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里尼克.罗申的电影:历史上的麻阳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1:45:19
  满朝荐

        满朝荐(1561-1629),字震东、震寰,号汝扬,麻阳县兰里人。10岁入塾,24岁中举人,43岁中进士。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满朝荐任陕西西安府咸守知县,上任伊始,兴修水利,捉拿盗贼,关中一带盗徒潜遁匿迹,百姓夜不闭户。后被税监梁永弹劾,万历皇帝不察,诏降满朝荐为广西布政使都司。大学士沈鲤据实上奏,三月,满朝荐奉旨宽宥、官复原职。三十五年(1607)七月,满朝荐复含冤入狱。万历四十一年(1613)八月初五,大学士叶向高借“万寿节”之机上疏,痛诉满朝荐沉狱6载,请准昭雪。二十日,帝诏从叶向高所请,赦满朝荐出狱归里。归耕7载,严慈双逝,遵礼守服。

        万历四十八年,皇帝复诏,满朝荐任南京刑部山西司郎中。天启元年(1621)正月任尚宝司丞。九月升尚宝司少卿。时辽东尽失,国内多事,诸臣浮议,满朝荐深虑国是。天启二年(1622)四月,乃上陈《十大可忧,八大可怪》疏,数幅衷语,一缕血肠,为熹宗嘉纳。满朝荐遂升太仆寺少卿。八月复奏《颠倒》一本,激起帝怒,御批:“罢官归耕,永不录用”。满朝荐落落孤踪,再次载恨归耕。

        崇祯元年(1628),朝廷尽逐阉党,起用满朝荐为太仆寺正卿,诏命三至,满朝荐病入膏盲,难于应诏,次年,满朝荐卒于里,享年69岁。
 
        塑像师张秋潭

        张秋潭(1865—1942),字开先,苗族,麻阳县岩门人,自幼爱玩泥巴。8岁入私塾,其书篮、课桌里皆藏泥。上课时,他目视塾师,手于桌屉内给塾师捏泥作像,常被塾师敲手罚站。张秋潭怨师不识己志,乃罢读归里,随父耕耘,闲下无事,捏泥作像,精益求精。捏泥日久,深知以岩缝之泥塑像最佳。所作的龙、兔、狮、马、十八罗汉、刘海戏金蟾等泥塑像,惟妙惟肖,在高村出卖,围观购买者赞叹不已,张秋潭远近闻名。

        清光绪十一年(1885),武陵有一富翁,酷爱泥塑。富翁闻张秋潭塑技精湛,乃托人以厚礼请之。张秋潭应允前往,途经沅陵清浪滩遇劫。匪不劫船货,专劫他所带的泥塑像刘海戏金蟾。抵武陵,富翁以上宾相待,求塑父母肖像。张面对富翁父母寒喧,手在袖内泥塑。顷刻而就,与富翁父母一模一样。富翁喜,谢以重金。张秋潭之绝技,誉满沅水流域。
 民国18年(1929),国民革命军十九独立师师长陈渠珍请张秋潭赴凤凰,为其好友龙团长塑像。张与陈、龙对坐闲谈,仍使袖中捏泥之术,须臾成像。陈观之,赞曰:“绝也!绝也!”。龙高兴大笑,赏银元500块。21年,陈再请张秋潭赴凤凰,为天王庙塑青、红、白马及马夫。张秋潭赴之。不日工成,观者无不咋舌称绝。一日,陈偕张秋潭游李子园,见土地庙内缺神像,请秋潭塑之。张秋潭恣意泥塑一位老龄土地公配一位18岁妙龄土地婆。陈指其不相匹配。张秋潭笑讽曰:“公不亦配少妇乎?”

         民国28年(1939),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湘西行》中写道:“麻阳人中,有一双值得称赞的手,在湘西近百年实无匹敌,乃塑像师张秋潭之双手”。今,湖南省美术展览馆所藏泥塑“铁拐李”、“古松”,皆系张秋潭的妙手所作。

         民国31年,张秋潭病故,终年77岁。

[NextPage]
 
         陈佑魁

         陈佑魁(1900-1928),字斗垣,化名龙贻苏、文中生、龙吟、丁月生,麻阳县槐树垄(今江口圩镇陈家湾)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少时就读于私塾、县第一高等小学,后就读于芷江联立九中。民国9年(1920)就读于湖南自修大学。次年秋,在自修大学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1年12月至13年春,陈佑魁在长沙奉中共湘区区委指示,从事学运工作。民国14年10月组织领导长沙工人、学生、市民万余人游行示威,焚毁日商轮船公司趸船及警厅护卫船。

         民国15年,陈佑魁担任中共湘南特委书记兼衡阳县委书记,踏遍湘南24县,指挥衡阳县农会收缴挨户团枪支300余支,领导衡北暴动。

         民国17年(1928)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进入湘粤边境,陈佑魁参加朱、陈在汝城召开的武装起义会议。4月7日,陈佑魁赴长沙向省委汇报汝城会议精神,研究起义统一行动计划。当晚10点钟回到中南旅社时,被叛徒胡光耀告密被捕。在长沙监狱中,诱降者纷至,陈佑魁大骂,坚贞不屈。4月29日,被押往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刑场,途中,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就义时,年方28岁。
 
         赵盛林

         赵盛林(1903-1928),字竹节,乳名冒良,苗族,麻阳县两背(今文昌阁乡坳头坪)人,出生农民家庭,自幼好学。民国12年(1923)就读于芷江联立九中。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归里。

         民国14年3月,赵盛林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两背小组组长。6月,赵盛林在两背、大垄坳建立农民协会。随后与杨长治在县城组建麻阳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并与孙家信、杨长治等深入全县各地,发动农民成立基层农会,开展反军阀、反贪官污吏、反苛捐杂税的斗争。次年1月17日,赵盛林主持召开麻阳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农民协会,被选为县农协会委员长。3月5日创办麻阳县农民运动讲习班,培训农运骨干。

         民国16年5月,赵盛林任中共麻阳特支书记。“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麻阳,赵盛林率特支成员及农民自卫军转移至西晃山,开展游击活动。10月下旬,他领导农民自卫军攻克县城,逮捕县团防局长黄铭,赶走县长赵用章。

         民国17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麻阳的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9月,黄晦安、黄万亿、黄代兴、陈友益、田湘(女)、田蔚文(女)、田世金等党团员被捕入狱,赵盛林奉命与田开藩、田世忠等向贵州榕江转移,途中遭敌人袭击,赵盛林不幸牺牲,年方2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

        滕代远(1904-1974),乳名龙兆,化名唐大元、李光,麻阳县玳瑁坡人。

        民国8--11年(1919-1922),就读于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13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党组织介绍至中共湖南区委工作,相继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平江县委书记、长沙郊区农民协会委员长等职。

        民国16年(1927)8月,滕代远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会长。次年春调任中共湘东特委书记。7月22日,与彭德怀一起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滕代远任军党代表。是年12月率部上井冈山,在宁冈、茨坪与红军主力会师。

        民国19年(1930)5月,滕代远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将红五军、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成立军团总指挥部和中共军团总前委,滕代远任军团总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滕代远任北平军事调解处执行部顾问,协助叶剑英工作。民国35年(1946)初返回延安。旋赴重庆协助周恩来与马歇乐(美国特使)、张治中(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民国3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滕代远返回晋冀鲁豫中央局工作。次年6月,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滕代远任军区副司令、中央华北局常委。是年11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成立,滕代远任部长兼党委书记。民国38年1月主持召开全国第一次铁路工作会议,提出“加强铁路建设,全力支援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号召。是年,滕代远率领全国铁路职工和铁道兵团指战员,以惊人的速度修复被国民党破坏的8000余公里铁路干线,使全国通车日程达21000余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党委书记。1964年,滕代远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委员副主席。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终年70岁。
 

