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棉花:实录:于丹做客新浪解读文言文及人物传记-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35:52

实录:于丹做客新浪解读文言文及人物传记

http://book.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 09:14  新浪读书新浪文化读书 官方微博于丹做客新浪解读文言文及人物传记

  4月20日,于丹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解读文言文大赛第二期主题——人物传记。为什么中小学课本里还有大量的文言文,今天的人怎么看待文言文,人物传记该怎么写,阅读人物传记能给我们哪些启示……看于丹对此有何独到的看法与解读。

  点击进入视频:于丹做客新浪解读文言文及人物传记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直播间,我是尹俊。今天要在节目中跟各位网友一起分享有关文言文还有传记文学方面的话题,给大家请来一位贵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欢迎于老师!

  p .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cj/video_bg.png) 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 -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于丹做客新浪解读文言文及人物传记 来源:新浪读书 于丹:谢谢您,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于老师,今天请您来聊一聊文言文和传记文学,网络文学创作有各种各样的题材,如所谓火星文等等。我们也发现有一些网友重新把文言文给捡起来了,并且写了诸如“郭德纲列传”等等近似文言文题材,不知道这种现象于老师您怎么看待?

  于丹:所谓文言文就是在我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字语言的方式,是一种文体,用这样的语言来记载当时的事情。后来经过胡适这些人的推动,中国白话文起来了。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大家提倡用白话教学,白话的好处是更接近于语言,可以把我们的文字跟语言之间的转化做得更通透,大家阅读起来门槛会更低。但是某种程度来讲,也失去了文言的味道,文言本身是一种简约、一种概括,里面会有韵律。

  为什么所有的小学高年级课本、中学课本里面还是有大量的文言文呢?就是因为文言文还是在记载当时的情景、事情的时候,有一种特定的中国人使用文字的节奏。说到文言文写的人物传记,像陶渊明给自己写过自传叫《五柳先生传》,今天读起来很有味道,上来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他说的云淡风清,写的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己叫五柳先生。也有人在自序的时候非常隆重,屈原说我自己是高阳帝后裔,所以我小的时候、我刚刚降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父亲怎么给我命名。

  每一个人在使用文言的时候,都会看重它的质地,去阐述一种生命的状态。你看陶渊明就说我自己家里很穷,但是我又好酒,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叫做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饭都忘记吃了,内心有那种快乐,我能够去懂得。这些人在用文言的时候,能看到里面的韵律和节奏。

  文言的简约传到今天,有时候还会有我们讲不明白的事情,就是人家那么几个字摆在那里,就能产生一种兴味,我们现在去琢磨,就特别有意思。现在读《论语》,那里有很多场景的描写,比如说像《侍坐》篇,三个弟地子围着孔子在那儿说,后来曾子一直在弹着琴。前面子路在说的时候,曾子自己就在那弹琴。等其他同学都说完,孔子问曾子,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的从容,跟子路的“率尔而对曰”——急促的,张嘴马上就回答,是完全不一样的。

  曾子是什么?他是“铿尔,舍瑟而作”。“铿尔”就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要缓缓把曲子弹完,最后一声说明曲子完了。曾子没有说老师一问,就把曲子奏半截扔在一边,而是把曲子弹完。“舍瑟”,要把弹的瑟端端正正放在一边。“而作”,就是指我们跪着,但是屁股坐在脚后跟上,跟老师说话的时候,要起来,面对老师。弹琴,把琴安顿好,端端正正对老师行礼,从容说一句——我说的话可能跟这几位同学不太一样。这一派从容,我们今天要有多少文笔才能描述,而人家就是六个字,这是一种状态。

  而孔子也是一个跟学生交流的时候说话特少的人,老有人提一些刁难的问题,说老师你给我一个字,让我一辈子终身受益,有没有一言可以行之终身的一句话?孔子是想说一个字,就是宽恕的“恕”。但孔子不是一个强悍的老师,会跟学生商量,所以他说了三个字,“其恕乎”。这三个字的味道很有意思,翻译成今天的话是“要真说有这么一个字,那大概就是宽恕的恕字吧”。其恕乎,这是柔和的、婉转的、商量的,不强加于人,但是把这个字说明白了。

  这就是文言文,谁说读文言文没有意思呢?有的时候去琢磨它的语气,去看里面用交流的感觉。今天读文言,放在今天的生活里,就能够发现文言的简约。你在社会上谋差事,是不是有不忠诚的地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交往,有没有说话不守信用的地方。

  放在今天,我们觉得如今整个世界,每个人的多重生命角色在挣扎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追求一种平衡。人有职业角色,有伦理角色,有生命自我角色,我们这么多角色冲突的时候,怎么去完成平衡?我们的职业角色,只要做到一个字就是“忠”,我忠于职守,把我份内的事情干好,不低于底线。伦理角色,不管面对你的家人还是众多的朋友,答应不了的事别干,一旦答应了,以后一定要做得到,这就是“信”字。对家庭,对朋友,对工作我们都付出很多,自己的生命靠什么充电,那就是学习,是“习”,只要保持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枯竭。

