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帕金森综合症:太行深处歌一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6:09:28

              太行深处歌一曲
——记刘龙洋赴革命老区义务支教的故事
五月的阳光如此灿烂,五月的鲜花如此娇艳。
在紫藤花爬满墙的泰山疗养院宿舍院内,记者见到了一位帅气的青年,一副黑框眼镜后透出充满稚气、自信的笑脸,他就是刘龙洋,一个到太行山区义务支教的有志青年。
1982年,刘龙洋出生在泰山脚下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在龙洋8岁的时候,妈妈为他买了一把小提琴,从此小龙洋踏上了漫长而坎坷的学琴之路。父亲则给他借了大量的中外名著让他在课余时间阅读,其中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01年,泰安一中毕业的龙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主修小提琴专业。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然而,他在大四时创作的校园歌曲《天空》,却使他荣获了首届“中国十大校园音乐先锋”称号。2005年夏天,他领到了艺术学院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正当他朝气勃勃地准备在音乐的殿堂里追赶初升的太阳时,一天,他通过新闻了解到我国许多贫困地区缺乏教育人才。龙洋是个胸有大志的热血男儿,他以青春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

不要一分钱  只要一张床
到老区当个义务支教者
龙洋把想法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不理解。作为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作为父母的独生子,龙洋是掌上明珠。龙洋从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从无坎坷,从无挫折。
“儿行千里母担忧”,到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的陌生地方,他的衣食住行能不让家人担忧吗?龙洋用父亲15岁参加工作,经过个人的努力,事业有成的例证来说服他们。最终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2005年的冬天,龙洋徒步来到太行山考察,一路上,他感受到了太行山如同一条巨龙在腾飞,远处仿佛传来了抗日将士们与日军浴血撕杀的声音,这种震撼深深地打动了他。沿着弯曲的公路顺着陡峭的山崖,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一个村落——“泽城”,那里的山势更为陡峭,人烟稀少,连太阳都很少见到。
他来到这个小山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着一户人家剥玉米,那天晚上,他便住了他们家里。第二天一大早,他带着一身疲惫,来到了位于山西省太行山中段左权县麻田镇中学。
由于麻田的山势险峻,又是个交通枢纽地带,抗战的义务支教学校麻田中学就在八路军总部的旁边。
在都市我是小蚂蚁,在大山我就是大象
至今龙洋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神对的讲台上的情景,朴实可爱的山里娃,用期盼的神情望着他,他大声朗诵“重山叠岭一线天,卧虎藏龙霸无边,感知天地真冷暖,挥毫抛墨洒人间。”这是他来到麻田中学的第一天写下的,此诗抒发了他的情怀。龙洋教的是初一124班的历史课以及另外两个班级的音乐课。其中124班刚接手的时候,学生们的历史成绩排在级部最后。他接手之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去家访,因为许多学生来自镇上的小山村,交通十分不便。龙洋走访了30多个学生家,他了解了这群孩子们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的父母有农民、煤矿主、残疾人、农民工,还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通过走访,他了解了孩子们的家庭,抓住了他们的心。他创造了“快乐学习法“,在学生们学累的时候,他就给孩子们上一节音乐课,用音乐来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这法还真灵,许多学生原本消沉的情绪变得乐观起来。龙洋在上课的时候,还尽量使气氛变得轻松自然,经常会用一些小故事来阐述历史事件,历史仿佛成为了孩子们的朋友。结果在后来的三次考试中,他们的历史成绩直线上升,及格率达到了80%,优秀率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整整比别的班级多出了一倍。每次成绩出来之后,龙洋总是把父母给他的生活费拿一部分出来,给学生发点奖品或是奖学金。龙洋与124班的孩子们相处了一年,可爱朴实的山里娃对他从喜爱到尊重。曾经有一位老师问班上的同学,谁是你们心中最值得学习的老师?所有的孩子都异口同声地答道:“刘龙洋老师。”


