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追捕一样的电影:走近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大师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1:45:45

走近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大师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有许多被高校破格“两全”的事例,如张充和、吴晗、罗家伦、钱钟书、曹禺、季羡林、闻一多、臧克家、叶曼等,后来都成为世界级人物。这些大师们的求学与成长的足迹,或许会给今天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一些有益的启示。

云南师大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冯用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选拔拔尖创新人才不只是选拔各科优秀的全才,还应包括发现那些奇才偏才怪才,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脱颖而出。那么,如何发现和选拔这一部分人才呢?有没有什么规律性的经验和做法呢?历史上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罗家伦———

从数学零分到清华校长

罗家伦,1897年出生于江西进贤一个官宦家庭,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进入北京大学,1920年毕业前往美欧游学,1928年就任清华大学校长。

1917年夏,罗家伦21岁,恰逢北京大学在上海招生,身为《复旦杂志》编辑的他前往应试。当时,胡适刚从美国回来,也参加了北大上海招生考试的阅卷工作。在招生会议上,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教授的胡适激动地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考了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当时,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元培明确表态,支持胡适的意见。在蔡、胡二人的执意要求下,这位除了会写作文其他科目偏差的考生最终被北大外国文学专业录取了。仅用3年时间,罗家伦就从北大毕业,并成为上海纺织业巨子穆藕初5个留美奖学金资助者之一,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和哲学,1921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并于1926年回国参加北伐。从北大毕业8年后,罗家伦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命为国立清华大学的校长。罗家伦任校长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减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尤其是他破格录取英文考了满分、数学考了15分的钱钟书这段佳话,在清华大学发展史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充和———

民国的最后一位才女

当时,被称为最后一位民国才女的张充和数学考了零分,同样被破格录取进入北京大学。张充和1914年出生于上海,11个月大时过继给二房的奶奶当孙女,养祖母遂花重金延请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悉心栽培她,还另请举人左先生专教她吟诗填词。张充和4岁会背诗,6岁识字,10岁通读《史记》、《汉书》。

1933年,张充和离开苏州前往北京去参加三姐张兆和沈从文的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住在北京。家里人劝她考大学,她也想试试,于是就编了个假名“张旋”,托弟弟张宗和在宁夏当中学校长的朋友帮忙出具了一个假中学文凭,然后到北大旁听。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张充和数学基础很差,到16岁时还不知道什么叫几何、代数,她把复习的精力全用在其他3科上。1934年,成百上千的考生从全国各地齐聚北平,参加北大的考试。临考的那天,家人为她备好圆规、三角尺等作图工具,事后她说“我没用,因为我连题目都看不懂”。果不其然,成绩下来,她数学考了零分,史地、英文得分甚高,国文更是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胡适拍案叫绝,于是指名希望录取这名总分超过录取线的优秀生。然而当时北大录取规则明文规定,凡有一科为零分者不予录取。已升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胡适,亲自跑去给阅数学卷的老师施压,希望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数学卷上找出几分,但那位数学老师坚持原则,反驳说零分就是零分,0.5分都不给。北大试务委员会爱才心切,不得已“破格录取”了张充和,她便成为当年北大中文系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当时北京报纸在大学新闻栏报道此事,不过写的该生姓名为“张旋”,也就是张充和的假名。张充和此举一是怕用真名考不上给张家人丢脸,二是不想让北大知道她跟张兆和是姐妹,从而联想到沈从文。沈从文那时已是名作家,且与胡适私交甚笃,她不想沾光。那个年代北大中文系名师济济,主任胡适,教授有钱穆、冯友兰、闻一多、刘文典等,名师亲授使张充和受益良多,这为她后来成为书法、绘画、昆曲、诗词“四绝大师”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自张爱玲、冰心相继辞世以后,已成为“张先生”的张充和,被大家尊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叶曼———

从试读生到国学大师

叶曼,原名刘美伦,1914年出生于湖南湘阴一个文化世家,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成为北大法学院经济系的试读生,是当时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1935年,叶曼参加了北大、北师大和清华3所高校的考试。其中,清华是她心中向往的高等学府。考试结果是其他科都不太理想,而她的作文《最悲哀的一件事》情真意切、文笔俱佳。胡适看了这篇文章,大为赏识,但其他评委一致认为这位考生的其他科目较差。胡适只好让步:“好了,想办法能让她来就行。”而他所想的办法就是让叶曼当试读生。因此,录取结果公布后,叶曼名落清华、北师大,而在北大试读生榜单上位列探花,成为当时北大法学院政治、经济、法学三大专业唯一一位女生。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叶曼选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陶希圣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钱穆的《通史》、闻一多的《楚辞》和叶公超的《英语正音》,这些大师级学者的讲学授课,为她日后得以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打下深厚基础,最终成为誉满两岸、名满海内外的国学大师。

