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在哪设置小尾巴:“供奉县长”背后的青天逻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53:20
4月20日,一则“七旬老人土地庙里供奉县长,跪求帮讨医疗费”的消息开始在各大网络论坛及微博上传播,引来社会关注。记者多方联系发帖者及帖子中相关当事人均未果。对此,河南省当地宣传部门回应称此举是“人身侮辱”,并已经着手调查此事。(《山东商报》4月21日)
“七旬老人土地庙里供奉县长,跪求帮讨医疗费”的信息面前,官方的说法是“按照当地的习俗,供奉活人有‘诅咒被供奉者早点死去’”,笔者对此是深感怀疑的,一方面这不符合现代人的观念尤其不符合民众对官员的期待,另一方面,即使属实,作为官员,能仅仅通过“习俗”的立场看待这种现象吗?难道不应通过这种无奈观察隐藏在老人身上的苦痛和困难吗?
进一步说,官方完全没有看到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意识,才催生了这一现象——“七旬老人土地庙里供奉县长,跪求帮讨医疗费”。如果认识不到这点,而把这种做法当成是一种人身侮辱,在笔者看来,就是对民意的违背,并且不是在消除产生这种现象的土壤,相反,是在助长青天逻辑的蔓延,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笔者以为,传统文化造成的臣民意识、青天意识是“七旬老人土地庙里供奉县长,跪求帮讨医疗费”出现的原因所在。许多人好像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框在臣民的位置上,习惯于被人差遣把主宰自己命运的希望寄托于青天身上,在骨子里没有把自己视为国家的主人或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公民,而管理者的思维也与此相同。而“听说光山县县长文宗锋是出了名的包青天”,“且文宗峰县长工作繁忙,只有在此跪求文宗锋县长,让文县长在百忙之中过问此事并帮忙讨要医疗费”之类的细节表明,老人不但把县长当成了“青天”,并且,把希望也寄托在了“县长”身上,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所谓的“习俗”说真的能让公众认同吗?
在封建时代,一国之君“口含天宪”,没有法治可言。在那种年代,制约权力是一个无法想象、甚至大逆不道的念头,由此就产生了集体无意识——渴望“包青天”。而在现代社会,出现“七旬老人土地庙里供奉县长,跪求帮讨医疗费”现象,确有背谬之处,但却是现实困境的反映。当一个普通公民无所依靠时,无法看到希望时,不把问题的解决冀望于“青天”,又有什么办法呢?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看到隐藏其后的隐秘社会心理:公众不但相信“青天”,而且相信更大的权握在更高级别的机关手中,更清廉的官在更高级别的部门之内,从而更希望费尽物力、财力与心力向更高级别的机关、向更高级别的清官挺进,相信并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倾听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就出现了“供奉县长求助”的事实。
从根本上说,对于县长的信任,实质上是好人政治的信念,而好人之治终究是人治机制。笔者以为,作为政府部门不应从习俗的立场审视这种现象,相反,既要看到老百姓的无助,也要帮助公民解决问题,引导公民走正常的渠道解决问题。
道理很简单,现代社会,区别于以往社会明显之处就在于不是依靠几个良善的好人而是依靠一种理性的好制度。就笔者的看法,惟有张扬公民的权利观念和法治信念,不是把公民的求助当成麻烦,而是把公民的无助当成施政的一个信号和方向,才是当下的根本选择。而对于公民来说,则应抛弃臣民和青天意识,否则,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用“人身侮辱”回应“供奉县长”是对民意的遮蔽,并且, “供奉县长”的背后是青天逻辑和权利理念的错位。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