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保无忧:食品之毒:中国人还能吃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24:51
 

食品之毒:中国人还能吃什么? 

摘自竞报评论   发表于 2011年05月11日 16:24  分类: 深度报道    

文/竞报记者 幽兰


 

    “这个点儿很饿了,是用瘦肉精炒农药菜好呢?还是用地沟油烹毒火腿好呢?是用石蜡锅煮胶面条好呢?还是喝皮革奶吃人造蛋好呢?是吃苏丹红做的双氧翅好呢?还是吃硫磺椒干炒避孕鳝好呢?是吃个铝馒头好呢?还是吃碗毒米线好呢?是喝杯甲醇酒好呢?还是来杯氟化茶好呢……哇,幸福的好纠结啊……”前几天,微博红人“作业本”发布的一条调侃食品安全的微博,短短几小时已被转发近8000次。
    虽然只是博友的一次调侃,但存在的事实却不能被忽视。面对全国各地接连爆出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有人戏称我们早已“百毒不侵,百无禁忌”。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食品,我们还能吃什么呢?

 

无处不在的“毒食”。
    记者在搜索“近日食品安全事件”一词时,查询到500多万条相关信息。一些媒体还在微博等平台上发布曝光台,每日公布一起毒食事件。各地媒体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层出不穷:“重庆南纪门老火锅”被查出染色鸭肠及11瓶无标识调味添加剂;江苏宿迁工商部门查获涉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水发产品以及皮肚约1000公斤;重庆查获问题肉窝点,出售3年前的病死猪肉,北京市工商局查获二氧化硫红薯干,防腐剂超标辣肉卷,亚硫酸盐超标甘草杏、烤鱼片,含大肠菌群、致病菌酱牛肉等“有毒食品”。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盈利,甚至使用非法添加剂为食物“上色”。重庆市南岸弹子石千美香辣馆使用敌敌畏为菜加辣提香。一家餐饮店的老板面对执法人员承认自己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毛肚。更有甚者,许多餐厅声称的自制“鲜榨果汁”,实为“毒汁”(添加剂混合液)。例如,橙汁是用食用胶、诱惑红、酸味剂、已二稀酸铀钾等添加剂;花生奶由黄原胶、瓜尔豆胶、抗结剂、着色剂等等添加剂混合而成。
    截至今年5月,全国各地就已发生双汇瘦肉精、河南南阳毒韭菜、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牛肉膏多吃致癌、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京城多家影院爆米花桶被曝或含荧光增白剂、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等近20件毒食物事件。

 

百姓之声: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夸大到无限大。
    蓉蓉是个讲究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以前常在餐馆吃饭的她,最近开始自己下厨。“在外面吃多了就发现外面菜式虽多,但都一个味,油大不健康,最关键的是,很难保证卫生。现在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吃什么都不放心。”
    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曝光,让箫箫大大缩小了餐厅的选择范围。“以前经常去吃大排档或是小饭馆,觉得特别香,但现在会想:它炒菜用的什么油?泡菜是用什么盐腌的?”而且,现在逛超市选购食品时也会多加留意包装上的产品成分说明了。“没办法,现在食品陷阱太多,只能自己多防范。”
    一位从事销售工作的王女士表示,身边的食品都没有了安全保障,身体也会越来越糟。
     网友“冰澜幻境”感慨,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知名品牌一个一个地暴露出它们不为人知的潜规则,紧接着染色馒头、牛肉膏出现了,毒豆芽紧随其后,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出现的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感觉,食品的可信度越来越差。大家猜猜着,有多少没被曝光的有毒食品,有多少种添加剂还不为人知。
    从事教育工作的黄老师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深感恐惧,从三鹿奶粉到瘦肉精再到毒牛奶,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成为社会热议的问题,但是在热议的背景下,一批批的黑心商依然顶风作案,渐渐的已经让人们觉得吃什么都不安心。食品安全是关乎生命的大事,有关部门说食品问题是夸大的,但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夸大到无限大,才可能真正的重视这个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与添加剂为伴。
    接连爆出的有毒食品中,很多是因为“有毒”添加剂的非法滥用和正常食品添加剂过度滥用。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它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1795年,法国人尼古拉·阿佩尔发明了罐头食品,给前线征战的法国大军提供了不易变质的食品。以此为开端,食品生产开始从各家厨房和小作坊转向了工业化大生产,“工厂厨房”开始出现。工业革命后,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食品添加剂从天然材料逐渐转变为人工合成。1856年英国人珀金斯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这是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1996年,我国出台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名称。目前在这个名单上,有22大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合法使用。按功能分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等等。美国可以使用的添加剂有45类约2000多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种,其中大部分由人工合成。
  对于加工食品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好处是明显的。次亚氯酸钠可以给切过的蔬菜杀菌,让蔬菜更鲜亮;加入苯甲酸钠可以让碳酸饮料保持新鲜口感;碳酸氢钠可以使曲奇饼干膨松可口;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能增加蛋糕和饮料的甜度;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此外,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个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当你在超市随手拿起一款食物时,外包装上的配料表上都会标注各种食品添加剂:果胶、大豆多糖、柠檬酸钠、焦糖着色剂、山梨酸钾、碳酸氢铵、大豆磷脂……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中国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有关专家指出,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在货架上保存?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会变质,果冻就没法吃了。如果真的不加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普通消费者无法接受。