[NextPage]
        电影作家舒大桢

        舒大桢(1900-1985),化名苏怡,男,苗族,麻阳县锦和人,自幼聪颖好学,酷爱文学艺术,习武,懂拳脚功夫。

        民国11年(1922)秋,舒大桢考入北京大学。11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大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改组委员会委员。民国14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舒任治丧委员会外宾招待组副组长。民国16年,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舒冒着枪林弹雨救出中共党员夏之栩、郑绮红。是年秋于北大毕业,南下广州。初在黄埔学校政治部宣传科工作。旋任军校第一团政治部指导员。此后,弃武从文,执笔著述,撰写进步文学作品。民国27年,参加宋庆龄、何香凝在香港发起的中国福利会,负责香港妇女慰问抗战军人募捐筹款游艺会的组织领导工作。上海沦陷后,舒以满腔热情编写电影剧本《大义灭亲》、《傀儡美人》等,号召人民奋起抗日,反对卖国投降。民国29年受聘于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此,他导演电影故事片《青年中国》、《游击队员之歌》、《日出》、《黄金万两》,宣传民族抗日救亡。民国35年4月7日,舒与司徒慧敏应邓颖超、廖承志特邀,赴重庆中共代表团住所。在住所,中共代表团肯定他的工作。12月返香港继续电影艺术创作工作。

        1949年8月,应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邀,舒大桢从香港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舒当选为中国电影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1950年1月,舒大桢在香港组织文艺慰问团赴广州等地慰问演出,深受军民欢迎。是年当选为华南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委员。1952年1月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后相继担任《周末晚报》总经理、副社长,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1985年4月10日,舒大桢病故,终年85岁。
 
         医学博士雷兴翰

         雷兴翰(1904-1989),男,麻阳县新坪人。

         民国7年(1918),雷兴翰赴武汉求学。15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4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深造,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28年在中国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不受高薪厚禄聘请,毅然回国,先后任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和重庆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雷兴翰任华东人民制药公司化学制药一厂厂长兼总工程师,主持研制葡萄糖酸锑钠及磺胺噻唑生产工艺,为国家药物生产的发展作出贡献。1955年参加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筹建工作。后相继任化学合成药物研究室主任、副院长。主持和领导有机合成药物的科研工作。在研制寄生虫病药物、留体激素、抗肿瘤药物、半合成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维生素等工作中,亲自指导课题的选择、技术路线的确定,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付出辛勤劳动。1961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有效口服血防新药“呋喃丙胺”,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成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后历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名誉顾问、中国药物化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药学会和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卫生部医药科学研究委员会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中国药学年鉴》、《百科全书》等刊物的编委、顾问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名誉主任。此间,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百余篇。中国实施学位制后,雷兴翰被任为国家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努力工作,勤奋执教,为国家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医药高级科研人员多人。
   
        雷兴翰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1980年,他76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当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退居二线后,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名誉院长。雷兴翰老当益壮,在耄耋之年,亲临科研第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息。1989年2月3日病故于上海,终年85岁。
    
        天文学博士田渠

       田渠(1900-1957),男,麻阳县锦和人。
 
       田渠从小爱好地理天文。后就读于北京中法大学。在校期间,常在明月当空、夜深人静之时,仰望晨辰,有时废寝观察。假期归里,亲友前来看望,与之闲谈,翘着天空入神,答非所问。大学攻读,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录为官办留学生,进入法国里昂大学攻读天文。在里昂大学,他刻苦攻读,对天文理论有独特造诣,获法国国家天文学博士学位。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田渠在法国时刻关心国家存亡大事。次年,为报效祖国,决心“教育救国”,与严济慈等一同回国。先在云南大学科学馆工作,后在西南联大、贵州大学、湖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天文物理学,为国家培养一批天文学人才。1949年在湖南大学执教,著有《狭义相对论》一书,系我国第一部物理学“相对论”教科书。至今,该书在台湾省6次重版。

       1950年,田渠由湖南大学调任华北重工业学院(后改为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勤奋教学科研。1954-1957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系教授。此间,他忘我工作,为国家培养大批科技人才。1957年不幸身患肾癌,于北京协和医院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NextPage]
       向玉楷

       向玉楷(1881-1960),别号立庭,麻阳永新乡(今文昌阁乡)黄土坡人,自幼聪颖好学,学业优异,19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堂(北京师大前身),1907年受聘麻阳高等小学堂教习(老师)。
 
       民国初期,他离开麻阳,曾先后任南京政府教育部督学、湖南省教育司(厅)处长和第三科科长,1921年任湖南省教育会干事。自1924年先后任长沙含光中学、省立四中校长等职。

       他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倡导四等十级法,即三个丁儆为一个丙儆,三个丙儆为一个乙儆,三个乙儆为一个甲儆。具体是只要迟到一次记丁儆一次,旷课一次记丙儆一次,吸烟一次记乙儆一次,打架斗殴一次记甲儆一次,直至开除学籍;在智育方面,他极力推行一、二、三法,即:凡期平成绩一门主课不及格者补考,二门不及格者留级,三门不及格者退学。对招生制度则更加严格。这些条款的实行,学生不论亲疏或贵贱贫富,一律人人平等,谁也不能特殊例外。1943年,向玉楷二弟的孙子向祖仁报考省立四中高中,三年未第,最后向老出资请先生为其补习一年,后硬通过正式考试才能入学。

      1945年秋,他已年满64岁,仍主持校政。经多次劝说才退休。新中国成立后,他以70高龄,又重执教鞭,受聘到常德白云中学任教。1953年他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1960年在长沙病故,享年79岁。
 
      胡  震

      又名胡定庆、胡定朝、胡经武,1905年5月生,树德乡人(今黄双乡湖池村)。

      早年在辰溪温和乡凉风庵做过和尚,在此庵曾营救过辰溪匪首张玉琳,于是与张结为生死之交。1947年8月,辰溪人张中宁在永顺任国民党湖南省第八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时,奉命组建省直属保安第13大队,张玉琳为大队长,胡震为副大队长。

      1948年11月,省保安大队整编,胡震被编余返家。不久出任辰溪县温和乡乡长和麻阳树德乡乡长。1949年2月兼任麻阳树德乡和辰溪温和乡两乡联防大队长。

       三月五日凌晨,胡震率部开赴辰溪,协同张玉琳打开辰溪兵工厂,抢得枪后,辰溪温和乡民壮由副乡长张青纯带回,麻阳树德乡民壮由胡震带回。

       辰溪“三.五事变”以后,张玉琳将所属部队改编成立“中国国防军第一军”,张玉琳自任军长,石玉湘任副军长。胡震任第四师师长,下辖三个团,张成栋、刘际先、郑远胜分别任一、二、三团团长,全师有人枪千余。

       张玉琳成立中国国防军后,蒋(介石)、程(潜)双方争相收编。3月中旬,时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程潜派长沙市长陈迪光(陈系张玉琳老上级,陈在任第九行政区专员时,张曾在其手下任军事科员)、绥署高参杨春圃来辰溪收编,将“中国国防军第一军”改编为“长沙绥靖公署直属清剿第二纵队”,张任纵队司令,米昭英(米家进)任副司令。将胡震的第四师改编为第二支队,胡震为支队长,胡振华为副支队长,下辖4个大队,一至四大队长分别为胡振华(兼)、张成栋、郑远胜、张治平,支队部驻高村,全支队千余人枪。

       6月,将“长沙绥靖公署直属清剿第二纵队”改编为“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暂编第二军”(简称“暂二军”),张中宁任军长,张玉琳任副军长,胡震的第二支队改编为第八师,胡震任师长,胡振华任副师长,下辖四个团。   

       9月13日,解放军38军、47军由常德挺进湘西。9月初胡震部接到暂二军军部的命令,率部开往溆浦,堵截解放军,然而解放军进军神速,右路112师于9月18日占领沅陵,前锋直指辰溪,左路113师于19日占领溆浦县城。而胡震部因驻地分散加上情报不畅,19日胡震率部到达辰溪,打算开到溆浦堵截解放军,见到米家琎,米说解放军已打到船溪驿,有向辰溪进攻的迹象。胡不得已率部在辰溪县城南岸布防,归米家琎统一指挥。20日下午,胡震部与左翼的徐汉章部、右翼的米家琎部同时失去联系,胡被迫下令本部于21日拂晓全部撤回麻阳吕家坪。

      9月27日,暂二军代军长石玉湘受辰溪地下共产党员陈策的策动,来到麻阳吕家坪与胡震商量,就近召开连长以上人员会议,宣布投诚。胡震受石玉湘的影响,投诚过程中表现出犹豫徘徊,两面逢迎。

      胡震带少数人枪逃到兰里雄山一带,昼伏夜出,并派三团长郑远胜到吕家坪打探消息,郑回报说见到解放军布告上宣传“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胡震再次萌发投诚的意愿。

      11月15日,张显梧与解放军孙参谋在潭湾接胡一同去辰,接洽的王学清司令员热烈欢迎。16日,胡部百余人办理缴械投诚手续,发证遣散回家,仅留胡、郑、张等人住了数日。于11月20日,发手枪两支返麻,王司令员嘱胡震等人回去继续维持治安,做土匪的劝降工作,并筹粮支援大军过境。

