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环保厅 厅长:官渡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51:52
官渡之战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官渡之战 {{{partof}}}之一
日期: 200年 地点: 豫州 结果: 袁绍战败,元气大伤,不久去世。曹操解除北方危机,奠定统一河北的契机 起因: {{{casus}}} 领土变更: {{{territory}}} 参战方 袁绍 曹操 指挥官 袁绍 曹操 兵力 约110,000人 20,000人 伤亡 约100,000人 8,000人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目录

[隐藏]
  • 1 背景
  • 2 外围
  • 3 相持
  • 4 奇袭
  • 5 结果
  • 6 参考文献(外部链接)

[编辑] 背景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

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198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中立,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编辑] 外围

建安四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1],归降曹操。刘表虽然表面上答应支持袁绍,但他并未出兵,持观望态度。[2]曹操用卫觊之计,镇抚关中,并在官渡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袁绍攻击许都。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出人意料的先进攻徐州的刘备。众将认为应先打袁绍,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现在不打,将来必有后患。袁绍有大志向,但反应迟缓,肯定不会行动的。”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于徐州关羽被生擒投降,旋即还军官渡。不出曹操所料,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二月,袁绍率步兵十万、骑兵一万,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颜良于阵间措手不及,为关羽所杀。白马之围遂解,曹操迁移民众,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追至,士兵们争夺辎重,情况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此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关羽复投刘备。

官渡之战示意图

当时,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汝南黄巾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为曹仁击破。

[编辑] 相持

八月,袁绍不听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自阳武逐渐进逼至官渡,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

九月,曹操与袁绍交战不利,转而坚壁拒敌。袁绍建高橹,垒土山,居高而射,曹兵只得蒙盾而行。曹操于是制作霹雳车,发石击破橹楼。袁军又掘地道,曹军就挖长沟。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据《三国志·武帝纪》,曹操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3]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令徐晃等人骚扰袁军补给线。

[编辑] 奇袭

十月,袁绍派遣淳于瓊率兵万余护送军粮,宿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沮授建议增派蒋奇率部于侧翼掩护,袁绍不从。许攸献计轻军夜袭许都,也不被采纳;其家属犯法下狱,许遂与袁决裂,转投曹操。曹操光着脚出来迎接,问计于许攸。许攸告诉曹操,袁军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守备不严,劝他轻兵破袭,则袁将自败。

曹操当机立断,令曹洪、荀攸留守官渡大营,自领步骑五千人,伪装成袁军蒋奇部队,人衔枚马缚口,携带柴草,从小路夜行,迅速赶到乌巢,纵火围攻,淳于琼部惊慌混乱。拂晓,淳于琼才发现曹操兵少,出阵反攻,曹操率军突击,淳于琼又退守营中。袁绍得知军情,只派轻骑救援淳于琼,而命令张郃高览重兵攻打曹操官渡大营。张郃认为,乌巢战场才是战局关键,应全力救援,袁绍不听。援军迫近乌巢时,曹操鼓舞士气,集中兵力,先斩淳于琼,再破援骑,将袁军物资全部焚毁。

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谋士郭图进谗言陷害张郃、高览,张、高二人获知后方有变,率部降曹。于是袁军完全崩溃,袁绍与长子袁谭仅率兵八百渡河逃回北方。

[编辑] 结果

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在两次战胜后,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建安七年,袁绍忧病而死,袁谭袁尚争位,河北大乱。曹操乘乱进取,终于建安十二年统一北方。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

  1. 官渡之战后,曹操捕捉到沮授。沮授原是曹操好友,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 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 官渡之战后,河北数万降卒皆被曹操坑杀。

[编辑] 参考文献(外部链接)

  1. ^ 《三国志-贾诩传》: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2. ^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3. ^ 《三国志-荀彧传》原文:“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三国志·魏书·董卓袁绍袁术刘表传》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显示▼隐藏▲      三国重要战役 黄巾之乱 - 董卓讨伐战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合肥之战 - 潼关之战 - 益州之战 - 汉中之战 - 樊城之战 - 夷陵之战 - 诸葛亮北伐 - 寿春三叛 - 姜维北伐 - 魏灭蜀之战 - 晋灭吴之战 显示▼隐藏▲      三国历史事件 汉末 宦官干政 · 黄巾之乱 · 董卓讨伐战 · 凉州军劫天子 · 孙策平江东之战 · 曹操迎天子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汉中之战 · 樊城之战 · 曹丕篡汉 曹魏 曹丕篡汉 · 九品中正制 · 石亭之战 · 高平陵事件 · 寿春三叛 · 司马氏专权 · 魏灭蜀之战 · 司马炎篡魏 蜀汉 刘备称帝 · 夷陵之战 · 诸葛亮南征 · 诸葛亮北伐 · 姜维北伐 · 魏灭蜀之战 东吴 夷陵之战 · 孙权建国 · 石亭之战 · 二宫之争 · 吕壹专权 · 诸葛恪专权 · 东兴之战 · 孙峻孙綝专权 · 寿春第二、三叛援助 · 孙皓暴政 · 西陵之战 · 晋灭吴之战 中国历史事件 传疑时代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两汉(附:新朝) → 三国两晋(同时:五胡十六国) → 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同时:辽金夏) → 元朝明朝清朝(同时:太平天国)→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98%E6%B8%A1%E4%B9%8B%E6%88%984个分类: 三国历史事件 | 三国战役 | 汉朝战役 | 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