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复读:吃的真相(二)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50:43

吃的真相(二)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5-20 来源: 广州日报

  云无心  著 重庆出版社

  咸鱼要吃不?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率很低的癌症,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却分外偏爱中国华南地区的人们。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男性中,它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女性中也有十万分之五到十。在广东的某些地区甚至高达十万分之五十。

  1970年,有学者提出这一现象可能是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基因不同、过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咸鱼。EBV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病毒,并非华南独有,也就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至于基因,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华南地区的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之后,还保持着鼻咽癌的高发生率,但是他们的后代发生率就开始下降了。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移民者的后代逐渐放弃了祖辈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基因因素也就不那么引人关注了。

  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咸鱼身上。研究发现,导致鼻咽癌的最显著的因素是儿童时代食用咸鱼。当然,这并不是说吃了咸鱼就一定会得鼻咽癌,而是说如果儿童时代吃咸鱼,得鼻咽癌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香港青年中的鼻咽癌患者有90%以上是吃咸鱼,尤其是儿童时代吃咸鱼导致的”。其他的几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支持了咸鱼增高鼻咽癌风险的结论。所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意思是它对人体的致癌能力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在小鼠实验中,类似的结果也可以被观察到。

  为什么咸鱼,尤其是中式咸鱼,具有致癌能力呢?据推测,咸鱼是鱼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的产物,中式咸鱼有脱水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比如亚硝基二甲胺,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但这些亚硝基化合物诱发鼻咽癌的机制则还不清楚。不过,人类判处一种食物“致癌罪”并不需要完全水落石出的证据,前面的那些病例对照研究和动物实验就已经足够定罪了。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组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中,明确指出有充分致癌证据的膳食因素分别是肥胖、酗酒、黄曲霉素和中式咸鱼。我们通常津津乐道的那些洋“致癌食物”反倒榜上无名。

  对于多数吃咸鱼的人来说,并不会就此患上鼻咽癌。科学研究的结果只是告诉我们:经常性地吃咸鱼,尤其是在儿童时代经常性地吃,会把一种“很小的可能性”放大十几倍。具体到个人,是避免这个增加十几倍以后依然不大的可能性,还是享用咸鱼的美味,才是人们应该把握的“选择权”。

  灵芝有多“灵”?

  关于灵芝的神奇传说太多了,科学家们自然难以抵挡这些传说的诱惑,希望证明它们的存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灵芝的研究非常多,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研究者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当热衷。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这些研究,看起来让我们很兴奋,但距离得出“灵芝或者它的提取物能够治疗某种疾病”的结论还很遥远。这些研究基本上还只是体外的细胞或者动物实验,到了人体内是否还有用?需要多大的量才有用?在有效的剂量下有没有其他不良后果?这些研究都还很缺乏。实际上,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具有类似功能的成分,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很普遍。这些成分的来源,比灵芝要便宜多了,比如西红柿、大豆、大蒜等。在科学数据面前,来自于这些食物的有效成分和灵芝提取物是完全平等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目前这些研究结果,就是:灵芝的功效需要并且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已有证据还不足以支持我们作出肯定或者否定它的结论。灵芝这样有着神奇传说、有着一些现代科学初步研究结果支持的东西,还不能进入现代医学的大雅之堂。它面临的困境至少有下面这些:

  一、“灵芝”是什么尚且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蘑菇。

  二、就像任何天然产物一样,灵芝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很难进行质量控制。想一想,我们要拿某种药来治病救命,却不知道买到的这盒药是不是合格、有没有效果,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三、在现代医学的新药开发中,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有效的东西有很多,真正能够通过进一步的、更加关键的检测而成为药物的,只有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没有大规模的符合现代药学要求的临床验证,任何药物都不可能被批准成为现代药物。灵芝能经受住那些考验吗?

  四、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集中在功能方面,对于毒副作用的研究很欠缺。使用历史很悠久不能保证它一定是安全的。实际上,有研究观察到了某些三萜化合物在高浓度下的毒性,还有研究发现了某些灵芝多糖在高浓度下对免疫功能的抑制。2