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恩尚到底是谁的女儿:“打捆贷款”真得能叫停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32:51

“打捆贷款”真得能叫停吗?

(2006-06-25 17:19:36)转载 分类: 银政合作城投公司

------------透析银政合作的背后

从去年年底以来,各家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越来越紧密,签订的打捆贷款少则几个亿,多则几百亿上千亿。有资料显示,建行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与很多地方政府签署了总额超过1万多亿元的贷款授信,农行和工行也不少。截至2005年末,开行已与30个省、348个地市、906个县级政府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覆盖率分别达到94%、90%和47%。

针对以上如火如荼的银政合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五部委近期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中,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所谓打捆贷款是指以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承贷主体,以财政出具的还款承诺作为偿债保证,将一城市或区域的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向银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行内公认,打捆贷款的模式最早是国家开发银行于1998年在安徽芜湖试点。“当时芜湖提出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打捆建设贷款,打捆建设贷款的核心是财政兜底。政府承诺、财政兜底,然后以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财政还款来源是有各方面的,比如,城市建设维护费、各种税、留给地方可支配的费都可以作为还款来源。”而所谓的“开发性金融”就是其银政合作的理论基础。

那么此刻五部委的联合紧急发文真的能叫停打捆贷款吗?各大媒体纷纷发表看法,从宏观调控、银行风险、偿债风险,疏导规范等方面各抒己见。贬褒不一。那么到底银政合作的背后是什么?

笔者与众有不同看法:

银行方面

1、来自WTO的背景,外资银行大举入境,对国有银行的压力所致,先行一步。

此举有点像当初中石油斥巨资300多亿收购全国的加油站,多数人不理解。其实此举开辟了在渠道领域做战略投资的先河。由于WTO的背景,在三年之后成品油对外国开放,美孚、壳牌等将进入中国,中石油控制了加油站,就是控制了成品油渠道,如不这样做,外方就这样做,而中石油在乘外国公司没进来之前这样做了,外方公司进来必须先经过我方,或者我方高价卖给三分之一的加油站,即可收回当初的收购成本。从而做好竞争准备。国有银行为应对外资银行,银政合作打捆贷款合与此例好像同出一辙。

2、银行资金投向何处?

1土地是第二银行,银行资本在雇用政府劳动。符合经济学原理。

城市资产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优良的,增值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城市资产的土地、建材、运输费、人工费都将上涨,如果银行自己收购城市资产,成本很高,评估、担保、人员配备以及与城市各职能部门交涉的交易成本等一系列成本要发生。银政合作后,通过政府担保,城投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减少了所有形成城市资产的成本,相当于替银行代建。一定意义上,城市政府、城市建设者、我们大家都在替银行打工。

2政府不会破产,即使破产,资产也是银行的。况且在当前体制下,根本不可能。

3城市经营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按揭”。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营城市的主体是银行,政府、城投公司、城市开发商等仅仅是委托代理人。期房预售制也是房产虚高的主要原因,更是土地贮备作抵押打捆贷款的保险器。

3、抢占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使银行获得优良城市资产的一着高棋,也是银行方面真正市场化运作的开始。

政府方面

1、      减轻财政压力,弥补城建历史欠账。

2、      政府领导“政绩工程”的塑造和膨胀攀比的投资冲动心理。

3、      政府领导的任届期(5年)小于贷款偿还期(一般在10年以上)。

“父债子还”,与我无关。相信政府不会破产,还不了又咋样,国家总要解决的,就相当是左口袋的钱到了右口袋一样。大胆贷吧,能贷上就是本事。

4、      解决当前财政拮据矛盾。如拆迁、土地供应、临时财政应急等。

5、      利用打捆贷款的巨额资金,大量贮备土地,制造炒地现象,以地生金,攫取社会资金。

以上银政两方面的深层原因,必然导致了:

1、一家愿打,一家愿挨,两厢情愿,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经济乱伦:

银行理性在放大着政府莫须有的资信时被信贷狂热消弭了;企业发展“不找市长找市场”的正确逻辑又退回到“不找市场找市长”的老路了;财政部就下发的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均属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被束之高阁了……若不是当下经济高烧的症状让人警醒,政府“反串”的戏可能还得锣鼓喧天到猴年马月,当然,我们的地方政府已经为盲目担保开始“支付学费”了:那些被卷走的大笔资金、那些已经属于银行的政府大楼、那些摊派到公务员或者教师身上的风险成本……政府一担保,市场就发笑。(本段摘自网易新闻中心评论频道<<“银政联姻”后的经济乱伦>>)

2、         风险是多余的,担心是不必要的。明知担保无效,法律难认

信用缺失,但仍然热情不减。

另外银政合作的出发点,存在着国有政府、银行与民争利的嫌疑。与其民营企业对城市资产的扩张,不如国有的扩张;间接透露着中小国企改制民营化趋势向国企改制国有化过渡;不同之处是改制中银行“开发性金融”以“城市资产”为切入点,原来改制以抓大放小产权改革的“国有企业为切入点”。

笔者相信:这是我国转型过渡期的一种特殊现象,不会持续多长时间。随着市场化向纵深发展,必然消失。这种现象是货币资产化的深层金融改革的开端,是市场化与现行体制的博弈,其结果有可能市场化再一次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