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美莱医疗美容医院:基民:投资无奈多(热点聚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44:53
本报记者 李丽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25日   18 版)
无奈一:理财亏了钱,管理费照收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王女士说起自己投资基金的经历,至今感觉“很受伤”。
2006年,A股走起牛市行情,王女士也按捺不住投资的热情加入进来。她认为,买基金相当于找专家理财,风险小、收益高,于是王女士把家里准备买房子的100多万元,全都买成了股票型基金。
一年下来,王女士的基金账户上盈利不菲,但她并没打算获利了结,因为她相信通过专家投资会带来更多的收益。然而,2007年10月,股市踏上漫漫熊途,一跌就是一年多。王女士的基金账户在大跌中损失惨重,到现在还处于亏本状态。
去年,不少散户都在股市上赚了钱,但基金的业绩却令人失望,回报率之低还不如把钱存银行吃利息。“投资5年我没获得任何收益,但基金的管理费却照收,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王女士说。
无奈二:基金经理频跳槽,投资者无所适从
除了基金“旱涝保收”地收取管理费,普通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频繁跳槽也颇感无奈。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基金经理“跳槽”之风越刮越盛。2010年基金经理变更总数高达394次,平均每天有1.1名基金经理发生变更。而2008年为117次,2007年为49次。过于频繁的基金经理变更使得基金投资风格难以延续,也令投资者无所适从。不少投资者抱怨,本来就是冲着基金经理的业绩好才买这个基金的,可没过多久基金经理跳槽走了,再换上个新手拿投资者的钱“练手”,练成了又投奔别处挣大钱去了。一些投资者质疑:“这样下去,投资者买的基金赚不赚钱只能听天由命,基金又怎么能赢得投资者信任?”
一位名为“奥地利1929”的网友说,在一个成熟和理性的基金业生态链中,持有人的利益应当是最根本的出发点。现在,投资业绩被搁置一边,买基金的投资者收益甚微;而卖基金的却赚得盆满钵满。在整个利益链条中,从基金公司到银行、券商等渠道和托管行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缺乏持有人的利益保证。
很多投资者认为,基金公司应当与投资者风险共担。为投资者赚的钱多,基金就可以多收一些管理费;不赚钱甚至亏损,基金就应当少收或不收管理费。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基金公司才能对投资者的利益负责,不断提高理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