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框矢量图下载:风范小市民:改变城市新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01:00

广州高中“举牌哥”陈逸华只身举牌,呼吁市民阻止地铁翻新计划;“剃头 哥”征集光头照亮广州,为拦下过亿光亮工程;蒙面侠“口罩哥”一人逼停五千万市政工程;大批广州仔在粤语保卫战中不遗余力。这些“广式”风范小市民,以或 此或彼、自下而上的方式无畏参与公共事务,为自我态度发声的公民意识,在广州这一相对自由的城市语境之下树立起了中国公民社会雏形中的态度风范。

高中“举牌哥”:我建议联名阻止广州地铁耗巨资“统一化”
2011年5月4、5日,为反对地铁一号线统一化翻新,广州高中生陈逸民分别到地铁东山口站和烈士陵园站举牌,收集市民签名,成功让 各大媒体和市民关注地铁翻新工程。5月7日,他到地铁珠江新城服总台,就地铁公司首次回应提出多点质疑,促使地铁公司次日主动与他约见,第二次回应公众疑 问。5月10日,地铁公司最终作出让步,表示会本着节约原则翻修,未开工的车站没有坏的地方不会改动。【详细】

广州高中生“举牌哥”陈逸华

“剃头哥”:我希望征集光头照亮广州,拦1.5亿光亮工程
“征集光头,照亮广州”,4月27日凌晨,一位网名“brainisbrighter”的广州仔发表了一篇题为《征集广州市民剪光头照亮广 州,拦下1.5亿光亮工程》的博文,同时贴出自己削发过程等照片,并微博转发,引来众多网民热议。“剃头哥”说,早在得知光亮工程时,他就在网上与朋友商 量经营一个网络互动形式来表达意愿,不想采用过激的方法,要琢磨出“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替代。【详细】
广州仔:我们反对取消粤语播音,我们不希望粤语沦陷
去年7月25日,星期天,下午五点。许多广州年轻人来到人民公园的音乐亭,唱了三首粤语歌。他们年 轻人说“唱粤语歌表示我们爱粤语,爱广州”。此前一天,“广州旧城关注小组”网友萤火虫在豆瓣网上发出快闪召集,24小时内引来139人拍板参加。这个夏 天,广州市政协提议广州电视台“改为普通话播音”,被民众认为粤语危机来临。【详细】

敢说“我反对、我希望、我建议”的风范态度“小人物”
“以一人之力,固然无力扭转“宿命”,也无法对抗强势的利益集团,但只要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气,有大声疾呼“我反对”的担当,社 会失衡的天平就有矫正的希望,扭曲的程序就有恢复的动力。想让社会进步代价小一些,法治前进步伐快一些,最紧缺的就是塑造出与国家权力遥相呼应的市民社 会,与特权观念针锋相对的公民意识。而市民社会的形成,公民意识的成长,最需要的就是小人物、小市民敢于说出自我态度的勇气和担当。【详细】

陈逸华在广州街头举牌呼吁签名

冲出“垮掉的一代”魔咒的80~90小青年:成就城市风范
过去几年中国各地出现了一些以公共利益为诉求,倡导城市历史保护,维护集体记忆的大型街头运动,且极具意义的是这类活动的主体都是年轻人。 这些在网络上为公共利益表达诉求的80后乃至90后本土青年的努力,被看成是正式成为一个城市公民的机会。“他们从此有了社会责任心,他们比过去更懂得思 考。他们不是所谓白痴或者脑瘫的一代,更不是垮掉的一代。”【详细】
眼里常含泪水的小市民:因为他们对这城市爱得深沉
16岁的高中生陈逸华对广州和广州地铁爱得深沉,甚至手机短信铃声都设置成地铁列车关门时“叮咚叮咚”的警告声。许多市民想对广州说:我们 不需要高楼大厦,那只会让广州和其他城市没有分别。能为子孙保存着整片的修葺过的老房子,保留着属于大家的回忆,同时也保留着那份深厚的街坊情吗?能为子 孙好好保留那百年历史的荣华楼;青石板路上深藏在巷子里地道的云吞面;成珠楼的鸡仔饼吗?而许多“我反对”,只因对这座城市的爱太深沉。【详细】
小市民也可以有风范
广州草根“口罩男”最喜欢自称“小市民”
何谓风范小市民?
风范小市民,即作为一城之市民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政府决策有自我态度和精神风范,有表达反对意见的权利和义务,虽然只是一介小市民。【详细】
我有风范,虽或有时悲情
在中国现今环境下,风范态度市民不可谓多。为数不多的这些人,对参与城市公共事务有自我热情,却也或许要遭受来自整个大语境的有意忽视和排斥,或者过多关注与打扰,陷入悲情境地。

非正式民意代表:从“我”到“我们”的小市民态度发声法
从个人的态度发声开始,当“我反对”逐步获得了“我们反对”的声援,“我们”成为一种集体认可、代表共同权益的代名词,“我们”要与政 府对话,“我们”要维护权利,“我们”要坐言起行。市民参政有了具体的个人,不再是笼统的,而且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方位感和方向感。参政动员积累了推动 事态往前走的势能,无法阻挡。”【详细】