      1950年1月,417团进驻高村,组织对麻阳及周边地区土匪展开春季攻势。胡震受该团之命劝其旧部及其他匪部投诚。胡在劝匪投诚过程中表现出两面性,再次反水。2月6日张玉德、胡震在辰溪大水田乡包家祠堂召开辰麻怀芷匪营长、乡保长以上人员紧急会议,成立湘西反共救国委员会,张玉德为主任委员(总指挥),胡震为副主任委员(副总指挥),逼迫18岁以上男子当兵,公开与人民为敌。2月中旬,湘西军区、47军成立了剿匪前线指挥部,展开茶田垅合围,先后在塘坳、帽子坡发生激战,重创了张玉德、张玉玖部,胡震部被击溃,暂二军各部逃窜到西晃山一带。

      5月上旬,胡震与暂二军其他骨干先后率部投诚,暂二军就此消亡。7月20日,胡震被送到沅陵湘西军分区联络部,戒了月余的烟毒。9月29日,胡震被送往沅陵团以上投诚人员学习班集训。

      1950年12月19日,胡震在沅陵被镇压。
 

[NextPage]
      龙汉魁

      龙汉魁(1903--1950.12),原名龙宏杰,字汉魁。麻阳县晴云乡人(今大桥江乡杨柳坡村)。1903年农历冬月出生于地主家庭。麻阳早期共产党员,后堕落为匪首。

      1924年由县立高等小学毕业,考入长沙兑泽私立中学逐步接受马列主义等进步思想,经陈佑魁、田波杨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龙汉魁从兑泽中学结业,被组织派回麻阳,协助孙家信、田开藩等人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3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区工委关于麻阳组建国民党地方组织,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指示,龙宏杰等共产党员加入了国民党。

      1925年春,龙汉魁参加孙家信在县城孙家弄召开的“中国国民党麻阳县第一次会议”,会上宣布成立“国民党麻阳县直属区党部”,由龙汉魁负责,直属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管辖。同年夏,中共麻阳特别支部改选,龙汉魁被选为支部委员,负责国民党工作。

      1926年6月,成立国民党麻阳县党部,龙汉魁任常务委员。在特支的领导下,国民党麻阳县党部组织农民开展抗屯租、减租减息、迎贺龙北伐军等革命活动。

      1927年5月21日,龙汉魁等人被选为出席湖南省农民协会代表大会代表,与调往长沙工作的孙家信同行乘船去长沙。当晚船行至沅陵,因长沙发生“马日事变”,驻扎在沅陵的省军陈斗南部设卡抓人,孙家信、黄九圭跳河逃难,黄被淹死,孙漂流到常德。龙汉魁遭此变故,不敢赴省亦不敢回家,于是逃到贵州省三惠县龙姓家族处隐藏两年多,于是与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而脱党。1930年,龙汉魁才偷偷返回家乡。

      1936年春,因地方绅士推荐,龙汉魁担任二区区长,主要开展征兵征粮工作。1938年任晴云乡乡长。

      1948年8月,龙汉魁加入芷江杨永清“复兴楚汉宫”,任副寨主。

      1949年春,龙飞天发动“三二事变”,攻占麻阳县城锦和,活捉县长杨熙政,县政瘫痪。龙汉魁进城协助龙飞天维持地方治安。

      4月下旬,龙飞天率部在高村遭下六乡民壮围攻,龙飞天殒命车头。上麻阳地方势力和土匪武装均由龙汉魁控制。7月,张玉琳为掌控麻阳政局,任命龙汉魁为麻阳县长兼自卫总队长。

      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四野38军、47军挺进湘西。龙汉魁率部避居杨柳坡。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员曾广铭及受共产党影响的国民党返乡少将高参田达光从芷江来到杨柳坡争取龙汉魁。

      1950年6月,龙率部向解放军缴械投诚。12月在沅陵被镇压。
 
      陈渠珍

      陈渠珍(1882-1952),字玉鍪,男,原籍麻阳县隆家地,长期居凤凰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渠珍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后任湖南新军第49标队官。次年任四川新军第65标队官。宣统元年(1909)七月进西藏抗英平乱,升任管带。三年十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全国易帜,陈渠珍由西藏赴陕西长安。

      民国2年(1913),回湖南凤凰,任湘西镇守使署中校参谋。7年,护法战起,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组织护法军第一路军,陈渠珍任参谋长兼第一梯队团长。翌年代理第一路军司令。10年田应诏移驻长沙,以所兼湘西巡防军统领职权授于陈渠珍,陈率军移驻保靖,设统领部。在保靖时,他开办军官讲习所,训练军事骨干,并成立军工队、军农队等一套军工生产组织,有万余人枪。15年被省长赵恒惕任命为湘西屯边使。次年被唐生智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独立师师长,回驻凤凰。此时,他拥有35000人枪。“马日事变”时,陈渠珍血腥镇压共产党,密令凤凰驻军杀害共产党员韩仲文、杨子锐、刘幼民等。是年底,贺龙、周逸群于桑植建立革命根据地,陈渠珍指派永顺保安团长向子云率部2000余人进犯桑植,被红军击溃。尔后,何键令陈渠珍与周燮卿部20000余人扫荡湘鄂边区,红军撤离桑植。17年,湖南成立清乡督办署,设11区,陈渠珍为第四区司令,亲手拟制湘西各县“清共”计划,部署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农民运动领导人。21年末,贺龙率红军攻打桑植,陈渠珍率部阻击屡败,伤亡3000余人,丢枪2000余支。24年春,陈部改编,顾家齐、包轸率部开出湘西,他以湖南省政府委员的空衔移驻长沙。26年9月,陈渠珍参与策动“革屯”、“倒何”运动,迫使何键离湘。次年,张治中主持湘政。3月,陈渠珍任沅陵行署主任。他聚集20000余人枪,编成10个团,成立湘西绥靖指挥部,兼任司令。时值抗日战争高潮,他受国共合作影响,支持进步青年成立抗日宣传团、剧社,创办《湘西日报》,宣传抗日。陈渠珍提出“开发湘西矿藏”,派员开采沅陵柳林汊金矿、凤凰汞矿、永绥铅矿;开办湘西麻阳糖厂、织布厂、造纸厂、酒厂、制酱厂;在凤凰雇工试制“三一”纺纱机,开设纺纱厂。

      民国28年(1939)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湘西成为西南重要门户,国民党中央调遣嫡系部队进驻湘西,陈渠珍被改编为新六军。新六军军长为陈渠珍,实权由副军长沈云成掌握。陈渠珍拒不就职,被蒋介石令贺耀祖将其软禁于南川县,直至抗日胜利后获释。旋隐居于凤凰,经营纺织企业。38年3月,湘西大乱,陈渠珍乘机复出,组成凤凰县防剿委员会,自任主任,收集2000余人枪。6月,他先后接受宋希濂、程潜委任,担任湘鄂川三省边区绥靖副司令、沅陵行署主任,移驻乾州。旋于所里(今吉首)召开“湘西善后会议”,组建湘西自卫军,拼凑3000余人枪,图谋重新控制湘西。8月,长沙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向大西南挺进,陈渠珍由乾州退驻黄丝桥。9月30日,陈渠珍之旧部王尚质奉解放军47军之命至黄丝桥与之会晤。经彻底长谈,反复开导,陈渠珍同意和平起义。10月,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成立,陈渠珍任委员。1950年被邀参加全国政协扩大会议。1952年2月于长沙病逝,终年70岁。
 
       黄忠诚

      
黄忠诚,男,1913年生,麻阳县树德乡茶溪村人。  

       1935年1月,在遵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长征中参加抢渡金沙江突击队,为红军胜利渡江立下了战功。德昌战斗中身负重伤,被寄在老百姓家中,第二天他自己忍痛赶上部队。1936年2月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同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1月任红一师三团三连连长。同年10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4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教导营连长。1939年9月任翼鲁豫支队教导营营长。1940年4月任二旅团参谋长。1941年6月任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副团长。同年12月入华中局党校学习。1943年1月任淮海分区二支队参谋长。同年8月任淮海分区参谋处长。1945年8月任新四军三师十旅参谋长。

       1945年9月随军赴东北。1945年5月任辽吉军区二军分区参谋长。同年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参谋长。1948年1月任该师副师长。1948年3月任四十四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四战四平、平津战役、南下解放广州等战役。

