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妮个人资料:闽台缘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0:46:36
百科名片
   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分四层,面积为23332平方米,高度为43米。配套的景观广场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泉州市规格、档次最高的一个广场,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宽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
目录
博物馆简况博物馆分布博物馆详解博物馆缘起博物馆特色博物馆亮点接待游客成为教育基地建成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博物馆大事公交线路
编辑本段博物馆简况
博物馆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其中,二楼为综合主题馆,面积3466平方米,将根据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分7部分设计布展。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展厅面积2889平方米,将设立戏曲、民俗、建筑、工贸等专题内容,深入表现闽台关系。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游客休闲处和设备用房等。四楼为信息数字及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博物馆分布
第一部分:远古家园———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闽台两地原始文化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二部分:血脉相亲———闽台两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
第三部分:隶属与共———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第四部分:明清时期,数以百万计身强力壮的福建移民,渡台把宝岛从荒芜之地开发为富庶之区。
第五部分:文脉相承———今天台湾的方言、祭器、民间工艺、手工技术等,仍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
第六部分:诸神同祀———福建移民赴台,带去祖籍地的神像或香火。台湾民间供奉的各种神灵,绝大部分由福建传入,其祖庙皆在福建。
第七部分:风俗相通———台湾与福建尤其是闽南,风俗相通,习惯相同。
编辑本段博物馆详解
进入闽台缘二楼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主题馆的前沿部分:一幅红色海峡两岸地图的漆画和四根雕刻威龙盘旋在上的柱子,头顶为立体感很强的蓝色天空图画。主题馆的第一个部分,呈现的是一幅远古家园的场景。海峡两岸一水之隔、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地理渊源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是一座台湾海峡地形变迁示意模型。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海平面之下大陆与台湾岛的连接情形。当地球进入第四纪更新世冰河期间,也就是距今1.8万年前,地球气候急剧变冷,台湾海峡水面下降到最低位置,低于现在海面150米左右,于是海峡变通途,大陆古动物与古人类不断迁徙岛内,但冰期结束后,海平面又上升,重新形成台湾海峡。之后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旁边是体现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形成的七幅直观图。
接下来陈列的是体现这一时期在两地发现的古动物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的图片和实物,其中有台湾桃园县大溪内栅、新竹县宝山、台南县左镇菜寮坑、高雄县四旗津、屏东县恒春等地发现中国犀牛、台湾古象、中国剑齿象、野牛、古鹿、野猪等化石。这些化石与福建三明万寿岩、漳州东山县海域、泉州石狮海域出土剑齿象、野牛、古鹿等古动物化石十分相似,属于同一动物群。台湾与福建古动物遗迹,形象地反映了新生代第四纪时,华南的古动物群通过海退后形成海峡陆桥,迁移台湾岛的结果。同时泉州渔民在台湾海峡深处捕捞上来的“右肱骨化石”被鉴定为是从大陆向台湾迁徙的早期人类,命名为“海峡人”。第一部分展厅还有一些内容则是大陆和台湾在不同时期文化的对比。
史前文化中,闽台先民创造了诸多原始文化。而台湾长滨文化和三明万寿岩文化以及漳州莲花池山文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长滨县出土的石片器、砾石偏锋砍器、细石器、手斧等文物,还有三明万寿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工地面、排水沟等遗迹,漳州莲花池山出土的刮削器等遗物。这些遗物有一定地相似性,所以长滨文化的人类,可能来自华南地区。
台湾大坌坑文化与大陆新石器文化对比中,博物馆中陈列了台湾大坌坑出土的陶器残片、石斧等器物和平潭出土的大陆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两地出土的遗物,无论在器物形制、经济生活还是文化年代都非常相似,共同构成了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统一文化圈。
还有台湾圆山文化出土的石斧、石石段、石矛、石网坠和玉器等器物,福建长汀出土的大陆新石器文化的石抡、陶纺轮等,两者比较可发现台湾圆山文化的器物在形制上来源于祖国大陆东南地区。最后展出的是台湾凤鼻头文化和大陆新石器文化出土的器物。从两地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陶器中红陶、灰黑陶、黑陶及其后一度流行的彩陶序列上看,台湾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华南古代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编辑本段博物馆缘起
