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k5怎么样:高考各科最后冲刺增分高招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6/30 20:41:31
 

高考各科最后冲刺增分高招

01

田祥高湖北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对照考纲、研究考题 回归课本探源

  复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考生会抛开课本、脱离老师进行所谓的“自主式”复习. 由于缺乏系统性、缺少针对性,很可能徒劳无功,得不偿失.

  我们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的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 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 课本中每一个例题、习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

  同时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研读《试题调研》第6辑,可以发现,考纲对中学数学教材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偏废,只不过其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而已;再研究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对中学数学教材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但从一套试卷来看,可能会遗漏某些知识点(“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但从纵向来看,在不同的年份则会注意知识的覆盖面,而某些辅导资料可能会遗漏某些知识点. 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研究知识的形成、发展、拓展,探索课本上例题和习题的背景、拓展、变式,通过课本落实双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照考纲查漏补缺优化复习进程

  现在的高考为有效地考查创新能力的需要,肯定要命制出背景新颖的试题,对于这类试题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但若你基础知识牢固、解题方法熟练、在考场上冷静,就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现在的高考解答题一般“入口宽、深入难”,因而高考解答题有“得七、八分易,得满分难”之说,那么如何在2008年高考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呢?其秘诀是“把该得的分数一分不落地全部得到”. 这就需要你查漏补缺,同错误作斗争. 本书是对高考的全面解读,因此,你可以以本书的样题为主线进行查漏补缺,先把“样题”的解析用白纸盖住,看了样题的题干后,自己做一做,对做不出来的题目,看了解析后再反思:自己为何做不出来?在哪个地方被卡住?哪个知识点未联想到?哪个方法未想到?……即使你做对了也要认真研读“点评”,点评中所讲到的考试要求掌握了没有?所归纳的思想方法是否会用?……上述掌握得不好的地方便是你知识网络的缺陷和漏洞,做上记号,再经常复习即可。

 

陈京龙湖南省特级教师

  1、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我们在考前最后90天要根据2008《考试大纲》解读考纲从字音到写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既关注“热点”,也留心“冷点”(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甚至“冰点”(如文学常识的识记),决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现在各地试卷题量和文字书写量都有减少趋势,因而个别考点在高考试卷中轮空,比如2007年全国卷两套卷中对语基知识的考查,没有出现标点题,卷Ⅰ有字形题,天字音题;卷Ⅱ却相反,有字音题,无字形题。所以上一年来,考的考点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更不意味2008年仍然不出题。又如2005年江西卷的第一大题出了6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近义词比较、成语使用、标点符号和语病识别等考点,2006年压缩了题量,没有出成语题,但2007年高考江西卷又考了成语。其实,过去一些“冷点”完全可能变成后来的“热点”,比如说全国卷在2005年之前没有单独考察“语段压缩和扩展语句”,在2006年、2007年全国两套试卷中语文综合表达题的板块里“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卷土重来,成为“热点”考题,不管是概括二胡的特点还是仿照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扩展成三句话,都是对这个考点的检查。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复习,要兼顾“热点”与“冷点”,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同时,要注意回归教材,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用中学教材里的知识来解决。教材提供给我们词语注音和解释、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写作素材与范例等。尤其是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

  2、突出重点,主攻读写。

  最后备考阶段,应突出阅读鉴赏和作文训练。这两大方面占分多,一招不慎将满盘皆输。

  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先要准确理解有关鉴赏术语的含义,然后阅读一些鉴赏文章,再尝试答题,总结答题思路,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方向性的错误,保证得分率。

  作文方面,要全面训练各种常见文体,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大量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构思新颖、材料新鲜、用语贴切、有表现力、见解独特的好文章。同学们作文,现存在一种较普遍的不良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对此,我们要在立意上下功夫,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也就是说要认真研读、品味原材料或话题,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话题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悉的素材,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高考各科最后冲刺增分高招02

田祥高湖北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对照考纲、研究考题 回归课本探源

  复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考生会抛开课本、脱离老师进行所谓的“自主式”复习. 由于缺乏系统性、缺少针对性,很可能徒劳无功,得不偿失.

  我们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的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 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 课本中每一个例题、习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

  同时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研读《试题调研》第6辑,可以发现,考纲对中学数学教材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偏废,只不过其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而已;再研究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对中学数学教材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但从一套试卷来看,可能会遗漏某些知识点(“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但从纵向来看,在不同的年份则会注意知识的覆盖面,而某些辅导资料可能会遗漏某些知识点. 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研究知识的形成、发展、拓展,探索课本上例题和习题的背景、拓展、变式,通过课本落实双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照考纲查漏补缺优化复习进程

  现在的高考为有效地考查创新能力的需要,肯定要命制出背景新颖的试题,对于这类试题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但若你基础知识牢固、解题方法熟练、在考场上冷静,就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现在的高考解答题一般“入口宽、深入难”,因而高考解答题有“得七、八分易,得满分难”之说,那么如何在2008年高考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呢?其秘诀是“把该得的分数一分不落地全部得到”. 这就需要你查漏补缺,同错误作斗争. 本书是对高考的全面解读,因此,你可以以本书的样题为主线进行查漏补缺,先把“样题”的解析用白纸盖住,看了样题的题干后,自己做一做,对做不出来的题目,看了解析后再反思:自己为何做不出来?在哪个地方被卡住?哪个知识点未联想到?哪个方法未想到?……即使你做对了也要认真研读“点评”,点评中所讲到的考试要求掌握了没有?所归纳的思想方法是否会用?……上述掌握得不好的地方便是你知识网络的缺陷和漏洞,做上记号,再经常复习即可。