       1950年8月任一三三师师长。1952年8月任四十四军副军长。1953年3月任海军西营基地司令员。1954年3月入军事学院海军系学习,毕业后任海军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长。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62年3月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NextPage]
       李秀成

       李秀成,男,苗族,中专文化,中共党员,祖籍湖南隆回,1976年9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九曲湾铜矿一个工人家庭,1996年6月毕业于湖南省怀化地区商业学校。同年7月,分配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公安局当上一名人民警察。1997年9月,被湖南省公安厅授予二级警员警衔。2000年1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麻阳苗族自治县公安局破格提拔为板栗树派出所所长,同年被省公安厅授予二级警司警衔。2000年8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2年8月10日凌晨,在麻阳县看守所自己家中的李秀成,在搜捕翻墙进入看守所的盗贼时,猝不及防被凶手(郑祖奇,男,32岁,系本县吕家坪镇桐木村人),用刀刺入胸口。李秀成强忍剧痛,死死抓住凶手,为后来的警察抓获凶手赢得了宝贵时间,但因流血过多,医院抢救无效,献出了26岁的年轻生命。

       李秀成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基层派出所工作,先后在麻阳苗族自治县边远山区、条件最艰苦、社会治安环境复杂的黄桑派出所、岩门派出所工作过。在他工作的6年时间,经他破获的各类案件110多起,抓获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达60多人,先后为辖区村民办好事130余件,深受辖区群众的爱戴。曾先后2次被上级公安机关嘉奖,2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李秀成牺牲后,怀化市委、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共青团市委,麻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共青团麻阳县委,麻阳县政法委、麻阳县公安局,分别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李秀成同志学习的决定。公安部2002年12月追授李秀成同志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光荣称号。
 
      田子义(生卒年不详)

      田子义,男,麻阳县锦和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有一浦市人,前往贵州镇远,途经锦和,投宿其家,天明别去,遗金一袋于床席之下。子义整铺见之,速追,客远去,无奈,乃将金收贮。3日后,客返觅。子义还之。遗者诚以半数相谢,子义不受,客感而去。知县程良能闻悉,请子义乡饮。子义不赴。此贤德事,为公论所扬。清康熙九年(1670),知县陈五典赞曰:“子义拾金不昧,乡饮不赴,后辈楷模也”。
 
      蔡心一(生卒年不详)
 
  蔡心一,男,汉族,四川省汉川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任麻阳知县。届满被邑民上书留任多年。
 蔡心一任麻阳知县期间,从疏纳谏。凡县衙判断之事,允民“驳其非,取其是,改其错”。他为官清廉,倡扬公益,关心民众。县人张兴义开山修路伤足,蔡心一亲携药物糖果至工地看望,民间传为佳话。是时,修路架桥,路旁植树等义举,常见不鲜。蔡心一深明“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之理。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主持首修第一部《麻阳县志》。麻阳苦无水利,蔡率民跋山涉水,察看地形,植树造林,劈山修路,开坡筑堰40余处,民受其益。万历二十三年(1595),蔡心一离任,树皆成荫,有盗伐者,民众忿怒唾之曰:“蔡父手泽,而汝伤之,不祥甚也!”二十四年(1596)三月,民众感恩戴德,于县城(今锦和镇)东阙建“蔡公生祠”,内立德政碑,上刻:“蔡父为政廉明不泯也”之句。春秋二祀。
 
       莫宗文(1602~1678)
 
       莫宗文,字焕翁,号犀野,男,麻阳县栗子溪(今鱼子溪)人。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莫宗文从戎。天启元年(1621),有功,被授黔巴香守备,随升都司总兵。崇祯十三年(1640),御赐蟒袍玉带,进太子少保。十五年(1642),诰命光禄大夫,特进柱国太师。诰赠四代,为安化(今甘肃庆阳)伯,以名将著称。清顺治十七年(1660),被封镇远侯,任云南军前指挥。康熙十七年(1678)故于军中,骸骨归里,葬老塘垄。
 
       滕黑子(1796~1866)
 滕黑子,江湖上号老九,男,麻阳县马南人,幼时家贫,父母早亡。清嘉庆十一年(1806),滕黑子10岁时,随伯父行船,一日船停辰州(今沅陵县城)下东门码头,黑子与群童戏耍于沙滩,为争蚌蛤相斗,一童哭归告其母刘氏,刘遂携子前来评理,刘氏见黑子愕然曰:“此子非凡,愿收为义子,授以艺,日后定能成才”。伯父笑允,乃将黑子寄拜刘母。此后,义母刘氏精心传授黑子刀、枪、拳、棍、拔钉、跳桩18般武艺。3年艺成,乃拜别义母上船拿篙,随伯父船行江湖,度风浪生涯。嘉庆十五至十七年(1810~1812),黑子在沅陵、洞庭湖一带行船,广结侠友义士。一日船行沅水下游,一憔悴流浪汉求于黑子曰:“只求沿途一饱,愿为行舟效劳”。黑子慨允。数日后,舟停常德上南门码头。是夜,“常德帮”悄悄地将黑子船下铁锚压上“千斤闸”。次晨,黑子收到一书曰:“上南门码头,乃我常德帮所有,麻阳船若能起闸上铁锚开航,尔后,上南门码头尽归麻阳船停靠。否则,须交码头银100两。”滕黑子思忖:铁锚必被他人压上“千斤闸”,仅凭一己之力,实无奈何。终日紧锁眉头,闷坐船仓,苦思良法。三日晨,流浪汉曰:“‘千斤闸’锚,乃区区小物,请备炮竹,保准巳时开船!”时至巳刻,流浪汉使出鹰爪功,如同雄鹰抓小鸡一般,钩起铁锚。此刻,鞭炮齐鸣,篙楫齐举,船往洞庭方向驶去。自此,常德上南门码头尽归麻阳船只停靠。久之,则成为“麻阳街”。英雄识英雄,黑子乃拜流浪汉为师,工间习艺,得其真传,武艺精臻。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洞庭湖君山寨掌门人金钩柳胡子设宴,相约黑子切磋武艺。黑子乃如约漂舟赴会。是日,山寨大厅,头目云集。厅中八仙桌上摆有36只菜碗,皆斟满水酒,相见、礼貌闲喧后,柳胡子反手扣起八仙桌脚绕厅3周,放回原地,滴酒不洒。只见众头目,一片掌声、喝采声。柳傲视黑子说声“请!”黑子不甘示弱,亦使出功力,单手执起八仙桌脚绕厅3周,点酒不荡地放于原地,同样是一片喝采和掌声。柳胡子不服欲显轻功道:“黑蛮子,吾在厅内转圈子,汝能将吾逮住,吾认输,往后麻阳船筏过此,凡插上蜈蚣旗者,吾柳某秋毫无犯”。说罢,身轻如燕,于厅内穿梭环绕,黑子迅步往返不获,心生一计,抱住厅柱,使劲一顶一扛,柱,哗啦作响,瓦,片片落地,众头目及柳皆大惊,趁柳稍顿,黑子一个箭步将柳逮个正着。柳遂认输,面对众头目大声道:“今后,凡遇插有蜈蚣旗之船、筏,一律放行”。从此,麻阳船只、木(竹)筏航行洞庭区,皆畅通无阻。

        清道光十年(1830),滕黑子成婚,夫妻风雨同舟,从事江河运输。咸丰六年(1856),双双年迈,弃船归里,农闲以传授武艺为乐。同治五年(1866),卒于里,享年70岁。

[NextPage]
 
        滕英斋(1901~1929)
 
       滕英斋,又名嗣森、嗣佐,字代厚,男,苗族,麻阳县苦梨寨人。民国5年(1916)毕业于麻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升入芷江联立九中就读。9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校。滕英斋在校期间,经常阅读《新青年》等书刊,受进步思想的薰陶,信仰马列主义。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3年秋入上海政法学院。此时,滕英斋常于校刊撰文宣传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路线,以及国民党“一大”通过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大肆进行反革命活动,滕英斋撰文揭露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的罪行。