  21世纪的人,在你的多重角色中守住一个字的底线,职业上有“忠”,伦理上有“信”,个人成长有“习”,三个字就能完成平衡。古文多简单,就三个字,不讲那么多话语。

  今天是一个奢侈的时代,物质很繁盛,科技很繁盛,人们的惶惑和焦虑也很繁盛。我们在熙熙攘攘的都市中,无论北京还是中国其他大都市,这几年在民生治理上一个重要的议题都是交通拥堵的问题,我们的路不会很快地增长,但我们的车是几何级数的增长,车多去哪儿?现在无论用限号,甚至限购,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缓解这种拥挤。有的时候总会幻想,无论是在北宋的汴梁,还是在南宋的临安,或者回到古长安或者是到金陵城,会看到通衢大道上,没有熙熙攘攘的车与马,那就是我们站在繁复的现代文字里去追觅文言文的状态、文言文的简约,让你感觉到没有那么多磕磕碰碰,不繁密,但是会抓住精髓,它言简意赅,但是得意而忘言。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言文在今天不能提倡它的全面复兴,因为它已经是历史中的一个远去的背影,但这并不妨碍文言文作为大家的爱好。文言文和今天语言的关系,有点像书法跟电脑打字的关系。比如说要做视频的直播,要处理文件,要写书稿,我们每天都在打字,这个肯定是最快最便捷的,电子文本是最省事的,但是你仍然可以爱好书法,因为在书法的笔意之中折射意境。

  正所谓字如其人,很多书法家,一生不同年龄段的所有经历,都体现在笔意之中。李叔同少年得志,从东洋留学回来的时候,字漂亮飞扬得意,当了弘一法师,笔锋全收,没有一个字是带笔锋的,都是收住的。你去揣摩一个人的字体,无可争辩、无可隐瞒的流露出其一生的意义。

  文言也是这样,这一切都像书法一样,它是你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使用祖先所熟知的语言的时候,流露出来的一种色彩。所以我说在今天,大家可以去爱好,我们不一定用文言文整个替代今天的语言,但是文言的性质,它里面能流露出的中国元素,仍然有它自己活在当下的意义。

  主持人尹俊:我们听了于丹老师的介绍,文言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从沟通工具逐渐地蜕变成类似于世外桃源的、给人慰藉的地方或者审美情趣所在。对现代人来说,阅读文言文很重要,能够找到精神的慰藉,找到世外桃源。对现代人来说怎么样品味和阅读老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也是我们很想知道的。

  于丹:我们看到,从小学高年级课本到中学的课本里都有大量的文言文。我们小时候在读书或者在高考,包括现在的高考,文言文都是一大块比重。文言里会问字词的用法,那个时候我们有讲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有的时候讲虚词的使用,这些东西是从小打下的根基。更多的时候中国人阅读文字的境界是“得其意忘其言”,捕捉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扔掉文本,得其精髓。一些名篇,如《前后赤壁赋》,和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小时候为什么背这些,是因为里面对情景的描述很精彩,特别是里面有一些对仗的句子,告诉你人生生命境界的感触。中国人写什么东西都带着宇宙观,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中国人写什么都有时间和空间之间的交叠,有辉映。

  今天读文言文的时候,我建议不要被文言文表面的艰涩卡住,不要说我很拘泥于把哪个注释看完大概就明白了,文言文逐字逐句去了解只是过程和工具技巧,最重要的是感受那浑然天成的气象。这里不会说我要考察一下文中到底讲得是哪种鸟,属于哪个科,这个到底是多宽的水、多深的水,那个颜色是什么颜色等等。中国文化体现出的是非常写意的东西,你会看到那种晚霞中一点灵动翩飞的孤鸿,这不是要那么确定的。现代人由于科学过分发达,就会特别地较劲,要给你一个准确的定量分析。但是小的时候打基础,较点劲还是应该的。

  体会意境的时候,有人喜欢暖色调,有人喜欢冷色调。喜欢冷色调的人,他觉得那是清冷的,在天青色里透着暗淡的银灰,这都是可以的。宋代的汝窑当时说烧什么颜色,皇上说烧雨过天青色吧,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汝窑的天青色。官窑就是粉青色,龙窑就是梅子青色,这就是中国文言文的境界。不要把规定性弄得过于拘泥,要体会的是舒朗的,给人自由的,在简约之中有无限伸展的空间,如果读文言文给人限制了,就读错了,在得意忘言中得到最高的舒展。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千万别把这个事弄得给自己束缚太多了。

  主持人尹俊:于丹老师,您个人最喜欢的,觉得最美的文言文篇目大概是哪些?

  于丹:太多了。我刚才说的名篇,已经说到了,那些是在我们中学课本中都有选录的。《古文观止》选的东西还是有标准的,不能一篇一篇来说。有的时候读文言文是要朗诵的。

  主持人尹俊:文言文需要朗诵。

  于丹:文言文里面语言节奏本身的跌宕和美感,不出声音,无以言传。

  主持人尹俊:需要朗诵,不妨找一篇文言文读读看。

  于丹:中国说是文言文是文,但是实际上在文和诗词之间、在诗与文之间有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有词,有赋,在文章里有诗词对应的东西放在里面,读起来,中国人行文里里面的韵律在文章中一气呵成,非常漂亮,只有读出来,能体会文言文像血脉的节奏,冲击在你的身体里。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