2004年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泉州,在参观“闽台关系史博物馆”之后,特指示要新建一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站在加强对台工作的政治高度,根据当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新形势,以及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关系做出的重要决策。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而且福建是台湾汉族主要祖籍地,23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7.6%,祖籍泉州约有900万人,泉州和台湾经济来往、文化交流频繁,成为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前沿重地。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在泉州,充分说明泉州在全国对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程建设,李长春同志百忙中多次关心工程进展,并作多次重要批示,中宣部、国台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大力关心博物馆建设,给予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周密策划,狠抓落实。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解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问题。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审定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强调以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和站位,建设和管理好博物馆,以求工程确保质量争取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省委指定原省委副书记何少川全程负责指导工程建设。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亲自领导博物馆工程建设,市委巡视员骆灿堂具体把关,工程建设正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组织施工,顺利推进。
编辑本段博物馆特色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是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是以台湾基层民众为主要对象,以“反独促统”为目标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台宣传场所,同时也是研究闽台关系、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方案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 ,整座建筑浑然天成,较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主体建筑前的大型广场的规划建设也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在展览艺术设计方面,为达到建设现代化、高水平和有特色博物馆的目标以及考虑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涉台博物馆,整个布展指导思想,从内容到形式突出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专家学者认可、观众喜闻乐见。
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祖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编辑本段博物馆亮点
作为首座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从工程建设到展厅布置,每一个步骤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154.2亩,高度为43米,主体建筑面积为23332平方米,共分为4层: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和设备用房等;二楼为综合主题馆;三楼为专题馆;四楼为信息及研究中心办公室场所。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吸取了两岸建筑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同时,博物馆的许多细致景观也非常吸引眼球。
主体建筑
“气势恢弘”是许多人看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时的第一感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四道斜阶斜穿屋面,不仅很好地凸显设计理念,而且成为主建筑“天圆”的馆顶到“地方”馆底平滑的过渡,达到了建筑美学的曲线美,成为该馆最鲜亮的“外衣”,非常抢眼。每道斜阶有108个台阶,可以直通馆顶的观景天台,纵览泉州市区全景。整座建筑充分利用红砖、白石,出色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标志性的建筑。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闽台建筑典范,该馆的中庭、走廊、客厅回廊等公共建筑都是采用闽南出砖入石的装饰技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建筑博物馆。
和平莲位置:博物馆顶
远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其顶部的金色和平莲显眼惊艳。这朵“和平莲”高6.2米、最大直径宽达4米,放置在馆顶非常醒目。远远望去与观景天台融为一体,就像一座闪耀的灯笼,而走近一看就是一朵金灿灿的莲花,常年在馆顶盛开,播撒着吉祥和平的福音。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设计之初,馆顶上直径达56米的观景天台被视为主体建筑的灵魂。为了让整座建筑更加光彩夺目,博物馆顶巨大的圆形观景天台采用了不锈钢网架结构,这在视觉上显得更加轻灵、飘逸,而观景天台内的“和平莲”则成为点睛之笔。
据悉,通向观景天台的屋面斜阶在设计时就充分运用儒家“万物归宗”的思想及闽南建筑特色,而“和平莲”的安置更加强化了这一理念,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渴盼和平、呼唤统一的心声。
大型景观广场位置:博物馆前
一对九龙柱挺拔伫立,巨型水池微波荡漾,主体建筑前2万平方米的大型景观广场,大气美丽。该广场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直径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柱上蟠龙腾飞,栩栩如生。“九龙柱”重达135吨,前面的卧碑宽12米、高2.5米、厚1米、重达70吨,由一块完整的砻石构成。这块卧碑与一对“九龙柱”构成一组寓意深远的景象,以“九龙吐珠”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
中央是个长74米、宽18米的巨型水池,水面将主体建筑倒映在池中,非常壮观。这座大水池在设计时还特意将水池的源头抬高0.2米,因此注水会由里向外源源不断地流动,寓意两岸关系“源远流长”。
巨幅石雕位置:博物馆二楼平台前
走近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最抢眼的要数二楼平台的两幅石壁雕了。这两幅长各16米、宽各4.5米的巨幅浮雕内,不仅容纳了海峡两岸共同瞩目的妈祖女神和泉州人文景观与著名史迹开元寺、东西塔、老君岩、泉州南音、拍胸舞等,而且还将台湾的高山族文化、阿里山民俗和鹿港古渡等尽收其中,让海峡两岸的同胞一走进博物馆参观时,就感到海峡两岸深厚的历史渊源,亲切感油然而生。
