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平简历:帕拉图式的恋爱(兼谈爱情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57:36

帕拉图式的爱情

2007-03-24 13:17:42 来自: Requiescat

帕拉图对爱和婚姻的启示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柏拉图式的爱情最高尚,最美丽。
只是站在爱人身边
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侯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有结果
却仍然执迷不悟
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
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
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侯的平行线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

好累...
空虚,无聊...
甚至.....消极...

抽烟...
独处时唯一的消遣....
泡了杯茶...
到想起的时候,
已经冷了...
不再温热...
芬芳不再飘溢...

遇见一个人,
忘了忘记...
到不再痴迷的时候
却已不能不想起...

所以...
在无聊时,
想想某人
也是一种幸福
不打搅任何人

庆幸自己的理智
想,仅仅是想...

帕拉图式的恋爱...


爱情是靠缘分,但是缘分不能证明一切,有的爱情不是有缘分就一定有结果的,是上帝忘了给他们做交错点,最后他们也只

能做永久的平行线...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过过上面的感情... ...

柏拉图的爱情就是纯精神上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象征着完美和幸福!`完全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依托!~

  • 2007-03-24 13:18:24 Requiescat

    柏拉图
    2007-03-11 21:09:05   来自: ChErRy

      柏拉图的思想不是一般的形而上学,而是独一无二的形而上学。
      ――法国逻辑学家 戈博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要影响。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柏拉图出生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他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曾经跟随他到梅加腊避难。之后柏拉图自己又到各地游历过,包括了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甚至埃及。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此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腊库札,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还有很多是有关苏格拉底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别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而哪些又是柏拉图的思想。例如柏拉图最著名的理念论,就出自《巴门尼德篇》,以苏格拉底的对话为主,但一般认为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
      
      
      [编辑]柏拉图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在《律法》(The Laws)则指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他在该书中同样指出,妇女和男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训练。
      
      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这片混沌的开辟不是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立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四面体,气微粒是八面体,水微粒是是二十四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立体是由正五面体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编辑]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后者在中世纪被奉为经典哲学家而使其的学说臭名昭著的结果。
      
      中世纪的教廷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列为经典学说,而对柏拉图大加批判。柏拉图和其他主要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得到查禁,在整个中世纪,柏拉图的著作几乎失传。直到文艺复




    > 删除
  • 2007-03-24 13:21:06 Requiescat

    伯拉图之恋的真正含义
    2007-03-18 19:53:04   来自: 智慧宝典 (北京)

      伯拉图生活在大约2400年前的希腊,当时的希腊社会,绝大多数女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她们也无任何社会地位。和男人家里养的猪,马,牛的地位差不多,基本功能就是生儿育女。在这样环境下的女人,没有内涵,没有修养是必然的。而伯拉图不喜欢女人的身体,不喜欢女人的思想,只喜欢有思想共鸣的谈情说爱。正好当时希腊社会流行同性恋,而伯拉图也自然能够在同性之中,找到和他有思想共鸣的情感对手。
        
        伯拉图之恋如果要顺起本能保持下去,关键是对对方的身体不感兴趣。这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有几种情况:一是,男人性能力低下,比如阳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男人对女人身体没有兴趣,而只对女人其他方面有兴趣。三是,做爱太多,已经厌倦了女人身体本身,如中国长期婚姻后的大量的无性家庭。
        
        伯拉图的缺乏对肉体兴趣的恋爱,未必是小女生们真正想要的精神恋爱!! 她们潜意识里希望爱她的男人对她的身体仍有兴趣,但男人应该压抑不表达出来。她们需要的是男人有理智有克制有压抑的爱,和伯拉图之恋完全不一样,属于胡乱套用经典。



    警惕另类女人在玩伯拉图之恋的把戏。
    2007-03-21 02:15:07   来自: 智慧宝典 (北京)

      在情感实践中,如今的某些喜欢伯拉图之恋的女人,实际上是脚踩多支船的变种。
      
      这女人,有一个能够做爱的异性伴侣,但又不肯完全放弃其他男性的追求。结果是,她一方面和道德合法的异性朋友做爱,另一方面却和其他追求者谈伯拉图之恋。这样可以让她在内心中不受道德的谴责,却也能够时时享受追求者的赞美,关心和物质帮助。
      