       民国16年(1927),民国党反动派在上海制造“四一二惨案”。秋,滕英斋奉命返里开展革命工作。在麻阳,他与中共麻阳特支赵盛林、中共湘西特委派来麻阳工作的刘百川相继接上关系。次年1月,滕与赵、刘等在县城张文英家召开党团会议,实行党团合并,成立中共麻阳县委。此次会议,滕英斋被选为县委书记,会议还通过“积极扩大革命武装,恢复西晃山革命根据地”的决定,确定以西晃山高山寨为党的活动中心,于锦和及芷麻边境的金厂坪建立党支部,逐步开展革命斗争。会后,滕与刘、赵同上西晃山,与田开藩会合,恢复农民自卫军。4月初,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扩大武装,准备“讨竿”(竿军,乃驻镇竿独立十九师之俗称)暴动。6月上旬,成立麻阳县讨竿军司令部,司令刘百川,政委孙家信。滕英斋撰写《麻阳县讨竿军司令部宣言》。7月,由于叛徒左执中告密,暴动失败,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9月,为保存党的力量,县委决定:“化整为零,分散隐蔽,秘密活动,以图再举”。

       民国18年(1929)1月,滕英斋秘密返沪,于上海文艺创作社找到麻阳籍中共党员舒大桢,在其帮助下,与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接上关系。滕英斋被派往崇明岛工作。不久失踪。
 
 
       聂焕章(1909~1950)
 
    聂焕章,男,1909年生,麻阳县石源乡人(今拖冲乡拖冲村)。高小文化,从小习性刁钻,心狠手辣,读书不多鬼点子多,有“西晃人精”的绰号。1936年晃坳地主聂孟才送聂焕章两支快慢机手枪,聂开始起家。一次,聂焕章去给晃坳地主李必月祝五十寿庆,竟平白无故杀害一名宝庆叫花子,得到李的赏识,李又送聂两支汉阳枪。

       1939年,聂当上拖冲保的保长。次年,晃坳大地主聂丙子的媳妇肖氏家被土匪抢劫,肖氏到县政府告聂焕章的状,县政府派警兵前来捉拿,聂逃往芷麻交界的西晃山牛角坪一带为匪抢劫。由于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到处拉丁抓夫,有的农民为躲壮丁、逃债,纷纷加入聂焕章一伙为匪,从而发展到百余人枪,聂乃拖起土匪队伍,危害地方。聂有一妻两妾,但荒淫无度,只要他看中的女人,便要强行占有。1944年,拖冲旋涡的黄管带嫁女到锦和,聂焕章带一帮土匪在黑龙山劫走新娘,打死了新娘的两个哥哥及一个轿夫。

       1945年5月,聂焕章部被县政府收编,且被任命为县第二自卫大队大队长,从此与县政府主任秘书张思孝、县长杨熙政官匪一家,狼狈为奸。不久,他贿通湘西农民银行麻阳县支行的行警左志贤为内应,将该行洗劫一空,事后又枪杀左志贤以灭口,向政府邀功请赏。1948年,聂焕章参加龙飞天复兴楚汉宫的红帮组织,担任刑堂大爷。次年春,龙飞天积极准备攻打县城锦和。县长杨熙政为防土匪攻城加强城防。双方都极力拉拢聂焕章部。聂对龙、杨则采取脚踏两只船的策略:一方面聂焕章进见杨熙政,信誓旦旦,保证全力死守以报知遇之恩;另一方面又暗地里参与龙飞天的秘密会议,还接受龙飞天“特使”胡济南的游说,愿与龙飞天尽亲戚之谊(远房姨表兄弟),里应外合,图谋大业。3月2日清晨,龙部攻城开始,聂焕章与龙飞天部早有“城下之盟”,双方朝天开枪。龙部很快攻入县城。当日,龙飞天召开军事会议,成立“麻阳县人民义壮军”,龙为司令官,委聂焕章为二团团长。3月5日晚,聂焕章又偷偷护送县长杨熙政及家眷经过通坳山离开麻阳去了芷江。

   1950年1月,解放军417团由川东返回湘西进驻麻阳剿匪,5月,聂参加芷江杨永清召开的秘密会议,企图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很快打起来,并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机会,把芷、麻、泸建成湘西的反共基地,夺取麻阳县城,赶走剿匪部队。驻军和公安人员获此情报后,兵分三路绕至敌后,进行痛击,匪众溃逃。经过多次打击,聂焕章不得不命侄儿聂蛟、大老婆黄银菊和儿子聂志圣向解放军假投降,以骗取解放军信任,窃取军政情报,不料被解放军将他们送去辰溪军分区集训,聂打错算盘,反而更加孤立,但他匪性不改,仍负隅顽抗。8月19日,聂焕章指使部下杀害二区七农会积极分子张福云夫妻、宣传委员田代学、生产委员邓毛它、民兵邓德则等8人,还抓走三农会2名妇女积极分子。8月20日晚,又派聂清等杀害了六农会积极分子田昌珍父子、五农会军属陆中华一家四口,杀死给解放军送信的陆桂则一家三口,杀死一区仁怀乡生产委员刘哑子一家六口。连续三个晚上聂部杀害农会干部和积极分子达32人,杀绝3户。

  9月中旬,417团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对盘踞在芷麻边境的毛东寨、麻阳坡的张嗣基、李跛子(李运忠),聂焕章、周开宣部进行围剿 ,击毙张嗣基、李跛子等匪首,聂焕章、周开宣再次逃至湘黔边境,与剿匪部队周旋。10月下旬417团三营组织民兵群众十多次合围,聂部东躲西藏,疲于应付。11月中旬,聂部龙家藩、聂清、聂罗清、杨通元等走途无路先后投降。聂焕章仅带随身卫士张祥仄在麻阳石源乡一、六、七保流窜,眼看风声日紧,遂化装成小商贩名“舒老板”逃往铜仁鳌寨。11月30日晚,417团3营得知聂焕章躲藏在鳌寨,急派八连三排长慕容江带一抓捕组前往铜仁鳌寨,又辗转追至玉屏县南映坪聂焕章藏身的岩洞。在洞口经一番斗智,聂焕章被束手就擒。次日押回麻阳县城。

  聂为匪三十多年,杀害人命300多条。老百姓恨之切骨,“欲砍其头而喝其血”。聂自知罪孽深重,乃乘上厕所之机,窜到417团团部养猪场偷了一把菜刀,扑向看押他的解放军战士,企图杀人,夺枪逃跑,幸被解放军战士制伏。1950年 月 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在锦和西门外将聂焕章予以镇压。终年41岁。

[NextPage]
 
 
        何连生(1911~1961)

        何连生,男,汉族,原籍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浒湾镇黄坊何家。1911年出生于麻阳,5岁时父母相继早逝。曾读私塾两年,12岁时在凤凰县绸缎铺学徒3年,因不堪少老板凌辱,甚怒之下,跑回麻阳,后在麻阳高村镇邢吉顺布店帮工。40年代初方积小本自立门户,经营油、盐杂货生意。何乐善好施,对远近乡民中经济贫困者,允以春、夏赊购食用油盐,秋后还钱,对特别困难者还常减免价款。当年70岁的老太婆李莲娥,长子出外撑船,杳无音信;次子肺劳成疾,轻年早逝。她无依无靠,何不仅经常接济,并将她接入家中居住,便于照料。

       麻阳解放前夕,兵荒马乱,土匪猖獗,辰溪潭湾至麻阳吕家坪一带水路,常有土匪袭击商船,绑票商人,截断麻阳唯一商业流通渠道,山货运不出,食盐、布匹换不回,造成一时经济萧条。面对如此形势,一般商人不愿去冒既有生命危险又有经济风险的事,何连生决计冒此风险,期间,曾被土匪武装袭击一次,货物被抢,只身泅水脱险。他不甘挫折,总结教训,一改常规,后半夜商船悄声过危险区,试验取得成功,终于运走积压已久的桐油、片糖、药材等山货,运回极需的食盐、杂货、布疋。

    1950年1月,47军140师417团奉令进麻阳剿匪,何连生饱受匪患之苦,积极支持解放军剿匪,主动腾出房子给解放军宿营。417团通过社会调查,发现他无政历,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而且剿匪政治态度鲜明,就把团指挥部设在他家,团长就住在他家厢房,军民关系亲密无间。

  1951年,麻阳匪患虽已肃清,但经济贫困,百废待兴。何积极响应政府恢复经济的号召,邀集几个生意同仁,成立“力生”油盐杂货商号,跑辰溪、下常德,常年奔波在外,努力疏通商业渠道。是年6月,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和人民政府号召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他响应号召,并动员广大工商业者参加捐献运动。1953年5月,他联合“新生”油盐商号,二店合一店,依据联合的时间,取名为“五三”商店,经营品种,由原来油盐南杂扩大至百货纺织。