付贤智———

从放牛娃到光催化院士

新时期恢复高考后,新时期恢复高考后,1978年北大破格录取了化学满分的付贤智,2008年清华破格录取了蒋方舟,2009年复旦破格录取了三轮车夫蔡伟读博士等。

付贤智1991年在北大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开发出第一代光催化空气净化器,2003年开发的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和光催化标准抗菌口罩为抗击SARS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出任福州大学校长,而这一切荣誉的获得,皆源于1978年北大的一次破格录取。付贤智出生于福建南平邵武市拿口镇加尚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都是教师,父亲付为旺是邵武市的第一位中学特级教师。1974年付贤智高中毕业后,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无法继续上大学深造,被分配到原莲塘公社芹田大队插队当知青,两年后调到大竹中学任教。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即1978年,付贤智参加了高考,他考出了物理98分、化学100分的优异成绩,但其他科目成绩不理想。按照当时的高考录取政策,他只能就读普通师范类院校理科专业。当年福建教委和北大负责招生的同志认为,经历“文革”十年磨难的付贤智,理、化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确属凤毛麟角,这样的人应该让他发挥所长,最终北京大学化学系破格录取了这个数理化总分全系第一名的偏科生。付贤智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从北大学士一直读到博士后,1993年应邀到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做访问学者。由他研制的半导体纳米催化剂和热化过程的先进氧化技术,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采纳、应用在美国航天科学研究领域。1997年他放弃“绿卡”、优裕待遇和发展平台,毅然回到福州大学重新创业。经过13年的艰苦创业和团队奋斗,付贤智创建的光催化研究所已成为国家光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他本人也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光催化领域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专家,以他为首的创新团队研究和开发的光催化技术产品在国防、环保、医药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经济实力决定今天中国的实力,人才实力决定明天中国的实力,教育实力决定后天中国的实力。借鉴历史经验,推进我们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拘一格选择人才,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钱伟长:从偏科生到科学巨匠

王馨馨

钱伟长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擘,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他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学界的“三钱”。他创造了“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科研成果。

文科偏科生

转学物理科

钱伟长生于1912年10月,江苏无锡人。1931年9月,19岁的钱伟长报考清华大学。那一年清华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450字的赋。老师给了他100分。历史考题是: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又得了100分。钱伟长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从小看古书长大,打下深厚的国学底子。

虽然钱伟长的文科很好,对理科却十分陌生。他的物理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一共考了20分,英语考了零分。但是凭着优异的文科成绩,钱伟长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国学大师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为了更好地救国救民,钱伟长毅然决定弃文从理。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然而现实是,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这样的成绩能转系成功吗?他几次跑去找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他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等数学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低于70分,就得转回文学院。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补习物理和数学上。第一学期的普通物理课由吴有训亲自讲授。他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吴有训知道钱伟长的英文底子薄,特地找来一本中译本物理讲义,便于他查阅。到第一学期结束时,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在80分以上,得到了以严著称的吴有训先生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4年,钱伟长没有辜负物理系主任对他的信任,成为全班物理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就是在这4年的时间里,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在吴有训、叶企孙等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还选学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等学科。

祖国的需要

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有句名言: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早年与其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内禀理论,开创了板壳理论新方向。他提出的非线型偏微分方程,被国际上誉为“钱氏摄动法”。他是力学家,被海外媒体誉为力学之父,同时也是应用数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一生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

1931年,日军侵占东三省,他弃文从理,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他在美国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后,却放弃美国的一切,以探亲名义悄然回国,成为一名园丁。

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因为签证申请表上填写“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中,决然填上“No”,放弃赴美。他58岁学电池知识,也是缘于我国当时的坦克缺乏高能电池。64岁以后迷上了计算机,他甚至提出一种新颖的宏观字形编码方案,称为“钱码”……即使在八旬高龄,钱伟长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致力于研究“不作Kirchhoff假设的弹性板壳理论”。