集体式的理性联名上诉:超越悲情的意见诉求
广州市民因特定的城市政治大环境与媒体氛围,从来都具有不同于中国其他城市的独特城市精神。广州市 民有极强的维权意识,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但又超越了我们常见的悲情形式。对于较细小的公共事务,他们采取个人化的温和的行为艺术;对于较大的公共事 务,他们联合起来,采取理性的抗议,而远远超越中国人极易陷入的特色悲情。【详细】
个人化的温和行为艺术:我希望我的发声不孤单
地铁“举牌哥”、“口罩男”或是“剃头哥的出现,都是广州市民的明智与智慧,在之中我们看到了细微公民社会的影子。类似于此的善意行为艺术 恰是公民社会的温柔,这样的公民精神是民众和政府互动的良性结果,是舆论环境宽松带来的和谐风景。以个人温和行为艺术为自我态度发声,理性小市民永不孤 单。【详细】
塑造城市小风格与灵魂:小市民美德的静默力量
从早年的厦门PX散步,到广州保卫粤语,再到上海胶州路大火集体献花,还有前不久的南京保卫梧桐树,各个城市市民为自我态度发声,逐渐唤醒 了城市市民的公民意识。这一次次的公民行动真正体现了城市的灵魂,塑造出城市的深邃气场。市民发现他们是可以参与到城市公共事务的抉择的,可以用自我行动 来塑造城市的精神面貌,而不只是被动期待“人民公仆”来帮我们做决定。【详细】
风范小市民推动城市大社会

负责任的风范小市民赋予城市灵魂
一个伟大城市所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城市所产生的那份特殊的深深眷恋。而公民意识好比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培养这种细胞的生长,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很重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市民具有积极的公民意识应该是这座城市的精神,令这座城市不至于萧条和衰颓,而有自身的灵魂。【详细】
自下而上的市民问政方式改变城市
自下而上的市民问政方式与自上而下的官员问政不同政策诉求,大多为反对表面奢华与铺张浪费、关注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反对歧视。为何如此?它反映了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家园感的建立,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要求。而这一切,与公益价值观的形成密切关联。【详细】

广州:在最自由与开放的城市 刻出公民社会的美丽雏形
近一二十年,广州不是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是真正的静水流深:政府的相对节制,以及市民社会的茁壮成长,和温和、包容、 自由、平等、平民的城市精神,令广州成为一个公民力量的表达剧院。公民有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则做出善意而充分的回应。这个城市,虽然目前空气仍 糟糕,但氛围切宽和的。它与香港很近,和中国最为透气的一个地方毗邻。时日久了,广州或许也受到了些许熏陶。广州,已具有公民社会的雏形和基础,“公民社 会”的概念正越来越被政府和市民所接受,这座城市的公民社会框架已经形成。【详细】
广州市民社会传统与公民论政意识 造出风范小市民
广州之所以为广州,很大原因在于这里德市民社会好像不死鸟,总能在现有体制中求取空间。但要维护并撑大这个空间,离不开政府与市民的良好互 动,尤其取决于市民参政的决心和行动力。广州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不同,他们知道自己是市民,而不是老百姓,他们是城市的一分子,不盲目接受指令。这个城市是 中国非常独特的城市,深植于其中的市民社会传统,让这里的人有公民意识,有践行公民行为的冲动,他们理性、素朴,有妥协精神但不失坚韧,造出了国内少有的 风范市民。【详细】



包容政府与温度媒体 塑出自由广州与小市民态度
“举牌哥”式行为艺术或许只在广州才这么多,这样的市民兴许也只有广州才有。这样的公民精神与广州文化和广东政治大环境有莫大关系。一方面,市民社会传统 让这个城市的居民有着比其他城市更强的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具有态度的媒体,,那些行为艺术广而告之不正是 媒体的功劳么?一个地区的民主程度并不看当地政府的自我宣传,而应看来自民间的点滴细节。试想,如果政府总是置市民意见于不顾,同时还限制媒体报道,那民 众的诉求就不会那么温和,当民众的诉求长久得不到回应,就会采取较为激烈的维权手段,比如下跪、自焚。【详细】
风范小市民养成记

市民:将态度化为市民风范与美德
市民风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模式,相当于孟德斯鸠所谓的美德,意味着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地区与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利益置于首位。【详细】
政府:多给NGO和青年信任与空间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公民社会的成长,是社会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是政府管治的有效助力,而非对立面。政府应开放更多通道给民间力量,给NGO和独立青年提供更多的信任空间。【详细】
讲述:广州丽江花园公民诞生记
巴索风云是个典型的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居民,从对社会事务漠不关心,到疾呼却不过分,愤怒亦有限度。巴索风云已经开始探索真正的公民之道。【详细】

在青年的中国,许多青年人或者觉得这个社会、这个城市现在如何与己无关,或者容易产生蚍蜉难以撼动大树的矫情与自轻感。可是,你看到广州因为这些态度小市民所发之声而产生的静默改变了吗?这个城市会好的,中国会好的,如果你也有态度,和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