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飞vs门门果实:为什么要鼓励孩子报考常春藤名校?(下)-魏健博士 常春藤100教育-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22:37

为什么要鼓励孩子报考常春藤名校?(下)

2009-06-06 11:57
 

  许多家长都感到在加拿大中小学就读的孩子们,对于在学业上,课外社会活动 和个人特长爱好方面,努力争当“尖子”的意识和动力相当弱,其中不少甚至连一点兴趣都没有。常常是在家说服孩子五个小时,顶不了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三分钟。这一点,对于素来关注教育的华裔父母来说,几乎人人都有对文化,传统和个人移民经历的深切思考,因此在加拿大基础教育这堵巨大的石墙面前,通常是无奈和不解。有部分家长 在面对这种冲突时,选择了放弃 。也有少部分家长在与原居住地的教育状况进行对比后,开始怀疑基础教育中的竞争是否合理,可取?其实答案都会在家长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孩子们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印证。到底应不应该鼓励孩子们争做“尖子”?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对竞争的热情,到底是华裔文化中独有的优秀传统还是残留遗垢?前不久《华盛顿邮报》一篇题为“努力做尖子中的尖子”(Learning to Stand  Out  Among  Standouts )一文所列举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另一层思考。

          该文章指出,在美国亚裔(包括华裔,日裔,韩裔,印裔等)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百分之四,但亚裔学生在常春藤盟校和美国其它名校的人数却远超过此 比例。这样就使得亚裔考生的SAT 成绩和在中学成绩GPA排名,必须比美国政府统计数据中所分类的其它族裔学生高出许多,而且他们在课外活动方面也必须更胜一筹,才有可能被同类大学录取。也就是说亚裔孩子必须是尖子中的尖子,才可能获得同样的机会。常春藤盟校和其它一些名校在同样条件下,会拒绝亚裔生,让出名额来招非洲裔,拉丁裔,甚至是白人考生。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落实多族裔招生的政策和避免种族歧视的嫌疑。

          亚裔,尤其是华裔学生在报考常春藤盟校和其它名校时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在美国社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还引发过法律 诉讼。起初,只按学术成绩和其它成就来衡量,录取亚裔学生比例过高,其他族裔人士对此不满。后来引入族裔比例 来调整,使得名校对亚裔生的门槛人为抬高,又有亚裔活跃分子奋起打官司。因此现在许多名校对于这个话题相当谨慎。如斯坦福大学录取部门主管Robin  Mamlet 指出:斯坦福大学在对录取官员的年度培训中,反复重申在录取过程中,要避免有任何方式的不公正和歧视。在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里,的确斯坦福大学的亚裔生比例相当高,为25%;普林斯顿大学为12%;耶鲁大学为13%;哥伦比亚大学为14%;乔治城大学为10%,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亚裔生比例为最,高达40%。哈佛大学录取部门主管Marlyn  McGrath  Lewis 指出:哈佛大学目前亚裔生比例为17%,并且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该校在对亚裔学生录取中有歧视和不公。有趣的是哈佛大学于一九九零年为此吃过官司,后被判清白。

         整篇文章列举的数据和讨论想说明,因为亚裔美国学生的优势使得考取常春藤及其他名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似乎还引起了其他族裔的不满,因此必须要努力做尖子中的尖子,才有可能进常春藤。但文章的最后,还是提到犹太裔的美国学生在常春藤名校的比例更高,例如在哈佛大学竟达30%。美国社会各族裔对此到是认为理所当然。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简单对比一下亚裔和犹太裔分别在全球和美国人口中的比例,就可以理解上述的所谓争论和不满。回想一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犹太裔美国人像今天的亚裔一样,招致了同样的不满。但这个当初弱小的民族自强不息,争当尖子中的尖子,终于在由强权政治和精英文化统治的世界超级大国中,赢得了地位和尊重,依靠近八十年的努力“封”住了那些争论和不满的嘴。略数一下为此努力过的犹太裔名人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为首的六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企业家有戴尔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 Michael  Dell,   Oracle 公司创始人 Larry Ellison 和微软的CEO Steve Ballmer; 经济学家代表人物,曾为美国四届总统掌管经济的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和美国前财长 Robert  Rubin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奥尔布赖特,前国防部长温伯格;学术机构领头人如现任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 Levin 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任校长 Amy Gutmann 等等举不胜举,全是美国社会的犹太裔精英。再来看看亚裔,尤其是华裔,仅仅就这十几年,考分高一点,就招来了不满和争论,可是纵观一下华裔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即使是教育领域里地位如何,尊严多寡?一目了然。所以应该告诉我们在加拿大生活的孩子,力争做尖子中的尖子,而且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