  • 2007-6-5 11:28
  • 回复
61.156.48.*

2楼

孜孜不倦地到社会实践中寻找兴趣点
八年抗战时期有五年的时间,八路军的总部设在麻田。如今,龙洋也将这里设为自己出行的根据地,麻田中学就是他的大本营。这个营地为他提供了一个床板、一个柜子、一张办公桌,拥有了这些,他要创出个新天地。他常常将自己比作一个行者,一有时间就会背着女友送的小包,穿着自己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沿太行山脉去了解沿途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进行社会调查,到社会大课堂去丰富自己,寻找人生支点。
刚到麻田后,龙洋首先选择的出访地点是当地最穷、人口最少的村子,然后一步步地走遍了左权县的每个角落。西乡的野外环境,北乡的寒冷,南乡地势的险峻,东乡人烟的稀少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让他无法忘记的是去羊角乡南峪沟村的经历,那里不久前才通上了有线电话,有人说南峪沟是个有钱的村子,因为那里的人没有花钱的地方,他在村支书一座破旧的石头房里住了3天,终于写下了南峪村的调查报告。
家住云头底村的郝海文老人,在抗战期间曾经多次担任护送邓小平同志的任务。目前他家中有五口人,老伴和哑巴姑娘瘫痪在床,一个外孙年纪尚小,孙女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龙洋一有机会便会买些东西去看望他们,教他孙女文化课。龙洋还向当地民政部门反映他家的困难,在龙洋的积极争取下,郝海文老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资助,家境有了好转。在太行山的两年里,龙洋写了20多万字的社会调查报告。
龙洋在麻田做了许多事情,他的事迹也在左权县逐渐地传播开来。麻田百姓见了龙洋,都夸他是“山东好小伙子”。每当他到镇里小卖部买东西,乘镇里的公共汽车,老百姓都不愿收他的钱。老百姓说,一个外省的年轻人,一分钱不要来义务支教,给咱做了那么多好事,咱怎好意思收孩子这点钱。可龙洋坚持一分不少给。
龙洋说他在太行山深处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和寂寞,每当放假和放学后,整个学校静悄悄的。每当这时他总是伴着山风,拉起他心爱的小提琴,为远在海边的女朋友送去思念和祝福。
两年的山里生活,使龙洋变得更加朴实自然,同山里的百姓融为一体。山西人特能吃面吃醋,那里的人爱吃一种叫“河捞 ”的面食。刚来时每当他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他只能是强装颜笑将那半生不熟的面硬硬地往下咽。让他最头疼的是捞面,每次与大伙儿抢着捞“河捞”的时候,他的手总会被锅里热气腾腾的开水所烫伤。经过了两年“捞练”,他已不再为这点小事而发愁了,而且习惯了山西的老陈醋就“河捞”,他会像山里人一样抱着一个大碗,蹲在门外边吃边聊。
拥抱阳光,分享快乐,为了心中的梦,我要唱出自己的歌……
龙洋曾经对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革命老区的日子,儿子虽然没有挣到一分钱,但两年经历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当这段经历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应该为山里的孩子们创作一首属于他们的歌曲。或许是一种突发的灵感,或许是两年的教师生活使自己有了一种感悟。2006年12月份的一天,龙洋的灵感不断地在脑海中浮动,他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便将《拥抱阳光,分享快乐》创作了出来,为麻田中学创作了一首属于自己的校歌。寒假,他回到济南后,把这首歌制作了出来,现在麻田中学天天播放这首歌。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旋律,龙洋总会用心去回味在麻田的岁月,回味与孩子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拥抱阳光,分享快乐。我们在龙洋的歌声中读懂了一个阳光男孩的心路之歌——
“轻轻松松上学堂,
老师也在黑板上讲,
团结进步活泼紧张,
还要保证身体健康。
山里的娃娃在成长,
不用老师反复地讲,
帮助老人,关心同学,
我要做时代的新力量。
拥抱阳光,分享快乐,
老师,谢谢你,
我已不再淘气,祝福送给你。
拥抱阳光,分享快乐,
为了心中的梦,
我要唱出自己的旋律。“
两年的义务支教马上就要结束了,龙洋虽然没有挣到一分钱,但他说:“两年的经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永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就是一位有志青年的心路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