  1956年,在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县工商联派他去洪江市参加黔阳专区第二期工商政治学习班,系统地学习党的有关商业政策和新的业务知识,使他从拥护党的领导升华到自觉地执行党的工商政策,回来后,动员“五三”商店的工商业者积极要求公私合营,欢迎政府派公方代表参入商店领导。公方私方真诚合作,同舟共济,商店员工通过学习,采取一些经营举措:首先要求售货员端正服务态度,热情待客,说话和气,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童叟无欺;其次,打破常规,延长营业时间,采取早开门,晚关门(上街七点开店门,下午九点关店门),以群众满意为宗旨;在进货渠道上严格把关,做好市场调查,购进物美价廉的急需商品,不允许以次充好、高价伤民的现象出现。“五三”商店名声大振,在麻阳城乡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誉,“买东西去五三”已成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流行语,现在高村镇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怀念、留恋那时“五三”商店的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中,何连生工作繁重,心力交瘁,加之营养严重不足,初患水肿病,后来导致高血压迸发,大脑溢血,送往县城医院抢救无效,于1961年1月8日病逝,终年50岁。噩耗传开,街坊邻里,吊唁人群络绎不绝。


       孙家信(1900~1963.7)
 
    孙家信,男,1900年生,麻阳锦和镇旋风寨人。

       1924年2月在长沙兑泽中学读书时,经陈佑魁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又由陈佑魁、夏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孙家信经中共湖南区委派遣,回到麻阳县城锦和,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教员的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为麻阳党组织的创始人。11月,孙家信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发展了学生党员龚本清、聂志汉。12月,经中共湘区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共麻阳特别支部”(所在地设锦和镇孙家弄孙家信屋内)化名“马西弼”(即“麻CP”的谐音),后改为“林太治”(“麻”去“广”为“林”,“太治”即“特支”的谐音),为了通讯联络上的方便曾使用过“龙采芹”(孙爱人之名)“龙彩琴”、“田兴顺”等代号。孙担任特别支部书记。

  1925年初,特支活动由学校转向社会,结交了杨长治、田其斌、范诗杰、陈友益、黄海梵等一批进步青年,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同时孙还以省农运特派员的身份深入到旋风寨、泥溪垅、两背、大路坳等乡村开展农民运动,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孙家信从进步青年和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3月孙与龙宏杰、龙绪基、田进忠、陈友益等多人,奉令加入国民党并召开“中国国民党麻阳县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国民党麻阳县直属区党部。是夏,孙主持对特支进行第一次改选,补充了赵盛林、赵盛宣、李祖翼、龙绪基、田世忠、陈友益等特支委员。在孙家信领导下,先后组建工会、农会、学生自治会、妇女解放协会;开展减租减息、废除屯田、办农民夜校等运动。到1926年,麻阳农民运动掀起了高潮。

  1926年10月,孙家信趁杨长治遇害一周年之机,领导农会发动万余农民进城举行追悼大会,会后游行队伍冲进县政府砸了大堂设施,缴了县警队40来支步枪。其时驻麻滇军陈镇岳团又赠送农会30多支旧步枪以示笼络,特支、农会以此为基础成立了“麻阳县农民自卫军”(简称农军)是以孙家信为首的中共麻阳特支直接领导的麻阳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前,中共湖南区委根据日益复杂的斗争形势将孙家信调往长沙工作,途经沅陵恰逢“马日事变”,遭军警追捕,孙家信在船老板和水手的帮助下,逃到常德以卖水为生。后辗转与陈佑魁联系来到长沙,省委安排孙家信任湘南特委组织部长。不久又调常德任湘西特委组织部长。1928年4月,孙家信受省委、湘西特委的派遣回麻阳组织“讨竿暴动”,孙任讨竿军政委。7月,讨竿暴动失败,遭到竿军的残酷镇压,特支、讨竿指挥部领导人及党团员和革命骨干先后被通缉,或被抓,或被杀,或逃匿。1929年1月,孙家信与刘百川、张季斌、龙绪基、廖冬求(女)、张自成等部分负责人离开麻阳前往贵州锦屏。刘百川等人到达贵州台拱时遭地方武装袭击而牺牲。孙家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带着家眷在锦屏谋生,给福音堂一个德国女牧师教汉语。后经朋友介绍先后到锦屏小学、贵阳小学、天柱中学、黎平中学等学校教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孙家信来到芷江、洪江几所中学教书,1945年下半年在洪江省立十中教书时,因地下党活动时的身份暴露乃登报自首脱离共产党。解放后在黔阳县中、黔阳二中、黔阳一中任教。1963年7月于黔阳一中病故。

[NextPage]
 
        梁利松(1902.8~1978)
 
  梁利松,又名梁金送,男,苗族,兰村乡胜利村人(原为怀化县竹林坪乡龙婆溪村,50年代初期划归麻阳县),家贫,靠卖柴为生,度日如年。1910年迁入今高村镇学里村,父亲给人家打零工,母亲给人家浆洗衣服,全家靠此微薄的收入艰辛度日。辛酉大旱,造成他家破人亡,两个妹妹被卖,父母双亡。时年仅19岁的梁利松,每日靠给富户、商贾送(担)水,获取数十文钱,维持兄弟4人生活。后经人介绍,拜师于当年享有盛誉的老泥水工滕代明门下习艺。三年学徒,又三年帮工,深得师傅真传。民国17年(1928)另立门户,首次为高村一向姓大户建造八字大门。因其砌筑技术高超,粉饰浮雕工艺精益求精,竣工大门,十分壮观,梁利松的一流工艺技术名气不径而走,随后高村杨兴记绸布号、刘泰祥油盐商货号都接踵相请为之建造,尔后连远近乡村的一些祠堂、庙宇、会馆亦无处不有其人物山水、花鸟鱼虫之手迹。1932年,梁时年30,始娶妻成家,兄弟皆已长成,为避抓丁,梁领其兄弟及同门师弟于1934年去到贵州岺巩、三穗、黄坪等地承建中、小学校教舍达六年之久。

        1949年9月,麻阳解放后,梁利松参加高村二王殿、晚房弄18间房及锦和粮食仓库建修工程。1950年春,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为保家卫国,他带头将长子梁长贵亲手送入部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打击美国侵略军。1954年梁加入高村建筑小组,参与县人民银行营业大楼、百货公司营业楼、运输社办公楼等修建工程。50年代末期,梁又将自己善于建省柴灶的绝技献与社会,先后被派到安江、洪江、溆浦、沅陵、怀化等地传经送宝为国家节约木材,曾被评选为县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梁1960年退休(县工程公司)。他一生虽仅授徒3名,然得其授艺者则多达数十人,不少老泥水工皆缄口得其技艺指点。梁利松于1978年去世,享年76岁。
 
 
       王子祐(1906~1988.7)
 
    王子祐,男,1906年出生,麻阳谭家寨乡亭子坪人。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工学院矿冶系(今天津大学),获学士学位。1931年于天津北洋工学院矿冶系任助教。1936年被国民政府选录为庚岁资助生留学国外,进入美国柯桑拉多矿冶学院为研究生。次年再进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冶金工程硕士学位。时值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爱国学子,何能安心学业,毅然回国。1938年进国家经济部矿冶研究所任技士。1939年调陕西城固西北工学院任冶金系教授。年末,回经济部矿冶研究所简任技正。1941年入湖南衡阳、湘潭炼铁厂任总工程师兼厂长。1944年调国民政府战时生产局任技正兼钢铁组组长。1945至1947年,调国家资源委员会简任技正。1947至1950年,在河南壁山唐山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兼任冶金教授,矿冶系系主任。解放后,因系无党派人士,被李达(湖大校长)选任为湖南大学接收领导小组成员。不久,被国务院任命为鞍山钢铁厂总工程师兼技术监督处副处长(处长为苏联专家)。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以“唯技术论”等莫须有罪名被革职,下放农场,并降为工程师派至武钢。后经中央调查平反纠正,于1975年返回“红钢城”(鞍钢),虽时已年逾古稀,但仍专心著译。1980年离休。1988年7月于鞍钢逝世,享年82岁。
 
       欧贤文(1932.2~1999.5)
 
       欧贤文,男,苗族,1932年2月生,麻阳石羊哨乡上街人,中共党员。袓籍凤凰县牛矮村,家贫,迫于生活,祖父时迁入麻阳石羊哨。欧幼年就读当地私塾,后断续读于凤凰中学、简师(半耕半读)。