      这样的女人美其名曰喜欢伯拉图之恋,实际上是在和男人玩伯拉图之恋的把戏,以期达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实惠。而追求她的男人一旦有了性爱的强烈诉求,她可以立刻就撤出这样的恋爱关系。这其实是一种极为自私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 删除
  • 2007-03-24 13:21:23 Requiescat

    柏拉图式的爱(转载)
    2007-03-21 02:05:46   来自: 智慧宝典 (北京)

      世人习惯把那些男女之间没有性关系的感情称之为柏拉图式的恋爱,即等于没有性的精神恋爱。
      
        没有性的精神恋爱果真存在于尘世中熙来攘往的男男女女之间吗?这是本文所要找寻的答案。
      
      
        首先,我们可得回顾历史,探讨一下,为何这位活在公元前的伟大希腊哲学家会被后人拖进男女的爱情圈子里面去?为何他的名字会被世人滥用,当做一个球那样,世世代代在人的嘴巴之间抛来扔去?
      
        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逝于公元前347年。当柏拉图去世的时候,中国的孟子(公元前372-289)正好是一个约25岁的青年男子。柏拉图是西洋理想哲学的创立人。他的理论是: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真、善、美这三个概念已潜伏在其灵魂里,只是人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人好像是一个监犯,戴着枷锁,坐在一个洞穴里,眼睛被强迫向着墙壁看。在他背后所发生的事情,他只能看到火光在墙壁上晃动的影子。这样他把墙壁上的影子当做事实。”
      
        柏拉图认为,人生最大的成就是经过辩证式的思维而理解到真、善、美的理性概念。他又进一步创立了灵魂和肉体相对立的二元论。
      
        柏拉图的这些高超的理性哲学本来就是凡人所难于理解的。经过凡人脑子里的筛子的过滤,柏拉图的高深哲学概念只渗出来一些凡人仅能一知半解的点滴。凡人又再把那些一知半解的点滴跟尘俗世欲交混在一起,于是得到一个误解的信念:男人和女人可以在灵魂里面谈恋爱。柏拉图式的恋爱概念便应运而生。
      
        古往今来,崇尚柏拉图式的恋爱的几乎都是女人。这些女人大多数是在思想上对肉体的性爱患有讨厌、歧视、排斥性的毛病。她们拒绝面对性的事实,庄重声言:惟有柏拉图式的爱才是最真、最纯洁、最崇高的爱,因为那是灵魂的恋爱;一对男女在灵魂里面追求真、善、美,那该是多美丽的境界!若把那污秽、丑恶、猥亵的肉体的性跟精神式的灵魂之爱混杂起来,那简直是污辱了真爱。
      
        崇高的理论,但完全不切实际。
      
        不可否认,世界上没有爱的性到处皆是。没有爱的性只不过是图一时的肉体快乐,或者是逢场作戏,的确没有什么美感,也没有什么深意。
      
        相反的,带有性的爱不但是美丽,而且富有滋养性。因为性是爱情的血液;没有性的爱等于是没有血液的躯体,与没有生命的洋娃娃无异。
      
        男人均重视性,对柏拉图式的爱不感兴趣,而且他们能够把性和爱像油水般分离开来;对他们来说,没有爱的性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但是,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他的爱里面必有强烈的性欲存在;他愿意等那位女子一段时间。可是,当他发现,他会永远得不到后者的性爱回馈,他便会转舵向它方发展,把兴趣转移到他所能得到的女人的身上。
      
        有这样一个实例为证。
      
        我认识一位美丽的中国女士。她成长于一个思想古旧的家庭,自己又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的思想被古老的道德观念和严谨的天主教教条双重地捆锁着,对爱情产生一种不正常的看法:真正的爱情是清一色地由罗曼蒂克的因素组成的,与性无关。她自己的性知识是零,但对性却有很强的偏见:爱是善纯,性是罪恶;爱是美,性是丑。
      
        当这位女士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她就在追求她的男士们的中间选择了家世最好的那一个做她的丈夫。她当然是一个处女新娘,在洞房之夜,她首次面对性的现实。她本来对性就有很坏的偏见,又加上她发现她极为讨厌她的新婚丈夫的裸体;他身体的一切:身形、皮肤、体味,她都讨厌。从此之后,她对性憎恶万分,尽量找各种借口,逃避跟她的先生搞“做爱”这种可憎又可怕的事情。
      