火药爆绘壁画“巨榕”位置:博物馆二楼中庭
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成功爆绘了一幅巨型火药爆绘壁画。该画高18米、宽9米,面积达162平方米,创该类画世界之最,堪称是“世界最大火药爆绘壁画”。
这幅爆绘壁画题为《同文、同种、同根生》,是蔡国强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的献礼之作。画面由一棵大榕树及树根构成,用火药在特制的大麻纸上爆破,炙烧绘成画。作品后面运用现代化LED灯光艺术和现代化电脑技术控制,将180个百家姓显像在这幅壁画上,由电脑控制与榕树交映显现出奇妙的图腾。这幅壁画寓意深远,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
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里,几大展馆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两岸源远流长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单一的展陈手段,综合展品、文字、模型、场景、音像等多元性展示手法,介入声、光、电等各种高科技手段,意实结合,动静相宜。
综合主题馆位置:博物馆二楼展厅亮点:1500多件文物文献展示“五缘”
综合主题馆是整座博物馆陈列的核心,总面积达3466平方米。整个布展按照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闽台关系的“五缘”来设计,分七个部分共21个单元,87个项目。
其中,地缘、血缘、法缘和商缘单独各作一部分,即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功。而文缘由于内容较多,则分设三个部分,即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在这七部分前还设置了序厅,展示了古(清)代闽台的地图和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还通过“前言”对该馆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闽台两地深厚的“五缘”关系进行提示。在主题馆共展出了1500多件文物文献,这些珍贵的文物文献见证了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将再现闽台骨肉亲的种种历史场景。
综合主题馆的展览线长度1000多米,整个展厅空间既宽敞又不失丰满,参观流程比较顺畅,参观时间需90至120分钟。主题馆艺术创作共33个,安装18个大小场景,再现了闽台关系史中重要事件,让观众更有历史感、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布展的过程中,采用声、光、电等最新高科技手段,设置了5台多媒体幻影成像场景,提高了布展的可观性和娱乐性,让观众寓教于乐。同时,还设置了“寻根问源查姓氏”等触摸屏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参观者的互动参与性,真正做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政治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
“乡土闽台”专题馆位置:博物馆三楼西展厅亮点:闽台四季习俗大展示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目困到饱,初四神落地”、“新娘娶到厝,家财年年富;今年娶新妇,明年起大厝”……这些民谣熟悉吧,在乡土闽台专题馆,你不仅可以听到如此亲切的民谣,还可以观赏到闽台两地独具风情的民俗展示。
在这个面积为1520平方米的展厅里,别具一格地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示闽台两地相同的民俗习性,深入表现闽台关系:拜年的团圆场景,闹元宵的喜庆场面,迎春的美妙画卷,清明的祭扫习俗……
“半月沉江”、“南海金莲”、“白璧青云”,你可能想不到,这些竟是泉州素食名菜。乡土闽台专题馆还专门介绍了泉州的美食,帮我们将泉州各种美食了解“透透”。
闽台民间工艺精品展位置: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亮点:两岸高品质工艺品集体亮相
从惠安石雕到金门陶艺,从泉州花灯到台湾琉璃品……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里,你几乎可以将泉州和台湾的各种民间工艺精品尽收眼底。
在这里举行的闽台民间工艺精品展,集中展示了福建与台湾工艺美术界历年来创作的工艺精品,图文并茂地向观众介绍了闽台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盛况,并现场制作展示,让参观者参与互动。
这里展览的展品可都不简单,它们是由泉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各会员单位提供的,都曾屡获国家、省、市各类大奖。台湾方面展品则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发函邀请参展。泉州的展品种类有惠安石雕、惠安木雕、泉州木偶、泉州刺绣、德化瓷器、永春漆篮、泉州脱胎工艺品、神将盔帽、泉州花灯、竹编工艺、铜制器具;台湾的有金门陶艺、琉璃工艺、交趾陶艺、木偶、宗教、木雕、石雕、琉璃;此外,还有闽台民俗宗教展品,有神将阵头、盔帽、阵仗、铜器、绣仗、文轿、武轿、神像等,以及宗教庆典的各类道具。
闽台著名画家作品展位置:博物馆三楼东展厅
亮点: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展出100多幅作品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财富,起着沟通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作用。闽台一衣带水,原本一家,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关系密不可分。闽台翰墨情缘密切,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成为维系两岸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竣工开馆庆典之际,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展厅将集中展示余承尧、沈耀初、李硕卿、魏传义、黄达德、王武龙、蔡金章、陈一峰、张自生、方照华、唐敏达、蔡国强、郭宁等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100多幅作品。
编辑本段接待游客
开馆一年多来,已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约11万人次,成为面向海内外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成为与台湾同胞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福建、宣传海西的重要窗口。
