次不同。因为道家修炼书中所论大小周天,含义虽有不同,然而皆指身中内炁运行而言;而现代气功开通大小周天,是指所谓后天口鼻呼吸之气、或以意念引导之皮下气而言。此乃丹道与气功,所说小大周天的根本差别,二者之间,真有云泥之别。按照道家修炼学的正统学说,在天元丹法而论,以先天元炁发动之时,直透骨髓,打通任督为小周天,而以打通黄道为大周天。
[河车] 
    丹道修炼之中,采取药物,从任督二脉运送采炼此时局天运转,称为河车之路。又称漕溪,又称斗柄。
[火] 
    火,指心神。在修炼之中,有时运用守窍的功夫,即把心神集中于身体上某个部位;或者运用心神,配合与领导真炁的运行,这些都叫做用火。如果用火,则身体上相应的部位,因为有炁的作用,就会产生热、凉、麻、串、颤、抖等各种感觉,这些都是火力集中的表现。好象放大镜在阳光下会聚焦而产生热能一样,本来并不奇怪,道家修炼用来做性命功夫,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炼气功的人士看来,如果炼习用火的功夫,出现以上各种不同的感觉,便以为这是功能出现,甚至认为这就是所谓开天目、结大丹、出阳神、身外身等等,自以为了不起的功夫来了,如获至宝,喜不自胜,守住不放,拼命用功,日子一长,必然发生神经失控、气块结聚、生理失常等各种超常“功能”,这就是不善用火的弊端。不善用火,则丹道难成。
[文火] 
    文火,又称退火、温养、沐浴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极轻极微,呼吸亦使其若有若无。如同炉中之火,封固之后,仅存温温一点火焰,保持其生机不灭的状态。在修炼之中,是指烹炼之后,药已归炉,须以文火养之,以防伤丹。
[武火] 
    武火,又称进火、烹炼、进符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集中凝定,呼吸亦随之振作,以助火工。如同炼制外丹,须以火力猛攻,促使药物凝聚,以成其丹。在修炼之中,是指采药归炉之时,加火烹炼,追摄而回,以防散失。
[止火]
     止火有两层的含义:其一是指在用武火采药、猛烹急炼之后,必须及时停止猛火,而换以文火养之,使其封固,则既不伤丹,又无流失。其二是指在武火烹炼、文火封固之后,应当停止一切用火,而以完全无意识之大静功夫,返归于先天境界,才有出神入化的妙用。
[进阳火退阴符]
     进阳火退阴符,又称为进火退符、晨昏火候、火符、升降等。进阳火,是指运用武火的功夫,以采取和提炼药物。迟阴符,是指运用文火的功夫,以封固和闭存药物。进阳火和退阴符的功夫,在不同的丹道过程之中有多种运用。比如在小周天阶段,采取药物之时,由 尾间提上夹脊,上玉枕升泥九至上鹊桥,此督脉一路,须用武火,方能上升,谓之进阳火;再由上鹊桥下降,下十二重楼,由绛宫而归人丹田,此任脉一路,须用文火,方能降下,谓之退阴符。其他在丹道之中,进火退符之功,还有许多运用,与此类似。
[朝屯暮蒙]
    屯指屯封,即水雷屯势,上为水而下为雷,下面“震为雷”封,最下为一阳爻。朝屯,如同朝升太阳,一阳载水而起。在周天而言,即由尾间关而上升,比喻进阳火。蒙指蒙势,即山水蒙封,上为山而下为水。上面“良为山”封,最上为一阳爻。暮蒙,比喻退阴符, 如同午后落日,一阳随水而下。在周天而言,即由泥九官而下降,比喻退阴符。一说,屯封初一五为一阳,乃喻阳升之象,此时当进阳火而采阳;蒙封第六又为一阳,乃喻阴降之象,此时当运阴符以养阳。刘一明《道书十二种》云:“水雷屯,系震封为主,地下雷轰,火 逼金之象也;山水蒙,系良针为主,阳刚已止,转为阴柔,专炁致柔,精化为炁之象也。”
[封固] 
    又称闭固。修炼之时采回药物进行烹炼之后,要用文火进行封固,如同炉中火种,只留温温余焰,以防漏泄,称为封固。
[去矿留金] 
    炼精化炁之时,采取活子时之阴精,要用吸舔撮闭的功夫,进行采炼封止,以提取其中的真炁,谓之去矿留金。亦有将收回药物运转周天之时,药物在头顶的停留阶段,称为去矿留金。
[火逼金行] 
    火,指真意。金,指真炁。火逼金行,即是以真意引导真炁运行,以为内丹之用。
 [卯酉刑德] 
    卯,乃为卯兔,为春分,为木,为生炁,故谓之德。酉,乃为酉鸡,为秋分,为金,为杀炁,故谓之刑。此二时,象征在周天运行之时,升到卯位,本是进阳火,但因生炁正盛,故不可再加火;降到酉位,本是退阴符,但因杀炁正盛,故不可再退火。到此之时,均应弥浴养之,以防伤丹之虞。《悟真篇》日:“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休浴所用的时候甚多,卯酉之位是其一种。
[沐浴] 