        结婚数年后,这位女士遇到一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男士,令她一见倾心。男的是一个已经结了婚的人,但女的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她只感兴趣跟这位男人搞柏拉图式的恋爱。
      
        误会就出在这里。女的对性没有兴趣,而男的兴趣只在性的那方面。那位男士虽然是有妻之夫,但却是个情场老手。他对这位美丽的少妇产生性的兴趣,于是对后者大施唐璜手段,对她称赞不绝口,说她从头到脚都漂亮,她身上没有一点是他所不爱慕的。女的陶醉在男子的甜言蜜语,多情的态度,眉目的传情,天花乱坠似的赞美中,以为找到了真爱。
      
        当男的要求跟她做爱的时候,女的天真地拒绝:“我们这样谈柏拉图式的爱不是很美吗?为什么要用性来把我们纯真的爱情丑化呢!”
      
        男的听了,心里啼笑皆非,下决心退出这一场吃不到甜头的爱情游戏。他客客气气地跟那位女士告别,到另外一个对方去了。
      
        男士走后,女的心情痛苦,日夜思念着他,长年累月在等着他,期待他有一天会回到她的身边。
      
        这位女士恰似一个爱情囚犯,戴着痛苦的感情枷锁,坐在自掘的洞穴里。她一边目不转睛地死盯着那个在墙壁上摇晃着的影子,一边在幻想、梦想、妄想,把所有的希望和憧憬都堆放在那个捉摸不到的影子上。她只顾痴迷在那段柏拉图式的爱的影子中,不愿意扭过头来面对现实:她在那里死念着、死等着的男人早已把她忘怀了。
      许多年以后,这位女士从朋友处听到消息,她多年日夜思念着的男人早已爱上另一个女人,离婚又再婚了。得悉这回事,她伤心得心如刀割,还怪那个男人辜负了她那纯真的爱。
      
        柏拉图式的恋爱是一个墙上的影子,没有血肉,没有实质,不能独立生存。
      
        柏拉图式的恋爱是一个梦幻泡沫,无法存在于现实中。
      
        有的女人只重视罗曼蒂克的情调而忽视了性在爱情里面的重要性,于是她们的心常会走入柏拉图式的恋爱的迷途。
      
        男人重视性,不搞柏拉图式的爱。没有性的爱不能使男人入迷,然而,没有爱的性却有时猛烈得像一股魔力,把一个男人迷得像疯了那样,不顾后果和代价,愿意为他所迷恋的女人牺牲他的事业,离开他的妻子,抛弃他的儿女。
      
        这样,在文章开头说要找寻的答案可算是找到了。
      
        答案是:没有性的精神恋爱并不存在于尘世里熙熙攘攘、行色匆匆的男男女女之间(就是坚持说它存在的人,所看到的仅是火光在墙壁上晃动的影子,不外乎是迷梦一场)。
      
      
      




    > 删除
  • 2007-03-24 13:25:04 Requiescat

    爱与情的区别
    2007-03-17 11:36:05   来自: 智慧宝典 (北京)

      爱是内心的激情,最大特征是占有欲,因此它是指向内的。
      情是内心的感恩,最显著特征是奉献,因此它是指向外的。
      
      爱是一种激情的感觉,见面时因快乐而心慌,分离时因思念而心空(爱的内心感觉基本是由体内激素分泌造成的)。爱的最重要特征是占有欲。
      
      占有欲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破坏的一面。
      
      积极面的占有欲把对方示为己有,必有爱人如己般的关心,照顾。这积极面的占有欲的异化就是责任心。
      
      破坏面的占有欲就是限制对方自由,不给对方隐私空间。这破坏面的占有欲的异化就是嫉妒心。
      
      知道爱的这些特性,你就知道如何修炼你的爱了:主动地扩大占有欲的积极一面(责任心),理性克服占有欲的破坏一面(嫉妒心)。爱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人类之爱”的“上帝之爱”:只有责任心,没有嫉妒心。
      