编辑本段成为教育基地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确定为“两岸青少年交流基地”。与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闽台交流协会、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共建的“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目前逐渐成为了海峡两岸重要的教育基地。 当代著名楹联艺术家陈志岁先生寓教育于对联,将闽台“五缘”概括为地理缘和文化缘等两大缘,为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联云:“ 瓯思固,月思圆,弟兄怨足消,慧眼看清天不破。陵可夷,谷可合,文地缘俱大,坚心信定海能平。”(载于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主编,中国楹联出版社出版《百家联稿》丛书)
在2007年期间,与仰恩大学、泉州师院、闽南科技学院等高校陆续签订协议,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双方共办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并选择优秀学生参与接待工作,让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系统了解台湾问题。并在重要节日,与共建学校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该馆先后与相关方面合作,与广播电视部门“刺桐红”少儿节目共同举办了闽台关系知识竞赛;与泉州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诗联书法作品邀请展暨泉州书法家作品展》;与泉州团市委、青年书画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青春·共建·和谐”——泉州市青年书画摄影作品联展;与仰恩大学举行“爱我中华”联欢活动等。
此外,该馆还配合相关方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2007年2月,利用举办“2007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夏令营的机会,和100多名两岸小朋友共同开展活动;2007年8月,与海峡两岸金门籍青少年团体举行“相约共此时”等各项活动;以及接待来自金门西口小学、金鼎小学等十几团的中小学生。开馆以来,共接待台湾青少年3000多人。该馆的几位领导还被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经常到高校讲课,应邀为群众团体、单位宣讲我国对台方针政策。
编辑本段建成研究中心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功能齐全,在主体建筑一层设立了国际学术报告厅。开馆后,将积极承办各种国家级涉台活动,建成国家开展对台活动的重要场所。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研究功能,高标准地引进专业研究人才,紧密依托我省各高校的研究力量,加强与大陆、台湾及海外有关研究闽台问题的机构联系,积极开展系列学术交流与合作,把该馆建成国家级的关于闽台及两岸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流中心。并利用该馆的服务功能,积极策划、组织高规格、有影响的以闽台缘、两岸关系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和经贸论坛。
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机构规格为副厅级,该馆承担对台文史资料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和交流等功能,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专题博物馆。内部机构9个,其规格均为副处级。
(一)党政办公室
1、负责馆领导交办的日常事务,协调全馆工作,负责全馆文书及档案工作和公章管理。
2、负责本馆各类会议组织和会务工作,督促落实会议决议及政务信息处理和综合性工作调研。
3、负责本馆党建工作,制定党建计划和相关制度;负责全馆政治思想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负责共青团、统战、工会、妇女工作。承担馆党委日常事务。
4、负责来信来访接待、对台工作和外事管理,负责馆际间联系与交流工作,代表博物馆发布消息。
(二)人力资源部
1、负责本馆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2、负责本馆干部职工的招聘、录用、任免、调动、劳资、福利、保险的管理,负责干部职工职称的审核申报、人事管理、信息库建设。
3、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引进、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
4、负责本馆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财务部
l、具体负责本单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2、负责本馆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的核发工作。
3、负责全馆固定资产的统计以及会计资料、资产档案的管理。
4、负责全馆活动经费的预算、成本核算及帐务管理。
(四)藏品部
1、负责文物保管、文物征集和鉴定工作。
2、负责文物库房、文保技术整改方案的提出和组织实施。
3、负责收集、整理、掌握馆藏文物相关历史资料,为展览、科研、查阅等有关业务活动提供相关服务:
4、及时为馆内外各种展览、观摩、拍摄等活动提供文物的服务。
5、负责文物的征集、调拨、捐赠、移交工作,对所征集文物相关资源进行调整、收集、整理、建档。
6、负责文物修复等保护工作。
(五)展览开放部
1、负责对大型活动、展览进行创意策划。
2、开展两岸间、国际间、省际间文博界的文化交流活动。
3、协助文献信息中心收集闽台历史文献、族谱资料、建立涉及台湾及国外博物馆信息资料库。
4、负责社会教育的联络及组织工作。
5、负责讲解员的培训和讲解工作,负责讲解材料、科普读物及对外宣传材料的编写。
6、负责门票的销售、收检以及讲解员、展厅管理员、保安员、保洁员的管理,负责展区、公共设施及展具的管理。
(六)研究部
1、负责制定本馆学术研究发展规划、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开展闽台历史、文化、文物研究及综合研究工作。
3、负责本馆展览内容的研究和总体策划,以及陈列大纲、陈列计划的设计编写工作。
4、协助指导编写讲解大纲。
5、负责收集、整理专业资料,配合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料汇总工作。
6、开展对台、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客座"形式组织台湾及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协作研究。
(七)文献信息中心
1、负责图书、文献和音像资料的采集、编目、借阅、典藏、帐务等有关业务管理工作。