       1952年3月,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介绍入沅陵专区师范扫盲班学习,8月结业后回麻阳,分配至第三区人民政府(今岩门)工作。1955年3月以后,曾先后担任中共麻阳县第二区(尧市)区委副书记、县委驻锦和办事处主任、尧市乡党委书记、尧市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黄土溪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县农林局局长、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共麻阳县委农林办主任。1983年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职期间,他身先士卒,亲临一线,参加生产,指挥建设,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麻阳境内乡镇村组各山山水水,无不留下他的足印,他指挥建设黄土溪水库、马颈坳电站、锦和电站,工作一丝不苟,言行一致,具有“捏着鸡蛋出鸡崽”的工作毅力和精神,如期如质完成任务,为麻阳电力、水利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其忘我工作精神、廉洁奉公、严以律己的品行,深受干部群众好评。他诚恳待人,对同志,对群众亲如家人,情同手足。198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欧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退休。1997年,中共怀化地委授予他正县级待遇。1999年5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7岁。
 
       杨秀桂 (1930.12~2001.11)
 
       杨秀桂,原名杨秀贵,男,苗族,栗坪乡栗坪村人。高小文化,1950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在第四区人民政府高陶乡九农会组织群众进行土地改革。1951年2月,被派送至沅陵湘西行政公署干部学校培养、学习。1951年7月回县后调入麻阳县人民政府建设科,至1954年2月先后任科员、主任科员、副科长、科长等职。同年3月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7月被任命为麻阳县县长。他競競业业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同商量搞好农业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1958年后,由于在“高级社”、“公社化”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看法和意见,导致1959年2月,在“整风反右”运动后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长时间的批判斗争之后,遣送到县农场(马南)“劳动改造”达三年之久,1961年12月又遣至县木材公司高村收购站,在伐木工人监督下“继续劳动改造”,在此艰难岁月,他不论冰寒地冻,还是洪水陡涨,都主动去放排,工余午休时间,天天帮助食堂挑水,深得干部群众好评:“不忘劳动人民本色”。1970年3月“文革三查一清”中,他被清出革命队伍,遣送回到老家---栗坪公社栗坪大队,靠自己劳动谋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清理“左”倾错误。他于1979年4月7日被平反归队,参加县委工作队到和平溪公社“抓革命,促生产”。同年12月,调县计划委员会,先后任副主任、主任。1980年12月,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4年4月任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1990年2月调任中共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员会顾问。1992年7月退休。退休后,仍老当益壮,心献余热,出任县钓鱼协会会长,县书画协会名誉会长。2001年11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1岁。

[NextPage]
 
       李秀成(1976~2002.8)
 
    李秀成,男,苗族,祖籍湖南隆回县,1976年9月出生于麻阳县铜矿一个工人家庭,1996年毕业于湖南省怀化地区商业学校。同年7月取录为人民警察,分配至县公安局工作。翌年9月,由省公安厅授二级警员衔。200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1月提任板栗树乡派出所所长,同年授二级警司警衔。李先后分配在黄桑乡、岩门镇、板栗树乡派出所工作。他公私分明,工作极端负责,对犯罪行为疾恶如仇。李在岩门镇派出所工作期间,1998年5月20日晚12时许,209国道境内岩田坡段发生4歹徒持枪、持刀抢劫湘N12816号中巴车内20余名乘客财物价值7000余元,砍伤拒劫乘客2名恶性大案件。时值其母重病,他无暇顾及,一心赴在破案工作上,终于6月1日上午10时与所长张应龙(持枪)一道在县城汽修厂大楼门前,赤手空拳(当时李尚未配枪)夺下主犯胡平指向张应龙的手枪,将其摛获归案。1999年7月15日晚8时,李正与湘伟值班,突有群众跑来举报:有两伙烂崽约20多人,手持砍刀在本镇三岔路口械斗。李、湘闻报,火速赶赴现场,一看情况危急。李遂一个箭步冲入人群,瞄准牛高马大的野名“雷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夺下他正欲砍向对方的大砍刀,顺势将其摔倒予以生擒。众烂崽见事不妙,立马四外逃窜。一场流血案件,瞬间平息。

        李秀成对群众,对同事则亲如家人,情同父母兄弟。1999年7月的一天,因连续多日的中、大暴雨,镇后溪水陡涨,汹涌的山洪冲向镇卫生院内,20多名病人被围困在象小孤岛似的小楼之上,而此楼系70年代修建,且属年久失修的危房,受洪水冲刷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当此信息传至派出所时,正躺在床上养病(感冒发烧)的李秀成,想到人民安全就是自己的责任,他义不容辞地立刻爬起身来,很快借来一只小木船,赶至卫生院,先后4次,将全部病、护人员20余人救离险境,最后自己却晕倒在小船之上。

       2001年,李被调至板栗树乡派出所任所长,8月的一天晚上8时许,跟随所长办案多日的民警小田,因劳累过度引起胆结石发作,痛的脸色铁青,人在地上翻滚,当时所里既无车辆又无电话。李见状,立马将小田背伏于背,大步流星地就往县医院赶,至晚上11点多钟,终将小田背进医院,并守护着小田打完5瓶点滴。李从警6年,经手破获大小案件110余起,捕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余人,为辖区村、居民办好事130余件,深受人民群众受載。

       2002年7月,为加强县城警力,李秀成、谭宗武等9名基层骨干暂时抽调回县局工作。8月10日凌晨1点30分左右,天朦朦细雨,大地漆黑。李秀成刚好和刑侦队员们审完一桩案子回家,正上床休息,已怀孕7个月的妻子滕晓华(县看守所民警)突然听到有人从外面越墙入院的响声,立即轻声告诉了李秀成,出于职业的敏感和高度责任,迅即一手拿着电筒,一手握枪(子弹上膛)向刚才发出声响的地方寻去。当发现罪犯企图夺路逃窜,李即对天鸣枪示警,叫声“站住!”,罪犯(郑祖奇)情知不妙,遂手持尖刀穷凶极恶地刺入李的胸膛,李一阵剧痛,电筒、手枪都掉落在地,但见罪犯逃跑,乃拼尽全身力气向罪犯扑去,终于拖住其双腿死死不放,罪犯回过身来,歇斯底里地用尖刀猛刺李的胸部、背部、腰部、头部多处。谭宗武等迅速赶来,终将罪犯擒获。但李秀成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而光荣地献出年轻生命。牺牲时年仅26岁。国家公安部于2002年12月追授李秀成为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陈 俊(1986~2004.1)
 
       陈俊,男,1918年4月出生,原名陈鹤刚,麻阳隆家堡人。1936年初,因参与学潮受到学校追究而离开常德省立二师,改名陈俊,考入长沙省立一师。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先后参加“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经曹国振介绍去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辗转于次月初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主学政治。1938年4月转入四期主学军事。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毕业留校,任一大队军事教员,尔后任中队长、大队长兼军事教员职务。1940年8月,参与校部编写《操场实施法》、《刺杀教练》、《战术教学法》等教材。1942年,一大队奉令调往太岳军区改称:“抗大太岳大队”。1945年5月,陈经申请,领导同意,调入太岳部队第25团,先后任副营长、团参谋长、兵团训练科长。参加了上党战役、同蒲战役、晋南战役、吕梁汾孝战役、临浮战役、过黄河战役、豫西战役、宛东战役、睢杞战役、淮海战役、长江战役等大小战斗百余次。曾三次负伤,两次立功受奖。先后获红星二级勋章、自由独立三级勋章和解放三级勋章各一枚,战役纪念章五枚。

       1949年7月,陈奉令调二野南京军政大学任训练部军教科长。1950年初,随二野司令部迁入四川重庆,改称西南军政大学。期间,获西南军区英模纪念章一枚。次年,军大再改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步校迁哈尔滨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陈任军事科学技术处副处长。1959年末,陈奉令调任新疆军区任军训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2月,陈受林彪一伙迫害,于北京软禁3年。1969年10月,又被“军委办事组”下放陕西部队农场劳动6年。粉碎“四人帮”后,1975年回到新疆任昌吉军分区副司令员。1983年9月,奉军委命令离休,享副军级。2004年1月23日,因病于新疆逝世,享年85岁。4月移葬于隆家堡。
 
       向光源(1918.6~2005.8)
 
