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放的好听的歌2016:观点:中国赴美投资对美国有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3:07:42
观点:中国赴美投资对美国有利DANIEL ROSEN / THILO HANEMANN

本周在华盛顿举行的战略与经济对话等中美经济论坛,常常是以传统宏观经济问题讨论为主,如汇率、贸易争端和市场准入之类。但在这个熟悉的清单以外,一个新的话题已经迅速引起注意,那就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

我们预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将在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之间。美国人可以从中获得重大利益,条件是戏台上的帷幕不在演出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因为华盛顿和整个美国的反华情绪而落下。

Associated Pres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任正非中国在2005年左右开始大举投资海外,几乎清一色地投资自然资源领域。中国企业做过一些赴美投资的尝试,特别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2005年对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后来归于失败的竞购。但到2008年,这类行动已属寥寥。从2009年起,故事已经开始发生转折。我们在一次新的调查中发现,过去两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支出的年度增幅超过了130%。

仅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就共计投资25个从零开始的全新项目,并从事34桩对已成立公司的收购,支出数额超过了50亿美元。虽然中国占美国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份额仍然微不足道,但今天美国50个州当中至少35个州都有中国企业的投资,一个不断增加的趋势明显正在上演。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为了政治而赴美投资的。在中国工业部门很多领域因为过度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越来越觉得太平洋彼岸存在更大的逐利机会。

中国增长模式朝着国内消费转变,国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迫使中国企业从事技术升级,进入价值链上过去拱手让给外资伙伴的更高环节,并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和员工基础以保持国际竞争力。投资海外是实现所有这一切的一个途径。

对中国有利的同样也可以对美国有利,这已经得到了亚洲企业早前一轮投资的证明: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在美国开局艰难,因为它们遇到的是怀疑和担心。今天,日本企业雇用的美国人接近70万,年度薪资总额接近500亿美元。

然而,与日本一样,中国投资的高速增长尽管基数很小,却已经开始在美国引发政治上的强烈不满。最近成为争议焦点的是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的各种投资、钢铁厂商鞍钢在密西西比一家钢筋生产厂的投资,以及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收购小型飞机生产商Cirrus的交易。

随着中国在美投资并购项目的增多,反华情绪无疑有高涨的危险,甚至可能会造成对中国企业制定限制更高的条款。这样一种闭关政策不仅对中国企业不利,对美国社会也是悲剧性的──中国对美国更多的投资可能创造的就业岗位、创新和税收收入会随之失去。

避免双边投资关闭将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在美国,更清晰地思考国家安全问题很重要。跨机构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审查过程通常能很好地考查交易是否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但国会和其他机构在这个问题上的夸张表态却非常有害。国会和白宫必须一起发出一个明确的、代表两党态度的信号:美国欢迎中国的投资,以免中国投资者将支票本拿到不像美国这么鲁莽的国家。

中国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鉴于很多中国企业缺乏透明、受政治影响的性质,交易在华盛顿陷入困境就不奇怪了。改善公司治理将有助于此。监管上做出改变,划清政府和企业中间的界线,这一点也会有所帮助。举例来讲,监管机构和被监管的企业之间分得更清将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中国必须承认对美国直接在华投资的限制会影响华盛顿的政治情绪。在很多行业,北京对外国投资者仍设有障碍,比如电信和金融服务业,美国谈判代表正努力消除这类障碍。中国可以继续改革有关外国对华投资的规定,进而帮助保持国外对中国投资的开放。

不过,尽管如此,华盛顿对中国投资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一点至关重要。美国一直努力在外国投资审查过程中不掺杂政治因素,这并不是为了讨外国人欢心,而是因为投资的开放对美国企业、工人、社会和经济都有好处。

这种逻辑适用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对现在的中国依然如此。眼下美国如果放弃自己的成功原则,将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如果我们这样做,中国企业开设工厂的地点就可能会在加拿大安大略,而不是在咫尺之遥的美国密歇根,或是在墨西哥华雷斯,而非美国埃尔帕索。

(编者按:本文作者Daniel Rosen和Thilo Hanemann是纽约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合伙人,新研究《美国打开的大门?从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获得最大好处》(An American Open Door? Maximizing Benefits from Chi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S.)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