2、负责文献信息的数据化登录、整理、编辑等有关业务工作。
3、负责图书、期刊的出版。
4、负责全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业务信息数字化技术、办公自动化的创建、应用与交流。
5、负责陈列多媒体系统与电子出版物。
(八)保卫部
l、负责本馆文物文献安全保卫、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负责本馆展览活动的安全保卫手续的办理与管理工作。
3、负责施工项目设计方案中安全防范部分的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竣工后安全验收工作。
(九)服务部
1、具体负责展馆商业项目的经营、开发。
2、负责本馆后勤物业管理。
编辑本段博物馆大事
2006年
● 2006年5月23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参观“开发同功”部分时江炳坤说:“自己也研究过台湾历史,的确过去很多在福建的我们的祖先,渡过海峡,到台湾来发展,他们是蛮辛苦的。从刚才的那个图片里面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先民怎么样在台湾开垦,过去祖先渡海来经营台湾的这种苦难精神,值得我们追思和纪念。”
● 2006年5月26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举行慰问演出。为庆祝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于26日来泉慰问演出。中宣部副秘书长官景辉,福建省委副书记王三运,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营官,省政协副主席金能筹,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等省市领导,海内外嘉宾以及泉州各界人士近15000人观看了演出。
● 2006年5月27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开馆。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中宣部副部长蔡武,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省政协主席梁绮平,泉州市长朱明,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黄保欣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竣工开馆剪彩。
● 2006年06月02日,海关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盛光祖率领海关总署调研组在泉州市市长朱明等领导陪同下,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
● 2006年7月9日,“海峡西岸行2006台湾同胞夏令营”成员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7月11日,87名台湾青年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经大学毕业的台湾青年曹鸣杰说,“文化、民俗、宗教,一切都如此相同,参观了博物馆后,他更加体会到了闽南和台湾是如此亲近。”
● 2006年07月13日,中国国民党台南县委员会参访团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7月15日,参加“两岸青年科学家携手海西行”活动的成员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07月19日,以柯俊雄为团长的台湾工商界投资考察团一行20多人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07月19日,海峡两岸金门籍青少年2006年暑期“相约共此时”夏令营一行47人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8月9日,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1000名祖国大陆青年和1000名台湾青年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活力泉州 青春海峡”两岸青年欢乐行结对暨“泉台青少年交流基地”挂牌仪式。仪式结束后,泉台青年共植“同心树”。
● 2006年08月14日,首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泉州欢乐行”启动仪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闽台交流协会、省青年联合会宣布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立“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此外,由180多名青年组成的台湾民俗考察代表团的全体团员和100名泉州青年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携手植下一片“闽台青少年友谊林”,表达了两岸青年“共植友谊树,同系海峡情”、“两岸携手、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望。
● 2006年08月17日,福建省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调研组听取了泉州市政府关于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情况的汇报后,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 2006年08月20日,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潘心城率福建省政协文教体委调研组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08月23日,海峡两岸“二 ·二八事件”学术研讨会成员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成员以台湾各大学的专家为主,另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专家学者。
● 2006年09月05日,2006年泉州旅游文化推介会开幕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旅游界、新闻界嘉宾参加了开幕式,并欣赏了独具泉州地方特色的大型广场文艺表演,共同领略名城泉州的旅游文化魅力。