       向光源,原名向青,男,苗族,1918年6月生,锦和镇黄土坡村人。1936年7月先后考入北平精益中学、湖南常德省立中学高中部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参加第76后方医院做伤兵的教育工作。1938年2月由廖新夏、帅孟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1943年7月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现清华大学)经济系。8月在南京国民政府经济统计处工作。1946年7月,在上海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金属矿业管理处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由上海军管会以矿业专家资历分配至武汉军管会华中接管部协助接管工矿事业。同年11月任有色属组组长,负责接管湘、赣、粤、桂4省有色金属厂矿。12月调中南有色金属管理总局工作。1950年4月任中南有色金属管理总局副主任、副处长,1955年2月任中南钨矿局供销处长;5月任冶金部第九冶金建设总公司技术、供应处长;1958年7月任湖南省冶金厅处长;1960年7月先后任省物资金属材料公司副经理、经理;1983年10月任省物资局物资经济研究室主任、省金属材料公司顾问,高级经济师职称。1986年7月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兼任湖南省计划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物资学会顾问。2005年8月22日病故于长沙,享年88岁。生前写有《试论物资流通对生产的积极作用》一文,录入《湖南省物资经济理论论文集》。

 
       陈代清(1954.6~2006.2)
 
       陈代清,男,苗族,1954年6月生,隆家堡乡塘头山村人。1971年7月于麻阳一中高中毕业回乡从事农业生产。不久被公社和大队聘为村小的民办教员。虽每月仅几块钱津贴,但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工作非常出色,1976年担任校长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年,校舍已破烂不堪,且属危房,为着学生安全,他毅然地与陈世坤、陈世武等几个老师商量,自己动手建学校。于是他们课余拉锯板,早、晚跑出15里地外来到锦江河边挑沙,寒、暑假期不休息,一日三担(90里路程,一担150~200斤),历经2度寒暑,终于1980年春建成一栋有6间教室(约480平方米)的教学楼。还添置乒乓球台、篮球场,使学生能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育活动。2000年春夏,一场暴风雨把学校厕所刮倒了,几百人无处方便,学校没钱,向上级报告也来不及了,陈代清十分着急,其它老师亦苦无办法。最后他回到家里与妻子软磨硬泡,说服妻子取出女儿在外打工收入的2000元存折,第二天来到县城,购买运回砖瓦、水泥等建材,建起一个高质量厕所。可这笔钱,他从来未向学校提起过,只说了一句,“我到学校厕所挑几担粪就行了!”他教学认真,关心孩子,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塘头山村是省级贫困村,有6个居民组居于大山另一边,离校有五六里路程,且要淌水渡过一条约20多米宽的无桥小溪。为让学生放学安全回家,他主动请膺护送,当水流不大的时候,他一手抱一个将学生送过溪;当水流稍大时,则让孩子骑在自肩上一个一个地送过溪。就是这样,这些孩子上学由其父母送过来,放学则由陈代清送过去,每次要用2~3小时。    

       20多春秋,他总是默默无闻地护送着,从无怨声。陈代清在塘头山小学执教30年,经他辅导出来的学生,已无数次在市、县和片区竞赛中获奖。他任教的学生科目成绩总是优秀,因而曾被调到乡中心小学执教,但他想到塘小地处偏远,新调去的老师生活实在不便,一年后,又毅然要求对调回至塘头山小学。2003年初,陈代清时常觉得身体不适,肺部隐隐作痛,有时咳嗽咳出了血,他以为是前几年太累了点,挺一挺就会好的。2004年9月开学后,他已感到力不能持,勉强挺过中考之后,开始大量吐血,在师生们的劝说下,到县、市医院检查,已是不治之症的肺癌晚期(但未让他本人知道),带了一些药品回校边治边工作。2005年春,陈又病发住进医院,为不影响工作,他向上级要求主动辞去校长之职。但仍坚持为孩子们上课,直到已举步艰难的11月才停止授课。临近病危,他还到学校勉励老师要做好备课,关爱孩子。一次与陈世坤等几位老师,回忆往事,想起当年的艰辛岁月,看着奉献了毕业心血的学校,不禁老泪纵横,哭着说道:“我死了,就把我葬在学校背后的山上吧!让我看着、守护着它.......”。2006年2月24日,陈代清因病去世,年仅51岁。
 
       苗乡农业现代化的拓荒人
       ——全国人大代表傅锡和


       傅锡和,男,苗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东坡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兼任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李家村党支部书记。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时,他承包濒临倒闭的油脂化工厂,奋斗四年,除完成了各项上交和偿还乡油脂化工厂近34万元欠债外,获利20多万元。1991年,怀化地区(今怀化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山地综合开发实验区,麻阳县被列为其中的柑橘基地县。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李家村村委会签订一份承包1000亩荒山(承包期30年)的开发合同,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投入60多万元,请了168个民工,耗了48吨炸药,用工133160多个,将1000亩荒山开发、栽上了美国脐橙、冰糖橙和碰柑等优质水果共7.5万株,建立了“东坡园艺场”。2002年,成立东坡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由东坡国园及县城黄土坳东坡大厦等实体组成。果园基地1200亩,东坡大厦占地面积3223.7平方米,建筑面积4066.58平方米。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151.37万元,员工118人。2007年公司销售收入达370万元,实现利润151万元。公司生产的“东坡牌”纽荷尔脐橙连续7届参加农博会,5次获金奖,2次获银奖。期间,傅锡和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袁隆平科技奖”获得者、“湖南省乡镇企业家”、“湖南省科协委员”,该公司是“湖南省民营科技型企业”,2004年被怀化市人民政府授予“怀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登记发证,为符合出口柑橘基地要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傅锡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探索“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初步实现了“东坡四化”:电力化、信息化、品牌化、科技生态化。特别是,一方面创造性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山区农业,在电信通讯网上做厂柑橘产品网页,利用英特网向外发布信息,使东坡公司驶上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柑橘产品不仅享誉大江南北,而且漂洋过海。另一方面,他坚持科技兴农,不断对美国纽荷尔脐橙进行提纯复壮,使果品品位比国外的水平更胜一筹。针对当前欧美市场的“绿色壁垒”,他爱“洋”但不迷信“洋”,既推进蔬果、套袋技术,又坚持果园传统施肥,以猪、鸡、鸭粪和土杂肥等有机为主,保持果形、果色的美观和不受农药污染,成功打破了欧美市场的“绿色壁垒”。

[NextPage]

       田连炎

       田连炎,男,苗族,1945年8月生,高村乡漫水村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曾被选举任过公社贫协主席、大队会计、大队长、村主任等职;当选中共怀化市第一届党代会代表,麻阳苗族自治县二、三、四届人大代表。1995年先后被评选为省、市劳动模范,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市先进个人。1999、2003年两次被评为县十佳党支部书记。曾争取到因枝柳铁路锦江大桥修建所造成的各项损失补偿金505万元。领导村民修建1400米长、8.2米高、宽7米的缩级式防洪大堤,风雨(风景)亭3个,民用洗涤、渡口码头10个,电排灌站1座,配置212千瓦机组7台,水管1150米,高低压线路8公里,修通沿山混凝土引水渠道2150米;建造柑桔园地1000余亩;因地制宜大种蔬菜、瓜果;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及庭院养殖鸡、鸭、鹅、鱼。2003年,已年产柑桔150万斤;桃梨瓜果、蔬菜200万斤;孵化小鸡10多万只,出栏鸡鸭30多万羽,年纯收入800余万元。全村收入在80年代基础上翻了5番,人平纯收入达2480元。

       杨玉蓉

       杨玉蓉,女,苗族,1980年生,麻阳人。现任县文化馆音乐专干,县政协委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993年考入湖南邵阳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县文化馆从事音乐专职工作。1999年4月获“蓝蓝泉州湾”环中国海跨世纪全国歌手大赛“百佳歌手”称号。同年5月被授予麻阳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2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由中国文联举办的“罗平杯”全国歌手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同年10月获中国民间歌曲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金色彼岸之声”全国新人新作歌手大赛金奖。2005年春荣获国家音乐艺术界最高级别奖---第六届“文化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唱大赛“中国民歌演唱家金奖”。同年12月荣获湖南省第二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并被中共怀化市委、市政府授予“怀化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创作突出贡献奖”。

       傅嘉长

       傅嘉长,男,高村镇大塘村人,大学本科学历,麻阳一中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出席北京全国表彰大会,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由于教育、教学工作非常出色,曾先后4次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先进个人,记二等功1次;19次被评为地(市)优秀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34次被评为县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记三等功3次。2006年被评为怀化市科技拔尖人才。

编辑: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