 

陈京龙湖南省特级教师

  1、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我们在考前最后90天要根据2008《考试大纲》解读考纲从字音到写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既关注“热点”,也留心“冷点”(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甚至“冰点”(如文学常识的识记),决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现在各地试卷题量和文字书写量都有减少趋势,因而个别考点在高考试卷中轮空,比如2007年全国卷两套卷中对语基知识的考查,没有出现标点题,卷Ⅰ有字形题,天字音题;卷Ⅱ却相反,有字音题,无字形题。所以上一年来,考的考点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更不意味2008年仍然不出题。又如2005年江西卷的第一大题出了6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近义词比较、成语使用、标点符号和语病识别等考点,2006年压缩了题量,没有出成语题,但2007年高考江西卷又考了成语。其实,过去一些“冷点”完全可能变成后来的“热点”,比如说全国卷在2005年之前没有单独考察“语段压缩和扩展语句”,在2006年、2007年全国两套试卷中语文综合表达题的板块里“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卷土重来,成为“热点”考题,不管是概括二胡的特点还是仿照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扩展成三句话,都是对这个考点的检查。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复习,要兼顾“热点”与“冷点”,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同时,要注意回归教材,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用中学教材里的知识来解决。教材提供给我们词语注音和解释、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写作素材与范例等。尤其是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

  2、突出重点,主攻读写。

  最后备考阶段,应突出阅读鉴赏和作文训练。这两大方面占分多,一招不慎将满盘皆输。

  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先要准确理解有关鉴赏术语的含义,然后阅读一些鉴赏文章,再尝试答题,总结答题思路,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方向性的错误,保证得分率。

  作文方面,要全面训练各种常见文体,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大量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构思新颖、材料新鲜、用语贴切、有表现力、见解独特的好文章。同学们作文,现存在一种较普遍的不良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对此,我们要在立意上下功夫,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也就是说要认真研读、品味原材料或话题,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话题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悉的素材,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高考各科最后冲刺增分高招03
三、把握高考命题规律,形成有效学习策略

  首先,考生应对高考英语考什么,是怎么考的等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在备考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有的放夭。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英语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记忆单词方法、阅读方法、英语写作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笔记方法、复习方法、知识归纳方法、翻译造句方法等。

  如解阅读理解题可以用到以下策略:

  1.主旨题寻读策略。:主旨大意题(大意和标题题)属归纳概括题。找准文章的主题句是关键。“主题句定位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你往往可以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找到答案。

  2. 标题选择题“三性”策略。选择标题要看选项是否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

  3. 排序题“首尾定位”策略。如题目要求你对事件排序,最有效最简捷的办法是找到事件发生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通常经过这一步就可以确定答案。

  4. 功能阅读题的“题干定位”策略。快速寻找信息题一般为功能阅读,如查字典,广告,公告,演出信息,航班时间表等就属于这一类。做这类题时没有必要阅读全文,宜采用“题干定位法”。可以先读题目,然后有的放矢去读相关的段落。这样做可有效地节约时间,大大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5. 细节题近义表达定位策略。近年来高考中细节理解测试题已由过去简单的对号入座直接答题转向通过语句的同义或反义转换来考查同学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寻找相关的同义或反义表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6. 长句简化策略。阅读中,遇到较长的、结构复杂的句子时,可以考虑将其简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句意。最常用的方法是“主干成份分析法”。即理清主句的基本结构(主谓宾成份),理解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就能快速掌握句子大意。

  四、熟悉写作套路,提高表达水平

  书面表达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也是冲刺阶段最容易提高分数的题型。同学们对此要重点训练。经过一、两个月的有效训练,提高五分以上是有可能的。指导考生进行书面表达时,不仅要求表意准确,同时也要在用词及使用句式方面提高要求,做到意思准确、语言流畅、表达多样,提高考生综合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同学们做书面表达题时常犯语言知识方面的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态运用混乱。二是句子结构不全。三是短文要点欠缺。四是词性分辨不清。五是词语用法不准。六是汉语式表达普遍。大多数同学英语语感不强,写出来的英语不地道。针对这些问题,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重点专项纠正训练。

    五、了解题型变化,加强新题训练

  完成句子是湖北新增的高考题型,2007年湖北高考英语科的《补充说明》指出完成句子填空题“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故此题重在考查词汇在语法中的应用。分析2007年高考湖北英语卷该部分的试题可知,完成句子部分考查了独立主格结构,宾语从句,主语从句,时态语态等十几项高中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考查面广,有些试题考查多个语法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三题给出的汉语提示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提示单词,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考生的答题方向,引导考生按照题干的语境限定作出正确的解答。作为湖北创新使用的新题型,该部分保持了一定的难度,是考生丢分较多的一个部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教材。这一题型源于课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把课本上的内容弄懂吃透,包括教材中的单词、固定短语及学过的句型和语法,这是提高该部分得分率的最有效的办法。

  2.构建体系。词汇和语法是高考英语的两大主线,建立完整的语法框架有助于英语学习各项能力的提高。完成句子考的不仅仅是词汇,还包括各种语法。

  3.掌握重点。如名词的固定搭配,名词与动词、介词、冠词等的联系;动词的习惯搭配,以及时态、语态、人称及数的一致等;非谓语动词的运用;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的运用;从句、倒装句、感叹句以及其他特殊句式的运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