● 2006年09月14日,香港传媒暨台湾驻港传媒海峡西岸参访团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对博物馆在宣传两岸情缘的作用表示肯定,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 2006年09月22日,福建省副省长苏增添,泉州市领导郑道溪、朱明、许昆贞等陪同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汪光焘部长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 2006年09月22日,百名台湾妇女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妇联在博物馆大厅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表示欢迎。妇女团在参观期间,对博物馆的展览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 2006年9月26日至28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接待了台湾进香团信众。
● 2006年10月1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了“爱中华爱泉州盼团圆”泉州青少年庆国庆升国旗大型观礼仪式。
● 2006年11月16日,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教工委书记唐国忠同志亲临泉州,宣布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政主要领导任职。任命谢清海同志为中共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委员会书记,任命杨彦杰同志为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
● 2006年11月17日,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 12月13日,台湾铭传大学校长李铨、辅仁大学校长陈猷龙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12月13日,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12月,群石小学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展了“闽台情深”少先队系列主题活动。
● 2006年12月2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视察,贾庆林对展馆的陈列设计给予高度评价,他勉励博物馆继续做好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等工作,成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福建、宣传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窗口。
2007年
● 2007年1月10日,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后,林文漪主席盛赞该馆建设意义深远,认为该馆通过闽台之间“五缘”关系,展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密不可分、源远流长的历史关系,对推动两岸交流将起到积极作用。
● 2007年1月12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陈希滔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2月4日,“2007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 100多名台湾小朋友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并参与“情系闽台缘”的签字活动,深切感受闽台间的“五缘”关系。台湾领队陈庭狮先生表示,海峡两岸在历史上是相连的,两岸的政治、文化、经济是无法切割的。
● 2007年3月4日,泉州旅游协会与澎湖县旅游协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泉州澎湖旅游协议签字仪式。
● 2007年3月4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诗联书法作品邀请展暨泉州书法家作品展开展。
● 2007年3月15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仰恩大学签署素质教育基地协议。
● 2007年3月31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4月16日,台湾原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成员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4月18日,以两岸关系交流协会理事长林炳坤为团长的澎湖县参访团一行130余人,其中包括澎湖县县长王乾发、澎湖县议会议长刘陈昭玲等,参观后分别题词“血肉相连”、“血肉相连澎水一家亲”、“血融于水”等。
● 2007年4月18日下午,亲民党名誉副主席钟荣吉等一行9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并题词“两岸同心闽台一家——钟荣吉偕友人泉州寻根参观闽台缘博物馆留字”。
● 2007年4月20日上午,台湾黄复兴党部刘继正中将等一行40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4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 2007年4月20日,泉州师范学院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共建专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 2007年5月2日,由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组派的宁夏艺术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举行演出。
● 2007年5月12日,台湾云林县议长苏金煌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5月18日,我馆举行了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 2007年5月18日,杨彦杰馆长做客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直播现场。
● 2007年5月18日,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结果揭晓,《闽台缘》主题馆从全国58个陈列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博物馆“最佳内容设计奖”。
● 2007年5月19日,第二届世界闽商大会的泉州代表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5月2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泉州市政协主席林荣取的陪同下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视察,并题词“海峡两岸盼统一”。
● 2007年6月6日,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刘长乐主席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并题词“浓浓的乡情深深的眷恋诉同心同族 盼同心同德”。