    沐浴,在丹道又称之为洗濯。沐浴,原是通过洗澡,以恢复体力,焕发精神,去除污秽,清新身躯。在丹道修炼之中,亦为停止进功,休整精神,去除滓质,净化神炁之意。休浴之运用有五:其一为文火温养之意,即以武火烹炼采回药物之后,不可再用武火,以防伤丹,当以文火封固药物,防止散逸。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云:“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帏。受炁之初容易识,抽添运火却防危。”其二为停息之意,即在以息(呼吸,喻风)用意(心神,喻火)炼药之时,当到刑德之候,应当停息,以防止火大伤丹。《金仙证 论。序炼丹第一》中谓:“不识休浴之候”原注:“沐浴者,乃卯酉生杀之位,故停息为沐浴之候。”其三为停火之意,此处停火,不是停止用火的意思,乃是指将火停住不动。就是在炼丹恰到火候之时,不可再加用火,以防偏燥伤丹,亦不可再减用火,以防偏寒伤丹。《金丹四百字》注日:“不增火,不减火,为休浴。”其四为停念之意,此处之念,是指一切意念,即使真意也不可用,因为心意属火,应当静定自然,以防火妄伤丹。王重阳《五篇灵文》云:“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金丹真传·温养第六疏》:“沐浴者,住火停工,洗心涤虑,而防危虑险也。”其五为休息之意,即在修炼之时,不可全将心思着于内炼,违背自然大道,亦可适当休息,以养为炼,亦谓之沐浴。
[水源清浊]     水指肾水,即肾精。源,即生精来源之所。浊水源,是以后天识神用事,肾水不清,不产黄芽,称为阴精,采之只能成为幻丹。清水源,是以先天元神为之,不识不知,无念无虑之时,静极自动,称为阳精,采之可以作为药物,而成大丹。

[金玉] 
    中华道家修炼学中,有很多以金、玉为喻的名词,如金鼎玉炉、金室玉池、金乌玉兔、金童玉女、金液玉液、金华玉蒂、金花玉枝、金胎玉婴、金浆玉以醴等。一者以金玉之品,举以为名,喻其珍贵。二者以金玉之不朽,作为比喻,说明丹道妙用,足以驻颜长生。如问金、玉二字,到底指何东西,则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有时以金字喻为心神、离火、阴炁等方面的属性,而以玉字喻为肾炁、坎水、阳炁等方面的属性。但是有时又有互相颠倒使用的情况,故不可执定而求之。
[玉液还丹] 
    玉液,即修炼之时生于口中之甘美律液。人之舌下为玄膺,上与天池相对。该处有金津、玉液二窍,上通泥丸大脑,下通气管咽喉,乃是滋生津液之所。从事修炼,功夫日深,周天开通,则真炁自然上升,至于口中,自然生出一种津液,有时温暖,有时清凉,有时浓 醇,有时淡爽,香甜醇美,胜饮甘露。这种津液乃因内炁化生而来,与平时津液大有不同。吞人腹中,灌溉脏腑,大有补益之效,胜过世间一切药物。因此称为玉液,以示其珍贵。吞人腹中,可以补益精炁,以为成丹之功,故此称为玉液还丹。《黄庭经》赞之曰:“口为玉 齿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
 [金液还丹] 
    金为水母,蕴藏在肾内,即下丹田之所在。内炁升上泥丸,化为真液,其液生时,咽归丹田,谓之金液还丹。上阳子曰:“既得刀圭入口,运己真火以养之。凡运火之际,忽觉夹脊真炁,上冲泥丸,沥沥有声,从头似有物,触上脑中,须臾如雀卵颗颗,自腭下重楼,如冰酥,香甜甘美之昧无比。觉有此状,乃验得金液还丹。”

[粉碎] 
    粉碎,即粉碎虚空,又称为粉碎形骸。是在炼虚合道的阶段,通过一定修炼口诀,将有形身躯与无形大道合为一体,以了道成真。
[花心酒色] 
    道家修炼,将丹田比喻为真土,求其静定;然后将真意比喻为下种,以待炁发。而将真炁发动,比喻为“花”。真炁所发之处乃在丹田,因而喻之为“花心”。真炁所化之丹液,比喻为“酒”,吕祖又曰“长生酒”,服之可以接命续龄。因为有这样的花酒妙喻,所以又巧喻之为“色”,以示仙家的洒脱气概。所以“花心酒色”等字,在道家修炼有此妙喻。吕祖《敲又歌》云:“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悟长生,饮 酒带花神鬼哭。”“酒是良朋花是伴。”“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洞中常采四时花,花花结就长生药。”张三丰《无根树》云:“无根树,花正新,产在坤方坤是人。摘花戴,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值万金。借花名,花作神,句句敲爻说的真。”一般人望文生义,以为是世间凡情,纵情于花心酒色,则足以丧生损命,堕入伪道,哪知仙宗另有妙义。  [风] 