作为“三钱”中的最后一位,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先生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臧克家:国文优异进大学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教育局 陈慧岩

我国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臧克家在其自传体回忆录《诗与生活》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

“1930年暑假,重新考入这所大学(青岛大学),成为正式学生。这场考试,数学得了零分。国文出了两道题目:一个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另一个是《杂感》,任作一题,我两题都作了。当我到注册科报到的时候,一位姓庄的职员看到我的名字,笑着瞪了我一眼,报喜似的对我说,你的国文卷子得了98分,头一名!闻一多先生看卷子极严格,5分、10分的很多,得个60分就不容易了。听了这话,我解决了数学吃‘鸭蛋’还被录取的疑问。同时我想,一定是我那3句‘杂感’打动了闻先生的心——‘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仅凭国文一科优秀进入大学,不知那时的人们怎样看待教育公平的问题。但从臧克家先生以后的表现来看,闻一多先生不失为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伯乐,青岛大学亦不失为一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学校。21世纪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更不能囿于一条标准,嵌在一个框子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链接一

高招破格录取的部分奇才怪才

2010年

◆青海省玉树第二民族中学考生尕玛朋措被保送清华。尕玛朋措在玉树地震中连救4人, 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

◆湖北考生熊文苑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60分的优惠。他在高考中用英文写了一篇评论。多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认为他无论在英语的运用还是对问题的理解上, 都表现得特别突出。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三(1) 班殷其昊取得清华大学江苏自主招生理科第一名, 获降60分录取资格。

◆10岁的山东泰安儿童苏刘溢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 在该校教改实验班学习。苏刘溢2000年出生, 只读了两天半小学、一年初中、一年高中。在高考中他考了566分。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12) 班王云飞被东南大学破格录取。他在高考中用骈体文言文写出高考作文《绿色生活》,被专家称为“古文奇才”。

2009年

◆南京外国语学校吴尚, 以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银牌第一名的成绩, 被北京大学直接录取并可以自由选取专业。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黄蛉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播系破格录取。在高考作文中, 黄蛉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写出轰动一时的“甲骨文作文”, 被称为“古文字达人”。

2008年

◆蒋方舟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 享受降低60分录取的优惠, 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 至今已出版9部作品。

◆大连市考生张成高三一年苦练舞蹈, 被清华大学降60分特招。入清华后他可以任意选择专业。张成是当年清华大学唯一一名特招入校的舞蹈艺术类男考生。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中学叶树雄获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 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 入该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习。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陈安廉和华南师大附中的吴彬旋, 分别被中大哲学和生物学专业破格录取。

◆山西大学附中考生牛培行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录取。南航大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为572分, 牛培行只考了472分。破格录取的原因是牛培行有突出的发明创造才能,16岁时就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

链接二

三个“伯乐”选中的千里马

蔡伟1971年出生于辽宁锦州一个普通家庭,1991年高中毕业后因严重偏科而无缘大学,1993年开始研究“小学” (为秦汉以来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后来章太炎将其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1994年从胶管厂下岗后, 摆过地摊登过三轮,1995年开始求教于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2009年仅以高中学历没有经过硕士课程的培训而直接读博士。

蔡伟出身平凡,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他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出于天生的兴趣。他自幼喜好书法, 学生时代迷上了唐诗宋词, 高二时在《文史》杂志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 从此被传统“小学” 吸引。1993年抄完《方言》和《尔雅》两本典籍后,他对古文字开始着迷。1997年因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中的“佐子” 辨析而与裘先生结缘,2007年有幸得到北大年轻学者董姗的举荐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刘钊教授的支持, 并商裘先生的同意, 临时应聘参加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中华书局、湖南图书馆联合编纂的《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2009年获得裘锡圭教授、北京大学李家浩教授和韶关学院徐宝贵教授联名上书教育部, 请求特批蔡伟报考博士资格并获同意, 敲开了复旦大学博士生招生考试的大门。蔡伟从一个语文稍强其他科目较差的高中毕业生成为复旦博士候选人,不但与他矢志向学的刻苦努力有关, 也与裘锡圭这位伯乐的赏识有关, 更与教育部同意破格给予其博士报考资格有关, 是三方的合力成就了现代版“伯乐与千里马” 的故事。(雍均)

 

《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