● 2007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赴海西调研组在泉州副市长廖小军的陪同下,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沈叙健代表调研组题词“天下大势,神州统一”。
● 2007年6月24日,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展厅,举行了"蓝蓝泉州湾"国土杯自然生态风光摄影作品开幕式。
● 2007年6月25日,中国武警部队副参谋长孙凤山少将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7月2日,台湾体育观摩团一行19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7月4日,台湾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一行15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7月6日,全国侨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林明江、副书记李本钧带领由中国侨联和台湾侨联总会共同主办的以“两岸携手,共创和谐侨社”为主题的2007两岸侨联和平与发展论坛成员40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7月12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首次招考工作人员。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699人报考,此次招考录取21人。
● 2007年7月18日,由厦门市海外联谊会、金胞联和关工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厦金情深——牵手大陆行”一行来自高雄市、金门县和金门籍厦门市青少年30多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7月24日,由台湾澎湖天后宫组织的四百多名妈祖信众来到泉州天后宫谒祖进香, 并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庆祝泉州-澎湖妈祖直航会香五周年。
● 2007年8月,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办的以“情系闽台缘”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全面展开,引起海峡两岸同胞特别是两岸青少年关注。
● 2007年8月5日,全市大中小学生“闽台缘之旅”首场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同时举行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全市共有100多名大中小学生代表参加。
● 2007年8月8日,台湾无党联盟主席张博雅一行2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8月21日晚,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幕,来自台湾的1000多名青年参加了开幕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尔肯江•吐拉洪,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美香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为象征中华和谐、民族复兴的“和谐中华鼎”揭彩。
● 2007年8月23日上午,1000余名台湾青年参观了反映海峡两岸深远渊源关系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观看海峡两岸青年书画联展,并与奥运冠军王军霞、泉州籍的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曾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丁志忠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 2007年8月29日,《烽火映像--西洋版画与中法战争的闽台战役》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幕展览,此次活动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台湾新视语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福建副省长汪毅夫,中华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等领导参加了此次展览的开幕式。《烽火映像-- 西洋版画与中法战争的闽台战役》展由台湾学者秦风先生提供的从欧洲收集的一百五十多幅1884、1885年间法英两国画刊刊登的中法战争的铜版画原件展览。这一百五十多幅版画工铜版画画工精致,纪录详细,是弥足珍贵的中法战争及闽台关系史图像史料。
● 2007年9月8日,全国台联会副会长史茂林一行1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9月13日,由中外散文诗学会与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联合在泉州举办的首届海内外作家联谊笔会的近百位中外华文作家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0月,国庆期间约7万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根据福建电视台在国庆期间的报道,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成黄金周福建旅游新亮点。
● 2007年10月1日上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教育局、武警泉州市支队与泉州市大中小学学生联合开展了庆国庆升国旗大型观礼暨以“与祖国共奋进,为社会担责任”为主题的“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教育活动。
● 2007年10月26日,海峡两岸集体文明婚礼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一百对来自大陆和台湾两地的新人,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前举行隆重的集体婚礼,并签名共祝两岸早日团圆。
● 2007年11月5日,中国奥委会主席、原国家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及女排队员一行1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陈光毅、副主任林兆枢一行3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1月17日,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了闽台茶史馆开馆剪彩仪式、闽台茶业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签约仪式、海峡两岸茶文化书画作品展。其中闽台茶史馆以“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为主题,以图文展版形式介绍了海峡两岸的各类茶历史和发展概况。
