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小型吊装设备图片:我的家乡----红色黎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5:40:12

我的家乡----红色黎平 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三次过黎平,遗存大量的革命文物,这些文物为黎平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创造了条件。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黎平县会议会址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黎平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
(一)红军三进黎平
一九三0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十九、二十师“百色起义”后,经过河池整编,由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政委邓斌(邓小平)的率领下,从广西三江县的富禄镇进人黎平龙额、水口地区,从雷洞至广西唐朝,经湖南取道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
一九三四年八月,红六军团在任弼时、王震和肖克率领下作为长征先遣部队,由湖南通道进入黎平,经过敖市、樟溪、孟彦、大稼、尚重等地区进行侦察,北进剑河。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一至十四日,中央红军一路由湖南通道西进贵州黎平洪州、德顺、中潮、佳所进入黎平城。另一路由靖州新厂,平茶入黎平潭溪、十万坪、草鞋铺、五里桥进人黎平城。十二月十八日,党中央在城东“胡荣顺”店铺内召开政治局会议。中央红军在黎平期间进行了整编,尔后兵分两路经地西、盂彦、高屯、樟溪、大稼、高洋等地北入剑河。红军过黎平曾与国民党军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
(二)黎平会议会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8万多人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向湘西转移,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红军出发后不久,蒋介石很快判明了红军的战略意图,急调大军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歼灭。“左倾”领导者采取的是军事上的逃跑主义和大搬家似的转移,使红军行动迟缓,处处处于被动局面,广大红军经过浴血奋战,虽然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突破湘江后,兵力由出发前的86000多人锐减到30000余人。
1934年12月,红军进入湖南,军委已了解到确切敌情,在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北进方向上,十五、六万敌军已筑成第五道封锁线,企图骤歼我军。南面有五、六万的桂系军阀,后有蒋军追击,唯西面的贵州敌人兵力较为薄弱,而此时,“左倾”领导者仍坚持北上与红二、六军团和会合,在这一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及时建议讨论红军行动方针问题,于是12月12日,党中央负责同志在湖南通道县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即党史上的通道会议),会上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向贵州进军的主张,这时李德、博古则由于红军的接连挫折而变得不知所措,只好同意暂进贵州,在战略方针上,仍坚持原定的计划,仅把进入贵州为当时红军避开强敌、脱离险境的迂回绕道行军的手段。
12月14日,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县城,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县城召开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列席)。会上争论十分激烈,争论的中心议题是关于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李德仍坚持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样就势必陷入敌人布下的口袋。毛泽东则主张往黔北走,放弃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合,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最后做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12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做出了行动部署,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将第八军团编入第五军团,取消了第八军团番号。从此,红军在向贵州腹地进军途中,势如破竹,取得了节节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
“黎平会议”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先例,驱散了共产国际“神圣化”、“决议化”思潮的迷雾,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转变点;是“左倾”领导者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第一次失败;它书面地指明了红军长征的进军方向,使得红军三万多人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下来,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巢”以来的第一次战略转变;是自宁都会议毛泽东同志被撤去红军总政委职务之后,党中央在重大决策问题上第一次接受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所以“黎平会议”是毛泽东思想重新发展的起点。
黎平会议会址位于省级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黎平县德凤镇城东,原“胡荣顺”号商铺,现德凤镇二朗坡路52号。这是一座清嘉庆年间的建筑,为青砖盒式封火墙,内套木构架的硬山顶,整座建筑为三进两层,呈阶梯式发展,总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四周用封火墙围住,平面如方印,当地人称之为“印子屋”。
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黎平会议会址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2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长征历史文化街区——翘街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座落在翘街明清古建筑群中心。这条街位于城东面,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一公里余。此街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所以称为“翘街”。远远望去,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此街面为石条和卵石铺墁。翘街的小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