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迪姆宝箱怎么开:教师情感: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3:48:37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师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自我管理中的情绪自理和情感控制,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及师生双边活动,也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三维达成度中,情感体验被认为是高层次目标。学生情感体验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材或知识体系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和信息的提取。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管理和情感控制的有效度。教师的情感控制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自然地控制、支配和迁移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或不健康的情绪的自我管理行为,它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修养。从微观层面来看,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控制不仅影响自己的行为,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境和教学效果。心理学家伊斯特布鲁克(Eaeterbrook)的研究证明:人在情绪饱满的时候,能更快地理解词语之间的异常关系,提取带有相应感情色彩的信息的速度加快,因而能更敏捷地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情绪是从不同的角度标示感情这种复杂心理现象的,情绪和情感彼此依存,交融一体,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映与表达。情绪的外部特征更易于表面化和显现化,对周边群体而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或危害性。因此,本文试图从情绪的侧面来简述教师的情感控制对学生和教学的影响。
一、课前情绪的调节
教师情感控制的触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课前或课堂上外界条件的刺激。教师也是社会的人,教师的情感也是一个变量,情绪也是时刻变化着的。工作中的摩擦,事业上的压力,家庭中的矛盾,生活中的不快等都有可能使教师课前情绪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受外界的刺激或触动会使情绪恶化而变得易于冲动与暴躁,这时理性的情感控制尤为重要。一个不善于情感自理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随时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的教师是难以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永远要知道,良好的情感控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师生之间会产生一种微妙的磁场效应,亲其师然后乐其教。反之,恶劣的情绪、灰暗的心境,只会产生压力和排斥力,而恶化师生双边关系,引起学习过程中的抑郁和无助,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及教学评价,导致教育失衡或教育过失。教师要加强情感控制对课堂教学环境营造的意义认识,把课前情绪调节到最优状态,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情感信息的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适境地注重情感信息的导入,通过个人情感控制和教材的情感激励而以此达到活跃课堂、激活师生双边活动,这样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会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名句或中华传统古典诗词,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激励和智慧的满足。一位高中生物教师在讲授如何运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解释森林中枯枝落叶的自养功能时引述了晚清诗人龚自珍《已亥杂诗》诗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无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师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和对诗文的托物言志式的情感引导,一方面让学生惊喜于老师能把晦涩的生物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老师对诗文所隐含的情感信息的提示,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感悟到诗人牺牲自己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的崇高情怀。
按照现代课程观,教师在教学中支配和组织实施课程,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同时教师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又成为多种素材性资源的重要客体和载体。这些素材性资源通过教师的情感包装,更富有启智性和激励性,使教学产生情意性和召唤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学习过程是重要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如果只有认知活动,而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那么学习活动就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传统教学忽视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这是学习使学生产生习得性失助和心理饱和的重要原因。一位优秀的教师,知道怎样联系现实生活和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懂得如何巧妙地导入情感信息和情感控制,而让教学充满生气、乐趣和情感。
三、课堂上情绪的稳定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与教师的情绪是相互联动的,课堂上违纪事件很容易触发教师的不良情感。对违纪事件的调处,尤能反映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情感控制能力。漠视和放任自流是教师的失职僵化和扩大矛盾是教师的无能。调处课堂上的偶发违纪宜做到“冷热并举”。“冷”即“冷静”和“冷处理”,偶发事件出现后要保持冷静沉着,三思而行,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其次,宜先“冷处理”,打时间差,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下课后通过民主平等地交换意见,让其心悦诚服后再形成成熟的处理意见。“热”即“热处置”,在教师冷静克制,情绪稳定、言行理智的前提下,抓紧时机,有预见性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作出判断,在第一时间化解矛盾,巧妙地收回学生注意力。切不可头脑发热轻易剥夺学生的上课权利。否则因真相不明、处理不当、方法不公,使教学效果功亏一匮,还极易激化矛盾,引起学生对立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做错事或违纪后,在短时期内会处于心理封闭和狭隘的自我保护状态并往往产生焦虑、恐惧、对抗等不利于接受批评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屡教不改的学生。一位教师在“班主任手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这位教师询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不交作业,该生头也不抬,从书包里取出作业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扔到教师的脚下。全班同学一下子都愣了,屏声息气,预感到一场冲突即将要爆发了。可是这位教师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对该生微微一笑,然后弯腰拣起作业本,对学生说:“我帮你拣起作业本,同时也帮你拣起刚才被你扔掉的自尊。”该生深感愧疚。可以说教师的宽容和理性的情感控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这类事件的调处中,理性的情感控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和收益。
四、课堂上情感偏差的自理
教师也非圣人,也因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在对待学生上很容易滋生喜“优”恶“差”的情感偏差。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水平、自我约束能力是各自不同的。有的学生遵守纪律、尊重师长、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生一种偏爱的情感,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掩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而对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差、成绩差、不守纪律的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厌恶感。这两种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来,对和谐教育是不利的。当前,我国家庭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结构,既有以父母加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也有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既有离异后的“单亲家庭”,也有再婚后的“重组家庭”;既有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子女在家的“留守家庭”,也有父母触犯法律被劳教的“问题家庭”。生活在这些家庭里的孩子不是溺爱过度,就是关爱不足。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往往造成学校教育的低效性。对“差”生的厌恶感,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而不能自拔,严重刺伤自尊心。一位苏联教育学家说过:“如果教师不克服对儿童的反感,他们就会憎恶儿童,对他们进行报复,就会使他们感到学校是受罪的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在儿童身上培育一种憎恶科学,憎恶人,憎恶社会的情绪。孩子们最初憎恶一个或几个教师,然后发展到憎恶一般的教师,最后发展到憎恶一切的人。”由此可见,教师对“优”“差”生的情感问题,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正确做法应该是,公平合理地对待学生,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时刻反省自己,用诚挚无私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
从课程资源的高度,加强教师的情感控制,充分挖掘教师情感控制所产生的巨大的课程资源效应,对于优化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 

