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招生网:“政绩考核”不如开放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6:14:37

在“毒豆芽”、“墨汁粉条”、“染色花椒”等一批食品安全案件被披露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13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监督。

 

吃植物怕毒素,吃动物怕激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喝什么?老百姓心里没数。当一项基本需求和底线要求成为莫测莫名之物,或许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形成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意识到了这里的危险与吊诡,使出了一招“杀手锏”。在政府的“武器库”里,将某项指标、某种状态“纳入政绩考核”,这属于“较尖端武器”了,但我看这只能算作“武器落后时代”中较好的旧武器。

 

管用,还是不管用?不好一言以蔽之。从执政观念和从政规矩方面说,这算是某种进步。因为,现有的权力系统在许多领域中、功能上是笨拙而不自觉的,它基本不被良知和常理所驱动,只是在触及权力人士自身时方高效运转。虽则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本来就是政府职责、官员本分之事,但若不是做出把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的明文规定,地方官员还真不把这项工作当回事,甚至连食品安全算不算政绩都有疑问。而今明确此事可以影响官员仕途与形象,较之从前,官员就该加深认识、摆上日程了。

 

要看以往被纳入政绩考核的项目与指标执行结果如何。客观地说,“纳入”和“考核”,作为体制内对官员的道理和评价规矩,即便不走样地逐条落实,与公众的切身利益也不是“休戚相关”。如JDP考核无法反应居民生活质量乃至经济生活实态,“惟JDP主义”造成了许多国民权利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弊端。

 

纳入考核,最厉害的“杀手锏”即“一票否决”,这办法可将官员决心和行动驱动至极端状态,伤害公众利益最严重的情况,也往往因这“一票否决”的动力而发生。如前些年“计划生育工作”成为考核政绩的最重要指标,地方官员为体现这一政绩以保障仕途顺利,就肆无忌惮地运用过形形色色的侵权手段。虽经骇人听闻的运动仍不达计生目标,之后在此考核项目上“有所妥协”,即对上瞒报,对下敛财。

 

还有“安全事故”这项,纳入政绩考核后,对减少生产、交通安全事故并未见明显作用,但对地方官员瞒报特大安全事故的作为,就连信息闭塞的普通居民也不以为奇。

 

假设政绩考核项目设计完全合理,在执行中也无法保真。有利的数据可以“适当”造出来,对不利的情况,能通过多种办法“按下”或瞒住。要做到这些比较容易,成本很低,因而官员们“没理由实事求是”。说根子,那是老生常谈了,就是权力缺乏制约,所有下属均会服务于上级的“政绩考核”,他们都不敢拿上级较了真的事不当事。体制规定了“不是一个人在欺骗”,并且那种“下级欺骗上级”,绝对是压倒性的“多数欺骗少数”。

 

虽然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可能发生于小生产、小商店环节,但因食品安全问题若影响政绩,那多半是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而形成一定规模需要某些条件,比如较大企业、知名食品、大面积污染、大市场吞吐等等。需要正视的是,较大规模的问题企业,隐瞒能力也比较强,地方保护,以及与官员、地方传媒形成特殊关系等因素,使他们的“公关”往往得手。

 

检验部门把自己定位于商人的角色,消费者提出检测要求,是要交费的。既然无利不检测,就不能指望他们的主动监管和“技术公正”。

 

实际上,“能瞒则瞒”和“傻瓜才不瞒”,在当今官场被视为“硬道理”。以常识、常理即可理解,官员和企业联手瞒报,才符合“双赢”之目标。预防和打破这种“双赢”,其实也容易。表现诚意和追求实效,体现于一个简单办法:开放舆论,别压制当地、异地媒体对“不安全信息”的报道,让媒体和爆料人“文责自负”,让企业、业主重视舆论、操心市场就可以了。这办法也是以往经验的总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的主动作为不多且不力,而“舆论与苦主同盟”,则是揭黑打假、推进食品安全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