      所以完美境界的爱有两个原则:爱你就是对你负责,爱你就是给你自由。
      
      情就是感恩的情怀,它的显著表现就是奉献。平时不显山露水,却衷心保护她的平稳,舒适,安全。你可以对她没有感觉,却完全不在乎她花费你的金钱。也可以说,你最大的物质利益是想着给予她的。情,在对方生病或意外的危机出现时,会转变成巨大的激情,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代价抢救对方。
      
      “情人”可以得到爱,却得不到深情。“爱人”可以没有爱,却充满了深情。(呵呵,中国的语言,把情人和爱人的概念正好搞反。但这牵涉到男女的虚伪,还不容易让它们名副其实)
      
      最完满的情感是爱和情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就是爱情(初恋)。稍次的完满是有一个爱人,有一个情人。爱和情都有了,但分属在两个载体上。最平淡的生活,就是有情无爱!最糟糕的生活就是无情无爱!
      
      



    > 删除
  • 2007-03-24 13:28:37 Requiescat

    良好情感的层次
    2007-03-17 11:05:51   来自: 智慧宝典 (北京)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良好情感关系,分为若干层次。以良好情感的强弱来划分的话,依次为:好感 - 喜欢 - 感觉 - 爱。
      
      对一个人有好感,可以开始相处了。
      对一个人喜欢,可以做朋友了。
      对一个人有感觉,可以上床了。
      对一个人有爱,可以做夫妻了。
      
      “有感觉”的含义是:伴随情欲的喜欢。
      “有爱”的含义是:伴随占有欲的感觉。


      智慧之人包括的三个特点:
      1)具有很强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2)具有很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广博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懂得哲学。
      
      聪明之人包括的三个特点:
      1)具有很快的理解力
      2)具有很高的鉴赏力
      3)具有很强的记忆力
      
      显然智慧和聪明是不搭界的两类概念。智慧之人可能不太聪明,但聪明之人可能完全没有智慧。男人多智慧,女人多聪明。

      理性的思维就是解放人性的思维。是从传统道德的束缚中拯救我们自我心灵的思维。任何社会都有道德伦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具体道德都变成了严重束缚人类精神自由的枷锁。打破道德的束缚需要理性,这就是既不和现实社会剧烈冲突,又不简单压抑自己的真我表达。而是要找到一条双赢之路,在古代就叫中庸之道。
      
      理智是依靠头脑中的传统道德压抑自己真我欲望的思维过程。理智的人,就是思想压抑自我的人。
      
      理性是“真我”的护花使者,处处让真我的诉求安全实现。
      理智是“真我”的狱吏,处处管束真我,让身体犹如处在监狱般的安全。
      




    > 删除
  • 2007-03-24 13:30:49 Requiescat

    ——最热烘烘的爱,往往有最冰冷的下场。

    ——动物性交后都是难过的。(卡夫卡)

    ——对于一个决不肯随便失身于人的妇女,肉体是骄傲的,肉体
    比思想更不容易消除怨愤。 (罗曼•罗兰)

    ——Sex is hardly ever just about sex. (Shirley Maclaine)

    ——Marriages are made in heaven and consummated on Earth. (John Lyly)

    ——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 (恩格斯)

    ——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泰戈尔)

    ——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 (席慕容)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鲁迅)

    ——女人拒绝异性的追求,是先天性的特权,即使拒绝了一个最热烈爱情,也不会被认为残酷,但是,如果命运女神乱了安排,让女人打破了羞怯的本性,不顾一切地向一个并无把握的异性献出她的热爱,而对方表示着冷淡和拒绝时,那结果就不堪设想了。男人拒绝女人的追求,等于损伤她的最高贵的自尊。 (茨威格)

    ——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成两个泥人——好一对神仙眷侣。这一类,因为难得一见,老天爷总想先收回一个,拿到掌心去看看,看神仙到底是什么样子。 (三毛)

    ——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无量的。 (塞万提斯)

    ——有些伦理学家认为,除母爱之外,两性的爱是最不由自主,最没有利害观念,最没有心计的,这个见解真是荒谬绝伦。即使大部分人不知道爱情怎么发生,但是一切生理上精神上的好感,仍然从头脑、感情或是本能的计算出发的。男女之爱主要是一种自私的感情,而自私就是斤斤较量的计算。 (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