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胜:档案解密:解放战争为什么最先决战东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39:30

  谈到解放战争,通常的说法是:解放军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飞机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然而经历过战争岁月的人都知道:“小米加步枪”只是解放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一个比喻。真正打起仗来,战略战术固然重要,武器更是不容忽视的条件。比如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00多门重炮猛轰国民党军事重镇锦州,这次城市攻坚战仅用了30个小时就取得了胜利。

  打大仗靠“捡洋落”不行

  解放军是怎样从“小米加步枪”转变为拥有强大炮兵、具备大规模野战和攻坚能力的呢?除了战场上缴获国民党军的武器外,主要是靠创办自己的军事工业,完成了这个重要转变。

  解放战争初期,军工业比抗战时有了大的发展。邯郸、临沂、烟台、德州等一批城市解放后,解放军通过没收敌伪工厂,建起了一批军工厂,生产子弹、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但是离作战需求还有很大缺口。毛泽东把目光转向了东北:那里是当时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资源、企业、技术力量样样都有。

  1945年底,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后,原来打算通过苏军的帮助获得日寇的武器装备。谁知苏军借口与国民党政府有协定,东北要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对八路军的行动加以限制。苏军占领东北期间,把东北主要的工厂设备、日寇投降时上缴的武器和大量财物,通通当作战利品运回了苏联,我军的愿望基本落空。当时10万大军在东北,没有枪、没有钱、没有冬衣、没有根据地,处境相当艰难。

  各部队只好自己想办法,收集苏军遗留下来的和没有来得及拉走的物资。在此期间,仅朱瑞领导的炮校就收集了大小火炮700多门、坦克及牵引车65辆。这些火炮经过修理之后,成为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基础。自行搜集的武器弹药,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前两年作战的主要来源。

  随着解放军的日益壮大,战役规模越来越大。仅靠搜集的弹药不够用了。1947年6月,解放军猛攻四平,国民党军队在陈明仁的指挥下拼死抵抗。解放军集中了7个主力师,上百门火炮,攻了半个月没有拿下来。后来林彪才知道,炮兵只有8000发炮弹,火力没有占到优势。为此,6月25日,林彪以个人名义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请求将苏联红军缴获的现存在远东的日本武器弹药交给我们,并且希望能够将德国的武器弹药尽量拨给我们。

  不久,斯大林指示苏军从缴获的日本武器中拨了一部分给解放军。我军用这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为了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东北野战军组建了30万人的二线兵团,林彪在信中向斯大林请求更多的武器支援,但是这一次斯大林未作任何答复。

  事实证明,要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总是“捡洋落”不行,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因此,东北局决定大力加强军工生产体系的建设。

  东北军工白手起家

  1945年底进军东北时,中共中央从延安和各解放区抽调了一批军工干部到东北去开展工作。他们在沈阳、鞍山、通化等城市收集了一些机器设备,打算在通化建立军工基地,后来因为敌情变化,改在条件较好的珲春,先后建起了机器厂、子弹厂、手榴弹厂、炼铁厂、装药厂和木材厂。到1947年,东北的军工生产已经初具规模,部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弹药补充。

  珲春的军工厂里,留用的日本人担任的都是关键性的技术工作。当时不仅军工企业需要日本技术人员,野战医院的外科医生、护士也大部分是日本人。当时从事这些工作的约有1万多人,有些同志认为他们是战俘、是敌人,不可信任。黄克诚不但要用他们,而且指示要给予他们优待和照顾。他说:“对他们的要求只要是‘不反革命、好好替我们工作’这两条就行了。”

  东北的军工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为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和进行大规模战役提供了物质保证。所以解放军最先在东北进行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集团。后来为了满足关内解放军的作战需求,在大连也建起了军工生产基地。东北军工体系的建立,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