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凡真三国乱舞马岱:民主的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3:25:10

民主的代价

(2011-05-01)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郑维(联合早报网主编)

  深夜,我拖着疲惫的脚步,完成了报道群众大会的工作回到家里。打开信箱,惊喜地看到了一张朴素的卡片,上头用四种语言写着“投票卡”。

  简单的黑白卡片,让我这个初次投票的选民足足端详了15分钟。拿在手里的,是对自己认可的未来做选择的筹码,是挑选对国家方向的钥匙。

  看着眼前轻飘飘的一张白纸,联想着数场各党群众大会听下来的,不禁恍惚,生平第一次体验手里选票的沉重。

  新加坡人的一个社会通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在经济层面固然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政治层面上亦是如此。

  我不是政治学专才,有关民主的代价,只能顺手列举几种,不能做教科书式的评价。

  最直接最容易算的是花在选举上的金钱。这个容易,而且透明。新加坡政府今年配合国会和民选总统选举,通过新财政年财政预算案拨款4635万元,放在231万选民上头,大概每个选民在两个选举中要在公共预算中开支掉20块钱。

  很多人都用美国选举的大额金钱耗费来作为民主代价巨大的证据。有数字说每次美国政府的选举大约要耗资20亿美金。不过美国的选民如果按照1.6亿算的话,每个选民分摊的成本也只不过是12.5美金,还不到16新币。如果单看奥巴马的选举前募款1.5亿美元的惊人数字,大家或许会惊叹数字很大,但平摊到选民头上,花在每个选民头上的数字其实还不到一块美元。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选举预算一样来自纳税人的钱包。选举开支肯定是民主的代价。

  另外一种比较难量化的代价,是民主程序对社会的切割和分裂。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很难计算。

  这方面,在华人社会耳熟能详的例子是台湾。自从台湾实行民主制度以来,各个党派把台湾社会按照统独、蓝绿、本省人外省人的分野做了粗暴切割。每次台湾选举,都成为社会的割裂的一个过程。

  台湾社会在选举之后都说着要弥合选举伤痕等等,但是台湾浊水溪划出的蓝绿两片天,已经成为了事实。社会割裂的代价,如何以金钱做衡量?国会变成少林寺对国民政治形象的影响,也难以估量。

  另一种最难量化的代价,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为民主付出的机会成本。

  在新加坡今年的选举,不少选民扼腕长叹,难以取舍。摆在阿裕尼集选区14万选民面前的是一道无解的难题,是如何在优秀现任政治精英和强大反对党之间做出选择。

  行动党这边的团队,是富哲学内涵、让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打出小国大影响的外交部长、目前唯一的女部长、未来的领导核心之一、受马来社群欢迎的未来国会议长、和勤勤恳恳深受欢迎的女议员。

  另一边是工人党的梦幻A队,成功捍卫国会议席20年的潮州怒汉反对党领袖刘程强、在国会表现出色的前非选区议员林瑞莲,和人气旺盛履历响当当的“秘密武器”陈硕茂。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行动党的精英和反对党的精英都是新加坡的精英。阿裕尼集选区的14万选民,要选择他们究竟要牺牲哪组精英的时候,就必须以另外一组精英的五年蹉跎乃至退出政坛为代价;要选择一个稳定的优质政府,就要以放弃推进更强大反对党为代价。

  拿着小小的投票卡,觉得手里拿着历史拼图小小的一块。每拼一块,都是最痛苦、最艰难、最慎重的决定。

  (作者是早报网主编)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