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月与于震离婚:三大矛盾演化当今复合危机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54:49

三大矛盾演化当今世界复合型危机社会

2011年05月12日  半月谈

  编者按:

  作为一种西方理论,“全球治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各种国际力量在激烈变动中重新组合,人们想知道:世界会走向何方?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已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消失,中东局势剧烈动荡,而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继而造成最高等级的核事故,在亚洲乃至全球造成恐慌。人们想知道:世界到底怎么了?

  时间并未驱散昔日的迷惘。这些越过国界、超越民族的危机,攸关全人类的命运。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交织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西方世界能否解决它们?作为一股新兴的重要力量,中国又该如何作为?

  本着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半月谈杂志社在4月中旬组织了“世界危机与全球治理”专家座谈会。希望与会专家的思考和见解对读者有所裨益。(《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5期)

  ♦ 半月谈记者 周盛平

  人的消费能力有限与资本谋利需求无限的矛盾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的消费能力的有限性凸现,它受制于人的生理能力(如一日只能吃三顿),特别是人的收入水平,而资本控制下的生产力却越来越发达。资本逐利的欲望无穷,可是消费能力远远跟不上,于是,焦躁不安的资本制造出了“恶魔”。

  江涌分析说,现代资本主义尤其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劳动者抑或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断降低,由此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不断扩大与人们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金融资本主义通过扬汤止沸的方式即贷款方式帮助消费者维持消费甚至过度消费,以此代替了过去依靠收入进行消费。金融资本主义贪欲驱使“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三张皮来”,即通过资产与债务的证券化、金融化,谋取更多的收益,但是,贪婪不道德的金融资本却将金融风险转移给了世界。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很能说明问题。为了刺激市场,金融机构设计出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让许多根本没有购买力或者还款能力严重不足的消费者购买房产,泡沫不断积累,最终破裂以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危机达至全球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许多国家复制了美国的虚拟经济模式。资料表明,2007~2008年,英国45%的抵押贷款是在没有消费者收入证明的情况下发放的。

  再以肥胖为例。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至少8亿,超重人口却达到了16亿!

  美国是第一肥胖大国。2007年公布的数字显示,近20年,美国在世界寿命排行榜上的名次已经从第11位降至第42位。这与美国人不健康的饮食结构有关。过去20年,美国的软饮料、糖类、油脂类食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其中,软饮料价格下降20%。而更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水果、蔬菜等,由于得不到政府补贴,价格上涨40%。

  同时,食物与饮料公司开动宣传机器,对消费者进行“轰炸”,描绘什么是“健康”、“时尚”。2004年,美国农业部的营养教育预算是3.33亿美元。可是,百事可乐当年的广告费用是12亿美元,食品集团的广告费更是高达66亿。消费者被谁教育,不言自明。

  那些食品跨国集团正在把美式快餐等食品和饮食习惯推向全球,畸变的食物营养体系已经制造出全球治理的新难题:在英国,民众中有23%的人受肥胖困扰;在埃及、南非等国,1/3的成年人体重超过正常甚至患有肥胖症;不到10年时间,印度已拥有全球最多的糖尿病患者。

  在资本的主宰下,衣食住行每一个方面的消费,都会被导向有利于资本谋利的方向,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都会被虚假地扩大。

  资本全球化与劳动力、高新技术非全球化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是什么?经济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如果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话,那么这些要素都能自由流动。事实却是除了资本、信息自由流动外,劳动力、高新技术等要素却基本固定在一国之内。

  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前代表王嵎生指出,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上偷换概念,它提出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东西。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地球变小了,相互依赖更多了;而美国讲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就是美国化,其代表就是“华盛顿共识”。

  王嵎生说:“‘华盛顿共识’名义上是挽救拉美‘失去的十年’,实质上是要让拉美国家敞开国门,为美国金融资本扫清扩张的道路。墨西哥的一位大使曾给我讲,美国人给他们做的‘衣服’没有一件是合身的。”