    风,在八封之中为巽卦,故此又称巽风。在道家修炼之中,指人之呼吸。因为在采药烹炼之时,心神属火,若加呼吸吹嘘,则可加大火的力量,如同风箱一般,又称为橐龠。而其中呼吸妙用,须是向内吹嘘,故此又称为回风。《一贯真机易简录》云:“真息为火之橐龠。”《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云:“回风混合。”都是这个意思。  [月] 
    月,在修炼学而言,有两层意思:如果从性功方面而言,是指一念不生、万虑皆空之时,如同云去天净,明月高照。比喻清静之时,虚空光满。如《太上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云:“真心清静道为宗,譬彼中天宝月同。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如果从命功方面而言,是指运用修炼功夫,先天真阳之杰,渐渐充盈,采取之后,又会逐渐发生。如同月轮,盈虚消长,周流不息。《太上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又云:“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丹书云:“有人间我修行路,遥指天边月一轮。”即是此意。  [雪] 
    雪,又称白雪,霜雪等。本是外丹名词,为矿物质粉霜的别名。是以汞粉精炼成霜,故称粉霜,又名白银霜。在外丹修炼之中,是重要的药物。《修炼大丹要旨》卷上云:“众药之用,莫如白雪。白雪之药,即是粉霜。其药甚难于养炼。”许真君《石函记·神室圆明论》云:“颗颗粒粒真珠红,红英紫脉生金公,金公水土相并合,炼就黄芽成白雪。”又《石函记·药母论》云:“一鼎丹砂可服食,久服回阳能换骨,回阳换骨作真仙,须是神 符并白雪,大哉神符真白雪,返魂再生活徐甲。”均指外丹作用。后引入内丹,约有五种含义:其一在性功本体而言,比喻炼得真性不动,如同霜雪一般。《丘祖全书》云:“还丹下手炼已难,炼得心如霜雪寒。待到一阳初动候,速将铅汞结成团。”其二在性功景象而言,是指炼得真性现出,如同白雪,光亮片片。陈樱宁《最上一乘二十四首丹诀串述》之十五:“塞兑垂帘默默窥,满空白雪乱参差,殷勤收拾无令失,仁看孤轮月上时。”其三在命功而言,是指经过炼秃的功夫,至于口中,化为津液,称为白雪。《金丹四百字》注:“驱铅汞二物,归玉炉化为炁,故为黄芽。以火养之,升上金鼎,到此炁化为液,谓之白雪。”其四在命功之中,又以白雪喻元精,以其先天境界之中发生,一尘不染。《悟真 篇阐幽》云:“离中之阳,是名白雪。”其五冬天所降白雪,乃为至阴之中,地下蕴蓄之阳炁发动之象,比喻虚静养阴,渐则阳系发动,如同隆冬大雪之象。《金丹四百字》云:“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存想] 
    亦日存思、存神、观想等。原是道家早期的修炼方术之一,即存想身神以固形体。《天隐子》解释“存想”之义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  [雷声] 
    雷,即“震为雷”卦,一阳生于二阴之下;或为“地雷伏”卦,一阳生于众阴之下。比喻人身先天阳炁发动之景象。其杰初动之时,行于体内,伴有如雷震动之声,亦称为龙吟虎啸之声。如吕纯阳真人《百字碑》云:“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指玄篇》云:“法是先天一点杰,将来锻炼作元神。法官存想驱雷使,炼此方能上玉京。”《孙不二元君法语》:“山头并海底,雨过一声雷。”“洗淄黄芽净,山头震地雷。”  [黄婆] 
    黄婆,又称媒婆、媒娉等。黄为土,在八封为坤,坤为老母,故称黄婆。脾属土,为真意,故此黄婆在丹道之中比喻真意。道家修炼,以真意和合阴阳二炁,故称媒婆。丹经之中,用此名词甚多。如崔希范真人《人药镜》云:“托黄婆,媒姹女,轻轻地,默默举。”《吕祖敲艾歌》云:“烹炼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张紫阳悟真篇》云:“姥女游行各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归来却入黄 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华岳山头雄虎啸,扶桑海底4h龙吟。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张三丰无根树》云:“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已乡。