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岘港夜生活:【引用】古玉的设色现象_探古思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8:49:55

【引用】古玉的设色现象_探古思幽_新浪博客

本文引用自smq194600《古玉的设色现象_探古思幽_新浪博客》

古玉的设色现象

一般认为玉器染色一定是造假者所为,以至于有的“专家”说:“只要发现玉器上有染色痕迹,一定是赝品无疑”。这种说法其实过于皮相与武断,古玉原本是存在设色现象的。

古玉的设色问题是原故宫博物院古代玉器专家,后定居台湾的那志良先生生前提出来的。他在《中国古玉图释》里专门立了一个小节叫“葬玉涂朱”,介绍从旧石器时代到东周的墓穴里都发现过古人对随葬器物,包括玉器有涂成红色的习俗。

我就发现过数件古玉是染过色的,特提出来为那志良先生的论述作证。

图1、2是同一块西汉双龙首玉珮,高13.3、宽12.3、厚0.6厘米,和田青玉雕琢。这块玉珮造型精美,雕琢精致,是少有的西汉玉珮精品。而且玉质老化明显,局部出现腐朽现象,足证是古玉无疑。但是,我刚买到时是图2的颜色,经过反复用酒精泡洗洗刷,最后呈现图1的本色。这种颜色不像是小贩染上去的,因为它吃色很深,以至于用清水难以洗除,用酒精、丙酮边泡边洗,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才洗干净。我想,古人对它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好看,符合“葬玉涂朱”的习俗。

图3为史前玉璇玑,外径13、内径4.2、厚1.5厘米。图4为一对史前双联璧,高15、最宽8.6、厚2厘米。它们为青黄色玉雕琢。

玉璇玑应是古人的束发器。有人称它为璇玑璧,我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它不符合璧的概念和用途。

这三件古玉的材质、雕工、色泽、老化形态完全一致,显然是同期制作,同一坑东西。上面均有吃得很深的棕红色染色剂,和燔燎痕迹。它的颜色很难清洗干净。现在的颜色是经多次清水泡洗和用酒精多次擦洗后的颜色。玉璇玑的制作极不规整,处处呈现手工痕迹,应是古玉无疑。所以,它们也是“葬玉涂朱”的例证。

葬玉涂朱现象不仅古代有,即使到了宋金时代,也发现葬玉涂朱玉器,图5、6就是两件估计是契丹人的玉雕。图5为武士俑,高17、宽6.7、厚1.9厘米,图6为飞人像,高18、宽9、厚2.6厘米,均为青白玉质地。它们的材质、雕工、色泽、老化形态也完全一致,显然是同期制作,同一坑东西。它们也有吃得很深的棕红色染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