 

尽量选择平淡、自然的食品。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总看重食品“色香味形”俱全。自家煮熟的肉会变成褐色,可人们却偏爱从市场或餐馆里买到的粉红色酱牛肉,制造者就要使用亚硝酸盐发色剂投其所好。自家切开的蔬菜刀口处会变黄,但在市场里却愿意选购鲜绿的半成品,供应商往往要用次亚氯酸钠处理蔬菜。不少人选购时更愿意看食品外表的颜色是够光亮美观,而忽略了食品的“内涵”。
  怎样才能购买到放心食品?专家支招防范有毒食。比如,在超市买东西,要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要记住,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在了解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此外,要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汉堡包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尤其要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而尽量选择平淡、自然的食品。
    有关专家指出,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科学、合理应用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也是良心工程。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多用“减法”,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食品添加剂行业应该从发展化学品为主转向以天然品为主,走生态经济之路。

 

添加剂是问题食品的毒源?
    在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同时,它却给人们带来许多危害。有专家指出,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因此,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对于解毒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有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如柠檬黄等,会妨碍锌的吸收,而酥脆食品中的明矾和氢化植物油等原料不利于智力发育。研究显示,过量使用溴酸钾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及肾脏,并可能致癌。
    最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商家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一些企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无非是为了掩盖食品加工工艺和原料的缺陷;降低生产成本迅速获利;同时掩盖食品的劣变。
    2007年卫生部监督中心,对全国23个省市的餐饮场所进行了调查,一共涉及1440家各类餐厅。其中只有420家餐厅没有使用添加剂,有160家餐厅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其中包括:酸性金黄、碱性品绿等工业染料,溴酸钾、硼砂等国家禁止的添加剂,以及工业碳酸氢钠、工业明矾、工业过氧化氢和工业香精等。
  据了解,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食物中毒例数在200万人次以上,绝大部分是吃了不洁食物,由有害微生物引起的。其他则多由违法使用非食用化工原料引起。
    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已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以最常见的添加剂亚硝酸铵为例,亚硝酸铵是经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如果超量使用,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致癌等后果。

 

食品添加剂滥用谁之过?  
    署名Jianan的网友发表博文,讲述多年前曾经参观过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的一家家禽屠宰厂,有件事情令自己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屠宰厂使用大量沸水和清水,混杂羽毛粪便的废水经过严格的处理后,直接排放到厂区外面的溪流。工厂的水处理部门技术员向我们一行参观者挑战:接上一杯喝一口怎么样?我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敢接过他手中的纸杯。只见他弯腰接水,仰起头一饮而尽,同行当中有人不禁鼓起掌来。亲眼见到那些流水线上的检验员和敢于喝下屠宰厂处理后废水的技术员之后,每天吃饭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心了。
    而在我国为何屡屡发生恶性问题食品事件?难道只是不法商贩的贪图盈利?一位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使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并日益导致贫富的两级分化。 先富人群的榜样效应是巨大的,这使尚没富裕的人群眼红心动直到疯狂。 为了致富有些人就不择手段,已完全不顾良知和道德。所以全民向钱看,以财富论英雄的价值观转变是造成这社会病的根源之一。
    利益的趋势,导致许多生产商突破道德底线,唯利是图,更有甚者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获得一些规定上的硬性证明,免检使他们更加猖獗,监管环节又无法及时跟上,总是到问题出现时才开始有所举措,日常监管极不到位,致使已经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几乎形同虚设,政府公信力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挑战。一些各地的管理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从而暴露出腐败和管理体制漏洞。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大量中小食品企业和作坊式企业的存在,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难度。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部门职责不清,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10多个部门;检测标准滞后不全,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我国有多项属于“服役”超过10年,这是造成食品添加剂顽疾未除的一个重要原因。

 

食品问题呼吁全社会综合治理
    面对今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对食品安全事件发表看法,称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面对连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必须加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准入及标准。食品问题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和行为主体,必须具备综合的“社会治理”观念,即在社会利益和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政府只有让企业、民间组织、社区等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运用法律、市场、协商、行政等手段,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因此,食品问题的治理,不仅急需对生产者、监管者、销售者等多个主体进行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立法跟进,更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