  1994年元旦,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生效,决定在今后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动。然而,就在同一年,克林顿政府在美墨边境修建了隔离墙。此后的历届美国政府都在造墙,一直到现在。美国之所以不遗余力,主要是防止墨西哥劳工自由进入。 2009年,在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盘点了全球四大“新柏林墙”,美国墨西哥边境隔离墙榜上有名。

  资本(滥发的美元)不受节制的全球化给世界带来极大风险。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史性地允许成员国各自出台限制国外资本流入的措施,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框架。这一重大转变表明人类开始对资本全球化纠偏。

  美国也在中美之间建“高墙”。两国商品本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优势,而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为中国所需,但从2007年开始,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禁止20个大类的高新产品出口中国,这是引发中美贸易长期失衡的重要原因。美国违背市场规律、西方国家垄断高新技术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行为,表明了它们对经济全球化的真实态度。

  “世界是平的”?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布兰科在2010年出版的《富与贫:不一样的全球不平等简史》中指出,80%的收入差距是由地理位置引起的。

  那些对金砖国家发展过高估计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里的几组数字:如果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印度需要增长17%,中国需要增长8.6%,才能防止与美国绝对收入差距的扩大;美国存在贫富两极分化,然而,目前美国5%的收入最低人口,比印度5%的收入最高人口的生活水平更高,购买力更大。

  即将卸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坦言:“全球化有阴暗面,即不断加大贫富差距。”而两极分化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中东局势的动荡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尽管一些产油国家人均收入高,但高企的贫富差距播下了不稳定的因素。

  劳动力跨国自由流动,平等劳动,可以有效调剂贫富差距。2008年,菲律宾海外劳工汇款超过160亿美元,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世界银行今年3月底发布的报告指出,移民汇款已成为非洲大陆发展的一条生命线。

  在经济全球化得以校正之前,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的话或许依然有效。他说:“世界上贫困和不幸的两个主要根源,就是不利的地理位置和不利的国内政治。”

  人类生产力相对无限与地球生命力绝对有限的矛盾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制造工具、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无论是向太空发射卫星,还是在深海开采石油,而且正在向无限强大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高科技的巨大威力面前,地球显得脆弱而无助。

  2010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以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事实告诉世人:“目前的消费模式将让我们走上不归路。”

  地球生命力指数衡量2500多个物种、近8000个种群的健康状况,它们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这份两年一度的报告表明,地球的生态供应与人类的需求已经严重失去平衡,到2030年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份报告还透露,富国的能源消耗量是穷国的5倍,而它们不可持续的消费和“虚假的天堂”,主要建立在利用贫穷国家资源的基础上。

  江涌呼吁:“人类已经到了必须反思工业文明缺陷的时候了,因为工业文明下不断膨胀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与科学主义已经把人类和自然、人类和人类自身放到了对立面。”

  工业文明的支撑是高科技。在推动人类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高科技也在以极快的速度消耗人类资源、破坏生态系统。

  以淡水为例,水资源短缺有可能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1948年联合国发表了《世界人权宣言》,60多年过去了,全球还有10多亿人无法享受一项最基本的人权——足够的净水。

  很多工业产业都在跟人抢水。生产一辆小汽车,平均需要耗水40万升。而造车产生的废水、汽车使用期内的洗车用水,修建停车场、马路使得地表“硬壳化”而减少的降水,很难得到精确的统计。

  生产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在美国,列入环保署“有害污染源”名单的企业,位于硅谷的比美国其他任何地区的都要多。在加拿大的阿尔伯特省,为了提高原油产量,需要从地下蓄水层中抽水注入油井进行加压,一年所消耗的水,可以供当地7万居民使用20年;油井废弃后,这些水就变成了污染源。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过一番话,为全球治理敲响了警钟:“世界各国为了在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都在努力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希望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赶上先进国家。但是,如果先进国家走过或是目前正在走的路,不是一条全世界能够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那么未开发或开发中国家紧跟先进国家后头努力追赶,就似乎毫无意义。因为这一段辛苦追赶的路程,很可能是人类共同走向灭亡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