● 2007年11月24日下午,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电视航拍活动《飞越海西》启动仪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隆重举行。
● 2007年12月11日,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泉州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国民党副主席关中来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并亲笔写下“闽台一家亲 渊源流长”的题词,为两岸未来发展送上美好祝福。
● 2007年12月14日,台湾东海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一行1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2月23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
● 2008年1月3日上午,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层大厅内,举行“2008CCTV•寻找国宝”大型电视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2008年1月4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寻根之旅福建冬令营”印尼华裔青少年一行150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1月17-18日,中央电视台与《收藏快报》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联合举办鉴宝活动。
●2008年1月10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倪健民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1月11日,集美大学党委书记张向中、校长辜建德在泉州市委常委宋长青、副市长潘燕燕陪同下一行60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1月15日,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在泉州市委副秘书长吴汉民、副市长潘燕燕陪同下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年1月19日至22日,2008年和谐文化之旅——中国山水画联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侧展厅展出。
●2008年1月21日,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在泉州市委党校有关领导陪同下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年1月22日,海关总署副署长吕滨在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陈荣州陪同下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1月24日,由泉州市纪委主办的“迎新春·倡廉风”书画作品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览。
● 2008年1月30日,由本馆推选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007年十大新闻”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商务部网站、福建日报、中国东南广播公司、海峡新闻网、台海网等多家媒体刊登发布。
●2008年2月16日至18日,由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倡议,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华书画学会、台湾“中国艺术协会”、金门县书法学会联办的“泉州、香港、佛罗里达州、台北、金门书法联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
● 2008年2月20日,出席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共同主办的“海峡西岸闹元宵 全球华人盼团圆”活动的500多名海内外华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2月21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金门县政府、金门吴鼎信工作室联合主办的“金门民俗风情展”开幕。
● 2008年2月22日上午,叶永烈、池莉、梁小斌等到泉州参加元宵节采风的作家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3月11日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馆,详细了解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的“五缘”关系,询问该馆建设、布展及接待游客的情况,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 2008年3月12日,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签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随后,该学院两百多位师生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在植树节这天共同种下青青树木,绿化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3月22日,王国文草书泉州展暨作品集《龙行天下》首发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泉州市政协主席林荣取,福建省人大常委何锦龙,泉州市委常委宋长青,泉州市委常委骆国清,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敬聪,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书记谢清海等出席作品展开幕式。此次活动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
●2008年5月12日闽台缘博物馆为奥运火炬“历史之旅”始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