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情感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波利亚曾明确指出过这一点.情感涵盖的面十分广泛,但作为数学教学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情感氛围;其二是挖掘数学中的情感因素.   

    (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我国传统文化中师生等级观念过重,这虽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合作,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情况应该改变,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问题面前,师生应是平等的,、互助的.在不同的时候,需要教师成为不同的角色:示范者、顾问、对话人、解惑者.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展开.这样就能营造一种民主的

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唤起数学的美感因素

    学生在长年的数学学习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建立起关于学习或解决数学问题的情感,这情感往往是潜性的,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法的加工,引导学生揭示问题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唤起同学们的情感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如通过诱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感,能使其在愉悦中解决问题.

例如,

    本题的“和式”是1000项之和,显然不会是采用逐项相加的办法来求值.为此,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美的眼光来观察待求式,发现内蕴着和谐、有序的美学因素:各项的自变量成等差数列,且具有      的对称关系.为此,我们有理由猜测:对于f(x)来说,两项的自变量之和为1,则它们的相应的函数值之和应等于一个常数.下面进行验证.

    ∴  和式的值=1X500=500.

    教师巧妙地拔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美的情感,使其如同置身美的世界,不再感到数学的枯燥,从而使同学们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数学学习中,影响学业成就的,除了智力和基础知识以外,还有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我观念和对数学美的鉴赏等.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浅谈数学教学中积极情感的激发

泰州市实验小学  夏晨

情感,就一般意义而言,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总是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并以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形式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轻松感、愉悦感、需求感、成功感、满足感等都是积极的情感。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就能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毅力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开展。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且这种情绪被反复体验,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息、甚至厌倦。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它调控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追求成功,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一、以疑激情二、以趣激情。三、以果激情。

四、以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