东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酒,每日熏蒸醉一场。这仙方,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  [冲关]     “冲关”的意思,是指经过积精累炁的功夫,自身真炁充足之后,自然发动,冲开周身关窍。此时由于下窍之鹊桥封闭,不能下泄;上窍心火已降,不能上冲。只有撞人尾闾关,然后透过夹脊,直上玉枕关,升至泥丸而降入丹田。此景乃是炁足自动,由脊髓而冲关,绝不是一般气功运用意念导引的皮下气通。古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杰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古代道家认为:自天至地为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为八寸四分。因为心和肾中间为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故天心为三寸六分,地肾亦为三寸六分,所以心肾之间为八寸四分。因此有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的说法。人身造化同乎天地,因此道家云:“人身为一小天 地。”  [法财侣地] 
    法财侣地,是道家正式修炼所应当具备的四大条件。法,指具体修炼的方法口诀,就是说修道必须先由明师传授,然后才不会盲修瞎炼。财,是指在修炼期间所需的开支费用,因为修炼的人,最初用功照样也要吃饭,而且修炼之时,不可能兼及其他牟利事业;如果有家庭,还需要一笔安家费,以解决家庭生计的后顾之优。侣,是指志同道合的修炼伴侣,又称为道伴、道侣、法侣、伴侣、烟霞侣等,或为志同道合之夫妻。因为修炼之时,需要有人专心照顾、护持修炼之人,以保障丹修的成功。地,乃为修炼各步功夫所应选择之地点,每部功夫应当选择适宜的场所,不可一概而论。一般来说,需要藏风闭气,没有污染。同时为了一心用功的讲究,应当符合潜修密炼的要求。同时,在修炼功夫之中,亦有法、财、侣、地之说法。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云:“能向自家身心寻出一个妙窍,即内法也。”“此坎中一阳、离中一阴,即内财也。”“本来人,即内侣也。”“虚危一穴,即内地也。”  [闭关] 
    中华道家为了专一修炼,处身山洞或密室之中,隔绝尘事,一心做功,谓之闭关。闭关之时,需要有道伴护持,每日定时送饭,且防出现危险。如已辟谷之人,则无需送饭。闭关时间,有百日、半年、十月、三年等期限不等。  [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宇宙本源,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实相。  [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道的具体表现,叫做德。  [尊道贵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生万物,德养万物,所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就是道法自然。  [返朴归真]
    《道德经》第十九章曰:“见素抱朴,少思寡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曰:“无名之朴,亦将不欲。”(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返朴归真,就是清心寡欲,回归
[清静无为]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白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三章曰:“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曹参)之相齐,有盖公好黄老术。日:‘大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清静”就是自然,“无为”就是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天下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