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的要求:中国评论新闻: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13:05
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16:17:07  

 
  形成紧密的编读互动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咬文嚼字》的编辑每审读一篇稿件,都如同经历一场考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大家有一个共识,编辑的生命在刊物中,刊物的生命在读者中。《咬文嚼字》创刊之初,设计的第一个社会活动,就是号召广大读者“向我开炮”,欢迎读者来“咬”《咬文嚼字》。而《咬文嚼字》的读者也和编者心心相连,息息相通,视刊物的质量如生命,哪怕只是发现一个标点问题,也会以最快的速度通报给编辑部。我们曾自豪地说过:“《咬文嚼字》至少有十万名义务校对。”正是他们对刊物真诚纯朴的感情,维护了刊物的美好形象,促使编辑树立起了强烈的读者意识。

  《咬文嚼字》的校对是相当严格的,但读者仍然会发现其中的疏漏。我们说是“咬文嚼(júe)字”,读者告诉我们,按照国家规范的读法,应该念“咬文嚼(jiáo)字”;我们说居里夫人是“唯一”两次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可读者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共有四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此,《咬文嚼字》将当年的“向我开炮”活动固定下来,设计成了专门的栏目,用群众的智慧来弥补我们自己的不足。

  有的认识还经过了“否定之否定”。比如我们曾经发表文章说道:“一条蚯蚓,如果被犁锄断成两截,它就成为各自独立生存的两个生命。”然而有读者提意见说:“虽然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但在切断后,只有有头的一端才能成活,经过再生后,变成一条完整的蚯蚓,而另一端则死去,不能成为另一条蚯蚓。”本来我们以为问题到此为止了,谁知又有更多的读者提出:蚯蚓横切成两段后,有“头部”的一端可再生出“尾部”,有“尾部”的一端可再生出“头部”。这个一个曲折反覆的认识过程充分暴露了编者知识结构的缺陷,但我们并不想隐瞒自己的缺陷,只要读者意见正确,刊物决不文过饰非,宁愿自己丢脸,不让谬种流传。

  读者对《咬文嚼字》不仅有智力投入,更多的是一种感情投入,是对《咬文嚼字》的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比如南京有位读者,他看到我们批评“放弃一切自治”这句话,觉得不妥,因为他记得这句话是有“来头”的。为了查到这句话,他硬是花了十多天,上午翻到下午,下午找到晚上,把2907页的《马恩选集》和3726页的《列宁选集》翻了个遍。终于,他在恩格斯的《论权威》中发现,这是但丁《神曲》中地狱大门上的题词。一个普通读者,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寻找一句话,我们感受到了此举中包含的对刊物的真挚的爱。

  和不少报刊社不同,《咬文嚼字》没有因刊物出错而罚扣编辑的制度。然而,没有一位《咬文嚼字》的编辑认为刊物中出个把差错是无关痛痒的事。1995年第2期,《咬文嚼字》封底将“编辑部”的“辑”错成了“缉”,刊物在第5期专门发表《向读者致歉书》,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杜绝差错。2002年第7期,由于电脑排版故障,有几篇文章开头少了两行字。为了向读者负责,刊社重印了第7期。我们虽然蒙受了损失,但这样做不会辜负读者。刊社没有因为这个事惩罚责任编辑,但责任编辑主动提出扣除自己的奖金,作为对读者、对刊物的补偿。不这样做,她内心不安。因为她知道,《咬文嚼字》的身后,站着成千上万的读者,他们不仅是普通的读者,还是和我们并肩作战的维护中华文化大厦的战友。刊物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我们的战友。我们相信,和他们在一起,什么样的差错都能消灭!(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